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景宁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丽水市景宁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景宁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丽水市景宁县政府工作报告
丽水市景宁县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基本回顾
回顾过去,自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县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6.2亿元增加到9.9亿元,年均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2.8亿元,年均增长5.2%,第二产业3.9亿元,年均增长15.2%,第三产业3.2亿元,年均增长11.9%;财政总收入从1997年的4031万元增加到15019万元,年均增长3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70万元,年均增长26.0%。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茶、竹、菌等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以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工业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
水电产业成为我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税收来源,以电兴县的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新增水电装机10.5万千瓦,全县总装机量达16.2万千瓦。
以旅游业为龙头,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亿元,年均增长8.7%,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稳,市场繁荣稳定。
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自营出口949万美元,年均增长13.2%。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城市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新建道路5公里4.3万平方米,改造人行道18.5万平方米,县城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城南旧城改造正式启动,人民中路东侧拆迁改造项目基本完成;人民广场、商贸城、福利院等项目建设相继完成,绿色食品市场、财税信息培训中心、法院审判大楼等项目建设即将完成。
全县集镇发展规划体系完成编制,东坑、沙湾、梧桐、鸬鹚、毛洋、景南等集镇、中心村建设取得新成绩。
坚持以“通路、通电、通讯”三通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
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明显改善,完成公路路面油路改造107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干线公路黑色化,新建通村简易公路390公里。
电力、通讯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农网改造、云景110千伏二回路等一批电力设施项目。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鹤溪河、梧桐坑等小流域治理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县政府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重大基础设施:
景泰路景宁段改建工程(油路面除外)、白鹤电站、英川电站、体育馆等重点项目已经完成,城防工程一期(鹤溪河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基本完工,县城防洪能力从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实施县城改造二期规划、抓好4至6个小集镇建设等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日供2万吨自来水工程(二水厂)等正在组织实施。
——各项改革积极有序推进。
按照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基本完成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改制任务,企业活力增强。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成为我县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农村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启动。
粮食、财政、税收、金融、外贸、计划、投资、价格、流通、工商、技术监督等改革全面实施。
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殡葬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逐步推进。
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稳步进行。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依托资源对外招商引资迈出较大步伐。
景鄞扶贫开发区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与友好县市和周边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
劳务输出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主要途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认真抓好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达标验收。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
在巩固和提高“两基”教育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初步完成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
民族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创新有了新的成果,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成功举办了98浙江景宁畲乡风情节、2001中国畲乡风情旅游节和2002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选拔赛,大际时思寺经国务院批准,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畲山风》喜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演出双金奖。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中学生男篮连续六年在全市夺冠。
城乡卫生医疗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评审,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民政、统计、审计、劳动人事、气象、宗教、侨台事务、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层次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工作得到加强。
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
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提高。
积极推进依法治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工作,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有力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0元(测算数),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年均分别增长11.8%、7.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4亿元增加到5.0亿元,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6.7部增加到16.6部,移动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0.4部增加到12.6部,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由五年前的11.7平方米提高到14.5平方米。
全县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向小康迈出了积极的一步,有4个乡镇6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艰苦奋斗的五年,是开拓进取的五年,是蓬勃发展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我们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以及老同志支持监督的结果。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景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景宁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向驻景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五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与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特别是景中迁建等一些重点项目未得很好实施。
同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
