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8908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

理依据。

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

会秩序的本源。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周人将认同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

B.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

C.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

D.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

25.东汉末年,刘备集团向朝廷上奏进刘备为王的《汉中王劝进表》中,其中官员劝进顺

序上,以朝廷先为册封的马超和朝廷认同的许靖等人为前,而军功上位的赵云等人在

后。

由此,说明该时期

A.中央权力较为强大B.看霞正统政治地位

C.实行重文抑武政策D.科举制度步入瓦解

26.表2为南宋绍罴年问舶入及其他岁入状况

分析表2中的南宋政府各项收入的对比,最准确的是

A.南宋海外贸易地位重要B.江南成为最发达的地区

C.农业仍为南宋财源基础D.南宋官营制度走向衰落

27.王守仁不待朝命而辞官,招致“擅离职守、非议朱熹等”攻击。

他的弟子何心隐放弃科举,

在家乡联合族人、聚众而居,引起地方官员不满而被迫害致死,心学也屡为朝廷所禁。

上述材料说明

A.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不同B.明代市民阶层不断发展与壮大

C.王阳明心学成为反专制的学说D.明朝政府加强思想观念的控制

28.表3为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中雇佣工人人数的总估计表(单位:

个)

该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A.面临列强大量资本输出B.政府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C.近代工业的规模比较小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9.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a民部、五人部、青年部,妇女

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方面积板从褰囤民

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一.

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B.基层未实现国共合作

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D.中共掌握革命领导权

30.1940年初浙江大学迁往贵州,因资源配置问题与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党部势力产生冲突。

国民党地方党部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竟然以“学生通共”嫌疑为主要依据。

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然瓦解B.国民党不断挑起国共间摩擦.

C.地方党部偏离中央党部政策D.国民党反动本质的根深蒂固

31.199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

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

下列选项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出现主要原因的是

A.中共十四大的胜利召开B.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

C.社会矛盾发生了转变D.责任制在工业得到推广

32.雅典民主制度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公民集体的状况:

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公民集体

中,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工商业者身份的公民则是推动公民取得反对贵

族专杈的主要力量。

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雅典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商业发展B。

公民集团才是推动民主的基础力量

C.工商业者受到贵族抑商政策的打击D.雅典民主是实现平民对贵族的专政

33.

对比图9、10分析,英困版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率先完成T.业革命B.英国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C.英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D.英国主导世界市场运行

34.有人形容近现代某种思想派别,坚持将感性价值和理性价值等同起来,喜欢神秘莫测

的东西、不可知的事情,以及在那遥远的地平线上屁露Ⅲ来的模糊不清的形象。

由此,

可以推断该思想派别为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35.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

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70年代后,

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

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

等个人因素,这表明

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

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材料一2018年3月,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式公映。

电影记录了过去五年以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珍贵影像,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角度展现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厉害了,我的固》3月2日登陆全国院线以来持续热映,影片所传达的正能量引起众多观众共鸣,受到观众热烈追捧,成为各地影院上座率最高的影片之一,不断刷新我国影院纪录片的票房纪录。

在2018年的“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等多位代表为这部电影点赞。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该片持续热映、票房飙升的原因。

(10分)

材料二当谈到《厉害了,我的国》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时,该片导演卫铁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家,国和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当你转身离开故乡时,故乡就在你身后。

当你走得再远点,身后是你的国家。

当你回头看到家乡、祖国,转头向前看的时候,你想到强大的祖国在你身后支持你,这种幸福感、骄傲感,是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的原因。

”卫铁说,这是电影要对外传达的主题,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家、国、世界的关系。

(2)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家、国、世界的关系”的理解。

(12分)

材料三《厉害了,我的国》在表现大国力量的同时,也将背后的故事规娓道来.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们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才得以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3)请列举一位你心目中“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楷模或榜样,谈谈他带给你的积极影响。

(4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近代国学的发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

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

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国学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从新文化运

动开始,关注的是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

第三阶段是

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等大学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

一阶段的代表,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研究,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

究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陈来《国学流变与传统文化》

材料二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渡“国学热”。

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

的大背景。

踏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

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

目前的国学

热主要集中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的传播方面,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

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斫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摘编自陈来《国学流变与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学发展的背景和变化历程。

(13分)

