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859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docx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共28页

诊断学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

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目录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体格检查报告一:

四大生命体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体格检查报告二:

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

?

?

?

?

?

?

?

?

?

?

?

?

?

?

?

2体格检查报告三:

头颈部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体格检查报告四:

胸廓、肺和胸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体格检查报告五:

心脏和血管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体格检查报告六:

腹部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体格检查报告七:

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12  第二篇辅助检查报告  实验报告一:

X线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实验报告二:

心电图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一:

四大生命体征  一、检查目标:

  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

  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体温(腋测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

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

  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

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三)呼吸:

  被检查者置于坐位或仰卧位,观察胸壁和腹壁的起伏,一呼一吸算一次。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

  (四)血压:

  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取仰卧位或坐位,肘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触及动脉搏后将听诊器置于其上,需与皮肤密切接触,但不能压得太重,亦不可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于袖带下。

充气并听诊,待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将汞柱升高  2.6~4.0kPa(20~30mmHg),然后徐缓放气,汞柱下降2mm/秒为宜。

从听诊器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

在继续放气的过程中,声音突然变弱,性质突然变得低沉,继之消失;或音调不变,声音突然消失,此时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舒张压。

  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12.0~18.6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0~12.0kPa(60~90mmHg),脉压为4.0~5.3kPa(30~40mmHg)。

  四、检查结果:

  姓名性别年龄  检查日期籍贯住址  体温(T)℃脉搏(P)次/分呼吸(R)次/分  血压(BP)/kPa(/mmHg)  检查报告二  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  一、检查目标:

  1、了解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

  火柴或者棉签  三、检查步骤:

  

(一)一般状态、皮肤粘膜的检查:

(详见教材)  

(二)浅表淋巴结检查:

  1、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蝈窝。

  2、检查方法:

  检查头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用双手分别置于耳屏前方、耳廓后方、乳突以及枕骨粗隆下方检查相应部位淋巴结。

检查颈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手指并隆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行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头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入深触摸。

检查腋窝时,被检查者双上肢下垂,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由浅入深滑行触摸直达腋窝顶部。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手扶托被检查者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由浅如深出没,分别检查两侧滑车上淋巴结。

检查腹股沟和蝈窝淋巴结时,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3、注意事项:

  触摸到肿大淋巴结时,应注意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瘘管等,并应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四、实验结果:

  姓名性别年龄  民族籍贯住址  检查日期  一般状况  发育:

正常不良超常  营养:

良好中等不良恶病质  面容:

无病容急性病容慢性病容其他:

  表情:

自如痛苦忧虑恐惧淡漠  体位:

自主半卧位其他:

  步态:

正常不正常()神志:

清楚嗜睡模糊昏迷谵妄  配合检查:

合作不合作  皮肤粘膜色泽:

正常潮红苍白紫绀黄染色素沉着  皮疹:

无(类型及分布)  皮下出血:

无有(类型及分布)  毛发分布:

正常多毛稀疏脱落(部位)  温度与湿度:

正常减退  水肿:

无有(部位及程度)  肝掌:

无有  蛛蛛痣:

无有(部位及数目)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

无肿大肿大(部位及特征)  检查报告三  一、检查目标:

  头颈部检查  1、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瞳孔、鼻窦、咽、扁桃体、甲状腺、气管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

手电筒、压舌板、酒精棉球、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头部检查:

  1、瞳孔:

  ①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双侧是否等大等圆。

  ②对光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

用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迅速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

用手隔开双眼,用光刺激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缩小的情况,正常时,当一侧受光刺激,对侧也立即缩小。

  ③调节与辐辏反射:

  嘱被检查者注释一米以外的目标(手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20cm处)。

正常人此时瞳孔逐渐缩小,同时两侧眼球向内聚合。

  2、鼻窦:

  ①上额窦:

双手固定于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②额窦:

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置于眼眶上面内侧用力向后按压。

  ③筛窦:

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拇指置于鼻根部与眶内角之间向筛窦方向加压。

  ④蝶窦:

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3、咽及扁桃体:

  被检查者面向光源,头略后仰,在张口发“啊”音时,用压舌板压舌前2/3与舌后1/3交界处。

此时软颚上抬,即可看到咽颚弓、软颚、颚垂、扁桃体及咽后壁。

  扁桃体肿大一般分三度;不超过咽颚弓者为Ⅰ0;超过咽颚弓者为Ⅱ0;肿大的扁桃体达咽后壁中线者为Ⅲ0。

  4、头部其他检查:

(详见教材)  

(二)颈部检查:

  1、甲状腺:

  触诊是主要检查方法,触诊包括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侧叶的检查。

触诊时应注意甲状腺的大小、质地、是否对称、有无结结、压痛及震颤等。

甲状腺触诊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由于重压引起疼痛、咳嗽、憋气等。

  触诊甲状腺峡部:

被检查者取坐位,医生站于被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被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往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可感此软组织在手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厚、肿块等。

  触诊甲状腺侧叶:

嘱被检者头稍前屈,并偏向检查侧以松弛皮肤和肌肉。

  1、前面触诊:

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四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示、中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甲状腺。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后面触诊:

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拇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甲状腺。

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篇二:

诊断学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学时数:

90理论环节学时数:

54实践环节学时数:

36学分:

5.6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

基础医学课  开课单位:

医学院临床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只要研究领域是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发生规律和机制,建立诊断思维程序。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资料,作出一个正确的诊断。

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各学科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因此,诊断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本学科的性质、任务。

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了解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了解心电产生的机理和心电向量的概念。

了解X线的产生机理及临床应用原理。

了解超声波的临床应用原理,超声波临床应用范围。

  2、认识学习诊断学的重要性。

  3、熟悉常见症状的病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

熟悉影像检查临床意义。

熟悉心房、心室肥大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熟悉临床诊断的内容。

  4.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系统的问诊和体检方法,掌握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

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测量及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掌握正常胸片的特点及常见疾病X线的表现。

掌握医疗病史采集的方法及书写。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多媒体、课件、投影等。

  三、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1.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2.临床诊断的内容。

  教学内容  1.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学习诊断学的目的、方法与要求。

  2.熟悉诊断学的内容。

熟悉临床诊断的内容。

  3.掌握症状、体征的概念。

  第一篇常见症状  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水肿、咯血、呕血、便血、黄疸、意识障碍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了解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的发病机制。

  2、掌握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3、熟悉发热、疼痛、水肿、呼吸困难、咯血、发绀、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病因、伴随症状。

熟悉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的临床特点。

  4、掌握稽留热、驰张热、咯血、发绀、呕血、呼吸困难、黄疸、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的概念。

掌握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鉴别,掌握呼吸困难的常见类型、临床特点及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

掌握咯血与呕血的区别。

掌握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鉴别要点。

  第二篇问诊  教学重点难点:

  问诊的内容  教学内容:

  1.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第三篇检体诊断  教学重点难点: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

  2、生命征。

  3、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皮疹、出血点及紫癜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颈部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正常成人胸及肺部异常体征。

  6、心尖搏动、心脏震颤、心脏浊音界的临床意义,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内容(心音、附加音、心脏杂音),肝颈静脉回流征、周围血管征、异常脉搏概念及临床意义。

常见心脏异常体征。

  7、腹部检查的方法,常见体征及临床意义。

  8、四肢检查的内容(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9、神经反射评估(角膜反射、膝腱反射、病理反射)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1、心脏听诊。

  2、腹部触诊。

  3、神经反射。

  教学内容:

  第一章基本检查方法  1.了解检体诊断的重要性。

  2.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

  3.熟悉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与方法。

  第二章一般检查  1.熟悉一般状态检查的内容,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2、掌握生命征的概念。

  3、熟悉皮肤、浅表淋巴结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掌握甲状腺机能亢进面容、二尖瓣面容。

掌握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掌握蹒跚步态、醉酒步态、慌张步态。

  5、了解发育营养状态的判定。

  第三章—第四章头部及其器官检查颈部检查  1.熟悉头、颈部检查顺序与方法。

  2.熟悉异常头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熟悉眼部检查及临床意义。

  4.掌握巩膜、瞳孔检查的临床意义。

  5.熟悉颈部的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6.掌握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7.掌握颈静脉怒张、甲状腺肿大、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胸部检查  1、熟悉胸部的体表标志及胸壁、胸部与乳房的检查。

