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docx
《国际金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国际收支平衡表:
又称为国际收支账户,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经济账户记录实质资源的流动,包括进出口货物、输入输出的服务、对外应收及应付的收益,以及在无同等回报的情况下,与其他国外或地区之间发生的提供或接受经济价值的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
用来记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不涉及经济价值的回报的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的所有权变更,不管这种变更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的。
如侨汇、继承、捐赠、资助性汇款等。
资本和金融账户:
记录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以及其他所有引起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发生的变化。
资本账户:
反映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它由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两部分组成
金融账户:
反映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投资与借贷的增减变化,它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等四部分构成。
储备资产:
包括货币黄金、外汇资产、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及其他债权。
按照IMF的统计经验,如果一个国家的错误与遗漏差额超过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就可以认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统计数字存在问题。
贸易收支差额:
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
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
自主性交易:
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补偿性交易:
亦称事后交易,是指在自由性交易出现缺口或差额时进行的弥补性交易。
总量失衡是指国际收支总体上的失衡
结构失衡是指国际收支各部分的失衡。
总量失衡包含结构失衡,但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
把自主性交易项目放在“线上”,把补偿性交易放在“线下”
国际收支的市场调节机制:
是指在不考虑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的经济变量与国际收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过程。
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又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或“休谟机制”
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
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的价格水平会发生变动,这些变动反过来又会削弱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过程为:
国际收支逆(顺)差→货币供给下降(增加)→价格水平下降(上升)→进口减少(增加)出口增加(减少)→国际收支逆(顺)差得到改善
收入调节机制:
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的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会发生变动,这些变动反过来又会削弱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收入调节机制的过程为:
国际收支逆(顺)差→国内生产下降(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增加)→社会总需求减少(增加)→进口支付减少(增加)→国际收支逆(顺)差得到改善
利率调节机制:
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的利率水平会发生变动,利率水平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利率调节机制的过程为:
国际收支逆(顺)差→对外汇需求增加(下降)→外币升(跌)本币跌(升)→进口(出口)产品价格上涨→进口减少(增加)→逆(顺)差得到改善
融资:
是指政府通过贷款或动用外汇储备向外汇市场提供外汇,以弥补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调整: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调整政策来消除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以消除赤字
支出转换政策:
指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和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直接管制措施。
融资与调整相结合:
是指寻求融资与调整的某种适当的组合来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根本原因:
在一些区间内或状态下,经济的内在稳定性与合理开放性的要求使这些变量的调整方向是相反的,实现某一目标会带来另一目标的恶化,从而导致内外均衡的冲突。
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外汇:
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的三大特征:
第一、自由兑换性;第二、可接受性;第三、可偿性。
直接标价法:
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
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美元标价法:
非本币之间以一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或关键货币来作为汇价标准的标价方法
被报价货币:
也称基础货币或基准货币、参考货币、单位货币,指的是数量固定不变,作为比较基础的货币,也就是被用来表示其他货币价格的货币。
中间汇率:
是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平均数,又称中间价。
即期汇率:
又称现汇汇率,是指外汇买卖的双方在成效后的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
又称期汇汇率,是指外汇的买卖双方事先约定,据以在未来约定的期限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升水:
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或期汇比现汇贵
贴水:
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或期汇比现汇贱
平价:
表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相同。
交叉汇率:
或套算汇率,两种货币通过各自对第三种货币的汇率而算得的汇率
套算汇率的运算规律:
第一,两种汇率的标价法相同,即其标价的被报价货币相同时,要将斜线左右的相应数字交叉相除;第二,两种汇率的标价法不同,即其标价的被报价货币不同时,要将斜线左右的数字同边相乘,。
同业汇率:
银行同业之间进行外汇交易时使用的汇率。
商人汇率:
是银行与顾客之间进行外汇交易时所使用的汇率,又称外汇的零售价。
官方汇率:
又称法定汇率,是指一国外汇管理当局规定并予以公布的汇率
名义汇率:
是指由官方公布的或在市场上通行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实际汇率:
是指将名义汇率按两国同一时期的物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后所得到的汇率
外汇市场:
是指进行外汇买卖的场所或网络
外汇市场的构成:
1.外汇银行,是外汇市场的主体。
2.外汇经纪人,即中介于外汇银行之间或外汇银行与顾客之间,为买卖双方接洽交易而收取佣金的汇兑商。
3.顾客:
是指外汇银行的顾客,包括:
交易性的外汇买卖者;保值性的外汇买卖者;投机性外汇买卖者。
4.中央银行。
有形市场:
指有具体交易场所的市场。
又称“大陆式市场”
无形市场:
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所有外汇买卖均通过连接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电话、传真及其他通信工具进行的虚拟交易网络。