(2)根据材料分析近代国学和现代国学热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现代国学

热的认识。

(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考察自公元1000年以来社会发展的根源,有三种创新驱动力能够影响不同时代和不同

地区创新的步伐和力量,在最近几个世纪,三种创新驱动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齐心协力

创造了强有力的、新的协同效应。

包括:

·增强的交换网络。

在人口、货物、观念广泛交流的社会+创新也就更多。

·通讯和运输的改善。

社会储存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增强,可以促进创新。

·创新动机的增加。

创新动机指社会中促进或阻碍创新的因素。

——据大1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虚无与万物之间》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创新驱动力与某地区的历史变迁”,自行拟定一个

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作,则按所作的第一题

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经过地税改革,到1875年,地税收入5000万日元,占国税总额88%,地税占农收获

量34%,负担沉重。

明治政府的一个问题是在过多地牺牲农民利益使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以后,没有及时调

整政策。

农民的贫困和资源的贫乏也意味着国内的市场和原材料有限,于是政府就用对外扩

张来寻找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

——据陈杰《明治维新一改变日本的五十年》等

材料二

要对抗西欧列强,就必须树立一君万民的中央集权化的明治政府,让局限于各藩国的民

众意识,归属到日本统一的“日本国民”意识上来。

然而,当时西欧传来的“国民”,对日

本人而言是极为抽象的概念,让民众浸透到这种外来的国民意识中非常困难。

面对意识形态

危机的明治政府,就推出了民众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万民是天皇陛下臣民的理念,由天皇

精神作为中流砥柱统一诸藩,实现日本的国民国家和完成国民意识的统合。

——宗泽亚著《明治维新的国度》

(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明治政府牺牲农民利益的愿因及其影响。

(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危及日本中央集权统治的因素及明治政府的对策

(8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近现代人类历史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突破古代不同族群、国家、文化和地域

之间的孤立和隔绝,逐步走向整体性的普遍联系状态。

可以说,二战,t全球化发展的产物。

19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圆寡和殖民帝圆的市场分割,在全球构建一

种相对比较开放的经济体系,以满足不断壮大的资本和世界经济正常运作的需要。

但传统割裂

的世界市场状况与经济全球化开放市场的需求是相悖的。

西方列强沿袭传统的零和博彝观惫和

武力扩张方式,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对独占性的原料、能源产地和商品、资本的输出地的争夺。

19世纪后期到20甘纪前期国际局势动荡的根源都在于此。

所以,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

因和性质可以说是相同的。

但这种动荡并没有延缓全球化的步伐,反而警醒世人逐渐探索适应

全球化历史新时期需要的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构建和完善全球性体系。

战争就是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二战同样极大推动了全球性的普遍交往。

战争期间建立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超越地域、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全球性的广泛联盟。

——摘编自张文伟《全球化历史视域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被视为“全球化发展的产物”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对战后全球化进程的积极意义。

(7丹)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

由而奋斗的战士。

一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

“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

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起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

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

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1)依据材料,简述三者对克伦威尔的看法有何不同。

(7分)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用史实证明,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8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都城布局,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

现象的能力。

“祖”是西周王室祭祀自己祖先的场所,而“社”则是国家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

场所,西周都城“左祖右社”的布局说明在周王的心目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士”,西周王室把

家事与国事融为一体,故选A项;材料中未体现森严的等级,也未体现“天人合一,时空一

体”的哲学思想,故排除B、C两项;材料中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但不能说明这一时期是

该思想的萌芽阶段,故排除D项。

25.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

象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有一些诗人因为其诗在市井间受到市民的喜欢而被政

府“加官进爵”,这反映了市民价值取向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中的“市井”并不

一定就是底层的百姓,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有些诗人的诗在民间广为传诵,但并不能

说明当时唐诗已世俗化,故排除B项;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解,材料只是反映唐代科举有

按照诗名取士的惯例,并不是说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故排除D项。

26.D【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叶江南市镇的兴起,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历吏现

象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明朝中叶,江南濮院镇的居民主要以纺织为主业,以纺织

业为生,这和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说明以濮院镇为代表的一些江南市

镇的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地域性商人的信息,故排除A项;材

料只是反映了丝绸业的发达,并未显示其就是对外丝绸贸易,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与其

他地区纺织业的对比数据,故不能说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故排除C项。

27.B【解析】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对材料信息进行

推理的能力。

材料中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

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表明,当时雕版印刷术促进历书在市场的流通,满足了市场的要求,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表明雕版印刷术有利于佛教的传播,而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

