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第十中学新建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docx
《安阳市第十中学新建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阳市第十中学新建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阳市第十中学新建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安阳市第十中学新建综合楼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安阳市第十中学南临紫薇大道,东临东工路。
本项目位于安阳市第十中学校园内,运动场南侧。
1.1.3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安阳市第十中学
项目负责人:
王志国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安阳市投资咨询公司
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乙12020060033
1.1.5研究工作依据
1、关于编制《安阳市第十中学新建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3、《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4、《中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
6、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1.1.6研究范围及内容
本报告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选址与建设条件、建筑方案、节能节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与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1.1.7承办单位概况
安阳市第十中学是1957年建成的一所老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24.25亩,现有建筑面积7393平方米,30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教职工161人,其中中级、高级教师81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17人。
有60多人次获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校风正、作风实、声誉好、质量高”作为工作目标,把“抓班子、带队伍;抓管理、建机制;抓教研、促质量”作为工作重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出了丰硕成果。
学校在2000-2003年连续四年获得市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奖,2004年、2005年又连续两年荣获市教育教学优秀奖,由一个薄弱学校挤身于优秀学校行列,相继获得“安阳市教育系统文明学校”、“市文明校园”、“市五好党组织”、“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先后有3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奖,有50人次获得省级奖,有100多人次获市级奖。
1.2项目建设必要性
1.2.1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依照《安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市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巩固"两基"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基本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条件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特色多样化。
可见,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安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与支持。
1.7.2安阳市实施素质教育、完成“两基”工作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安阳市委、市政府于1999年12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在全市上下掀起了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高潮。
“两基”(即: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任务繁重,但我市教育手段仍相对落后,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办学条件与办学资源亟需改善。
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实施素质教育、完成“两基”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7.3解决学校不能满足现在和未来基本教学的需要
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十分紧张
安阳市第十中学总建筑面积7393m2,教学班30个,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30个教学班的普通初级中学总建筑面积应为13542m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该校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语音教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实验室等用房紧张,使正常的教学无法按照教学要求顺利进行,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制约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校部分用房存在安全隐患
该校现有的教学办公用房修建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础设施落后陈旧,经我市有关房屋安全鉴定管理部门对该校的教学办公用房进行了实地勘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中有关具体条文规定,学校行政办公楼被鉴定为综合C级危险房屋,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1.3建设目标与规模
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成后,学校的教学班将由30个增加至36个,总建筑面积由7393m2增加至12422m2,将使该校成为布局更加合理、设施更加现代化的初级中学。
建设规模: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
