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9988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x

中国舞蹈史复习题

2012中国舞蹈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龟兹乐:

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2、白纻舞:

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

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3、清商乐舞:

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

4、宋代队舞:

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

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5、元代乐队:

元代宴享乐舞称之为乐队,它包括《乐音王队》、《寿星队》、《礼乐队》、《说法队》,每队像宋代队舞那样包括十个小队。

6、以舞相属:

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

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

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

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7、胡乐胡舞:

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

胡乐胡舞即指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

8、建鼓舞:

建即竖立的意思,建鼓就是以木柱穿挂鼓的腰部将鼓竖立起来,鼓面直立,乐人一边击鼓一边舞蹈,其名是舞蹈史学家依其形式而命名的。

9、东海黄公汉:

东海黄公是汉代著名的情节舞,以歌舞表达简单的故事。

东海黄公开创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先河,舞蹈过程中的人兽相斗的武打和幻术以及特技表演可视为中国以舞说戏、依戏做舞的中国戏曲形式的开端。

10、纪功舞蹈:

纪功舞蹈是反映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

11、制礼作乐:

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12、文舞:

文舞是歌颂历代封建帝王文德的固定程式,只是按时代、人物不同,填入大同小异的歌词内容,

13、“百戏”:

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

“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

14、健舞凡舞蹈劲健矫捷、力度较强、雄健猛锐,注重脚下腾踏跳跃的舞蹈称“剑舞”。

15、“踏歌”“踏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娱性民间舞(在汉代已有记载)它不是对某一舞蹈的专称,而是古人对以脚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的通称。

“踏歌”指的是踏地为节,联袂而舞,边舞边歌的舞蹈形式。

16、学堂歌舞:

在学堂中把歌舞作为教育课程

17、阴康氏之乐:

原始舞蹈中,还有祛病强身,防治疾病的舞蹈。

炎黄二帝之前,流传着《阴康氏之乐》,是专门祛除阴湿,加强血脉流畅的舞蹈

18、葛天氏之乐 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

《吕氏春秋·古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载民”的“载”字当“始”讲。

这一阙似乎是歌咏祖先的由来,“玄鸟”当是一种传说。

以下接着歌咏草木、五谷的生长。

这首古乐总的说来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它有歌有舞,“投足”是一种舞姿,手里拿着牛尾,象征着耕作的动作。

19、礼崩乐坏:

春秋战国初期,随着西周王权的崩溃,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礼乐政治”出现了危机,致使“礼崩乐坏”的局面逐渐形成,“礼崩”是指周礼崩溃,由于礼乐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礼崩”自然要引起“乐坏”,“乐坏”是基于维护周礼立场上言指的西周雅乐被民间乐舞扰乱破坏,涌入宫廷、贵族之家,冲击着雅乐的统治地位,形成这样的关系,除“礼崩”的原因之外,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无关系。

20、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河南中部与东部)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

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聚集区。

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

但武王死后,三国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于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监管。

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

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宗于“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对其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21、吴歌西曲:

江南吴歌,荆楚西声。

“吴歌”“西曲”是盛行于长江流域的南方歌舞,是南朝清商女乐的新作,是有歌、有曲、有舞的民间乐舞形式,在南朝宋以后特别兴盛。

(反映男女爱情居多,风格大多数婉丽、悱恻、闲雅、舒曼)

22、《六大舞》是周初整理前代的《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等五个乐舞加上当朝新作《大武》组合而成。

23、《大武》分六段,含有诗、乐、舞,是一个综合的大型男子族舞,被称为武舞的代表。

24、《六小舞》舞蹈性较强,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25、《六大舞》和《六小舞》是我国古代宫廷舞蹈正式建立的标志,二者共同肩负着周礼所规定的教育和祭祀的使命,成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

1、《破阵乐》是根据唐太宗李世民所绘制的“破阵乐图”编排而成的,它是传统武舞的继承和发展。

李世民所绘制的“破阵乐图”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舞谱雏形。

2、原始社会黄帝的乐舞名称是《云门》

3、春秋时期楚舞的审美特征概括为

4、汉代宫廷掌管民间乐舞的机构名称是乐府

5、汉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

6、商代社会宗教祭祀舞蹈盛行,表现商代旱祭的舞蹈有

6、我国古代主要以踏地、歌唱、舞袖为特点的舞蹈是

8、汉代傅毅写的我国第一篇舞蹈美学的文论是《舞赋》

9、周代教化贵族子弟的舞蹈教材是有与六小舞。

六大舞(《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武》《大

10、歌舞戏的出现的时间是

11、宋代民间节日的游行表演队伍叫舞队

12、“制礼作乐”出现的时代是西周

13、“礼崩乐坏”出现的时代是春秋战国

14、《清商乐》出现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

15、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继西周之后的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是汉代、唐代

16、“泼寒胡戏”进入中原的时间是唐代

17、根据舞蹈风格,《剑器舞》是唐代著名健舞

18、原为中亚民间舞,舞蹈动作以腾跳和踢踏舞步为主,这种舞蹈是《胡腾舞》

19、根据舞蹈风格分类,《绿腰》是唐代著名软舞

20、《白纻舞》出现的时代是三国吴地(晋)

