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2287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docx

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8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会写“寒、径”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2、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1、认识生字,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2、默写《山行》,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山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优等生能通过学法自学古诗,能创意地表达古诗内容,富有想象能力。

中等生能抓住重点词,了解古诗学习的方法。

差等生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能基本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激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幻灯片、音乐磁带。

(教师)

准备两首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

(学生)

座位排列:

采用异质型分组每4~5人为一组,其中:

a级代表优等生,每组为1人;b级代表中等生,每组为2人;c级代表差生,每组为1~2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观看录像《山行》,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

让学生背出一两首杜牧写的诗。

谈谈对杜牧的了解,通过查字典,翻找资料,请a级生总结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

二、学习新知

1、初读古诗,回顾学法

(1)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

①通过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等手段,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②请b级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a级生补充点评。

总结出拆散、释词、理顺、连贯。

(2)通过学法自学古诗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生”、“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3、汇报学习过程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3)请b级生说出文中的重点词““坐”、“于”、“霜”、“寒”、“生”的意思,请a级生说出“斜”、“生”、“寒”、“霜”这些词的用法好在哪里。

(4)请a、b、c级生用自己的话将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要求a级生有创意地表达古诗内容,b级生能准确理解并表达无误,c级生能在a级生帮助下基本理解古诗内容。

三、欣赏意境

请学生看黑板上的简笔画,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

1、启发学生说出感觉最美的景色

先请c级生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表达,例:

我觉得高山美;我觉得石径美;我觉得傍晚的枫树林美。

再让b级生说出怎样的高山、石径、白云、枫树美?

把这些景物写具体,最后请a级生创意地表达。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你想做什么?

加以配乐,古诗意境,抒发心中的情感。

(1)唱支歌来表达。

(2)跳支舞。

(3)照一张相。

(4)画一幅画。

(5)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四、熟读背诵

1、指导朗读

要读出节奏美。

看图中景物感悟读,配以古筝乐,分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指名读。

先请b级生读,a级生评,再请a级生范读,读出“远上”强音,“石径”次强,“白云”强音,“有”次强,“枫林晚”强音,“二月花”弱音。

2、吟唱

请a级生用熟悉的曲调吟唱,再请全班同学跟唱。

五、拓展延伸

背出描写四季景色的其他诗人写的诗句。

回忆曾经学过或课外的古诗,例:

《望庐山瀑布》、《绝句》、《春晓》。

六、课堂总结

不管是描写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其中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全班齐读《山行》,情感升华至高潮。

七、分层作业:

a级生:

1、用自己的话创意地描绘出美丽的秋景。

2、写一篇导游词介绍山林的景色。

b级生:

1、画一幅秋色图。

2、用一首歌来表达心中的感情。

c级生:

1、配乐吟诵。

2、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教学目标:

1、会认“刘、残、犹、傲、君、橙、橘”7个生字,会写“刘、盖、菊、残、君、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

苏轼:

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写的诗。

4、出示教学挂图: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

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

5、导语:

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

请自由朗读诗歌:

赠刘景文。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姓刘 擎雨盖 菊花 残枝 犹有 骄傲君子 橙色 橘子

3、注音平舌音:

赠、残。

4、指导写字:

刘、盖、菊、残、君、橙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同学讨论后教师点拨。

⑴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荷花开放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

⑵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

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

⑶导语:

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

⑷齐读3、4句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绿的时候。

5、朗读诗歌:

⑴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

(快乐,幸福、丰收……)

⑵这么快乐、幸福的秋天该怎么读?

(喜爱、快乐……)

⑶齐读诗歌,注童重读以下词语:

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

6、背诵诗歌。

四、拓展学习

再背一,二首写秋的诗。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教材简说: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2018年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字,积累“挑”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设计意图: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你了解他吗?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呢?

(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说一下?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设计意图: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

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

听到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

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

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

见:

梧叶、促织、一灯明、听:

寒声)

设计意图: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

(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情况,通过注释、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

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

(课件出示全诗)

8.师:

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

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

“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

”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

(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外地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

读书,你们想家吗?

你想起了谁呀?

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

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

(板书:

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

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

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并让新莞人孩子谈谈自己离开家乡的感受,深深体会“动客情”,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

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

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师也可提出疑问:

在这里想问一问:

“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

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

(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

(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指名说)

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

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

(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

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

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指名说:

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

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

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

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解除疑难,理解诗句所描述的情景。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让学生把诗句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这既符合古诗本身的特点,也让学生在尝试理解的过程中慢慢悟出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并且还引导学生对于诗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

游戏的规则是:

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

2.这个游戏好玩吗?

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设计意图:

本环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

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

(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

(配乐,指名读)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

(男女赛读)

6.师: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设计意图: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

“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

我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情感升华。

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

(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

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背诵古诗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同时还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积累。

再次通过游戏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背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品味古诗的诗蕴。

八、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

(指名读或背)

2.小结:

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光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应灵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设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

在最后,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解疑,做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见:

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

寒声        思乡之情

感:

动客情

设计意图:

板书的设计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并突出主题,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对古诗的理解有所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