综合楼和相应设备购置以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其中综合楼建筑面积5029.00m2;配套工程包括室外管网和室外供电等。
1.4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紧临紫薇大道,水、电等能源均有保障,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于本项目而言,建设条件基本良好。
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706.90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530.02万元;设备购置费96.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53.69万元;基本预备费27.19万元。
资金来源:
全部由安阳市财政解决。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安阳市第十中学规划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总建筑面积
m2
12422
1.1
现状建筑面积
m2
7393
1.2
新建建筑面积
m2
5029
2
总工期
月
12
3
总投资
万元
706.90
1.7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与规模、建筑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分析与论证,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安阳市的实际要求,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规模
2.1需求分析
长期以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安阳市第十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优秀行列。
经统计,2001年至2006年在校生分别为:
1200人、1280人、1350人、1430人、1500人、1576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预计将来几年内学校的招生人数还会有所增加。
可以看出,安阳市第十中学的生源充足,目前学校的建筑规模不能满足现在和未来的教学需求。
2.2建设规模
2.2.1建设规模确定原则
1、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
2、要按立足现实、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该校服务区域人口数、小学毕业生人数以及该校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3、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规划要求,对该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经济适用,管理方便、节约用地的原则。
2.2.2建设规模确定依据
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2、安阳市第十中学建筑面积现状。
2.2.3建设规模的确定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并结合安阳市第十中学现状,该综合楼建筑面积宜为5029.00m2。
详细组成情况见下表:
本项目使用面积指标分配表单位:
平方米
序号
用房名称
每间使用面积
间数
使用面积
备注
一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2862.00
1
普通教室
67
8
536
2
专用教室
1505
2.1
音乐教室
73
1
73
2.2
乐器室
23
1
23
2.3
美术教室
96
1
96
2.4
美术教具室
23
1
23
2.5
书法教室
96
1
96
2.6
地理教室
96
1
96
2.7
语言教室
96
2
192
2.8
语言资料室
23
1
23
2.9
计算机教室
96
2
192
2.10
多媒体教室
96
3
288
2.11
电子阅览室
96
1
96
2.12
计算机辅房
23
1
23
2.13
电子备课室
23
2
46
2.14
劳动技术教室
96
2
192
2.15
劳动教具室
23
2
46
3
公共教学用房
821
3.1
合班教室
230
3.2
电教器材室
23
1
23
3.3
图书阅览室
420
3.4
科技活动室
18
5
90
3.5
心理咨询室
18
1
18
3.6
体育器材室
40
二
生活服务用房
149
使用面积合计
3011
建筑面积合计
5029
说明:
上表中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增加了多媒体教室3间、电子阅览室1间、计算机教室1间、电子备课室2间,增加原因详见附件《安阳市第十中学增加几个功能教室的情况说明》。
综上所述,安阳市第十中学新建综合楼建成后,将满足该校36个教学班级的教学要求,建筑面积约为5029.00m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见下表:
本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规模
备注
1
综合楼
m2
5029
2
室外管网
系统
1
3
室外配电
系统
1
4
配套设备
套
1
详见附表2
5
拆除内容
m2
748
第三章选址与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安阳市第十中学南临紫薇大道,东临东工路。
本项目位于安阳市第十中学校园内,运动场南侧。
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安阳市第十中学总占地面积约24.25亩(含本项目建设用地),土地性质为教育用地,使用权类型为划拨。
3.2建设条件
3.2.1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本项目位于安阳市第十中学校园内,土地已征用,土地使用权类型为划拨。
3.2.2地形地貌气象条件
安阳地处河南省北部华北平原上,地势平坦,坡度变化不大。
为太行山东部洹河冲积扇西部,地表为第四系粘土及亚粘土沉积物覆盖,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坡度较平缓,海拔高度为70~80米。
所在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带季风干旱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西北风和北风,夏季为西南风和南风。
主导风向为SSE,频率为13.3%,次主导风向为N,频率为10.1%,静风率占16.4%,年平均分速2.6m/s。
本项目建设地块位于安阳市第十中学校园内,地势平坦。
3.2.3交通运输条件
安阳地处河南省北端,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
西依太行与山西接壤,北傍漳河与河北相望,东与濮阳毗邻,南连鹤壁,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为主,国道、省道纵横交织,交通十分便利,是豫北经济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该项目紧临东工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3.2.4水、电等供应条件
