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1428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

题目: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

学  院:

通信与信息学院

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学生姓名:

无名

学号:

1302201005

指导教师: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

2014年05月3日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加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处理好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时代课题。

我们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对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认识具有飞跃性的意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高唱主旋律,形成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景象。

面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表现的挑战等问题,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

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FateofSocialism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ofGuilinUniversityofElectronic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

underthebackgroundofglobalization,ourcountryputforward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cultureChinacharacteristictheory.Facingthechallengesofglobalization,howtostrengthentheunderstandingChinese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todealwithth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oftherealityhasbecomeanurgentneedtosolvetheprocessof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problemsinChina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ofChinesesocialismculture,contemporarytopicisthegreatpracticeofbuilding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OurpartytoimplementtherequirementsoftheThreeRepresents,understandingofculturalconstructionreachedanewheightofhistory,hasaleapinunderstandingthesignificanceofIdeologicalandmoralconstructionsystem.Thepracticeofsocialistculturalconstructionofsingingthemelody,formthescienceandtechnologyandtheprosperityofliteratureandart.FacingtheEastWestculturalexchange,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aswellas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undertheconditionsofmultivalueperformancechallenges,totakeeffectivemeasures,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culture.

Keywords:

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ultureconstruction;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

 

引言

今天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的竞争,而且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与竞争,中国如果不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就无从获得国际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就会降低中国的国际拓展力和影响力。

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今世界文化领域发展的“西强东弱”形势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西方国家明显的文化优势对中国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它们一方面在经济、高科技和军事技术领域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另一方面却通过大量敞开的文化输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和渗透。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明论、先进文化论、文化国力论、文化产业论、和谐文化论和以人为本论,这一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它在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传统文化转型、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直接的统领作用,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二)社会主义文件建设的战略地位

1.生产力层面的文化战略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文化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自我创新的力量源泉和动力。

2.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层面的文化战略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尺度。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文化如何引领社会时尚、消费观念、道德风气和健康生活方式关系重大,对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想倾向的抵制与化解也不能缺少文化的作用。

3.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战略地位

文化已经成为控制和渗透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式,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文化化”的趋势。

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往往改用文化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渠道进行灌输。

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商品消费,在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方式中,除了单纯的文化商品之外,大多数的普通商品也都带有文化的特点,即将某种文化符号或文化理念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联系在一起。

目前,每年全球文化产品总产值的43%来自美国,34%来自欧盟,而中国只占其中3%的份额。

文化的海外竞争力与影响力直接影响着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认同度,在这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国目前还无法成为文化强国。

(三)社会主义文化特征

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标志,探讨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是深化社会主义文化认识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毛泽东早就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给出了正确态度。

即毛泽东所指出的: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

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江泽民也指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说到底,任何民族虚无主义与复古主义都是错误的,批判地继承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唯一态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学界普遍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比如:

中华民族追求理想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中国传统伦理中注重主体自觉性的特质,有利于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崇尚人际和谐、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形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中国文学史上的“百花齐放”,有利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系的有益探索。

(五)全球化和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机遇主要是全球化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创新,吸纳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

挑战表现在,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极力推广其社会思想与价值理念为其推行“西化”、“分化”提供了便利,易于引发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破坏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类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经济全球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具有差别性、数字性、视频性、环球实时性、交互性、人本性、智本性、资源共享性、虚拟性、高速性、一体性、综合性等特点。

这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主义文化的[8][3][4]世界影响,为宣传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新的阵地并提高了宣传的时效性等。

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使社会主义文化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意识形态入侵提供了便捷手段等。

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让全球化和互联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多年前,韩国汉城大学的一位教授提交了篇论文,其中心命题是“文化领土论”。

其要点是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领土概念在实际意义上将不复存在。

代之而起的,是按照文化的影响来划分国界。

20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主流———谁能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该书的书名用了“文化战争”这一看似耸人听闻的概念,说明文化竞争已经达到了十分激烈的程度。

该书封底引用的中国《参考消息》评论道,“马特尔这本书证明:

‘主流’文化品无关乎艺术,而是一种保险单和传播的战略手段,是一个国家增强‘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

