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270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化学调研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0月份调研卷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仅在答题卷上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Na23Fe56Al27Cu64S32N14C12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2H和18O所组成的水11g,其中所含的质子数为5NA

B.1.0L1.0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NA

D.62g白磷晶体中,含2NA个P-P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可以用盐酸酸化

B.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铁胶体带电荷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3.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某学生拟用下图装置做草酸晶体的分解实验并验证部分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的大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是因为加热草酸晶体时会产生水

B.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中,干扰CO2的检验

C.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本实验能证明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有二氧化碳

4.已知

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

中硫元素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1mol

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5.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Y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

,ZX2是一种储氢材料,W与Y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W>rZ>rY

B.化合物X2Y、ZY、ZX2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C.由X、Y、Z、W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酸性

D.由Y元素形成的离子与W元素形成的离子的电子

数不可能相同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CO3 溶液与少量Ba(OH)2 溶液反应:

HCO3-+ Ba2++ OH-= BaCO3 ↓+H2O

B.向NaClO溶液中通人过量SO2:

ClO-+SO2+H2O=HClO+HSO3-

C.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Al3+ + 3NH3•H2O=3NH4++Al(OH)3 ↓

D.向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2AlO2-+ CO2 +3H2O=2Al(OH)3 ↓+ CO32-

7.已知a是一种常见单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在与强碱溶液的反应中氧化剂是强碱

B.向b中滴加适量盐酸可得到c

C.c不一定是两性物质

D.d一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B.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C.Al2O3和Na2O按物质的量比1:

1投入水中可得到澄淸溶液

D.金属铝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的前面,铝与强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

9.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2.6mol·L-1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10.将足量的SO3不断通入KOH、Ba(OH)2、KAIO2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如图所示生成沉淀与加入S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相符的图象是

A.

B.

C.

D.

1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杀灭病毒,其消毒原理与二氧化硫漂白丝织物原理相同

D.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及用铁矿石冶炼铁,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12.已知:

Fe(OH)3和Al(OH)3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量如下表。

向FeCl3、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有加入Ba(OH)2溶液,形成沉淀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AB段可能发生的反应:

2Ba2++3OH-+2SO42-+Al3+=2BaSO4↓+Al(OH)3↓

B.C点对应的沉淀:

Fe(OH)3和BaSO4

C.OA段可能发生的反应:

3Ba2++6OH-+3SO42-+Al3++Fe3+=3BaSO4↓+Fe(OH)3↓+Al(OH)3↓

D.据图计算原溶液中:

c(Cl-)=c(SO42-)

13.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相应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a

试剂b

试剂c

装置

A

验证非金属性:

S>C>Si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B

制备纯净的氯气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C

检验溶液X中含有CO32-

盐酸

溶液X

澄清石灰水

D

除去Na2CO3中的Na2SO4

氯水

混合物

NaOH溶液

14.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炉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聚铁的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炉渣中FeS与硫酸和氧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S+3O2+12H+═4Fe3++4S↓+6H2O

B.气体M的成分是SO2,通入双氧水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

C.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其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D.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Y,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得到绿矾

15.己知HNO2在低温下较稳定,酸性比醋酸略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pH范围

>7

<7

产物

NO3-

NO、N2O、N2中的一种

A.碱性条件下,NaNO2与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ClO-=NO3-+Cl-

B.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滴有淀粉的氢碘酸,溶液变蓝色

C.向冷的NaNO2溶液中通入SO2可得到HNO2

D.低温时不用其它试剂即可区分HNO2溶液与Na2CO3溶液

16.将铜和镁组成的2.24g混合物投入适量某浓度的硝酸中完全反应,还原产物中有NO2、NO、N2O三种气体,且体积均为0.224L(标准状况),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

A.3.12gB.4.28gC.4.68gD.5.08g

17.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B.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8.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

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

已知:

铈常见的

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

Ce4+>Fe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铈(Ce)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铈溶于氢碘酸的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e+4HI=CeI4+2H2↑

C.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e4++Fe2+=Ce3++Fe3+

D.四种稳定的核素

,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19.下列化学用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次氯酸电子式:

,过氧化钠

的电子式为:

,羟基电子式为

B.KHSO4熔融电离:

KHSO4=K++H++SO42-,KHCO3溶解于水,其电离:

KHCO3=K++H++CO32-

C.高聚物化学式:

聚异戊二烯

,PVC

,PE

D.下列分子式代表的有机物均有可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C5H12O2、C2H4O2、C7H8O

2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新收集的酸雨中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酸雨

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黄色的Fe(NO3)3 溶液中滴加氢碘酸,溶液颜色加深

氧化性:

Fe3+>I2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 的集气瓶中,瓶中产生大量白烟和黑色颗粒

CO2 具有氧化性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8分)某次实验需用450mL、0.5mol/L 的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玻璃棒,还有___________。

(2)计算:

所需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

(3)配制过程: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NaCl

②将NaCl缓缓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溶解

③用玻璃棒引流将冷却后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已经检漏的合适规格的容量瓶中

④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⑤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⑥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待用。

上述步骤中缺少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应放在步骤_____之前(填“序号”)。

(4)在横线上填写下列各种情况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溶液时有少量的溶液洒出______。

②定容时,俯视液面______。

③容量瓶中有少量的水________。

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

(5)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多选)。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22.(14分)如图为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和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固定装置均略去),仪器装置可任意选择,必要时可重复选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装置A的烧瓶中装入锌片,分液漏斗中装入稀硫酸,以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

按___C顺序连接,装置B中所盛放药品的化学式____(填化学式)。

(2)若在装置A的烧瓶中装入Na2O2,分液漏斗中装入浓氨水,装置B中装入固体催化剂,以进行氨的催化氧化。

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C,则装置B中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若在装置A的烧瓶中装入Na2SO3,分液漏斗中装入浓H2SO4,装置B中装入Na2O2,以探究SO2气体与Na2O2反应。

装置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___→___。

23.(13分)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ffi重要试剂,可由NO与Cl2在常温常压(或稍低温度)下合成,其熔点-64.5℃,沸点-5.5℃,遇水易水解。

实验室模拟制备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D中三颈烧瓶置于-10℃冰盐水中。

经查阅资料:

NO与NaOH溶液不反应,但NO2+NO+2NaOH=2NaNO2+H2O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示装置中恒压漏斗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为___________。

(3)NOC1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NOCl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先打开K1、K2,关闭K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适量稀硝酸,至C中红棕色完全消失后,关闭K1、

K2,此时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

滴入适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当_______(填装置符号)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打开K1、K3,制备NOC1。

(5)装置乙中装有无水CaCl2,其作用为_______;丙为尾气处理装置,则最佳选择为_____。

24.(15分)某工业废液中含有Cu2+、Mg2+、Zn2+等离子,为将其回收利用,再采用了如下工艺

已知Zn(OH)2的性质与Al(OH)3相似

所用试剂在下列试剂中选择

①铁粉②锌粉③稀HNO3④稀H2SO4⑤稀HCl⑥稀氨水⑦NaOH溶液⑧石

灰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试剂2、试剂3分别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操作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过量C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试剂3能分离出Mg(OH)2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金属冶炼方法中方法1是_________方法2是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

1.A2.B3.A4.D5.C6.C7.A8.C9.B10.D

11.C12.A

13.A14.C15.C16.B17.D18.B19.C20.D

21.

(1)500mL容量瓶(2分)

(2)14.6g(4分)

(3)洗涤烧杯,洗涤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④(4分)

(4)偏低偏高无影响偏低(4分)

(5)BCE(2分)

22

.

(1)A→D→B→BCuO(其它合理答案也

可)、无水CuSO4(6分)

(2)4NH3+5O2

4NO+6H2O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5分)

(3)DBE或C(3分)

23.

(1)蒸馏烧瓶(1分)

(2)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流下(2分)

(3)

(2分)

(4)储存A中产生的NOD(4分)

(5)防止水蒸气

进入D,使NOCl水解②(4分)

24.

(1)②、④⑤、⑦(3分)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3分)

(3)在HCl的气流中加热(2分)

(4)ZnO22–+2CO2+2H2O=Zn(OH)2↓+2HCO3–(2分)

(5)Mg2++2OH–=Mg(OH)2↓(2分)Zn2++4OH–=ZnO22–+2H2O(2分)

(6)电解、热还原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