安阳市电力充足,天然气、电话、因特网也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目前,全市总装机容量101万千瓦,电话总装机容量85.1万门,天然气年供气总量超过1亿立方米,日供水达45万立方米。
水、电、采暖和消防有现成管网,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3.2.5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内地层主要为一套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物。
根据附近工程勘察资料分析,该区域的地质与水文情况大致如下:
1、场地土层
①素填土:
以黄褐色粉土为主,含砖块、灰渣等杂物,地表有0.3~0.5m厚的杂填土,厚度1.5~2.0m;
②新近沉积粉土:
褐黄~黄褐色,稍密,稍湿,见炭屑,夹粉质粘土薄层,厚度0.5~2.5m,层底埋深1.6~3.1m;
③新近沉积粉土夹粉质粘土:
黄褐~褐黄色,稍密,稍湿,粉质粘土为可塑状态,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1.1~4.8m,层底埋深3.5~6.7m;
④新近沉积粉质粘土夹粉土:
深黄褐色~黄褐色,可塑,含氧化猛,见木屑,局部含砂粒,夹粉土薄层,厚度1.6~2.2m,底层埋深5.1~5.7m;
⑤细砂:
黄褐~褐黄色,分选较差,具层理,稍密,稍湿,局部为粉砂、中砂、夹粉土、粉质粘土薄层,厚度1.6~4.4m,层底埋深6.8~9.5m;
⑥细砂:
灰褐~灰色,分选较差,具层理,稍密,稍湿,夹灰色粉质粘土薄层,厚度2.8~5.3m,层底埋深11.2~12.8m;
⑦粉质粘土:
灰~灰黑争,可塑~软塑,含水量较大;
⑧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含粒径0.5~4.0cm的姜石,层顶埋深12.2~12.8m。
3.2.6环境保护条件
本项目能被当地环境容量所接受,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发展的要求。
3.2.7地下文物
本项目建设不属于安阳市殷墟重点保护区,一般没有重要的地下文物。
3.2.8原材料及运输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砖、砂、石子、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中,砼用中砂可从周边地区采购,价格适宜,安阳市交通方便,能满足本项目建设所需材料运输和项目建成后的使用要求。
3.2.9施工条件
本项目紧临东工路,交通便利,场区宽阔,水、电供应齐全,均能够满足本项目施工场地、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等方面的需求。
3.2.10拆迁条件
该校园东南角,即本项目建设地块内有一栋行政办公楼,2层,砖混结构,需要拆除,建筑面积为748平方米。
第四章建筑方案
4.1建筑方案
4.1.1指导思想与原则
根据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当地的地域特点,应努力将本项目建成一个特点鲜明、布局合理并能反映时代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楼。
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功能空间和亲切宜人的驻留活动空间以及步行系统,配置完善的设施。
应充分体现“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全面考虑建筑与空间的整体风貌,运用点、线、面多层设计方式,保持统一的地段肌理和风貌特色,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应变性,宜采用动态平衡的设计理念,把现代文明引入其中,以创造宜人的学习氛围。
4.1.2艺术与风格
建筑风格应富有浪漫的文化氛围,同时充满现代艺术的活力,应以宏观上统一,又富于变化为主。
底层空间应与校区空间一体考虑,弱化外部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界面。
建筑物应具有学校特有的文化气质和人文精神。
设计造型上应体现建筑空间的整体感及形式的标志性,形体简洁明快,气势恢宏,单纯有力,易与已有周围环境协调共生。
在追求建筑大气的同时,也应不放弃对其几何造型及趣味性的追求,既大方又不失活泼。
在把握整体角度的同时,设计应对建筑立面细部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高科技风格的处理手法来协调建筑形式比例、材料、质感等几方面的关系。
4.1.3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应兼顾使用与空间整体性的考虑,充分利用适宜教学的朝向进行布置,周边的交通部分应作适当变化,凹凸变化将丰富平面构图方式,同时便于立面的处理。
在建筑平面及功能分区中,应借鉴“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理念,在建筑物内设置楼梯,通过楼内走廊相通,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
本项目位于校园东南部,为拐角综合楼,东西长约69.0m,南北宽约17.4m(局部26.6m),五层,总建筑面积约5029.00m2。
4.1.4功能设置
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建筑布局,综合楼将设置普通教室8间、音乐教室1间、乐器室1间、美术教室1间、美术教具室1间、书法教室1间、地理教室1间、语言教室2间、语言资料室1间、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3间、电子阅览室1间、计算机辅房1间、电子备课室2间、劳动技术教室2间、劳动教具室2间、合班教室230m2(使用面积)、电教器材室1间、图书阅览室420m2(使用面积)、科技活动室5间、心理咨询室1间和体育器材室40m2(使用面积)。
4.1.5设计要求
一、层高
(1)普通教室不宜低于3800mm;
(2)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不宜低于3900mm;
(3)行政办公用房不宜低于3000mm;
(4)合班教室的层高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的地面到棚顶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二、屋面
屋面应根据雨雪量等气象条件和建材供应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和坡屋面,屋面应有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等措施;上人屋面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其净高不应低于1100mm。
三、楼地面
普通教室和各种专用教室、门厅、走道、楼梯,均宜采用防尘易清洁、耐磨地面;音乐教室等宜采用软性(如木地板等)楼地面;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等需要埋设管线的部位,楼地面的做法要有利于管线维修;计算机教室地面还宜采用能导出静电的材料;厕所等用房宜做防滑、易清洁的楼地面,应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设施。
四、门厅、走廊
(1)教学楼的门厅宜适度宽敞,有利于人流集散通行和短暂停留;
(2)本项目教学楼为单内廊,廊净宽不应小于2100mm;办公用房廊净宽不应小于1500mm;
(3)门厅和走廊的楼地面不宜设台阶;
(4)外廊栏板或栏杆净高度不应低于1100mm。
五、楼梯
