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手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650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后路手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颈椎后路手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颈椎后路手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颈椎后路手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颈椎后路手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颈椎后路手术.docx

《颈椎后路手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后路手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颈椎后路手术.docx

颈椎后路手术

第二节颈椎后路手术

一、颈椎后方入路

后正中人路是行颈椎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此入路可以快速而安全地显露颈椎所有后部结构,此入路有以下适应证:

1。

颈椎不稳。

2。

颈椎退行性病变。

3。

颈椎肿瘤.4.颈椎外伤造成的关节突关节脱位等.

(一)患者体位

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头部稍前屈,以打开棘突间隙。

术中应用支具和头架固定,可以控制头颈部的位置,并可减少眼部受压机会,同时便于麻醉师管理气道,也可以使患者采取侧卧位。

体表标志:

棘突是脊椎最突出的体表标志。

C2棘突是颈椎较大的棘突之一,C7和T1的棘突也很大,这3个棘突均可在颈部后正中线触及。

有时术中很难区分C7和T1,因此,切口前可在病变节段棘突上插人一注射器针头,然后X线透视准确定位。

因为颈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距离和椎间隙都很小,如果不借助X线片准确定位,可能会过度剥离而破坏颈椎后柱的结构、肌肉止点,以致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二)切口

剃光头部毛发,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颈后正中直切口,最长上可至枕外隆突上两横指,下可达第七颈椎(隆椎)棘突尖(见图7。

7)。

需要注意的是,颈后部皮肤比颈前部皮肤厚,而且不易移动,因此相应手术瘫痕会较宽,所幸的是头发可以遮盖大部分的瘫痕。

图7。

7切口

(三)神经界面

神经界面位于正中线、两侧颈椎椎旁肌之间(颈椎椎旁肌受左、右颈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

(四)浅层手术分离

沿棘突向深层切开(见图7。

8)。

跨越后正中线的静脉丛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电刀电凝即可止血.后正中线浅层手术分离很安全.如果术中偏离了后正中线而切人了肌组织,则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应立刻电凝止血。

如果患者有明显脊椎裂,则有可能进人椎管而损伤脊髓。

图7.8颈椎后方显露

(五)深层手术分离

辨认椎板间的黄韧带,用尖刀从其在下位椎板上缘的附着处切断。

用神经剥离器从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进人,将黄韧带与其下方的硬脊膜分开,然后切除黄韧带。

根据需要选择全椎板切除或部分椎板切除,显露其下方蓝白色的硬脊膜,有时硬脊膜被硬膜外脂肪覆盖.辨认椎体后部、椎间隙和可能突出的椎间盘。

有时脊髓周围静脉丛可引起明显的出血,静脉丛的出血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其中最难控制的是发生在脊髓前方和椎体后方之间的出血。

二、颈椎后路融合术和后路内固定技术

(一)颈椎后路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术式首选寰枢椎融合术,慎重选择枕颈融合术。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三维稳定效果、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上颈椎由寰椎与枢椎组成,寰枢椎解剖位置较高、结构复杂且深在,周围存在多个重要组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损伤后容易造成寰枢椎不稳,容易损伤或压迫脊髓导致患者处于濒危状态。

上颈椎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研究显示使用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上颈椎损伤疗效显著,可提供贯穿前后方的三维稳定效果、明显改善神经症状。

寰椎位于枕颈交界处,是枕—寰-枢复合体的重要一环.寰椎损伤占颈椎损伤的2%~13%,占所有脊柱损伤的1。

3%.寰椎爆裂性骨折即寰椎前、后弓分别有2条骨折线,呈现出4块骨折征象,不典型的爆裂性骨折可能还伴有寰椎侧块的骨折。

此型骨折若伴有横韧带断裂即为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寰枢关节的力学稳定性将受到严重破坏,由此带来的寰枢关节脱位对患者的生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寰椎属于特殊颈椎,由前、后弓以及两侧块构成骨环.前、后弓与侧块连接处的部分是寰椎的薄弱点,也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寰椎的骨环与韧带形成的骨—韧带-骨连接对寰椎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寰椎的横韧带是维持寰枢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其他韧带仅起辅助作用。

寰椎前弓与横韧带共同完成对枢椎齿状突的运动限制,从而保持寰枢椎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横韧带的中部较宽,宽度为7~8cm,两端附着处变窄.横韧带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弹力纤维含量较少.胶原纤维在横韧带的中央部以30°的夹角相互交织形成网络,横韧带的这种排列方式决定了其刚度较高而弹性不足的力学特点。