流行文化的传播已经与艺术创作无关,而是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家战略。

一场文化战争的前沿报道,在我们这个传统美食大国里,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正向各个地区快速扩张;在我们这个品茶论道的国度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等饮料已成为青少年的日常饮品;在我们这个戏剧曲艺大国里,好莱坞电影及其终生伴侣爆米花、可口可乐往往赢得诸多利好;甚或,在我们这个学术思想源远流长的国度里,一些专家学者习惯于在讲话与文章里人为地穿插洋文的舶来专业术语。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的“主流文化”,如何在国际日趋复杂的思想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必将成为本世纪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影响力的路径。

1.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城市建设之中。

城市是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是提高城市实力的核心力量,有品位的城市更需要用文化来滋养,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也必定是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创意之城。

2.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发展之中。

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

文化建设和文化理念的传播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企业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展现,尤其在产品的设计、营销和广告等方面都有文化的巨大作用。

3.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旅游开发之中。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这个重要载体。

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品位,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支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

4.要坚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新农村建设、全民素质和经济建设之中。

(二)探讨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机制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

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体系。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只有确立自身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才能发挥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作用。

但是,在当今世界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一个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常常到冲击、削弱甚至丧失。

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对此感到担忧。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最后一部著作《谁是美国人?

—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中,主要分析了美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国家正在逐步丧失美国国民特性的危险,并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盎格鲁———新教化,强调了美国国民认同盎格鲁———新教文化的重要性。

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是受到了西方国家明目张胆的攻击,一些西方政客和学者借苏东剧变、冷战结束这一事实,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失败了”;鼓吹“社会主义失败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攻击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为“狭隘民族主义”;并利用我国现在一些腐败分子的行为丑化我们所提倡的思想道德。

而我们所说的国家文化安全,最根本的就是要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安全,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法性认同。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安全正遭受巨大的挑战。

因此,深入探讨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和接受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而导致苏东剧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根本的手段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渗透,最终不动声色地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

随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取得过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

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又说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没有能够抵挡住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从而也存在着值得深刻总结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教训。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说就是反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也遭遇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世界其它不同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从而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当我们积极探寻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具体措施时,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验和教训,必然为当前和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四)要不断创新文化工作机制

胡锦涛同志指出: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文化工作机制,才能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近年来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许多省市提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有的城市还提出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等等。

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民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来像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河南湖北争花木兰故乡河南退休官员气得拍桌子中国民协称虞城为木兰之乡武汉黄陂在为花木兰研讨的时候,河南虞城也没有停歇。

在穿过商丘去虞城的路上,进入虞城县界,一块“中国花木兰故里欢迎您”的招牌已经高悬头顶。

花木兰到底在虞城还是在黄陂,为啥争?

木兰故里能带来大效益“花木兰的名气这么大,谁开发花木兰谁能获得大收益。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倾销其文化制品,其中包括对我们中国文化进行渗透,逐步抢占文化市场。

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文化安全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

一方面,要按照WTO市场准入的“对等原则”,尽快制定新的文化法规,逐步完善整个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维护我国的文化主权;另一方面,还必须运用WTO有关文化的例外条款,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文化安全政策,科学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

入世后,随着文化市场的准入程度提高,对市场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要提供法制环境支撑,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在行政执法中,重点打击走私影片发行放映,音像制品走私、盗版,娱乐场所色情陪侍,非法文化产品经营等违法活动,加大对盗版、走私文物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以形成良好的市场机制。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纽带。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挑战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个方面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了相互联系、有机配合的系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改造自然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文化的许多成分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也影响着世界。

越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我们越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科学引导大众文化,同时,还要认真研究西方文化。

我们必须用开放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去整理和研究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描绘其真实面貌,扬弃其糟粕,弘扬其优秀内核,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参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和竞争。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岳川、胡淼森.《文化战略》[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汇编》,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1.

[3]王东方.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2):

22-24.

[4]陈志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61-69

[5]崔常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231.

[6]黄楠森.中国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红旗文稿,2000(6):

2-6.

[7]王在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1998(6):

38-39.

[8]张桂芳.互联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J].社会科学辑刊,2002(6):

54-59.

[9]韩文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五个途径[J].实践,2011

(1):

21-22.

[10]邱仁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J].甘肃理论学刊,2007(4):

41-44.

[11]任俊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76-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