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8110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 向青春举杯.docx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一向青春举杯

专题质量检测

(一) 向青春举杯

一、基础知识训练(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衡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衡阳,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

B.霍金在风华正茂之年身患绝症,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可是他一直坚强地活着,并成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

C.《沁园春·长沙》中“看”等领字的巧妙运用,既看出了词人创作的思路,更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读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

D.优美的诗歌都富含意蕴,读诗时只有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和道理。

解析:

选D 口传心授:

师徒之间通过口头讲解和内心领会来传授知识、技能等。

A项,峥嵘岁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B项,风华正茂:

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C项,掷地有声:

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为小令。

解析:

选D 91字以上为长调,《沁园春》为长调。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沁园春·长沙》的上阕,__①__也是一般的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词人眼中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

__②__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__③__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__④__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

__⑤__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热烈、喜人的场面。

__⑥__词人要抒发的是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这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A

尽管

不管

/

还是

之所以

是因为

B

虽然

尽管

或是

或是

所以

/

C

虽然

无论

还是

或是

/

因为

D

固然

不论

或是

/

因为

因而

解析:

选C 解答此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如与第一句中的“但”搭配的应是“虽然”;与第②处横线后的“是”搭配的应是“还是”,故③处应填“还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我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经历了11涨13跌12次搁浅共计36轮。

B.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占总数的34.9%。

C.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D.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解析:

选B A项,宾语残缺。

“36轮”后缺少宾语“调价周期”。

C项,“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并列失当,不合逻辑,前者包括后两者。

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面,应改为“如果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二、阅读能力训练(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新世纪开始以来的诗歌界一直是比较沉寂的。

然而,“裸体诗朗诵”等事件的发生打破了诗歌界持续已久的沉寂状态,引发了人们对现代诗命运的又一次思考:

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古人云:

“诗言志。

”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

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

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

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

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

诗人应当经常地问自己:

“我被生活感动过吗?

”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

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

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

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优美的诗篇。

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诗人要在真善美的表达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个人的生存感受就没有价值。

相反,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最接近真善美的,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不但是一个情感的把握过程,而且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

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然而,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

日常口语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

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也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卞之琳的《断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但是诗人却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5.下列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诗歌在本质上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

古人说“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

B.人的内心情感来源于生活,诗人的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的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诗歌在本质上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C.虽然诗歌的本质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但诗人要写出好诗,就必须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入到普通大众的精神世界里去。

D.诗歌在本质上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要参加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就一定会写出内涵丰富的好诗。

解析:

选D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

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真正的诗人,尽管生活境遇不同,而且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可能也有不同,但现实生活总是决定着他的诗歌情绪的生成。

B.真正的诗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他总是被生活所感动,因而获得的诗歌情绪也总是真诚的。

C.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绝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D.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日常口语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才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

解析:

选C 原文是“并不能”而不是“绝不能”。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完成审美超越,就应该对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进行审美选择和情绪升华,让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情感进入诗歌。

B.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感受是有价值的,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最接近真善美、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C.诗人在完成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时,正确地把握情感固然重要,但第一位的工作还是要准确认真地选择语言。

D.要在诗歌创作中实现审美超越的关键,不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解析:

选A B项,把“往往”说成了“总是”;C项,原文并没有说第一位、第二位的问题,原文是“不仅是……而且是……”;D项,“不是……而是……”推断错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10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8.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表明词人此时很孤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铺垫。

B.“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十二个字,把词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C.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词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D.“层林尽染”四个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了红色。

这四个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E.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解析:

选AC A项,“词人此时很孤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误,原文仅仅是说毛泽东独自游览,而非孤独。

无中生有。

C项,“由虚到实”错,应为“由实到虚”。

9.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

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6分)

答:

 

  

  

 

  

解析:

“赋”往往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直接抒情、叙事。

在这首词中,这两组排比语句,还具有营造气势、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词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

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

(11分)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0.如果从揭示中心的角度为这首小诗换一个标题,下面四个短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春天重到     B.凝冰解冻

C.迢遥的梦D.花儿重开

答案:

C

11.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其中道理,第二节再给出想象中的美好情境,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中“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E.不同于《雨巷》的创作明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与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没有“丁香空结雨中愁”那般的低回徘徊和飘忽凄美,《偶成》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欣喜、希望与坚定。

解析:

选CD C项,应为“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D项,“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不对。

12.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可结合诗中“梦”“古旧的凝冰”“灿烂的微笑”“决不会消失”“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等词句理解“梦”表达作者对光明的呼唤和对抗日胜利的坚信。

参考答案:

通过抒写灿烂的笑容、明朗的呼唤这些“梦”会像花一样重开,来表达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10分)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 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13.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思念是无形的,诗人却把它说成是圆的,这样写形象而又意蕴丰厚,让人联想到中秋的月亮。

B.诗人说中秋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两个“最”字隐含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之意。

C.诗人在这首诗中除了表达重阳节对亲人的思念之外,还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与本诗感情最为接近。

E.诗文最后一句“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

”运用设问的句式,表达了对离乡背井的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酸楚。

解析:

选CE C项,应为“中秋节”;E项,应为“运用反问的句式”。

14.诗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

(6分)

答:

  

  

  

  

参考答案:

诗人将抽象的无形思念寄托于八月有形的中秋之月上,是诗人对幸福的期盼,对亲人团聚的希冀。

因为只有此时此景在内心才会生发一种团圆之意,把思念化作一轮明月来传递。

可说是见景生情、寄情于景。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10分)

川江号子

蔡其矫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

[注] 本诗写于1958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

举国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高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

当时诗人正挂职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的音符。

15.这首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表现“川江号子”的特点的?

