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1627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docx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启道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_启道

启道考研分享

 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是接轨国际、全国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单位,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在北航率先开展了国际评估;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就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四。

学院具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和特种医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北京市特色专业、国防重点学科、工信部两化融合类重点学科,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定位是:

面向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新医药产业、以及航空航天医学工程和空间生命科学,培养厚基础、善创新,具有领军、领导潜质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以生物医学工程大类招收本科生,按照通识教育、共同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四个阶段来进行实施人才培养,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后,学生可以在十个专业模块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学院实施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能力和进度、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在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下,自主选择和安排课程。

2019年北航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初试科目已经公布,详细内容如下:

招生院系:

010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085230生物医学工程

学制2.5年,全日制学习方式。

考试大纲:

803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2019版)

一.绪论

1.解剖学、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的相关术语

2.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特点,体内的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人体的基本组成

1.细胞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的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肌肉的收缩功能。

2.人体组织:

分类、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三.骨肌系统

1.骨:

骨的结构和分布、骨的形态及分类。

2.骨连结:

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3.肌肉:

肌肉的形态、分布、结构与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

四.循环系统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细胞的形态、组成和功能。

2.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

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的概念,生理性止血的过程,抗凝系统的作用和纤维蛋白溶解。

3.ABO血型系统以及输血原则。

4.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的位置、外形,心内各腔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的构成及功能,血管的分类及特点,肝门静脉的组成及主要分支。

5.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电图中各波的意义。

6.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过程,心音的组成及意义。

7.血管生理: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特点,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9.器官循环:

冠状动脉循环、肺循环、脑循环的特点。

10.淋巴系统与免疫:

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机制与特点。

五.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胸膜及胸膜腔:

胸膜腔负压形成原理及其生理学意义。

3.肺通气:

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的阻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肺换气:

肺换气的概念、影响因素。

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特点。

6.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主要消化器官及消化腺的结构特点。

2.消化系统生理功能: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细胞的电活动,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3.消化:

各种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大肠液)的成分及作用,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咀嚼及吞咽,胃的运动,小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及排便。

4.吸收:

主要物质的吸收位置、途径及方式。

七.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2.肾脏组织学结构:

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肾脏的供血。

3.尿生成的过程,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生成的调节。

4.尿的排放:

排尿反射。

八.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2.脊髓和脑的位置、结构特点与功能,脑的分部、脑脊膜的结构,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

3.脑神经与脊神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反射弧的构成与功能。

4.内脏神经的组成、特点以及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5.神经元与神经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递质及受体,反射弧的构成及功能。

6.脑电波的形成及脑电图的特征。

九.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激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3.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4.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

甲状腺、、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代谢的激素、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等。

十.感受器官

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与一般生理特性。

2.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眼的结构,眼的折光系统组成、眼的调节、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眼的感光换能系统,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3.听觉器官:

耳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声波的传导与听力的形成,前庭器官的功能。

4.味觉和嗅觉:

味蕾的分布与功能;嗅觉的产生。

十一.生殖与发育

1.生殖系统的结构组成

2.男性生殖系统:

精子的发生过程,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3.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的生殖功能,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月经周期,妊娠。

十二.表皮系统

1.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2,皮肤附属器的组成与功能。

十三.能量代谢与体温

1.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生理波动,产热和散热,自主性体温调节。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9年)

《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三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占总分的20%。

特别注意:

《材料科学基础》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9年)

适用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

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界面现象以及化学动力学六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

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b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相平衡

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相律的意义;掌握单组分体系和二组分体系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能用杠杆规则进行相组成计算,会用相律分析相图。

(三)化学平衡

明了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理解并掌握Van'tHoff等温方程及等压方程的含义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如系统的温度、浓度、压力和惰性气体等)。

(四)电化学

理解电解质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及在可逆电池电动势计算中的应用。

掌握可逆电池(包括化学电池及浓差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平衡常数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掌握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电极反应;掌握Nernst方程及其应用(如求平衡常数、pH值、活度等)。

