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8424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七年级科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期末模拟试题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检测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班级等信息,正确填涂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科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A.月亮形状的变化B.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

C.九寨沟的美丽风景D.太阳的东升西落

2.爬山虎攀上围墙,梨花发育成梨,蝌蚪变成青蛙,伤口愈合……,这些过程主要是(▲)

A.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B.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

C.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过程D.染色体逐渐减少的过程

3﹒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为了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C.为了加热液体,用酒精灯直接给装有液体的烧杯加热

D.为了得到80g的水,用100ml的量筒进行量取

4.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B.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5.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36.2毫米、36.3毫米、36.1毫米、36.3毫米。

则他的测量结果应写为(▲)

A.36.2毫米B.36.22毫米C.36.225毫米D.36.3毫米

6.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则石蜡的体积是( ▲ )

A.3毫升B.4毫升C.5毫升D.6毫升

7.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易损坏

8.下列测量数据或单位错误的是(▲)

A.小明爸爸义务献血400mlB.一片香樟树叶的面积为0.5dm2

C.上海到杭州的距离为190kmD.餐桌高度为0.8m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102℃,现测得室内气温为25℃,那么室内实际的气温是(▲)

A.23℃B.25℃C.27℃D.29℃

10.以下关于生物体蜗牛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发现蜗牛有口、足、触角、壳、眼等部分。

B.蜗牛爬行时,两对触角充分展开,慢慢地活动,其作用是起触觉作用,也起听觉作用。

C.在蜗牛前方3cm处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蜗牛向远离酒精的方向爬行,这说明蜗牛有嗅觉。

D.蜗牛是生物,所以它能生长、繁殖、能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

11.以下关于观察植物细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错误的是(▲)

A.观察时若细胞有严重的重叠现象,则可以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重新装片进行实验。

B.观察时若细胞结构不太清楚,可以加滴红墨水,使结构更清晰。

C.观察时出现黑色圆圈时,可以换高倍物镜或目镜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D.观察时若视野太暗,可重新按正确方法调整显微镜的反光镜和通光孔。

12.有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归为一类。

他分类的依据是(▲)

A.有根和无根B.有种子和无种子C.水生和陆生D.有果实和无果实

13.下列是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bgcdeafB.bgacdefC.bagecdfD.bgecdaf

14﹒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A.

B.

C.

D.

1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是最正确的地球构造理论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16.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17.如图所示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P可以表示在陆地上产卵B.Q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D.F可以表示生物体结构层次具有系统

18.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分钟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9.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的过程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气体的收集方法只取决于所收集气体的密度、水溶性等物理性质

C.将少量自来水置于烧杯中自然晾干后杯底有白色固体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D.钨丝通电后能发光发热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20.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

是(▲)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分,每空1分)

21.科学要研究各种_▲,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_▲。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有同学动手做了一个小实验:

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

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_▲,原因是_▲。

22.为了较准确地测出一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如图所示的

方法。

由图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_▲毫米。

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值将偏_▲;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将偏_▲。

23.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⑧10ml量筒、⑨100ml量筒、⑩托盘天平等仪器。

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最必要的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

(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_▲。

(4)量取8ml的水用_▲。

24.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等液体_▲的特性制成的。

把手指浸入到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也不热,则用液体温度计测量出的这杯水的温度大约为_▲。

把以上液体温度计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取出读得温度是-11.5℃,这个温度读作_▲。

25.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是什么生物呢?

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属于进行实验的是_▲。

26.樟树的茎能直立,与植物细胞中的_▲有关;植物的叶通常是绿色的原因是植物细胞中含有_▲;决定韭菜具有特殊气味特点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中。

(填写细胞结构名称)

27.如图所示是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

皮下组织三层。

在人的皮肤结构中,四大基本组织是怎样分

布的?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

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它是由_▲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和热等刺激。

它们主要是由_▲组织构成。

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属于_▲组织。

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时,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_▲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藏能量。

28.将下列名词依照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进行分类(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肺、企鹅、分生组织、胃、桃树、细菌、草履虫、茎、动物皮肤的表皮、人体全身的骨骼与肌肉。

属于细胞的是:

_▲;属于组织的是:

_▲;属于器官的是:

_▲;属于系统的是:

_▲;属于个体的是:

_▲。

29.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_▲一带。

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

_▲。

30.某同学在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2)当载玻片刚放上时,需把显微镜的镜筒下降,靠近物镜。

此时,你的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_▲。

(3)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字母的玻片,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把字母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移动。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左下方

②视野中显示的字母“d”,则可判断玻片标本上的字母是(▲)。

A.

dB.pC.qD.b

(4)如右图所示有A、B、C、D、E、F六种镜头,在观察时,要使看到的物像最小,则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5)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1.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_▲而形成的,此过程中会_▲热量。

冰花出现在玻璃的_▲(选填“内”或“外”)侧。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0分,每空2分)

32.(6分)弹簧具有弹力(通常所说的弹性)。

针对弹簧弹力的大小同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小于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他的思路如下:

将弹簧压缩后在弹簧前放一物块,然后放手物块被弹出,从物块被弹出距离的多少来判断弹簧弹力的大小。

【提出假设】A.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B.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验证实验】取长度均为20厘米,材料和粗细各不相同,而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弹簧各几根进行对比实验。