熟悉正常胸部叩诊音、肺下界移动度及移位的临床意义、肺部病理性叩诊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听诊部位、顺序及临床意义、肺部啰音的分类、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掌握肺和胸膜检查的方法、内容、正常表现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掌握正常成人胸廓比例,常见胸部变形(桶状胸、扁平胸、佝偻病胸)及临床意义、掌握触觉语颤及临床意义。

正常肺下界的位置。

掌握肺部啰音的特点。

  3、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症(肺实变、肺气肿、胸膜腔积液、气胸、肺不张)。

  4、掌握心脏检查的方法、内容、正常心界、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5、熟悉心脏震颤的临床意义。

熟悉心脏听诊、心脏常见附加音(奔马律、二尖瓣开放拍击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熟悉心脏杂音产生机制以及听诊特点。

熟悉肝颈静脉回流征、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6、掌握正常心尖搏动、心尖搏动异常的主要病因及临床意义。

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的部位,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

掌握心脏杂音的听诊要点。

能辨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并熟悉各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听诊特点。

,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症(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7.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了解血压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脉搏检查的方法及周围血管征。

掌握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8、了解心音分裂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

  第六章腹部检查  1、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2、掌握腹部检查的方法、内容(腹部膨隆、腹部凹陷,板状腹、腹壁揉面感,压痛、反跳痛,肝脏、脾脏、胆囊)及临床意义。

掌握Murphy征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掌握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的定义、肠鸣音、振水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掌握急性腹膜炎、腹水、幽门梗阻的体征。

  第七章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  了解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  1、了解脊柱检查的内容:

弯曲度、活动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的检查方法。

  2、熟悉匙状甲、杵状指(趾)、膝内、外翻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第九章神经反射检查  1、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

  2、掌握神经反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膝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9.了解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熟悉肌力的分级、肌张力改变的意义,掌握瘫痪、单瘫、偏瘫、截瘫、交叉瘫的概念。

  第四篇实验诊断  教学重点难点:

  1、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2、尿常规检查其临床意义。

  3、粪便隐血试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4、肾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5、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及临床意义。

  6、脑脊液检验及临床意义。

  7、浆膜腔积液检查及临床意义。

  8、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9、甲胎儿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掌握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的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2.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掌握血沉检查的正值及临床意义。

  4.了解出血性疾病常用检查,熟悉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

  5.熟悉肝功能及肝病常用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6.熟悉肾功能检查的项目及意义。

  7.熟悉脑脊液、浆膜腔液检查的适应症、掌握脑脊液正常范围,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熟悉其临床意义。

  8.了解常用的生化检查项目及意义。

  9.掌握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及意义。

  篇三:

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一、名词解释:

  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  2.卡波环(Cabot环)  3.核左移  4.中毒颗粒  5.棒状小体  6.红细胞沉降率  7.网织红细胞  8.骨髓  9.造血干细胞  二、填空题:

  1.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

2.肺源性心脏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3.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4.脾功能亢进粒细胞减少。

5.周围血液中出现不分叶核的百分比率增多(超过)时,称为。

6.结核病人血沉可。

7.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红细胞减少。

8.急性白血病病人时间延长。

9.严重肝病时间延长。

10.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减少。

11.急性失血性贫血病人红细胞增多。

12.血细胞来源于干细胞。

13.造血干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和进一步成各系祖细胞潜能的细胞。

14.髓系干细胞可分化为细胞系、细胞系、细胞系、细胞系。

15.淋巴系干细胞可分化为细胞系及细胞系。

16.髓内可有系统,每系统分为、、三个阶段。

17.幼稚阶段又分为、、三个阶段。

18.血细胞发育规律从以下方面判定:

、、、与之比。

19.缺铁性贫血各阶段红细胞均,中、晚幼红细胞,以晚幼为主。

20.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非造血细胞。

  三、选择题  1.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为:

A.60天B.80天C.100天D.120E.50天  2.据实验研究推算,从原始红细胞至新生网织红细胞,从骨髓逸出至外周血全过程约需多少天A.7天B.9天C.5天D.6天E.4天  3.关于有核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偶见B.1周内婴儿血涂片中仅可见到少量C.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D.巨幼红细胞贫血外周血涂片中不见E.急性大失血患者外周血中不出现有核红细胞  4.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则患者红细胞形态没有改变  B.某些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红细胞畸形,但其红细胞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  C.红细胞平均值都是直接测定出来的,与RBC、Hct、Hb数据无关  D.用红细胞平均值即可对各种贫血进行准确诊断  E.红细胞三项平均值不能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  5.关于点彩红细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红细胞染色异常而形成B.胞浆中DNAV发生聚集变性而形成  C.胞浆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而形成D.胞浆中残存RNA变性沉淀而形成  E.是红细胞胞浆中的中毒颗粒  6.关于网织红细胞(Ret)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幼稚的红细胞B.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年轻红细胞  C.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D.是介于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这之间的红细胞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细胞  7.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点彩红细胞约为:

  A.3×10-2(3%)B.3×10-3(0.3%)C.3×10-4(0.03%)D.6×10-4(0.06%)E.1×10(0.01%)  8.某患者Hb80g/L,Hct0.26,RBC3.80×1012/L,则这位患者的红细胞可描写成:

  A.正常细胞性B.单纯小细胞性C.小细胞低色素性D.大细胞性E.细胞形态不整  9.红细胞直径曲线顶峰左移,基底部增宽,表示:

  A.红细胞形态差异不明显B.红细胞大小差异不明显C.红细胞平均直径大于正常D.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明显E.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下列哪项与红细胞有关?

  A.缗钱状形成B.Dohle小体C.内基小体D.Auer小E.Pelger-Huet畸形  11.某患者红细胞计数为1.8×1012/L,白细胞计数为20.0×109/L,则其实际红细胞数为:

  A.0.9×1012/LB.1.6×1012/LC.1.8×1012/LD.2.0×1012/LE.1.2×1012/L  12.取10uL血加至3.99ml红细胞稀释液中混匀,静置后滴入计数盘,计数中央大方格内10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500个,应报告红细胞数为:

  A.2.50×1012/LB.5.00×1012/LC.6.25×1012/LD.10.00×1012/LE.3.50×1012/L  13.成熟红细胞的功能为:

  A.趋化功能B.吞噬功能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D.参与纤溶E.免疫功能  14.红细胞比积是指:

  A.红细胞在血液中占容积的百分比B.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C.红细胞与血浆之比D.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之比E.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电解质之比  15.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属于刚脱核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C.胞内可见灰蓝色嗜酸性网状结构D.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此种细胞  E.增多不支持增生性贫血  16.正常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参考值)为:

  9999A.(24~84)×10/LB.(1~10)×10/LC.(200~300)×10/LD.(13~15)×10/LE.  (100~150)×109/L  17.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常见于:

  A.再障贫血B.溶血性贫血C.急性肺炎D.多发性骨髓炎E.恶性组织细胞病  18.下列哪项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MCV82fL,MCH29pg,MCHC354g/LB.MCV80fL,MCH33pg,MCHC412g/L  C.MCV71fL,MCH27pg,MCHC350g/LD.MCV31fL,MCH22pg,MCHC301g/L  E.MCV10fL,MCH34pg,MCHC383g/L  19.Cabot环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A.可能是红细胞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所致B.可能是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或纺锤体的残留物所致C.可能是胞核残留物  D.可能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结合受阻所致E.有核红细胞脱核时产生  20.男,30岁,贫血外貌,MCV86fL,MCH29pg,MCHC34%,其贫血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正常细胞性贫血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E.肾性贫血  21.Wright染色时,如缓冲液pH偏碱,红细胞将会出现何种颜色?

-4  A.粉红色B.蓝色C.橙色D.黄色E.深红色  22.Wright染色后结果偏酸,可出现的现象是  A.所有细胞染灰蓝色B.嗜酸粒细胞、嗜酸性颗粒染成暗褐色C.白细胞核呈浅蓝色或不着色D.嗜中性颗粒染成紫黑色E.淋巴细胞染成黑色  23.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RBC(7~60)×10/L,Hb180~240g/L  B.是一种原因明确、以红细胞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C.全身血容量不增加D.血小板不增加E.白细胞不增加  24.最显著的血红蛋白增高见于:

  A.移居高原的初期B.新生儿C.剧烈的体力劳动后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严重的心肺疾病  25.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C.正常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海洋性贫血  26.红细胞比积的正常值是:

  A.男50~60容积%,女40~50容积%B.男30~50容积%,女25~40容积%  C.男40~50容积%,女37~48容积%D.男6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