(五)界面现象

理解(比)表面Gibbs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变化的热力学原理;

理解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概念,掌握Laplace公式及简单计算;

理解分散度对系统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如蒸气压、凝固点等);

理解润湿、接触角概念,掌握Young方程。

(六)化学动力学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基元反应及反应级数等概念;

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及特征,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掌握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稳定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

掌握Arrhennius方程及应用,明了活化能的物理意义。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考试大纲(2019版)

适用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是材料、物理、化学、化工及环境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作为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在材料测试方法中应用最广和最基础的X射线衍射和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

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年度的考试内容仅针对X射线、电子衍射分析技术。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要求考生对晶体学、X射线的产生与基本性质、X射线与电子衍射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粉末与单晶的衍射技术等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以及对常见案例的分析能力。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2019版)

适用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第一部分《金属学原理》

《金属学原理》是金属材料学科的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平台课之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原子排列与结构(金属及合金相结构、晶体缺陷)、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塑性变形与金属强化方法、固态相变原理)、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控制基本原理及其与材料制备成形工艺之间关系。

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下按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固态金属中的扩散、纯金属的凝固、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凝固、三元合金相图、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固态相变九部分列出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能够利用其计算与分析。

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联系,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和综合。

(一)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金属键与金属的特性

金属晶体结构晶体学基础——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格常数、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晶面间距、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及意义

合金相分类及影响合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固溶体与固溶强化(置换式固溶体、间隙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中间相及分类

(二)晶体缺陷

点缺陷

位错的基本性质、基本类型、几何性质及其运动特点,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与位错反应(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全位错、分位错、层错与扩展位错、位错反应的驱动力及位错反应的条件、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典型位错反应),位错与金属的强化机制

面缺陷:

晶界(晶界的描述、晶界的结构与晶界能、金属材料的细晶强韧化机理、晶界的运动及强化高温结构材料的基本方法(驱动力及影响晶界运动的主要因素)),相界面的结构、晶界及相界的性质

(三)固体金属中的扩散

扩散现象及其意义,宏观规律,热力学,扩散的微观理论及微观机制,影响扩散的因素

(四)纯金属的凝固

液态金属与合金的结构与性质

金属晶体形核过程热力学分析(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形核率及影响形核率的因素、细化金属晶粒的基本方法)

金属晶体的生长(固/液界面结构与晶体生长方式及生长速度、固/液平界面的稳定性与金属晶体凝固形态)

金属铸锭典型组织及其形成机制

(五)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凝固

二元匀晶相图及固溶体二元合金的凝固(平衡凝固过程分析、凝固过程的溶质元素再分配及固溶体的非平衡凝固过程分析,组成过冷及对固溶体晶体生长形态与凝固组织的影响)

二元共晶相图及二元共晶合金的凝固(二元共晶相图分析及典型合金(亚共晶、共晶、过共晶)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分析、共晶凝固机制及动力学、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伪共晶)

二元包晶相图及凝固(二元包晶相图及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分析、包晶反应特点)

Fe-C合金相图及典型成分Fe-C合金凝固过程及凝固组织分析(铁-渗碳体相图的特征温度点、碳含量、转变线、各区域的组织与组成相、冷却过程的分析与相组成和组织组成含量计算)。

(六)三元合金相图

直线法则、杠杠定律、重心法则,三元匀晶相图及合金凝固过程分析,三元共晶相图及典型合金凝固过程分析与凝固组织,四相平衡转变及三元相图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三元相图等温截面的特点、三元相图垂直截面的特点)

(七)金属的塑性变形

金属的塑性、塑性变形及其意义,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特点、多晶体的屈服强度、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塑性变形后金属和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变化

(八)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及性能变化,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九)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分类,扩散型固态相变的一般特点,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要求考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晶体与非晶结构特点、表面与界面、化合物相图、扩散与固相反应、烧结等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性能以及制备过程内在联系的本质。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其缺陷

