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5202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docx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中考总复习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

姓名:

_____________年级:

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

1.《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然__________________快:

                       __________________然大物:

__________________虾蟆:

                     项为之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__________________趣(        ) 

(2)昂首观__________________(      )

 (3)为__________________怡然称快(          )

 (4)心__________________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

4.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

  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 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yíchēnɡ pánɡ làiháma  jiānɡ

2.《闲情记趣》 沈复

3.

(1)的

(2)它(3)此

4、①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②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

③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5、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6、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7、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8、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9、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2.子曰: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论语·为政》)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选自《论语·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答:

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知之为知之(  )(  )

⑤是知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

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译:

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

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

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②知道③记住④知道知道⑤通“智”

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

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

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

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难度:

偏难知识点:

人物传记类

3.《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几,__________________(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B.城市__________________而已(模糊不清)

C.惟__________________一座(危险的楼)D.数至八层,__________________如星点(才)

2..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__________________(经常)不一见      相__________________(看)惊疑

B.始悟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山市    __________________(用)亿万计

C.__________________(只有)危楼一座    则__________________(明显)渐少

D.或__________________(凭借)或立      与世无__________________(差别)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4.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

5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

A.空间顺序B.游踪顺序C.时间顺序D.逻辑顺序

6.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7.“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_________________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9.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10.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为初生阶段;__________________为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_是高潮阶段。

【答案】1.C(“危楼”即高楼)

2.A

3.C

4.

(2)夸张 

(2)比喻 (3)排比

5.C

6.①无何:

不一会儿②未几:

不一会儿③既而:

不久④逾时:

过些时候⑤倏忽:

转眼之间作用:

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7.没有子虚乌有

8.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9.不可改。

“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10.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

11.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4.《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__________________识书具(    )   

(2)指物作诗__________________(    )

     (3)不能__________________前时之闻(    )(4)__________________宾客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__________________B.邑人奇__________________

     C.不能称前时__________________闻 D.于舅家见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

A.父__________________焉        (          )

B.__________________其父     (          )

C.父__________________其然也      (          )

D.日__________________仲永__________________于邑人  (          )

E.邑人__________________之       (          )

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5..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

7.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有何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归纳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伤仲永

1.(l)曾经

(2)完成(3)相当(4)渐渐2.C

3.对……感到诧异名作动  当作宾客以……为利 意动用法  同“攀”,牵引 通假字以……为奇意动用法   4.B5.“扳”通“攀”,pān,牵,引

6

(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7.

(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4)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5)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5.《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

________②不:

________

③引:

________④顾:

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诲__________________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

C.路转溪头忽__________________D.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____________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中午②通“否”③拉④回头看

 2.友太丘友

3.无信无礼

4.C

5.B

6.敬词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__________________

7略. 

8.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6.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

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此书为西汉淮南王__________________编著。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⑷此独以跛之故(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__________________(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

【答案】1.《淮南子•人间训》  刘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擅长、善于。

逃跑。

  带领。

  因为。

3.

(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

(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

4.寓言  祸与福和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二、名句默写(共20题)

1.《〈论语〉十则》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l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4.《论语》中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5.《论语》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7.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8.曹操的《观沧海》: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10.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11.杜牧的《泊秦淮》:

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1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

【答案】___________l【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1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16.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1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18.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19.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20.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知识点:

诗三、语言表达(共6题)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

2.解释下列词语。

何以:

__________________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

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子贡问道:

“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

”孔子说:

“(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2.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

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难度:

偏难知识点:

人物传记类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