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7346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docx

第一章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666

第一章第一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重新组合配置

(一)生产要素

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

土地、资本、原材料、劳动力

非物质条件:

技术、信息、管理、精神

(二)重新组合配置

、流动

优化组合

二、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

(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

国家政府、国际组织、法人、自然人

(二)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

平等互利

(三)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

生产领域

(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

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

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

(一)按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分类

广义的国际经济合作

狭义的国际经济合作

(二)按参与经济合作的主体分类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

微观国际经济合作

(三)按参与经济合作的主体个数分类

多边国际经济合作

双边国际经济合作

(四)按参与经济合作的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

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

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资本合作

1.吸收国外存款

2.商业银行贷款

3.借用世界银行贷款

4.借用国外政府贷款

5.出口信贷

6.发行国际债券

7.在国外发行股票

8.国际租赁

(二)投资合作

1.证券市场的开放

2.对外国投资者的开放

允许合资经营

允许合作经营

允许独资经营

(三)科技合作

1.技术转让

2.举办科技博览会

3.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

(四)管理合作

1.双方合作共同管理

2.BOT管理方式

3.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

(五)信息合作

(六)劳务合作

1.劳务的直接输出与输入

2.国际工程承包

3.三来一补

4.国际旅游

5.国际咨询

(七)土地合作

1.土地的合作开发

2.土地的租赁

3.土地买卖

土地的三种权益:

所有权

使用权

主权

(八)国际发展援助

1.联合国的援助

2.世界银行的援助

3.各国政府的援助

4.国际上各类机构或慈善机构的援助

(九)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1.联合国系统的经济政策协调(IMF)

2.各类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的政策协调(WTO)

3.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的政策协调(欧盟)

4.专业性国际组织之间的政策协调(OPEC)

5.各国政府之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八国首脑会议)

第四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经济合作是一个历史性的经济范畴

(一)科技革命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大发展的影响

(三)国际分工发展的影响

(四)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影响

(五)战后政治格局变化影响

二、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

(一)政治色彩日益浓厚

(二)国际组织的作用在加强

(三)合作的领域日益宽泛

(四)合作的方式日益多样化

(五)受限制合作领域的限制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

三、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一)促进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

(二)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优化组合

(三)增加生产要素的效益

(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高级化

(六)增加了国际生产的总量

(七)加快了生产、市场的国际化

(八)加快了世界各国享受世界上代表最先进科技水平新产品的速度

(九)降低了国际生产成本和产品的国际价格

(十)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十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

一、生产要素的理论分析

(一)生产要素的含义

1.西方国家对生产要素解释的两种观点

(1)三要素论

概念

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

三要素

土地

劳动

资本

分析生产要素的角度

具体生产过程实用价值的创造

(2)四要素论

概念

用于生产过程的社会资源

四要素

土地

劳动

资本

资本家才能

分析生产要素的角度

具体生产过程实用价值的创造

2.我国对生产要素解释的三种观点

(1)二要素论

概念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二要素

劳动者

生产资料

分析生产要素的角度

人类社会生产所需的最基本的条件

(2)七要素论

概念

生产力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细胞形态,生产力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生产力七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济信息、现代教育

九要素

劳动者、生产工具、能源设施、基础设施、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信息、现代教育、生产管理

分析生产要素的角度

从实际经济活动过程的角度分析生产要素

(3)九要素论

概念

生产力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细胞心态,生产力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九要素

劳动者、生产工具、能源设施、基础设施、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信息、现代教育、生产管理

分析生产要素的角度

从实际经济活动过程的角度分析生产要素

3.生产要素的概念

生产所必需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

(二)传统的生产要素理论

1.绝对生产成本理论

(1)提出者

英国:

亚当·斯密

《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世纪中后期)

(2)理论观点

2*2模型:

即2个国家、2种商品

两个国家分别在一种产品上有优势,另一种产品上有劣势

各国分别生产各自有优势的商品

取得通过交换取得绝对利益

生产要素的绝对低成本

2.比较生产成本理论

(1)TI提出者

英国:

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0世纪中)

(2)理论

2*2模型:

即2个国家、2种商品

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均有优势

另一国在两种产品上均有劣势

两国分别生产各自相对有优势的商品

取得通过交换取得比较利益

生产要素的相对低成本

特别强调自然资源要素成本的差异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1)提出者

瑞典:

赫克歇尔、俄林

《地区间贸易国际贸易》(20世纪中)

(2)理论观点

生产要素的禀赋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

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了生产要素成本的不同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法

4.里昂惕夫之谜(20世纪中后期)

(1)提出者

美国:

里昂惕夫

《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

进一步的理论与检验分析》、《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

美国资本状况在考察》

(2)理论观点

实证研究:

考察了美国200多个企业

美国的出口产品多是资本密集型的,与赫俄理论相反

提出了多种生产要素的相关要素:

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逆转

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三)生产要素理论的新发展

1.生产要素理论在深度上的发展

(1)生产要素的非同一(异质性)

理论观点

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差异

生产要素质量的差异:

教育、健康、技能

(2)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动性

理论观点

生产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变动的

技术进步、人口增加、资本积累的增加

生产成本的变动性

导致贸易的种类、数量和流向发生变化

(3)生产要素配置比例密集型特征的变换

理论观点

各国生产技术的差异

各国生产中各类要素配置的比例不同

各类生产要素在各国的价格不同

导致生产要素密集型发生变化

(4)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密集特征的转移

理论观点

横向变化:

同一时期,技术进步导致不同国家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转换

纵向变化:

不同时期,技术进步导致同一国家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转换

导致生产成本的变动

2.生产要素理论在广度上的发展

(1)理论的表现形式

新要素理论

新要素:

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规模经济

人力资本

体现在劳动力身上以劳动力素质表示的资本

技能劳动

教育和培训投资决定

研究与开发

知识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生产及其产品

高新产品

生产要素的价值高

规模经济

扩大生产规模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

规模可获得经济利益

成本下降可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

(四)结论

1.对生产要素的分析总是伴随着对贸易的分析

2.人们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从数量上有少到多

人们对生产要素

人们对生产要素

3.人们对生产要素的认识深度日益加强

4.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分析趋于动态化

二、

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

(一)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二)各国生产要素质地的差异

(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四)科学技术与国际分工的发展

(五)追求高利润的结果

(六)经济生活的国际化

(七)社会发展要求

三、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区别

(一)研究对象不同

(二)涉及领域不同

(三)表现形式不同

(四)所起作用不同

四、生产要素国际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的机制及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类型

(一)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

(二)完全垄断的要素市场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指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又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一)国际合资企业

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

(二)国际合作企业

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按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三)国际独资企业

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三、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的建立方式

(一)创建海外企业方式

可以是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设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在东道国设立一个合资企业,但它们是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新建的企业。

1.创建海外企业方式的优点

2.创建海外企业方式地缺点

(二)收购海外企业方式

收购也称为兼并,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投资行为。

1.收购海外企业方式的优点

2.收购海外企业方式的缺点

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理论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一)市场导向型动机

1.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2.提供周到及时的服务

3.接近目标市场

4.国内市场饱和,寻求新的市场

(二)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

1.出于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考虑

2.出于利用国外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

3、出于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考虑

4.出于利用各国关税税率的高低来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

5.出于利用闲置的设备、专利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源方面的考虑。

(三)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

目的:

主要是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等。

(四)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

目的:

主要是为了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五)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

目的:

为了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

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MonoMonopolisticAdvantageTheory)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它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初期,在这以前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这说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最多40年的历史。

)。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以后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ger)以及其他学者又对这一理论作了发展和补充。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TheTheoryofProductLifeCycle)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

(RaymondVernon)

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的,维农认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密切的联系。

这一理论既可以用来解释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也可以用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三、内部化理论

(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

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它是70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所谓跨国公司一般理论时所提出和形成的理论,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个满共同提出来的。

四、比较优势理论

(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

比较优势理论也称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Kojima)教授在70年代提出来的。

小岛清认为,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因此,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而推断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The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被称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70年代由英国著名跨国公司专家、里丁大学国际投资和国际企业教授邓宁(JohnH.Dunning)提出的。

1976年在其代表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

折衷理论探讨》首次提出,1981年在《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中对折衷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和动态化。

第三节国际直接投资环境与环境评估方法

一、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概述

(一)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概念

投资环境是指投资者进行生产投资时所面临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投资气候。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时所面对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