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周边县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拉大;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有相当比例的城乡人口在贫困线上徘徊;工业经济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产品竞争力较弱;城市化发展滞后,产业、要素、人口集聚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政府机关办事效率有待提高;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廉政建设、干部作风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本届政府将会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根据县六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十届人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深入实施“创畲乡生态优势,建风情旅游名城”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以城镇化为载体,加快工业化进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稳定的畲乡小康社会,与全市、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届政府到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年均递增10%以上,人均GDP超过1万元,争取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
今后五年,要着力办好以下十方面的重点大事:
——完善城乡交通网络。
围绕建设“一纵一横一环四通道”的交通网络目标,动工并完成云景一级路,建好主通道;以滩坑电站建设为契机,建设庆景青二级公路,形成东接青田至温州,北接金丽温高速公路至杭州,南连泰顺至福建的区域干线公路网,改善通铁、通航、通港出口公路,完善城乡交通网络。
——加强城镇基础建设。
围绕建设“风情旅游名城”,加快形成县城城市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框架,积极争取立项实施外舍围滩工程。
依托庆景青和云寿公路两条发展轴,以县城为中心城市,以沙湾、东坑为中心集镇,英川、渤海、毛洋等为一般集镇,加快形成“双轴三级三中心”的城镇发展新体系。
——创建“中国小水电之乡”。
积极争取大均以上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的实施,力争到2007年形成装机25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8亿度,年产值3亿元的水电产业发展规模。
——加快“茶乡竹海”建设。
力争到2007年建成茶叶基地4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10万亩;同时继续稳定食用菌年生产3500万袋的规模,搞好万亩绿色蔬菜、万亩中药材、万亩英川蜜梨、万头山羊四个特色农业基地,扶持培育10家农业龙头企业。
——培育工业经济骨干。
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培育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争取建立丽景民族扶贫经济开发区,大力扶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继续加强生态示范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83万亩,加快草鱼塘森林公园和上标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30个县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小区建设。
——建设风情旅游之乡。
以中国畲乡风情旅游节为载体,按照“一环二线”旅游格局,突出“民族·生态”主题,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努力完善配套旅游服务业,争取把景宁建成浙江省有一定知名度的新兴旅游县。
——夯实科技教育基础。
加快科技进步,争创省级科技创先达标县。
继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实施景中迁建工程,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争取全县初中升高中和学前三年教育比例达到80%以上。
——建设畲族文化发展基地。
坚持培育和弘扬畲乡精神,加快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设施,大力发展民族美术业、演艺业、广电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放在突出的位置,并作为贯穿新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
坚持茶竹富农,着力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
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不断拓展效益农业的发展途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在产业调整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做大做优茶、竹、菌三大产业,积极发展药、菜、果和畜牧养殖业,提高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和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在经营方式上,坚持以工业经济的理念,经营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在发展导向上,充分发挥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在产业服务上,重点加强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综合比较效益。
在政策机制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加快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
坚持水电兴县,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实现工业化是我县现代化进程中最为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产业梯度大转移和基本建设大投入的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经济。
积极创建“中国小水电之乡”。
鼓励发展调峰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建成三枝树、家地、龙川等一批骨干电站,争取妥善解决上标电站权属问题。
规范小水电行业的行为,规范管理,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
完善水电资源规划、审批、立项、开发、政策处理等制度,促进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进行。
狠抓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发展平台。
稳妥稳步进行城北民族经济开发区功能置换,积极开辟县内新的工业区块,拓宽工业发展空间。
按照“稳定规模、稳中求进、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的思路,积极做好景鄞扶贫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和稳定工作。
加紧争取在丽水市区建立丽景民族扶贫经济开发区,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形成达到景鄞开发区税收规模的新开发区。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壮大块状特色产业。
在政策措施、服务力度、产业导向上,加大力度,对有一定生产规模与市场前景的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培育。
继续努力培育做大绿色食品、竹木加工、医药、矿产等传统优势产业。
要运用技改贴息、优先安排用地等有效手段,重点实施一批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项目,努力培育一批名牌拳头、特色优势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努力发挥集聚效应。
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质量认证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努力优化创业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重视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融资渠道和提供创业平台,激发和保护区域内群众的创业热情,营造民间投资氛围。
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三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促进三产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三产的龙头来加以重点培育。
立足长远,深化旅游规划,实现有序协调开发。
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优化政策环境,落实旅游开发政策,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鼓励和吸引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开发旅游资源。
围绕提高“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水平,精心设计载体,继续加大畲乡、畲族、生态的宣传,打响民族和生态旅游品牌。
要加快城乡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发展,拓宽市场功能,完善市场体系。
重视发展商贸流通业。
挖掘开发金融、保险、信息、家政、物业、中介、运输、公共交通、社区服务等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的市场潜力,按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和引进会计、法律、评估、拍卖、技术服务、工程监理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各类生产要素市场。
四、继续加强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是我县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
加快县城城市建设。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确定县城发展定位,以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生活舒适为目标,抓住云景一级路、滩坑电站建设的机遇,调整和完善县城二轮总体规划,突出民族生态特色,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民族风情浓郁的浙南新城市。
加快县城详规的覆盖以及相配套的管网、灯光、绿地、供电、通讯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推动,积极推进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基本完成石印山居住小区旧城改造计划,改善旧城居民的生活环境。