(5分)

答:

  

  

  

  

参考答案:

①从听觉的角度直接描写“川江号子”的悲壮、旷远、激越。

②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悬岩、漩涡、浪潮、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等意象,侧面烘托“川江号子”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

16.诗的结尾写道:

“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诗歌含意的理解。

(5分)

答:

  

  

  

 

 

参考答案:

①这几句诗写出了千年来船夫悲壮的号子无人倾听的孤寂,即使有“云”“树”“野庙”这些同情者和怜悯者,但它们都是没有话语权的。

②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文坛充斥着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调子,敢说真话的人不多,所以这几句诗也暗含着诗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压抑的内心痛苦。

三、表达能力训练(8分)

17.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两节。

(4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参考答案:

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

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是出于两种目的而建立的,①              。

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叫“城”,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则叫“镇”。

镇,有重压、安定、抑制、镇服和武力据守等意;所以,险要的地方叫镇。

就两者对政治军事的不同的重视程度来看,“城”以政治而兼军事,②              ,故北京是“城”,武汉是“镇”。

“城”讲“文治”,而③              ,它们都不会把商业和商品生产放在首位。

解析:

①与下面两句形成总分关系。

②与后句对比仿写。

③对“城”与“镇”的功能的总结,从尾句可以推出。

只要合理通顺,就可以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①这就是“政治”和“军事”(或由政治,或由军事) ②“镇”以军事而兼政治 ③“镇”重“武备”

四、写作能力训练(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宗白华  

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

一会儿/又觉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烁着。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首小诗标题为“夜”,记录了静夜里“我”仰望星空的瞬间感触,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与宇宙、肉身和心灵关系的静观审视。

一方面,个人的微躯,只是星流的微光,个体恰似大海中的水滴;而另一方面,个人的心湖,也能投影出宇宙的森然秩序,万星的璀璨光芒。

“我”渺小平凡,宛如一颗小星,“随着星流”一起装点着浩瀚的天宇,但“我”又不渺小,因为“我的心”仿佛一张明镜,投影着宇宙万星的姿容;“我”又不平凡,因为“我”的生命由于万星的灿然而澄明亮丽,在流动中充实着生命的意义。

鉴于以上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①无需自卑,卑微的个体可以点缀广阔的宇宙;②不可狂妄,卑微的个体只有融入广大的世界才能“莹然”不灭;③人既要看到自己的渺小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平凡之处。

[参考例文]

平凡之我亦闪光

希腊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名言:

“人啊,认识你自己。

”是的,人不能只读书,也要读人,读自己,这是神对人的告诫。

于是我打开自己这本书,阅读第一章。

放学铃声欢快地响了,我背起书包,飞快奔出教室,老天爷的脸阴沉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落泪了。

从车棚推出车,我就迫不及待准备出校门了。

“小凡,等一下!

”是谁?

哦,原来是我的同桌。

“我的试卷没发下来,你的能借我复印一下吗?

”她的眼睛里流露出请求,两颊急得红扑扑的,细细密密的汗珠不断从皮肤中渗出,顺着发丝流到了衣领处。

看来她是跑着来找我的。

“呃,这,这……”我看了看阴沉着的天空,再想想她那焦急的声音,我点了点头。

卷子复印好了,我跨上自行车,飞速往家骑,刚到楼下,雨点儿便开始飞了。

我是一只萤火虫,可是我坚持用微弱的光去照亮别人。

数学考试又一次不及格,我的情绪跌到冰点以下。

天灰沉沉的,下着小雨,银杏叶簌簌落了一地,叶面上盈满了雨水,走在上学的路上,心情一如这阴沉的天。

班长从后面赶上来与我同行:

“昨晚从班主任那里听说了,这次作文竞赛,你获得了二等奖,那可是全国级别的呀!

唉,哪像我,天生没有一点文学细胞。

”那是四月份的全国作文大赛,现在有结果了,我竟然获得了二等奖。

这不就是我的价值吗?

虽然我在某一领域没有天分,但上帝为我开启了另一扇窗,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为自己的弱项暗自神伤呢?

我是一颗小星星,虽不耀眼但同样有光辉。

早上起得匆忙,早餐只好在路上吃,热气腾腾的牛奶,外焦里嫩的面包,不一会儿就被我狼吞虎咽,一扫而光,手里捏着牛奶纸盒和面包包装袋,一路都没有看到垃圾桶,只好继续向前骑,可是手里拿着这些东西也不好骑车,干脆扔在这儿吧!

我环顾四周,虽然没有人,可好像有人在看我。

墙壁上画着的雷锋叔叔好像冲我笑了一下,近处的环卫工人好像时不时地看我一下……我将垃圾紧紧攥在手中,一直到了教室,才扔进了垃圾桶。

我是一根小小的枝条,可是我遵循大自然的规则健康地生长。

读罢自己的第一章,心更明,眼更亮,我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知道了前进的方向。

第二章、第三章将会有怎样的内容呢?

明天继续。

因为我知道,只有深入细致地阅读,对自己有了全面而准确的了解,才能摆脱谬误和浅薄,走向完善和强大。

[点评]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以“平凡之我亦闪光”为题,叙述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形象地说明平凡之人亦有闪光之处的道理。

文章主体部分分别从友善、自信、自律三个方面剖析自我,一个事例凸显一种精神品格,绝不雷同。

作者善于以小见大,用小事情彰显大道理,意蕴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