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8653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docx

中药学基础理论二2

中药学基础理论

(二)-2

(总分:

45.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

7,分数:

7.00)

1.合病是指()

∙A.多部位同时受邪

∙B.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C.寒湿合邪而侵人

∙D.经脉间病证传变

∙E.湿热合邪而致病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合病是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的病证。

2.《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此说的发病类型属于()

∙A.感邪即发

∙B.徐发

∙C.伏而后发

∙D.复发

∙E.继发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描述的是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称为“伏而后发”。

3.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津液不足的原因()

∙A.热盛

∙B.大汗

∙C.多尿

∙D.脏腑气化功能减退

∙E.气滞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气滞多致津液停聚而不引起津液不足。

4.症候虚实的“实”是指()

∙A.体质壮实

∙B.正气旺盛

∙C.邪气亢盛

∙D.病邪内生

∙E.外邪侵袭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所谓实,是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5.阳盛格阴的病理特点是()

∙A.阳盛则阴病

∙B.阳损及阴

∙C.真热假寒

∙D.重阳必阴

∙E.真实假虚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阳盛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可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C.泻热之法,调整阳的偏盛

∙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

∙E.以补阳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

7.津亏血瘀的病机是()

∙A.津少不能化血

∙B.血瘀不能化津

∙C.血脉瘀阻、津液停聚

∙D.津液枯涸、燥热内生

∙E.津液亏耗、脉失濡润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津亏血瘀,主要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津液大量亏耗,则血量减少,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二、B型题

以下每组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项,每一考题只有一个最佳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项可以重复选择。

(总题数:

13,分数:

14.00)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分数:

2.00)

(1).以时间分阴阳则上半夜为()(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2).以时间分阴阳则下午为()(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3).以五脏分阴阳则心为()(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心居于上,为阳脏,心为阳中之阳。

(4).以五脏分阴阳则脾为()(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肝脾肾居于下,为阴脏。

脾为阴中之至阴。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阴阳两虚证

(分数:

1.00)

(1).阴阳互损可形成()(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阴阳互损可形成阴阳两虚证。

(2).阴盛格阳可形成()(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阴盛格阳可形成真寒假热证。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扶阳

(分数:

1.00)

(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在《黄帝内经》指的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在《黄帝内经》指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A.思

∙B.怒

∙C.悲

∙D.恐

∙E.喜

(分数:

1.00)

(1).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2).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木”的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A.肝病影响心

∙B.肝病影响肾

∙C.肝病影响肺

∙D.肝病影响脾

∙E.脾病影响肝

(分数:

1.00)

(1).属母病及子的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2).属子病及母的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分数:

1.00)

(1).称“先天之本”的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肾中藏有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决定了人的先天禀赋,故被称之为“先天之本”。

(2).称“罢极之本”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肝主筋,筋主司运动。

肝气血充盛,筋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能耐受疲劳,故称“罢极之本”。

∙A.髓海

∙B.气海

∙C.水谷之海

∙D.血海

∙E.经脉之海

(分数:

1.00)

(1).脑为()(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髓汇集为脑,故脑为髓之海。

(2).胃为()(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胃受纳腐熟水谷,故称胃为水谷之海。

∙A.心肺

∙B.肝肾

∙C.脾胃

∙D.脾肺

∙E.肺肾

(分数:

1.00)

(1).在血液的化生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脾胃运化所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化生的主要物质基础。

(2).在津液的化生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是津液化生之源。

∙A.耗气伤津、扰神

∙B.阻滞气机

∙C.自口鼻而入、耗肺伤津

∙D.袭阴位

∙E.致气机收敛

(分数:

1.00)

(1).燥邪致病,易()(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伤人,易自口鼻而入,首犯肺卫,伤及津液。

(2).火热之邪致病,易()(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火热之邪侵入,热淫于内,一方面迫津外泄,至气随津泄而津亏气耗;另一方面则直接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阴气。