重点抓好第二自来水厂、旧城道路网综合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二期、城南鹤溪中心广场、城市防洪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强化城市管理,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盘活城镇土地资产。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实施内聚外迁战略,促进人口梯度转移,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调整优化城镇体系规划,有计划地扩大中心集镇的行政区域,适时适当撤并部分乡镇村。
有重点地加快集镇和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城镇建设与下山脱贫、异地致富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人下山进城谋出路,逐步把政府对高山、深山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转移到人口迁移、易地致富上来,逐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五年内计划组织1万人下山脱贫。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坚持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出发,切实抓好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从与人民生活关联度最大、共享率最高、群众要求最为迫切的项目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认真做好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储备,努力形成项目建设“续建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充分发挥我县的政策优势,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多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扩大投资需求,拉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
今后五年,争取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以上。
交通工程:
加快云景一级公路项目建设,争取2006年建成通车;动工并完成云景一级公路与景泰路之间相连接的环城公路建设;加快县内主要公路和中心村、主要行政村公路上等级改造和路面改造。
电力工程:
重点加快电力输出网络建设,做好景宁至青田和景宁至苍南两条110千伏输变线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实施项目建设,缓解县内电网的压力。
水利工程:
继续抓好农田小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城乡供水等项目建设。
通讯工程:
重视邮政、电信、移动通讯和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
搞好滩坑电站移民安置和库区复建。
坚持把滩坑电站移民安置和库区复建作为本届政府的重点大事,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制,进一步健全充实移民工作机构。
要按照“移得出,安得下,富得起”的思路,加强移民政策宣传,搞好移民安置工作。
坚持以新起点、新水平、新标准,搞好库区乡镇复建和基础设施复建工作。
加快库区公路规划和建设步伐,动工兴建库区景青主线二级公路,争取启动库南环库公路建设。
五、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积极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办好政府审批服务中心,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推行并联审批和全程办事代理制,清理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
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透明度。
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变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积极引导事业单位与市场接轨。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引导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促进产业集聚,推进重点行业的整体发展。
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在解决信贷、场地、税收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努力为个私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
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改革,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重视财源建设,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收入组织机制,规范征管,公平税负,减少税收流失。
围绕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目标,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全面加强财政监督,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推行会计委派制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规范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继续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减轻农民负担,重视乡镇财政建设。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和实践国有资本运营新机制,进一步创新城建、土地、国资、交通、供水等政府性公司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城市建设“投资、效益、再投资”的良性机制,优化配置和集中调度国有资产资源,拉动投资和建设。
培育多元投融资主体,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建立水电股权交易、抵押平台机制。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使金融更好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加快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发展科技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认真落实各项科技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广应用性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速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创办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和参与开发农业。
抓好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科技创先、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继续做好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和招才引智工作。
深化信息化规划,重视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以政府系统信息化为先导,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继续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扩大县城学校办学规模,使教育的发展与城镇发展相适应,争取全县初中、小学学生在县城就读率分别达到70%、60%以上。
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前教育、在职学历教育,办好城镇老年大学。
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机制。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探索市场运作的方法和手段,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认真落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培育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以广场文化、节庆文化为抓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继续实施“山花工程”,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完成图书馆、文化馆的改造扩建,完成建制镇和重点乡镇文化中心建设。
重视文物保护和利用,建成畲族博物馆,完成孔庙搬迁改造。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以有效覆盖、优质播出为重点,重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积极发展卫生、体育等事业。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好县医院门急诊大楼,加强重点乡镇卫生院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建立和推广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水平。
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优化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快乡镇村公墓建设,深化殡葬改革。
建立健全群众体育运动网络,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重视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地方志、档案、侨台、气象、统计等工作。
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宏伟目标,是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纲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努力提高人民的收入。
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引导居民改善消费习惯,优化消费结构。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再就业工程,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
要通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工业、培植块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