又称“英美式市场”。
银行间市场:
又称银行同业市场,是指由外汇银行之间相互买卖外汇而形成的市场。
又称作:
“外汇批发市场”。
客户市场:
指外汇银行与一般顾客进行交易的市场。
又称作“外汇零售市场”。
即期外汇交易:
又称现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
又称期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价格由三个因素决定:
1.两种货币的即期汇率;2.买入卖出货币间的利率差;3.远期期限的长短。
择期交易:
是指交易没有固定的交割日,交易一方可在约定期限内的任何一个营业日要求交易对方按约定的远期汇率进行交割的期汇交易。
直接套汇:
是指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之间的汇率差异,在某一外汇市场低价买进某种货币,而在另一市场以高价出售的外汇交易方式。
间接套汇:
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外汇市场之间出现的汇率差异,同时在这些市场低买高卖有关货币,从中赚取汇差的一种外汇交易方式。
掉期交易:
又称外汇换汇交易或调期交易,是指将币种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金额相等、交割日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外汇交易结合起来进行的交易。
外汇期货:
也称货币期货,是买卖双方通过期货交易所,按照约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未来时间买卖某种外汇合约的交易方式。
外汇期权:
也称货币期权,是指期权合约买方在有效期内能按约定汇率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额外汇的不包括相应义务在内的单纯权利。
外汇期权的特点:
1.外汇期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2.期权费不能收回,且费率不固定;3.外汇期权交易的对象是标准化合约。
美式期权:
自期权合约成立之日算起,到期日的截止时间之前,买方可以在此期间内之任一时点随时要求卖方依合约的内容,买入或卖出约定数量的某种货币
欧式期权:
期权买方于到期日之前,不得要求期权卖方履行合约,仅能于到期日的截止时间要求期权卖方履行合约。
看涨期权:
也称择购期权、买权,是指期权合约的买方有权在有效期内或到期日之截止时间按约定汇率从期权合约卖方处购进特定数量的货币。
看跌期权:
也称择售期权、卖权,是指期权买方有权在合约的有效期内或到期日之截止时间按约定汇率卖给期权卖方特定数量的货币。
汇率制度:
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确定和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和安排
固定汇率制:
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自由涨落
管理浮动又称为肮脏浮动,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的变动符合自己实现国内外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
货币局制度:
是指政府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的外国货币(该货币通常被称为“锚货币”)之间可以以一固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要求货币发行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的实现的汇率制度。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爬行钉住汇率制
货币替代:
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使得外币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方面全面或部分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美元化:
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外汇管制:
又称外汇管理,是指一国外汇管理当局对外汇的收、支、存、兑等方面所采取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法令、法规以及制度措施等。
公开的复汇率制,是指当局对外汇汇率人为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汇率,明确规定不同交易适用不同汇率的制度
错误汇率的形成原因:
羊群效应、比索问题、理性泡沫
羊群效应:
认为外汇市场上有太多的离开经济基本面的由投机活动本身所引发的自我形成的投机活动。
当有市场传闻某国的货币供应量将有未预期的增加时,一窝蜂的投机活动将使得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变动超过应有的变动幅度,从而形成“错误”的汇率。
比索问题:
汇率不仅仅由目前构成外汇市场基础的经济基本面决定,而且取决于人们对于这些经济基本面未来变动的预期。
因而即使是投机者使用的汇率模型是正确的,但如果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是错误的,根据错误预期行动的结果必然导致错误的汇率。
理性泡沫:
当投机者们认识到某种货币汇率已经高估但仍愿意持有时,理性泡沫就形成了。
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货币的升值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自己可以在更高汇率水平上卖出,以补偿自己所承担的较高风险。
国际储备:
也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各国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黄金储备:
也称货币性黄金,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
外汇储备是一国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储备资产。
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活期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也就是说,外汇储备是存放在国外的。
在IMF的储备头寸亦称在IMF的储备部位、普通提款权,指成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
特别提款权(SDR)从名称上看,特别提款权指IMF分配给成员国的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它是相对于普通提款权而言的。
从性质上看,特别提款权是IMF为缓解国际储备资产不足的困难。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在各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际上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
又称为在岸金融市场。
特点:
1.主要以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货币为交易对象。
2.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3.该市场要受到市场所在国法律和金融条例的管理和制约,各种限制较多,借贷成本较高。
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或境外市场。
有如下特征:
1.主要以市场所在国以外国家的货币即境外货币为交易对象,被交易的货币包括了世界上主要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2.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即交易关系是外国贷款人和外国借款人之间的关系。
3.资金融通业务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和税收的管辖。
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国或几国的若干家银行组成的银团,按共同的条件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的长期巨额贷款。
国际金融风险:
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
外汇风险:
又称汇率风险或汇兑风险,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的本身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外汇风险的类型:
1.交易风险:
是指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中,由于外币和本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使交易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影响结算)
2.折算风险:
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将必须转换成本币的各种外币计价项目加以折算时所产生的风险。
(影响财务报表)
3.经营风险:
又称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这种影响是整体的。
)
利率风险: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外币利率的相对变化,导致涉外经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国际投机成本或称国际游资(热钱),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以追逐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市场之间频繁移动的短期资本。
国际货币体系:
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各类国际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的国际职能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简答论述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一、周期性失衡:
是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典型的经济周期具有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当一国经济处于萧条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
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复苏和高涨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
二、结构性失败:
是一国产业结构同国际分工失调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也就是当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一国产业结构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三、货币性失衡:
又称为价格性失衡,是指在汇率一定的条件下,一国的物价与商品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引志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失衡。
四、收入性失衡:
是由国民收入及其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五、贸易竞争性失衡:
是指由一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引起的失衡。
六、过度债务性失衡:
由于有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借入大量外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而有些发达国家实施高利率政策和保护主义措施,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
七、其他因素导致的临时性失衡。
临时性失衡是指由短期的、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如自然灾害、政局动荡等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逆差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使本国积累的对外负债超过本国的支付能力,从而引起偿还外债的困难,甚至出现债务危机;2.耗尽一国的国际储备,金融实力减弱,本币汇率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地位;3.由于出口收汇主要使于还本付息,因而无力进口本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受到影响。
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顺差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遭到破坏,持续大量的顺差意味着出口大于进口,这对某些资源型出口国来说意味着国内经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2.增大本国的外汇供给。
在外汇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外汇供给大于需求会使本币汇率上升,也使国内基础货币的供给量增大。
前者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后者则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3.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逆差,如果顺差国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缩减顺差,不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马歇尔——勒纳条件:
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
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这里要考虑四个弹性:
1.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2.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3.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4.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如果用εx表示他国对贬值国的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εm表示进口需求弹性,则当εx+εm〉1时,即出口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的总和大于1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若两种弹性之和等于1,则贸易差额保持不变,即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得不到改善。
若εx+εm〈1,本币贬值不但不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使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
国际收支的具体调节政策:
一、财政政策:
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
财政政策通常用作调节国内经济的手段,但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货币和收入调节机制,因此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二、货币政策:
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以及调整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
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以改变利率、物价和国民收入,因此货币政策成为国际收支政策。
三、汇率政策:
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本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
四、直接管制政策:
是指政府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以实现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
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贸易管制和财政管制等形式。
1.外汇管制主要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进行行政手段干预,手段有,限制私人持有外汇、限制私人购买外汇、限制资本输出、限制资本输入、实行复汇率制、禁止黄金输出。
2.贸易管制主要指一国政府直接限制商品进出口数量的政策手段。
手段有,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歧视性采购政策、歧视性税收政策。