由于火热与心相应,故热人营血,尤易影响心神,扰乱神明而神志不安,甚则狂躁、谵语等。

∙A.易发情志病变

∙B.直接伤及内脏

∙C.易影响脏腑气机

∙D.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E.病邪相兼为病

(分数:

1.00)

(1).六淫致病的特点是()(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具有季节性、外感性、地域性和相兼性(即六淫致病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2).疬气致病的特点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疬气致病的特点为: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即每一种疬气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

∙A.病邪易感性

∙B.发病性质类型

∙C.影响病势进退

∙D.影响病程长短

∙E.决定证候类型

(分数:

1.00)

(1).邪气对疾病的影响表现为()(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和类型。

因不同的邪气作用于人体,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证候类型。

(2).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表现为()(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不同的体质,精气阴阳盛衰有别,对某种病邪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对某些疾病具有不同的易发性。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抑强扶弱

(分数:

1.00)

(1).阳虚证应使用()(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阳虚证(虚寒证)应使用阴病治阳,治阳及补阳。

(2).实寒证应使用()(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实寒证应使用寒者热之。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分数:

1.00)

(1).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先祛邪后扶正。

(2).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使用扶正兼祛邪。

三、X型题

每题后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所有正确答案。

(总题数:

24,分数:

24.00)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分数:

1.00)

 A.五行的生克乘侮 √

 B.五行的生克规律

 C.五行的乘侮规律

 D.五行的特性 √

 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

解析:

9.三焦的生理功能有()

(分数:

1.00)

 A.通行元气 √

 B.运行水液 √

 C.主持诸气 √

 D.水液的通道 √

 E.总司全身气化 √

解析:

[解析]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①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②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10.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分数:

1.00)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

 B.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

 C.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D.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以上都是

解析:

[解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11.邪正盛衰可以说明疾病()

(分数:

1.00)

 A.阴阳转化的机制

 B.疾病转归预后的机制 √

 C.虚实转化的机制 √

 D.疾病发生的机制 √

 E.阴阳格拒的机制

解析:

[解析]邪正的消长盛衰,不仅可以产生比较单纯的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而且在某些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的疾病中,还会出现虚实之间的多种变化。

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双方的斗争,其力量对比不断发生消长盛衰的变化,因此这种变化还对疾病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当邪气侵犯人体后,正气和邪气即相互发生作用,一方面是邪气对机体正气起着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是正气对邪气的抗御、驱除作用,因此邪正盛衰还关系着疾病的发生机理。

12.引起徐发的因素有()

(分数:

1.00)

 A.思虑过度 √

 B.房事不节 √

 C.感受湿邪 √

 D.忧愁不解 √

 E.嗜酒成癖 √

解析:

[解析]思虑过度、房事不节、感受湿邪、忧愁不解、嗜酒成癖诸因素易引起机体渐进性病理改变,不断积累,而逐渐出现临床症状,致徐发。

13.引起疾病常见的原因有()

(分数:

1.00)

 A.外感六淫 √

 B.七情内伤 √

 C.疬气传染 √

 D.饮食失宜 √

 E.劳逸失度 √

解析:

[解析]引起疾病常见的原因有:

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疬气传染、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等。

14.津液能够滋养濡润()

(分数:

1.00)

 A.官窍 √

 B.关节 √

 C.骨髓 √

 D.皮毛 √

 E.脏腑 √

解析:

[解析]津液有滋润官窍、皮毛、脏腑、骨髓、关节的作用。

15.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

(分数:

1.00)

 A.饮食不当 √

 B.情志内伤 √

 C.用药不当 √

 D.体质差异 √

 E.饮水过多

解析:

[解析]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

饮食不当、情志内伤、用药不当、体质差异。

16.根据阴阳相互制约原理确定的治法是()

(分数:

1.00)

 A.阴阳双补

 B.阴病治阳 √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 √

解析:

[解析]“阴病治阳”与“寒者热之”是根据阴阳相互制约的原理确定的治法。

17.就基本治则而言,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分数:

1.00)