所以,横韧带承受外力时易突然断裂,原有强度和功能难以恢复.当头部遭受屈曲暴力时,对寰椎侧块产生直接向外下的力,致使头部的动能主要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状突恰好位于其中部,形成一种剪切力,造成横韧带撕裂或者断裂,而在横韧带的寰椎附着处,尽管相对较窄却很少发生损伤。

另一种致伤机制为头部受到垂直方向的暴力,致使寰椎发生爆裂性骨折,使得寰椎侧块和椎弓骨折段分离移位造成横韧带断裂。

横韧带一旦损伤,愈合非常困难,寰枢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将受到极大的破坏。

(二)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

传统的颈椎后路固定只限于用钢丝、钢缆、Luque棒和环等固定,由于固定强度不够,已逐渐被淘汰。

近年来后路钉板或钉棒固定技术的出现,以其可提供前路钢板固定同等的坚强固定,甚至更大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于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

颈椎后路内固定的适应证后路螺钉内固定系统可提供可靠的稳定性,可应用于需同时行后路减压的颈椎固定。

后路钢板螺钉技术适应证有:

1.颈脊髓病而行多节段椎板切除术患者;2。

创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滑脱;3.颈椎畸形重建;4.椎体、颈髓肿瘤术后重建稳定;5。

颈椎前路或其他手术后引起颈椎假关节形成、不稳.

1.颈椎侧块螺钉技术

(1)固定原理

是将钢板的螺钉或棒固定于颈椎外侧块上,配以植骨,该内固定系统的关键在于侧块的进针点和角度。

颈椎侧块前内方有脊髓,前方为椎动脉及颈神经根,为避免椎动脉及脊髓的损伤,现有的置钉均采用侧偏;颈神经根位于上关节突的侧前方,为避免关节面损伤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及防止神经根损伤,螺钉应向头侧倾斜;C7侧块较小,应用侧块螺钉容易损伤下关节突,此时则应强调向头及侧偏角度要大,才能获得良好的固定及减少关节的损伤。

有人将颈椎侧块分成4个区域,经测量发现,椎动脉投影于近纵中线的内上和内下区,神经根走行于近中横线的内上、内下及外下区;侧块后正中点距硬膜平均约9。

2mm,距上、下神经根分别约5。

7mm和5.5mm;上下关节突均斜向上。

由此可见,在侧块中点或稍内侧进钉并向上倾斜安全可行,而进钉点内移会因增加螺钉经过侧块内长度而使固定强度增强,但为避免椎动脉损伤,其外倾角亦相应增大。

上倾角越大,本位神经根损伤可能性越小,但却增加了上关节突骨折和上位神经根损伤可能。

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侧块螺钉固定较传统的钢丝捆绑对屈伸方面无明显优越性,而在抗扭转方面只有后路钢板固定加植骨融合才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固定侧块的螺钉有单皮质和双皮质两种,后者抗拔出能力要强于前者,但并发神经症状也较多。

在不同的节段,螺钉抗拔出力也有明显不同,一般在C2及C7最小,而在C4最大。

松动与抗拔出力有密切关系,应用螺钉越长,抗拔出力越大。

但有研究表明,同样长度为20mm的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相比,侧块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明显大于椎弓根螺钉。

(2)适应证

颈椎侧块内固定技术适应证有:

1。

创伤、减压和骨病导致的棘突关节突和椎板的缺如,或损伤其中包括同侧椎弓根、椎板骨折伴侧块分离;2。

颈前、后柱联合损伤伴明显的旋转性不稳;3。

颈椎脱位合并椎板骨折,骨折块入椎管;4。

椎管狭窄并椎体不稳。

(3)技术要点

①手术暴露范围,Stauffer建议后弓外软组织的剥离应限定在中线外1cm内,以避免在深层次的切除过程中损伤椎动脉;Simpson则认为后弓外侧的剥离成年人应控制在中线外1.5cm,儿童不超过1cm。