(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分类

1.从各种环境因素所具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性来看

可以把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2.从各因素的稳定性来区分,可将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归为三类,即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从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所包含的内容和因素的多寡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狭义的投资环境和广义的投资环境。

(三)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主要内容

1.政治环境

2.法制环境

3.经济环境

4.社会环境

5、文化环境

6、自然环境

7.基础设施环境

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

(一)投资障碍分析法

投资障碍分析法是依据潜在的阻碍国际投资运行因素的多寡与程度来评价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

投资障碍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迅速、便捷地对投资环境作出判断,并减少评估过程中的工作量和费用,但它仅仅根据个别关键因素就作出判断,有时会使得公司对投资环境的评估不太准确,从而丢失一些好的投资机会。

(二)国别冷热比较法

国别冷热比较法又称为冷热国对比分析法或冷热法,它是以“冷”热因素表示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估方法,热因素多的国家为热国,即投资环境优良的国家,反之,冷因素多的国家为冷国,即投资环境差的国家。

(三)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又称多因素等级评分法,它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斯托色夫于1969年提出的。

等级评分法特点是,首先将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分为八项,然后再根据八项关键项目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的不同而确定其不同的等级分数,再按每一个因素中的有利或不利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最后把各因素的等级得分进行加总作为对其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总分越高表示其投资环境越好,越低则其投资环境越差。

(四)动态分析法

投资环境不仅因国别而异,在同一国家也会因不同时期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评估投资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投资环境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要预测环境因素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结果。

优点是:

充分考虑未来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结果,从而有助于公司减少或避免投资风险,保证投资项目获得预期的收益;

缺点是:

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而且常常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五)加权等级评分法

加权等级评分法是前面所介绍的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的演进,这方法由美国学者威廉戴姆赞于1972年提出。

(六)抽样评估法

抽样评估法是指对东道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它们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一般看法

优点是能使调查人得到第一手信息资料,它的结论对潜在的投资者来说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缺点是评估项目的因素往往不可能列举得很多,因而可能不够全面。

(七)体制评估法

体制评估法是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于1987年提出。

这种方法不局限于各种投资优惠措施的比较,而是着重分析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对外国投资的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所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并指出企业的投资利润率不仅仅取决于市场、成本和原材料供应等因素,而且取决于政治、经济和法律体制的运行效率。

第四节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一、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萌芽阶段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逐渐发展阶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的迅猛发展阶段

二、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

1.结构标准

2业绩标准

3行为标准

(二)跨国公司的特征

1国际化

2在全球战略指导下的集中管理

3、具有内部化优势

三、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一)法律组织形式

1母公司

2分公司

3子公司

4联络办事处

(二)管理组织形式

1国际业务部

2全球性产品结构

3全球性地区结构

4全球性职能结构

5矩阵式组织结构

四、跨国公司的作用

(一)对世界经济的作用

(二)对跨国公司母国的作用

(三)对东道国的作用

第五节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自1979年至1986年

第二阶段为稳步发展阶段,自1987年至1991年

第三阶段为高速发展阶段,自1992年至1993年

第四阶段为调整发展阶段,自1994年至今

(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1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

2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3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4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6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7缩小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合资企业的概念与作用

2、合资企业的特点

3、合资企业的法律特征

4立项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与作用

2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

3合作营业企业的法律特征

4合作企业立项管理的程序与要求

5中外合资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区别

(三)外资企业

1外资企业的概念与作用

2、外资企业的特点

3外资企业的法律特征

4、外资企业设立的基本程序

三、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法律规定

(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规定

(二)关于注册资本数额与出资期限的规定

四、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

(一)入世与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

(二)服务业对外资扩大开放的必然性

1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2有利于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

3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

4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5有利于中国经济外向化发展及与国际经济接轨

(三)中国指导外商投资服务业的产业政策

1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行业

2限制外商投资的服务业行业

3、禁止外商投资的服务业行业

五、《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法规的调整

(一)TRIMS正文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1.TRIMS的适用范围和鉴别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原则

2.例外条款和发展中国家成员国

3.通知和过渡安排

4.透明度要求

5.建立TRIMS委员会

6.磋商与争端解决

7.货物贸易理事会检查

(二)适应TRIMS的要求,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法规,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

六、BOT投资方式

(一)BOT投资方式的特点和适应范围

(二)中国对BOT投资方式的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