楼梯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交通疏散和放火规范的规定。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台阶高度不应大于150mm;楼梯井的净宽度不宜大于200mm;室内楼梯栏板或栏杆的净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栏板或栏杆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六、门窗
门窗应便于开启、清洁、耐用。
门窗开启后不得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
教学用房的门窗要有利于采光通风;普通教室、各种专用教室和部分公共教学用房应根据人流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后门;教室安全出入口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门扇上宜设观察窗;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均不宜设置门槛;门框上部设置采光通风窗。
七、建筑装修
(1)内装修
墙面、顶棚一般宜做普通装修;门厅可做中级装修;音乐、语言、计算机等专用教室可做普通装修。
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宜作成圆角;走廊、门厅、楼梯间均宜做高度不低于1200mm、易清洗、不易污损的墙裙,饮水间、厕所宜做高度不低于1500mm、便于冲洗的墙裙。
(2)外装修
应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校园景观的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装修。
装修材料应能防止雨水渗透,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
本项目外装修材料宜为浅暖色高级外墙漆饰面。
4.1.6结构设计
一、与本结构方案相关的规范、规定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二、结构方案
本工程共五层,采用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楼层面为梁板式,水平地震力和竖向荷载主要由砼框架体系承担。
本工程功能为综合楼,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
4.2公用工程
一、给水系统
1、给水水源
本项目给水水源来自校园给水管网,在校园的给水主管道上开口,供水压力和流量有可靠的保证。
2、用水量
①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主要是综合楼学生用水,按学生400人,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00L/(人·d)计算,则生活用水量为:
400*100L/1000=40m3/天;
②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量:
按生活用水量之和的10%计算,则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量约为:
40*10%=4m3/天。
以上合计:
日总用水量为:
40+4=44m3。
3、给水管网
给水管网枝状布置。
自来水龙头和各种用具均采用节水型器具。
二、消防系统
1、设计依据与水源
设计依据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消防水源来自校园内消防管网,在校园的消防主管道上开口,水流压力和流量有可靠的保证。
2、室外消防
消防管道采用环状供水管网。
在本项目周边的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小于100m,保护半径小于150m。
对综合楼进行全方位保护。
3、室内消防
各单体建筑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
管网压力需达到0.3~0.5mpa,水压不应低于7m冲刺水柱,楼内各层适当位置设磷酸铵盐手提灭火器。
项目设两个疏散楼梯且直通室外。
楼梯、走道及首层疏散外门的各自总宽度,均应根据疏散人数计算。
4、消防用水量
按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一次,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2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共计消防用水量为35L/S。
设置两个室外消火栓,五个室内消火栓。
三、排水系统
1、排水量
排水量按给水量的0.8计取,则排水量为:
44*80%=35.2m3。
2、排水管网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目前生活污水经室内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校园内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室外排水管网最终排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排放立管设置在楼外,首先排入室外雨水管网,最终市政管网。
四、供配电及弱电系统设计要求
安阳市第十中学现用电电源来自位于紫薇大道西段北侧的市政公用变压器,本项目建成后,学校用电负荷将急剧增加,用电电源不宜再从市政公用变压器上接入,宜设置专用变配电设施。
①电源。
该建筑属于三级负荷供电,电源采用交联电缆从校园内新设置的配电室埋地引来。
②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按单位面积容量计算,本项目建成后,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2422m2,单位面积用电负荷按18w/m2计算,则学校总用电负荷约为:
18w/m2×12422m2=223.60kw
根据学校总用电负荷,学校变压器宜采用400KVA。
③低压配电。
新建建筑物内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电源采用220V/380V,50HZ供电;由配电室直接引出,配电设备中的主要干线均暗敷,水平线路采用放射式,穿管暗敷方式。
穿管导线采用BV-500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钢管或阻燃PVC管沿墙、沿地板内暗敷,配电箱应与钢管可靠连接,做好接地处理。
④照明。
每层均应设置照明配电箱,按功能要求部分房间可适当考虑插座箱、空调电源箱。
走廊、楼梯间、厕所等公共场所采用吸顶式灯具,以紧凑式荧光灯为光源,门厅、雨蓬等选用装饰性灯具。
每个房间要配置适当数量安全性插座、照明水平(照度)按有关设计规定确定。
除设置正常照明外,在人员密集的图书室及走廊楼梯间应增加应急照明。
⑤防雷。
建筑物顶部采用避雷网作为防雷接闪器,并与建筑物内各种竖向金属管道相连,可利用建筑物柱内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基础钢筋做接地极,避雷网、引下线及所有引入室内的金属管、线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在一起。
⑥接地。
接地形式与学校整个电气接地系统相一致,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可采用联合接地形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⑦弱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