Ebraheim对50个寰椎骨标本椎动脉沟测量发现,椎动脉沟在后弓外侧皮质上最内侧方的切迹到中线的距离,男性为19mm,女性为17mm,最小值为12mm。

因此,后方暴露应控制在12mm左右,对后弓的切除更应限制在8mm内.王慧敏等对寰椎骨的放射学测量及手术实践表明,只要注意紧贴后弓的后下方骨膜下操作,对寰椎后方软组织的剥离可达中线外2cm处.②置钉点,Roy-Camille提倡置钉点靠近关节突顶部、侧块中线上,与矢状面10°成角,与冠状面10°侧偏.Magerl提倡置钉点在关节突顶部下方,关节突中点偏内侧2~3mm,矢状面上平行于关节突关节面,向外倾25°左右.An和Anderson建议进钉点在侧块中心内侧1mm处螺钉方向向头侧偏15°~40°,向外倾10°~30°,能避免损伤椎动脉和刺激神经根。

③螺钉应用长度,螺钉应用长度在不同置钉技术中有明显不同,不同学者观点也不相同。

Roy-Camille应用8.1~17mm的螺钉,Magerl则用15~16mm的螺钉。

应用双侧皮质螺钉时,最好不要穿过对侧皮质1mm,在C7节段应用的螺钉应稍短。

(4)并发症

颈椎侧块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易损伤神经根、脊髓及关节突关节面,这与螺钉的长度、位置和方向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必须熟悉颈椎的解剖。

Ebraheim等对侧块后方中点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侧块后方中点距硬脊膜的平均距离为9.2mm,距上下位神经根的距离分别是5。

7mm和5.5mm。

由侧块后方中点或稍内侧进钉并向外上方倾斜是安全的。

颈脊神经在通过椎间孔后,分为前、后2支,前支粗大,在横突前外侧形成颈丛及臂丛;后支细小,绕过上关节突在其基底部转向后方,支配附近的颈后部解剖结构。

颈神经后支的走向与上关节突关节面呈一定夹角,在C3为23。

7°,C5为29。

8°,C7减小为23。

5°;与上关节突顶点的平均距离C5最大(7.4mm),在C7最小(5.5mm)。

因此,螺钉由侧块的外上区域穿出时应避开上关节突基底部,否则可能引起脊神经后支损伤,导致术后项背疼痛及感觉异常。

术后螺钉松动也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

1%~5.0%。

有学者认为,螺钉松动与患者假关节形成及脊柱反曲纠正失败有关。

Kallff等指出,侧块螺钉加用植骨不仅能获得良好融合,而且可以防止假关节形成,因此加用植骨或许能减少螺钉松动发生率。

由于个体解剖结构不同,手术前应常规行X线及轴向CT检查.一般情况下侧块螺钉穿过双层皮质,其把持力最大;虽然这样做将增加血管损伤的危险,但临床研究显示穿透双层的侧块螺钉是安全的。

临床中可通过X线斜位片来了解螺钉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术中斜位片还可以监测避免螺钉过长损伤周围组织。

其他并发症如钢板断裂、侧块骨折、术后脊柱假关节形成、反曲、邻近节段退变加重及术后颈椎活动受限等也有报道.

2。

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

(1)原理:

寰椎无典型的椎弓根结构,一般将椎动脉沟处的后弓看作是寰椎的椎弓根。

寰椎椎弓根螺钉即是螺钉经由寰椎后弓和后弓峡部(即椎弓根部)至寰椎侧块内的固定技术。

部分螺钉轨道经过寰椎侧块部分。

马向阳等测量结果显示寰椎侧块中部平均宽度12.78mm,平均高度12.95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8。

57mm,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宽度为8。

46mm,寰椎椎弓根的平均高度5。

83mm,以上数据表明对于放置3。

5mm的椎弓根螺钉是可行的。

陈志伟等对7例标本共70个下颈椎(C3~C7)椎弓根进行CT扫描,测量结果显示椎弓根高度大于其宽度,椎弓根高度均值〉6.5mm。

自C3~C7呈增大趋势,C3为6.57mm,C7为8.0mm;C3~C7外径宽度亦呈增大趋势,其中C3为6。

57mm,C7为6。

84mm;髓腔内径宽度以C3最小,仅1.74mm,而C7最大,为3.84mm。

男女之间数据也有差异,女性相对小些。

由于椎弓根形态差异较明显,因此椎弓根螺钉应用强调个体化。

颈椎椎弓自身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内邻脊髓,外邻椎动脉,上下有神经根跨越,椎弓根的变度小,角度变化也很特殊。