例如下图所示,将其左端固定在0位置,右端用物块向左压缩至A位置(12厘米)处,即得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8厘米,放手后物块沿水平面滑行到B位置停止,则AB之间的距离就是物块被推的距离。

 

【收集证据】实验记录见下表格(注:

粗细只取用两种型号)。

实验组次

弹簧材料

弹簧粗细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

物块被推距离

1

碳素

8cm

25cm

2

钒铬

8cm

22cm

3

硅锰

8cm

27cm

4

碳素

10cm

24cm

5

钒铬

10cm

18cm

请你帮助小于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根据上图示所显示的物块被推距离,该组实验应该是实验组次_▲的实验结果。

(选

填“①”、“②”、“③”、“④”或“⑤”)

(2)根据表格中①②③三组实验数据,说明在_▲情况下,弹簧的弹力不同。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小于能否验证假设B?

_▲    

33.(12分)某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种植大户王叔家长10m,宽8m的仓库中堆了1m厚的菜籽,王叔请小燕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

小燕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_▲,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

结果如甲图所示,菜籽质量为_▲g。

(3)若在上述称量过程中,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不变,但横梁指针停在如乙图所示位置时,用下列哪个步骤可以正确称出该物体的质量(▲);

A.将平衡螺母向左旋B.将平衡螺母向右旋C.将游码右移一些D.在天平右盘加一个砝码

该堆菜籽的质量可能在72g与_▲g之间。

(4)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_▲,读出体积为80cm3。

(5)计算出王叔家仓库菜籽的总质量为_▲kg。

34.(10分)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小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探究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丙表:

(1)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_▲;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温度升得更高。

(3)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

更容易控制_▲相同。

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

没有控制_▲相同。

35.(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材料一】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

实际上,水中往往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材料二】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材料三】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这是利用了它的_▲。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全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B.40%C.50%D.6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

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将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其中36题8分,37题12分)

36.(8分)有一空瓶质量为1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60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0g,求:

(1)瓶子的容积。

(2)该液体的密度。

(3)若往装满水的上述瓶子中加入一个质量为79g的铁球,球沉入底部,一部分水溢出,测得此时的杯子(包括剩余水和球)总质量为119g,则该球是否实心?

若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

(已知ρ铁=7.9×103kg/m3)

37.(12分)五泄风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为五泄构成了天然的山水画卷。

景区内生态环境一流,青山绿水,生物种类繁多。

(1)夏天,景区与城区相比气温要低,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_▲。

(2)景区断崖上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根据岩石的成因分类,这些岩石属于(▲)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

(3)景区内,一些未开发地区有滑坡和泥石流的痕迹。

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4)小敏同学在景区捡到一块体积较大的鹅卵石,为了测量鹅卵石的密度,先测得鹅卵石的质量是172.3g,再进行如下图实验:

鹅卵石的体积是_▲cm3;则计算得到鹅卵石的密度是_▲g/c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第(4)小题实验中从图A→图B→图C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填“偏大”“偏小”“不变”)。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检测卷

科学答案卷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B

A

C

B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A

C

B

A

D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分,每空1分)

学校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

……………………………………………密……………………………封………………………………线………………………………………

 

21. 自然现象 ;  规律  ;

 塑料瓶变瘪了 ; 瓶内气体冷缩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22.  1.3;   小  ; 大

23.

(1)  ④

(2)  ③(3)  ⑥(4)  ⑧

24. 热胀冷缩 ;  37℃  ; 零下11.5摄氏度  

25.  ②;  ③

26. 细胞壁; 叶绿体;  细胞核

27.

(1)  上皮

(2)  神经;  结缔;  肌肉

28. 细菌、草履虫; 分生组织、动物皮肤的表皮;  肺、胃、茎;  人体全身的骨骼与肌肉;  草履虫、细菌、企鹅、桃树

29.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躲到卫生间(答案合理即可)

30.

(1) D;

(2) 物镜;(3)① D;② B;(4) A、D;(5)

 逆时针

31. 凝华; 放出; 内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0分,每空2分)

32.(6分)

(1) ①

(2)  弹簧粗细相同、弹簧材料不同

(3) 不能

33.(12分)

(1) 游码拨到标尺的“0”刻度线上

(2)   72

(3) C;  75

(4)  水平

(5)  7.2×104

34.(10分)

(1)  使油和水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

(2)大于;食用油

(3)吸收的热量;食用油和水的质量

35.(12分)

(1) 物理性质

(2)  D

(3)  B

(4)

 

  120

(5)  升高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其中36题8分,37题12分)

36.

(1)(2分)m水=60g-10g=50gV瓶=V水=m水/ρ水=50g÷1g/cm3=50cm3

(2)(2分)m液=70g-10g=60gρ液=m液/V液=60g/50cm3=1.2g/cm3

(3)(4分)溢出的水的质量m溢=60g+79g-119g=20g

铁球体积:

V球=V溢=m水/ρ水=20g÷1g/cm3=20cm3

铁球密度:

ρ球=m球/V球=79g/20cm3=3.95g/cm3

因为ρ球<ρ铁,所以球空心。

V空=V球-V实=20cm3-79g÷7.9g/cm3=10cm3

37.

(1)(2分)  大

(2)(2分)  B

(3)(2分)  B

(4)(4分)  70;  2.46

(5)(2分)  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