21、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是裕容龄。

22、原始社会阴康氏的乐舞是健身舞

23、以舞相属出现的时期是汉代

24、乐府是我国什么时代出现的乐舞机构。

汉代

25、汉代一种酒宴间表演的礼节性舞蹈的名称是

26、主张“天乐”思想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是

27、“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同属于《清商系》

28、北周起传入中原,舞蹈以急速的旋转为主要特征的舞蹈是《胡璇舞》

29、“泼寒胡戏”中所跳的舞蹈名称是《浑脱》

30、七部乐是_____隋开皇初_____初制定的宫廷燕乐体系。

31、袖、腰、轻、柔是构成汉族传统舞蹈中“阴柔之美”的风格化艺技。

32、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

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

33、戏曲舞蹈包括纯舞蹈和舞姿身段两大类。

34、伴随性表情身段是指伴随着演唱或念白过程的身段动作表演,它分演示性动作身段和表现性动作身段两大类。

35、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

36、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舒缓。

三简答:

1、《清商乐》的内容。

2、唐代宫廷《十部乐》的内容。

3、原始乐舞的性质。

4、简述健舞和软舞的风格和代表作。

5、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答案要点:

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

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

思想性——反映当时的社会意识:

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在于执著现实。

形式美——纵向继承春秋以来的轻盈之、楚舞的风格;横向吸收边地域外的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养料。

使它在形式上具有古拙与轻盈、厚重与轻柔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

6、戏曲舞蹈的文化性质

答案要点:

⑴宫廷舞蹈的严格程式⑵民间舞蹈的风格式样⑶文人艺术的意趣旨归

⑷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7、清商乐舞的特征:

⑴抒志言情⑵飘逸闲雅⑶以目传情⑷以轻见长⑸以妙取胜

8、宋代队舞的特征:

⑴歌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⑵宋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

散序-中序-破。

⑶宋代队舞具有综合性⑷宋代队舞具有理趣化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

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

⑹舞蹈风格:

娇柔、纤弱、娴静、淡雅

9、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

(1)、唐代舞蹈以独立的艺术表演品格登上艺术舞台。

(2)、唐代舞蹈分类以动作技巧和风格特征来划分,说明了舞蹈动作技巧体系的完善。

(3)、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说明了编导水平的成熟。

10、原始舞蹈的特征:

12汉代国家乐舞机构

v雅乐舞的机构叫“太乐署”

v俗乐舞的机构叫“乐府”

v可见在汉代我国俗乐舞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歌舞的主要内容。

v此外在西汉时有专门演出各种乐舞百戏的地方——上林苑平乐馆,是我国最早的广场艺术。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唐代舞蹈艺术的成就具体表现于哪些方面?

答:

唐代舞蹈的繁荣盛况,充分展示了舞蹈艺术的成就。

(1)唐代舞蹈是以纯粹人体形式为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段,舞蹈以独立的表演艺术品格登上艺术舞台,它不像周代雅乐那样依附于政治,也不像汉代舞蹈融于"百戏"之中。

(2)唐代舞蹈形成了自己的舞蹈分类法,可以以动作技巧和风格特征来划分,舞蹈动作技巧体系得以完善。

按风格特征划分:

"软舞"和"健舞"。

"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舒缓,体现了舞蹈阴柔的一面。

而"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体现了舞蹈刚健的一面。

(3)唐代舞蹈编导水平的成熟。

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

在唐代宫廷宴享典礼活动中,所用的是大型的"燕乐",即"宴乐"。

而且唐代宫廷将乐舞节目的水准高低,按演出形制划分为"坐部伎"立部伎"。

"坐部伎"是人数较少的小型表演。

"立部伎"人数众多,上百人表演。

舞蹈节目都比较精致,艺术水平较高。

当时,"坐部伎"艺人水平为最高,"立部伎"次之。

唐代舞蹈中,运用上百人的队形变化和舞人服饰变化而显字,形成"字舞"。

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舞蹈没有停留在对前代舞蹈的吸收继承上,而是进一步的创造提高,使舞蹈艺术走向成熟。

(4)乐舞形制的完善。

唐代乐舞大曲是舞、乐、诗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

唐代大曲在继承汉代"相和歌""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吸收西域乐舞形式,进一步创新而成的。

形成了一种大型乐舞套曲,其机构分为:

"散序""中序""破"三部分。

歌舞相融,独舞群舞结合,独奏合奏相伴。

另外,唐代还产生了具有戏剧因素的歌舞戏。

代表作有:

《踏谣娘》、《钵头》、《大面》。

(5)唐代舞蹈动作技巧十分全面,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动作,如手袖、腰身、下肢腾跳、脚步踢跳、身体旋转、道具技巧以及面部表情和头部动作。

(6)"舞谱"随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以唐太宗李世民绘制"秦王破阵图"开始,到后来有了成熟的"敦煌舞谱"。

舞谱的发展,对舞蹈的创作、编排、记录和传授,都起到推动作用。

(7)产生了一大批舞蹈文物。

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中丰富的乐舞形象。

(8)乐舞思想的产生:

舞者乐之容、舞以象功德、、舞以美德操、舞以摅情志、悲悦在人心、知乐为君子、礼乐宁邦国。

2、论述:

试述“礼崩乐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的体现

3、试述汉代舞蹈发展的成就。

4对我国近现代舞蹈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及成就(裕容龄、吴晓邦、戴爱莲、黎锦辉)

5、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舞蹈史上舞蹈艺术发展的高峰?

6、汉代舞蹈的艺术成就:

汉代是俗舞的发展时期。

“俗”既是通俗,表现在技巧上大胆吸收武术、杂技,并与舞蹈自身的表现力相结合,发展了舞蹈的语汇与技巧,因此,“技艺并重”是汉代舞蹈的重要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