手术前应做放射学检查测量和术中对骨性标志点定位进行置钉。

徐荣明等指出,椎弓根与其下方神经根距离在C3~C7为1.4~1。

6mm,与上方神经根间无明显间隙。

术中螺钉损伤椎弓根内侧壁和上侧壁的危险性比损伤外、下侧壁危险性大。

Stanescu等指出C7椎弓根高、宽度虽较上位椎体大,但置钉角度变化大,使得椎弓根螺钉损伤内、外侧壁及邻近组织的危险性增加,从而对置钉提出了更高要求。

Kotani等经过生物力学测试,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颈椎三柱损伤模型的固定效果最好,在多节段固定时抗旋转和伸展力的作用最强.因此,在三柱不稳方面,尤其在旋转及屈伸负荷下,能提供良好的稳定作用,亦能提供更好的轴性负荷,适合于需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术患者。

Jones等用直径3。

5mm的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随机左右两侧固定56具尸体的C2~C7椎体,然后测定两者的抗拔出力,结果显示前者(平均617N)为后者(平均355N)的2倍,可减少颈椎屈曲畸形和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2)适应证:

经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牢固的三维稳定性,其适应证几乎包含传统颈椎所有手术的适应症:

1.颈部脊椎脊髓肿瘤手术治疗者;2.各种颈椎退化性病变及代谢性疾病估计手术减压后有不稳者;3。

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变致不稳者,颈椎结核性疾病需手术治疗者;4。

所有外伤致各种C2~C7的颈椎不稳定,颈椎骨折脱位者;5.颈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症需手术者;6.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7。

多次颈椎传统手术后出现不稳定而需再次翻修的者.

(3)技术要点:

术前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及45°双斜位X线片检查(见图7。

9),并行椎弓根CT水平扫描以测量椎弓根高度及宽度、后侧皮质至前侧椎体皮质的距离、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椎动脉到侧块后壁的距离以选择进针点及方向.关于置钉点及置钉角度有不同争论。

对寰椎而言,与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内侧1/3不同的是外侧1/3高度为4.25mm,该处后弓稍厚,避开了椎动脉压迹的最深处,髓腔相对较大,由此处放置3.5mm的螺钉安全性较大。

因此,理想的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位置应在椎弓根中点的稍外侧。

寰椎椎弓根的高度,特别是椎动脉沟下方的寰椎后弓高度,数值均在5.0mm左右,其实际大小是寰椎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主要限制因素。

马向阳等认为当寰椎椎弓根的高度或椎动脉沟下方的寰椎后弓高度其中任一参数小于4.0mm时,不宜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此时推荐采取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对于螺钉进钉角度目前仍无定论,钻孔椎向内倾斜面的角度与术前CT测量结果一致,向头尾端倾斜的角度应由C臂机监视下证实。

椎动脉出寰椎后进入颅内之前,为椎动脉第3段,此段无骨质保护,在显露寰椎后弓及植入螺钉时,应保护好椎动脉第3段防止损伤。

对于C2椎体,Roy-camile推荐螺钉进入点位于C2侧块的上内侧象限部,Smith等推荐C2~C3关节中点上方3~5mm处,内偏10°~25°,钻头向头侧偏斜25°;徐荣明等则倾向椎板上缘下方5mm,椎管侧缘外侧约7mm处,螺钉向内侧倾斜33°,向上方20°;Borne等建议在C2下关节突后侧面作为螺钉进针点.选螺钉直径3。

5mm,长30mm,注意进入时尽可能靠近椎弓根下内侧皮质进入。

谭军等在用C2椎弓根拉力螺钉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时,取C2侧块中点为进钉点,根据C2椎弓根的内缘和上缘走行确定进钉方向,一般为向头端倾斜25°~30°,向中线倾斜30°~35°,应用测深器确定螺纹长度,一般为25~30mm.对于下颈椎椎弓根进针点,Abumi及Smith等建议位于侧块中心点的外侧,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的下方;Jeanneret等选用侧块中点,上关节面下缘下3mm处做为进针点,螺钉向内倾斜40°~45°;Ebralleim等对50例干燥C3~C6标本测量显示,进钉点与连接侧块外缘的垂直线的距离自上向下逐渐增大,其与过两侧上关节突最低点水平线的距离各椎节间差异无显著性;进钉点与水平线的距离在C3为1.8mm,C4为1.8mm,C5为2。