有雕板”则表明由于需要历书的人增多,故而产生了雕版,从上述材料信息可知,雕版印刷术

顺应了社会的需要,故选B项;A项中的表述只符合材料中《云仙散录》的记载,而不符合其

他两则材料的内容,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

政府支持的信息,故排除D项。

28.B【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拓展,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故使大量中国茶叶输入欧洲,故选B项;中国

一直是白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A项不能解释为什么18世纪中国茶叶会犬量输入欧洲,故

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限制中外贸易,故排除C项;当时的欧

洲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故排除D项。

29.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的“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

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等信息可知,陈独秀认为要实现

中国的政治变革必须要使中国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符合民众的心理,而当时民众的思想觉

悟尚未提高,故要实现政治变革必须要提高国民的觉悟,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材料主

旨无关,故排除。

30.C【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据材料可知,

共产国际对在城市中退却和收缩工人斗争的政策持反对意见,甚至认为在农村开展工作的

时候,也必须坚持在城市进行工人斗争,这表明共产国际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故选

C项;A项的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中的共产国际坚持城市中的工人运动,故排除A

项;材料中未体现建立工农联盟的政治问题,故排除B项;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中的共

产国际仍坚持以城市革命为中心的策略,故排除D顼。

31.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国民经济的调整,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61年至1962年中共中央降低钢产量和煤产量的生产指标,这是因为

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中央政府对农、轻、重工业进行了调整,这一调

整反映了中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选D项;A项的“工业产量急剧下降”不符合史实,从

表格中也得不出该结论,故排除A项;B项中的“抑制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降

低钢、煤产量的生产指标并不能表明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故排除C项。

32.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据材料可知,罗马后期,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这有利于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罗马

帝国的统治,故选B项;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并不表明其他部族就享有与罗马公民同等的

权力,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罗马只是将公民权授予其他部族,并不能表明其公民权利就比

雅典更广泛,故排除C项;材料中罗马的做法会加强罗马帝国的凝聚力,而不是削弱,故排

除D项。

33.A【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的卢

梭认为如果公民失去了参与政治事务的兴趣,那么这个国家或政权也将灭亡,这说明卢梭认

为一个国家或政权应保持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故选A项;B、C两项与材料中卢梭表述的

意图不符,故排除B、C两项;材料中卢梭表达的意思是政府应顺应民众的意愿,D项表述与

其相反,故排除D项。

34.C【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考查学生解读和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实行临

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和“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等信息可知,当时

的巴黎公社比较凌散,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

符,故排除。

35.B【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美国经济,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历史现象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美国的出口贸易远远落后于美国工业生产能

力的要求,且GDP增长停滞,这从侧面说明这一时期美国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故选B

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求美国输出更

多的工业产品,而不是输出资本,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

41.

(1)特点:

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

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6分,答Lm三点即可)

(2)问题:

熟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修理困难;资本的投

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

(10分)

影响:

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

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分,言

之有理即可)

42.示例一

论题:

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

(3分)

阐述:

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

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

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

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

彩不断加深。

(9分)

示例二

论题:

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3分)

阐述:

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

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

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

随后中

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

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

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9分)

(“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5.

(1)背景:

明初实行宗室分封制度,宗藩权力过重引发了严重的统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明代中

后期,政府财政困难重重。

(6分)

(2)措施:

明初削弱宗藩军权;明中叶后,规范宗藩婚姻;限制宗藩纳妾数量;核查宗藩人口,

规范宗藩新生人口上报制度。

(5分,答出三点即可)

评价:

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由宗藩引起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

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宗藩问题。

(4分)

46.

(1)原因:

纳粹党上台,德国推行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政策;美国知识界和私人

资助团体的支持;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使绝大多数

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美国政府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9分)

(2)影响:

使德国和西欧丧失了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地位;推动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美国

科技的发展,为战盾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创造了条件。

(6分)

47.

(1)背景:

文艺复兴的进行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西学逐步东渐;国内理学日益僵化,

中国封建士大夫空谈心性,脱离社会实际。

(9分)

(2)科学精神:

注重逻辑推理;探究事物的本质原理;反对主观臆断,提倡怀疑和实证精神;主

张经世致用,提倡科技为社会发展服务。

(6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