了解化合物晶体典型结构类型,了解各类结构的代表性陶瓷及其特性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了解硅酸盐晶体结构特点;

了解化合物晶体的缺陷类型。

掌握点缺陷的表示方法、点缺陷反应方程及其化学平衡;了解固溶体的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二)熔体与玻璃体

了解硅酸盐熔体的结构和性质,玻璃的结构和玻璃的通性以及玻璃的形成及其条件;

理解桥氧离子、非桥氧离子、网络形成离子和网络变性离子的概念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三)表面与界面

了解固体表面力、晶体的表面结构。

理解弯曲表面效应与陶瓷烧结过程传质的关系。

了解陶瓷粒子在水介质中的电动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陶瓷浆料的流变特性和稳定性。

(四)相平衡与相变

掌握陶瓷相图阅读方法,了解相图在陶瓷研究中的作用;

掌握二元和三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掌握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

(五)扩散与固相反应

掌握扩散动力学方程,了解扩散过程的推动力和微观机制,掌握影响固体材料中扩散的主要因素;

了解固相反应动力学,明了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六)烧结

掌握烧结的概念、驱动力和典型的烧结类型;

掌握固态烧结、液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驱动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烧结过程中的晶粒生长及其与烧结的关系;

掌握影响烧结的主要因素,了解促进烧结的方法。

第三部分《高分子化学及物理》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是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合成反应、制备方法、高分子的结构、分子运动与性能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和研究手段,具备通过化学合成制备高聚物、高聚物的分子设计、控制高聚物产品的性质的方法等方面的初步能力,并能利用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高分子材料制造和工艺过程中的问题。

考试内容及要求

--[if!

supportLists]-->

(一)

--[endif]-->高分子化学

要求掌握:

各类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逐步聚合、链式聚合及乳液聚合的反应原理、影响产物结构的因素及对单体的要求;共聚物的合成及共聚组成的控制;聚合物的反应。

--[if!

supportLists]-->

(二)

--[endif]-->高分子物理

掌握高分子链结构的长、柔和复杂的特点;掌握高分子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表征,部分掌握高分子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以粘度法与凝胶渗透色谱法为主);

理解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缺陷特点;掌握高分子的结晶/熔化与分子结构和外界条件的关系;了解并部分掌握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研究/表征方法;

掌握高分子运动单元多重性及运动松弛时间分布宽的特点;

掌握相变与转变温度的物理意义;理解高聚物高弹性的特点、热力学本质与分子运动本质;理解平衡高弹统计理论的假设、推导思路、结论及理论的应用意义与局限性;

掌握高聚物粘弹性的概念、简单的模型(最多四元件)、数学表达式以及分别在线性和对数座标中的曲线形式;理解影响粘弹性的各种内因与外因;理解高聚物粘弹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原理,了解并部分掌握粘弹性的测定方法;部分掌握利用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与温度、时间与频率的关系研究高分子运动的方法;

理解高聚物中冷拉、银纹等特殊现象的本质,掌握高聚物断裂韧性的概念与断裂行为的特点,了解影响高聚物应力-应变行为的结构因素与环境因素;理解高分子溶液的非理想性、高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与弹性表现;掌握稀溶液理论与流变学中基本物理量的物理意义;结合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理解影响熔体粘度的各个因素并了解研究高聚物熔体流变行为的基本方法。

921通信类专业综合(总分150)考试大纲

模拟电路部分(满分60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半导体基础

主要内容:

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和半导体二极管。

双极型三极管BJT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小信号模型及频率参数。

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小信号模型。

基本要求:

掌握原理,理解概念,会计算基本参数。

2.基本单元电路和输出级

  主要内容:

BJT和FET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性能参数的计算。

  BJT和FET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分析、性能特点。

  电流源电路,有源负载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交流小信号分析。

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差模和共模交流小信号分析。

MOS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多级放大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组、电压增益计算。

乙类,甲乙类推挽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性能特点。

基本要求:

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认识电路,会分析计算电路参数。

3.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主要内容: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零点、极点与波特图的绘制。