0mm,C6为2.1mm;进钉点与垂直线间距在C3为4.8mm,C4为5.2mm,C5为5。

8mm,C6为6。

lmm。

因此,Ebraheim等建议C3~C6进钉点在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的下方2mm,侧块外侧缘内侧5~6mm,即侧块的外上象限处;水平面上螺钉向内倾斜约40°,矢状面上C3~C4稍向尾侧倾斜10°,C5螺钉则呈垂直位,C6~C7稍向头侧倾斜10°。

C7椎弓根相对粗大,侧块薄,横突多缺如,植入3。

5mm直径的椎弓根螺钉相对容易,加上外侧没有椎动脉走行,安全性大得多,只要手术中用神经剥离子探及椎弓根的内侧及上壁,就可以基本保证螺钉不会穿破椎管内侧壁伤及硬膜及神经根,建议进针点同上,螺钉向内倾斜33°;也可以选择切除同侧部分椎板显露椎弓根,神经剥离器探查确定进入点及方向。

如果有条件,可在计算机图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操作.手术中可通过双45°斜位片观察置钉情况,对于C6、C7或T1的椎弓根螺钉则可用侧位片予以评估,螺钉应位于椎体上终板之下方并与之平行。

由于C3~C7内侧椎弓根的内侧皮质较厚并且内侧与脊髓间有一定的空隙,因此置钉时要“宁内勿外”以增加固定强度和防止椎动脉损伤;鉴于神经根是紧贴椎弓根上缘行走,故置钉时应做到“宁下勿上”,以免造成上位神经根损伤.螺钉的直径,须根据椎弓根测量数据而定,一般为2。

5~4.5mm,甚至可用5.5mm的松质螺钉.术后外固定依个人情况、固定节段及是否有骨质疏松而定.

图7.9矢状面上螺钉的方向

(4)并发症:

置钉引起的并发症以术中引起为主,其中最严重的是螺钉穿破椎弓根侧壁引起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多由于置钉方向欠妥或尺寸不适所致。

寰枢椎椎弓根外侧壁明显薄于内侧壁,置钉时向外侧倾斜的角度不够,最易损伤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

术前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及术中在X线或CT导航下置钉等均是防止置钉失败的有效措施。

对于椎弓根外径过小,发育畸形,一侧椎动脉缺陷患者,应放弃经椎弓根内固定而改用其他固定方式。

Ludwig等对在计算机支持图像引导下置钉、常规方法置钉及椎板减压术后置钉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发现第一种方法可提供较安全的保障。

一般情况下,外侧壁穿破机会最多,其次是上侧壁和下侧壁.Abumi等发现183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有11例穿破椎弓根,仅1例出现手术后放射性疼痛,其原因是神经血管遇到破裂椎弓根及螺钉后逃逸现象;螺钉本身轻度穿破骨皮质,移位较小,神经血管组织未受直接或间接损伤。

如果螺钉穿出椎弓根而进入椎间孔或横突孔,那么神经血管损伤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术中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

原因是椎弓根孔道内或椎体内大的静脉窦或血管出血,或是开孔后穿破了椎弓根而伤及了其外侧的血管.出血多为涌血,为暗红色,出血量约150~300mL。

此时用一螺钉快速拧入孔道进行止血,并打开其椎板显露椎弓根,观察进针方向是否正确,若正确则最后依其固定;若不正确,则待其对侧固定好后重新开孔植入螺钉。

对寰枢椎操作时,建议手术开始时在手术区内注射1:

500肾上腺素盐水,手术尽量在骨膜下操作,显露棘突、椎板、小关节时不损伤寰枢膜,此处有硕大静脉丛,一旦损伤出血凶猛,难以控制,将影响手术进程.一旦发生,应用明胶海绵,冰盐水棉片压迫3~5min止血。

枢椎椎弓根内有较大的滋养静脉,钻孔后有时会溢出较多暗红色血液。

如果以球形探针探到完整的四壁一底,可明确判断不是椎动脉损伤,置入椎弓根钉不会出现问题。

术后螺钉松动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发生率较侧块螺钉低。

其原因可能是螺钉孔道穿破了椎弓根,或是孔道位于椎弓根外所致。

如果对螺钉是否进入椎弓根没有把握,则可切除同一侧部分椎板显露其椎弓根,用神经剥离器肉眼下探查其走向,依次确定椎弓根孔道走向而置钉。

3。

颈椎经关节突关节螺钉技术

(1)原理:

Madawi对25例枢椎骨骼标本的椎弓根宽度、高度,寰枢椎关节面-椎弓根复合体内偏角,以及侧块的内外高度和椎动脉沟的深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内偏角为14.1°,因此说螺钉轨道的安全范围为0°~14°;20%标本椎动脉沟较深,其侧块的内侧高度≤2mm,这样椎弓根的高度小于螺钉的直径;椎动脉沟的形状和深度变化较大,52%标本左右不对称,左侧的椎动脉沟尤其较深。

说明在螺钉置入过程中左侧椎动脉容易损伤,认为当侧块内侧高度小于2。

1mm或内侧高度与椎动脉沟深度的比值小于0。

85时,螺钉的置入有可能损伤椎动脉。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分析椎动脉沟度与螺钉置入角之间的关系发现,当椎弓根长度为30mm时,椎动脉沟深度每增加0.5mm,螺钉置入角增加1°。

沙勇等通过对椎弓根宽度的测量,认为21。

5%的中国人不适宜行后路经寰枢椎关节突螺钉内固定。

与常规的钢丝内固定技术相比,颈椎经关节突关节螺钉技术可提供更为优越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抗侧弯及旋转也较理想。

但技术要求较高,若螺钉置入不佳,极易损伤脊髓或两侧椎动脉.下颈椎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侧块骨折最早是由Roy—Camille于1972年提出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技术业已成熟。

Klekamp等研究发现,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在每个节段都显示出比侧块螺钉更大的抗拔出强度,其中差别最大的表现在C7/T1。

刘观焱等通过对C3~C7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特点研究中发现,C3~C7上关节面的高度为8。

3~10.3mm,宽度为10.5~12.6mm,下关节面的高度为8。

9~9。

6mm,宽度为10.8~12.5mm,因此颈椎关节突复合体有着足够的皮质骨提供直径为3。

5mm的螺钉行跨关节固定。

同时他们测量得出从侧块后方的中心点到下关节面下界的垂直距离为6~7mm,下关节面在侧块后方投影的高度为8~9mm,所以侧块后方中心点约在下关节面在侧块后方投影的上界下方约2mm.以上数据可知道,关节面中心点在侧块中心点下方约2mm,此处进钉再配合置入角度,螺钉可经关节突关节的中心点穿过,较好地固定关节突关节。

C6和C7的侧块相对更薄更长,且C6和C7下关节面的投影高度相对于侧块的比例更大,小关节面更加倾斜,行侧块螺钉固定时,螺钉很可能穿过C6/C7和C7/T1关节突关节,实际上形成经关节固定。

这是临床在C7一般不用侧块螺钉固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2)适应证:

颈椎经关节突关节螺钉技术适用于急、慢性寰枢椎不稳骨折,寰椎后弓破坏或需切除者也适用.在下颈椎骨折伴有椎弓损伤而无法行椎弓根固定,而侧块固定效果又不好时,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尤其是C6和C7)可作为一种补充.

(3)主要技术:

寰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中的螺钉从枢椎侧块进入,经过枢椎椎弓根,跨过寰椎关节后区至寰椎两侧的侧块。

进钉方法:

Magerl以枢椎椎弓与下关节突交接处最低点作为进钉点,钉道平行矢状面,方向指向寰椎前结节的后缘在钉道平面的投影点;Paramore以C2~C3小关节下缘向头侧偏4mm,关节内缘偏外侧2~3mm处为进钉点,钉道平行矢状面,方向指向寰椎前结节中点在钉道平面的投影点;Madawi等也是以枢椎椎弓与下关节突交界处的最低点作为进钉点,钉道平面在矢状面向内侧成角0°~14°范围内,方向指向寰椎前结节尖;Marcotte等以C2~C3小关节内下缘偏外侧2~3mm,向头侧偏2~3mm为进钉点,根据枢椎结构的个体差异作1~2mm的调整,螺钉沿枢椎椎弓根进入,角度同样有0°~10的调整范围。

对于下颈椎,较为流行的是采用Dalcanto技术,即以侧块中心点下2mm为进钉点,在矢状面上尾倾40°,在冠状面上外倾20°置入螺钉;螺钉长度从C3/C4向C7/Tl呈下降趋势,由16。

9mm降至15。

7mm,其中在C7/Tl水平螺钉最短。

由于C6、C7侧块的厚度较薄,在C6/C7和C7/T1行经关节固定时不宜使用16mm以上长度的螺钉.螺钉由头侧向尾侧从下位椎体的上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