 A.正治与反治 √

 B.治标与治本 √

 C.扶正与祛邪 √

 D.调整阴阳 √

 E.三因制宜 √

解析:

[解析]以上各项均属于基本治则。

18.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以出现()

(分数:

1.00)

 A.小便失禁 √

 B.呕吐清水 √

 C.容易感冒

 D.四肢不温

 E.滑精 √

解析:

[解析]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以出现人体液态物质的排泄和分泌过多。

19.发病学说研究的内容包括()

(分数:

1.00)

 A.发病途径 √

 B.发病类型 √

 C.发病机制 √

 D.发病规律 √

 E.影响发病因素 √

解析:

[解析]发病学说研究的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理、规律,以及影响发病的因素。

20.以下符合阴偏盛病机特点的是()

(分数:

1.00)

 A.阴气病理性偏盛 √

 B.常伴阳气不足 √

 C.功能抑制 √

 D.阳不制阴,寒从内生

 E.属实寒证 √

解析:

[解析]阴偏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偏盛、功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让阳未虚的实寒证。

21.大肠的传导作用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的作用有关()

(分数:

1.00)

 A.胃气的通降 √

 B.肺气的肃降 √

 C.肝气的疏泄

 D.肾气的蒸化和固摄 √

 E.脾气的运化 √

解析:

[解析]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肾气的蒸化和固摄有利于大肠传导排泄粪便,肾司二便;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中水液的吸收。

2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

1.00)

 A.整体观念 √

 B.恒动观念

 C.辨证观念

 D.辨证论治 √

 E.治病求本

解析:

[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3.下列哪些属于阳偏衰的治法()

(分数:

1.00)

 A.阴病治阳 √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C.扶阳以抑阴 √

 D.阴中求阳 √

 E.温散阴寒

解析:

[解析]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扶阳以抑阴及阴中求阳均适用于阳偏衰的治疗。

24.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靠()

(分数:

1.00)

 A.肺的宣发 √

 B.肺的肃降 √

 C.肺主一身之气 √

 D.肺主呼吸 √

 E.肺朝百脉

解析:

[解析]肺主气司呼吸。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25.膀胱的生理功能为()

(分数:

1.00)

 A.化生尿液

 B.贮藏尿液 √

 C.排泄尿液 √

 D.吸收水分

 E.蒸化尿液

解析:

[解析]膀胱的功能是贮存、排泄尿液。

26.“心肾不交”主要是()

(分数:

1.00)

 A.心阴不能下降于肾

 B.心阳不能下降于肾 √

 C.肾阳不能上济于心

 D.肾阴不能上济于心 √

 E.心肾阴虚

解析:

[解析]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

在理论上认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

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而称为“心肾相交”。

相反,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那么,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不能协调,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称为“心肾不交”。

27.下列各项中,属于阴阳相互转化的是()

(分数:

1.00)

 A.重寒则热 √

 B.重热则寒 √

 C.阴损及阳

 D.阳损及阴

 E.重阳必阴 √

解析:

[解析]“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阳必阴”都是事物发展到极点而发生的相互转化。

28.在五行关系中,木气有余可以导致()

(分数:

1.00)

 A.克土

 B.乘土 √

 C.生火

 D.侮金 √

 E.侮水

解析:

[解析]木气有余可以导致对所胜行“土”的过度克制,即木旺乘土;也可以导致对所不胜行“金”的反克即所谓“木反侮金”。

29.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分数:

1.00)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转化 √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之中互有阴阳 √

解析:

[解析]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性;阴阳之中互有阴阳;以比较分阴阳。

30.寄生虫包括()

(分数:

1.00)

 A.蛔虫 √

 B.蛲虫 √

 C.绦虫 √

 D.钩虫 √

 E.血吸虫 √

解析:

[解析]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长虫)、蛲虫、绦虫(寸白虫)、钩虫(伏虫)、血吸虫等。

31.“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分数:

1.00)

 A.生化作用 √

 B.滋润作用

 C.承载作用 √

 D.收敛作用

 E.受纳作用 √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