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原理,理解概念,绘制幅频和相频波特图,会分析单管放大电路频率特性。

4.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参数,典型集成运放的电路及原理。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参数计算,包括:

反相、同相、差动放大电路,积分器、微分器、电压比较器、波形发生器、RC有源滤波器等运算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能够计算各种典型电路的参数。

5.反馈放大器原理与稳定化基础

  主要内容:

反馈极性,理想反馈方块图及基本反馈方程式,环路增益与反馈深度,四种反馈连接方式,负反馈对放大器的性能(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增益稳定性非线性失真,噪声特性及频率响应)的影响,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四种负反馈连接方式放大电路的计算。

负反馈放大器的不稳定性与自激振荡条件,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判据与稳定裕度。

基本要求:

掌握原理,理解概念,四会(会看,会连,会拆,会算),能够判断反馈电路的稳定性,并进行相位补偿。

6.直流稳压电源

主要内容:

稳压管稳压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原理,理解概念,认识电路。

二.建议参考

1.张晓林张凤言编著,电子线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张晓林等编著,电子线路与系统的设计和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信号与系统部分(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号的表示、分类及运算;一般信号的典型信号表示;系统的分类及其判定;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

2连续时间系统分析

1)时域分析:

用微分方程求解连续时间系统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卷积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2)频域分析:

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形式的表示,信号频谱的定义、求解及作图;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频谱密度函数;典型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无失真传输的定义;系统因果性的频域判断;幅度调制与解调;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的定义;相关函数及相关定理;能量谱、功率谱的定义及其与信号相关函数的关系;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相关函数、能量谱/功率谱的关系;帕斯瓦尔方程。

3)复频域分析:

拉普拉斯变换定义、性质、收敛域及逆变换;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元件模型;系统函数定义及计算;系统函数零、极点与时域波形的关系;系统函数、极点零与系统频率响应的关系、系统稳定性判定;全通网络和最小相移网络的零、极点的特点。

3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1)时域分析:

序列的表示及运算;典型序列;差分方程与系统实现模型;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时域求解;单位样值响应;序列卷积和的定义、性质、计算。

2)变换域分析:

z变换的定义和收敛域;典型序列的z变换;z变换的性质;逆z变换的求解;离散系统函数的定义及求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及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的定义、求解及作图;离散系统函数与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及频率响应的关系;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构成,利用离散时间系统进行模拟信号滤波。

二.建议参考

1.熊庆旭,刘锋,常青,《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2.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二版。

3.A.V.Oppenheim等著,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电磁场理论部分(满分45分)

一.复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磁场基本概念

要求掌握如下基本概念:

库仑定律,电场的通量;

毕奥—萨瓦定律,磁场的环量;

下面各量的物理含义:

电场散度,静电场旋度;磁场散度,恒定磁场旋度方程;

物质中电磁场的构成方程,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媒质的性质:

线性和非线性,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色散和非色散,均匀和非均匀媒质,简单媒质;

电磁场切向边界条件,电磁场法向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趋势性边界条件;

坡印廷矢量;坡印廷定理:

瞬时值形式、复数形式,积分形式、微分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物理意义:

积分形式,微分形式;瞬时值形式,复数形式;

静电场的标量位及物理意义,标量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平面波、柱面波、球面波、均匀平面波的定义,TE波、TM波、TEM波,行波,

相移常数,波长,相速,振幅,波阻抗,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左旋、右旋),

椭圆极化(左旋、右旋)。

纯驻波、行驻波、表面波、表面波的概念;

全发射、全透射的概念

2.恒定场边值问题的求解

用分离变量法求解直角坐标、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下的拉普拉斯方程。

用镜像法求解特殊边界,如无限大平面、无限大的劈、无限长的圆柱及圆球边界的静电场问题的求解。

3.平面电磁波

电磁波的极化,极化的工程判断方法;

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波:

波的数学表达式;波的特性;

两种媒质交界面入射、反射问题的计算;

导体表面电磁波的入射、反射问题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