3.财政管制主要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如财政部、海关和官方金融机构等管制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
手段有:
进口关税政策、出口补贴政策、出口信贷政策。
五、供给调节政策六、政策搭配
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变动: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
但在实际经济中,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以铸币平价为中心,在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上下浮动,并且其上下浮动被界定在铸币平价上下各一定界限内,这个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
黄金输送点是指在金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波动引起黄金输出和黄金输入国境的界限,它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费用。
这是因为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自由熔化、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输入的特点,黄金可以代替货币】外汇汇票等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国际债务。
只是黄金的运送需要一定的费用,这样,对一国来说,由于债务清偿手段选择黄金还是外汇取决于外汇市场上外汇汇率是否上涨超过铸币平价加上向外输出黄金的各种费用,因此,铸币平价加(减)黄金运送费用则构成黄金输出(入)点,亦即汇率波动的上下限。
论述: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收支。
从短期看,一国国际收支是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比价的直接因素。
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时,即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
相反,当一国国际收入小于支出时,该国即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小于支出,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外国货币汇率上升。
二、相对通货膨胀率。
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决定其对外价值(即汇率)的基础,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对外价值的变化。
对内价值具体体现于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高低,而通货膨胀正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所引致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一般而言,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国家,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将会趋于贬值;反之,相对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其货币汇率会趋于升值。
三、相对利率水平。
利率作为货币资产的一种“特殊价格”,是借贷资本的成本或收益,它与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成本和利润紧密相关。
一国利率水平高低反映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利率水平变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起作用的。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更多的是对短期的汇率影响,利率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四、市场预期。
市场预期有时能对汇率产生重大的影响。
市场预期包括对国际收支状况、相对物价水平、相对利率水平或相对资产收益率以及对汇率本身等的预期。
只要市场上预期某国货币不久会下跌,那么市场上立即就可能出现抛售该国货币的活动,造成该国货币的市场价格立即下降。
五、政府的市场干预。
各国中央银行为维护经济稳定,避免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往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其主要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改变外汇的供求,从而改变汇率趋势来达到其政策目的。
政府干预汇率往往是在特殊情况下或者为了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因而它对汇率变化的作用一般是短期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走势。
六、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对汇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当一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提高时,一方面反映该国经济实力增强,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易被依赖,货币地位提高,使该国货币汇率有上升趋势;另一方面,经济调整增长,其国民收入提高,可能加大该国对进口原料、设备等生产资料及消费品的需求。
同时,一国经济增长势头好,利润率也往往较高,由此吸引外国资金流入本国,进行直接投资,从而改善资本账户收支。
综上所述,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关系相当复杂。
因此,在分析汇率变动时,不能只从某一角度和某一因素进行,而要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剖析。
同时,还要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特定的时间相联系,以保证分析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汇率变动与进口贸易收支。
汇率变化一个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对贸易的影响。
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表示的价格降低,从而刺激国外对该国商品的需求,有利于扩大出口。
与此同时,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抵制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进口。
一国货币贬值最终能否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要看其进出口弹性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此外,即使满足了这一条件,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往往还有一个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则“J曲线效应”。
二、汇率变动与物价水平。
货币贬值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物价的影响水平。
汇率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与资本流动。
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会造成大量抛售本币、抢购外汇的现象,资本加速外流(或外逃)。
四、汇率变动与外汇储备。
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货币贬值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
本国货币汇率变动,通过资本流动和对外贸易收支影响本国外汇储备的增减。
本币贬值,引起国内短期资本外流,从而导致本国国际储备的减少;但贬值同时有利于出口、抵制进口,可使经常项目收入增加,增加本国外汇储备。
2.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储备货币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符号,其所代表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