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的影响.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760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日本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日本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的影响.doc

《日本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的影响.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政党的影响.doc

摘要:

选举与政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主选举是现代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合法途径,选举是促进政党发展的主要动力。

离开政党的参与,现代选举活动将难以进行。

如果说选举是政治制度的基石,那么政党则是政治制度的中枢。

[1]选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对国家内政和外交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举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选举制度的类型、地位和作用总是与本国的政党制度有关,而政党只有通过具体的选举制度的操作运行才能参与、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

关键词:

选举制度;政党政治;中选举区;小选举区

(一)大选举区制的设立

大选举区制,就是从一个选区中选出两名以上的代表。

它不同于获得选区最高票数候选人当选的小选举区制度。

其实早在1900年—1919年的第7-13届大选中,日本就采取单记非转让式投票制为中心的选举方式。

1945年日本帝国议会通过了《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实行大选举区制。

但日本只在1946年的第22届大选(战后日本第一次大选)中实行过一次大选举区制。

当时参加竞选的政党有363个,一人一党现象严重。

另外,“大选举区制选举费用颇多。

同一选举区内相互竞争对政治道德影响也很大,对政党的发展不利,即使是大选举区制,但各候选人纷纷私设选举区,这一事实也表明必须进行选举制度小选举区制改革。

若采用小选举区制,无疑将巩固候补者的地盘,同时亦可促进选民的投票欲望和政治思想的发展。

”[2]大选举区制无法排除小党林立的现象,加上改革势力的迅速发展,使战后的吉田内阁感到了恐慌。

1947年3月,吉田政府在国会强行通过选举法修正案,由此导入中选举区制度。

(二)中选举区制向小选举区的过渡

在1947年到1993年的第23-40届的选举中,日本众议院选举一直采用中选举区制的单记转让式投票制。

中选举区制贯穿了整个“五五体制”时期。

在中选举区制度下,同一选举区可以推选复数的候选人。

1947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修正案》,全国划分为117个选区,共选举产生466名众议院议员,每个选区产生3-5名议员,实行无记名单记投票制,按取得有效票数多少次序决定当选者。

在自民党执政时期,中选举区制的众议院竞选不是在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进行,而是在自民党内部的各个派系之间,整个选举过程中,同党之间明争暗斗。

自民党总部的选举对策委员会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从每个候选人的立场来看,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派阀的帮助,借助派阀的力量去排除同一政党中其它的候选人。

(三)新选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日本自民党党内分裂严重、派阀互相斗争、金钱政治丑闻不断,严重地损害了执政党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在野党的壮大没有动摇自民党执政的基础,,而自身的腐败和分裂却导致自民党下台、日本政局重组、政坛变换。

中选举区制无法克服派阀争斗、官僚腐败等社会现象。

另外,选区不平衡的弊端也日益暴露。

因此,选举制度改革呼之欲出。

1994年日本通过了包括公职选举法、政治资金规定法、政党助成法、众议院议员选举区划定审议会设置法在内的“政治改革关联四法案”,从此揭开了日本政治制度的新篇章,也标志着日本选举制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新选举制度的内容

第一,在众议院选举中,将中选举区制改为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

第二,众议员的定额从过去的511名改为500名,其中300名来自小选举区,200名来自比例代表区。

第三,新选举区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00个小选举区和11个比例代表区。

小选举区选举一名议员,比例代表区选举数量不等的复数议员。

第四,新选举制度规定,小选举区的候选人应由“拥有五名以上国会议员”或“在最近一次国政选举中得票率为2%”以上的政党或其他政治团体提名,未具备上述条件的候选人可以个人名义参加竞选;。

新制度规定,选民在选举众议员时,同时投两张选票,一张投给小选举区的某一位候选人,另一张投给比例代表区的某一政党。

第五,有关当选者的规定。

在小选举区,得票最多者当选,但必须获得有效选票总数的1/6以上;被重复推荐的候选人若在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区同时当选,则小选举区优先;重复推荐的候选人在小选举区落选,若得票数不到小选举区有效票的一成,就不能以比例代表的身份当选。

第六,强化对违法乱纪者的处罚。

如果违反《公职选举法》,不仅与违纪事件有关的候选人亲属及其直接责任者,而且候选人的秘书和竞选活动的组织者也成为连坐的对象,候选人本人的当选无效,且五年内不得参加竞选;罚款也从过去的5万-30万提高到20万-100万日元。

[3]

(五)新选举制度的影响

选举制度改革最初的目的在于实现两大政党轮流交替的政治体制,根除同党相争、金权政治和选举失衡等现象。

但从现实来看,新选举制度的实行并未达到这一效果。

虽然它取代了中选举区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选举区制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弊端,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这种对大党有利、对小党不利的制度忽视了弱势群体的利益;重复候选的救济制度伤害了选民的感情,亵渎了选举制度的公正性原则。

概括说来,新选举制度对日本未来的政党政治发展有如下几方面影响:

⒈不利于小党发展。

小选举区与比例区分开计算的方法对大党有利、不利于小党,无党派人士丧失得票空间。

小选举区部分,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当选,对第一大党有利。

比例代表部分,各政党按照得票比率分配议席,进一步有利于大党,不利于小党。

新选举制度以小选举区制度为主,直接造成了对大党有利、对小党不利的局面。

两制并立加上重复候选的救济制度,有利于大党在全国选举区提名候选人,拥有后援会等强大的选举组织的大党能争得稳定的票源和广泛的支持。

比例代表制虽然能够正确反映议席分配以及社会政治意见的真实情况,但仅占众议院议席的2/5,处于非主导地位。

⒉投票率低,“死票”增加。

1993年众议院选举投票率为67.2%,而1996年新选举制度下的首次众议院选举,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选举区的平均投票率为59.6%。

投票率低下,或许诠释了当代日本青年对政治缺乏关心的现状。

但纵观日本选举制度发展的历史,造成低投票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选举制度忽视国民感受,缺乏体现多元政治文化和区域性特征的成分,忽视弱势群体、妇女及小党派的利益。

选民缺乏对政治的参与热情、缺乏选举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的兴趣,说明他们对政党丧失了信心或者不满足当前选举制度的现状。

⒊重复候选,违背民意。

重复候选人是指在小选举区落选的候选人在比例选举区根据在原小选举区的“惜败率”重新当选,被称之为“复活当选”。

最初提出的目的在于将党干部列于比例代表名册的上位,以确保议席并提高集票力。

在新的选举制度内,是为了保证资深议员席位的保险性救济制度,是各派互相妥协的产物,尤其对于重复候选的资深政治人物而言有着重要的救济功能,为其提高得票率提供保障。

(六)选举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一环,无疑对日本政党制度的发展和日本政局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冷战后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日本的选举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代之以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的选举制度。

颇受民众期待的新选举制度并没有像预期那样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没能带来“政党主体”局面的出现。

相反,却暴露出了新制度的种种弊端,对小党派及弱势群体产生不利影响。

执政党与在野党的选举制度之争不会停息,选举模式的探索也仍将继续。

【参考文献】

[1]王颖.浅析政党与选举的关系.湖北大学学报,2005,

[2]汤重南.日本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3]张伯玉.日本政党制度政治生态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