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3647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0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docx

淮昊安全生产制度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条: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1.1任务:

1.1.1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政策、法规、规定、规范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

1.1.2制定和贯彻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保证工程质量。

1.1.3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施工秩序。

1.1.4充分发挥各级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积极作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工作,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1.5开展技术情报工作,为技术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提供信息。

1.1.6考核技术工作的经济发展。

1.2要求:

1.2.1抓住“三个环节”:

1.2.2施工前各项技术工作的准备。

1.2.3施工中贯彻、执行、监督和检查。

1.2.4施工后竣工验收,总结提高。

1.2.5落实“五个条件”:

A合格的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组织体系);

B先进的技术装备;

C严格的技术要求(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D科学的管理制度(技术岗位责任制等);

E先进科学的试验手段。

1.3达到“三个目的”:

1.3.1施工工期短:

必须施工准备充分,网络法组织施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1.3.2工程质量好:

必须加强技术培训,技术交底、质量预检、检查验收。

1.3.3经济效益佳:

必须采用各种技术措施,促进工程成本不断降低。

第二条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2.1施工技术规范及标准:

施工技术规范及标准是合理确定施工工艺,科学组织施工的法规,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的依据。

现行的技术规范及标准主要有:

A《煤矿安全规程》;

B《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C《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D《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E《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F《煤矿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评级试行办法》;

G《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H《土方的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2.2施工技术规程:

施工技术规程是为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器具使用、施工安全技术要求等做出具体规定,指导工人进行技术操作。

现行的技术规程主要有:

A《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B《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操作规程》;

C《煤矿测量规程》;

D《煤矿地质工程》;

E《特殊凿井安全规程》;

F《机电设备维修规程》。

2.3贯彻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2.3.1要牢固树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施工的思想,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办事。

2.3.2任何工程项目都必须按照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组织施工。

2.3.3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在技术管理上具有法律作用,对于任何违反规范和规程的做法,任何人都有权利制止和纠正。

第三条技术责任制

为了加强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必须充分和加强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充分调动各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在技术工作上真正负起责任。

公司建立三级技术责任制,即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部、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三级技术责任制。

实行技术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各级技术责任人应是同级行政领导成员,对施工技术管理负有业务领导责任,并有权对职责范围内的技术问题吧做出处理决定,行政领导人员不得干涉。

否则,造成经济损失由干预人负责。

3.1总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3.1.1全面负责企业的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3.1.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颁发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1.3领导编制和组织企业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技术组织措施,并组织贯彻执行。

3.1.4主持编制主要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公司审批后,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负责审批施工队编制的施工作业规程,并监督其严格执行。

3.1.5组织重点工程的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3.1.6主持技术会议,发扬技术民主,研究和处理施工中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审查和鉴定重大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并做出相应的结论,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试验、推广及使用。

3.1.7负责组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并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技术鉴定和处理方案。

3.1.8组织编制和审查公司年、季、月施工作业计划。

3.1.9组织领导技术培训工作和技术人员的考核,审定培训计划,对技术人员的工作,晋级、奖罚等提出意见。

3.1.10责组织指导技术总结和竣工资料的汇总。

3.2安全生产技术部的主要职责:

3.2.1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全公司的矿建、土建、测量、地质等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3.2.2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和贯彻上级颁发的各项技术标准、规定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2.3组织图纸会审和重点工程技术交底,审批各掘进队施工作业规程或施工技术措施。

3.2.4领导解决施工中的重大疑难问题,落实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试验和推广应用。

3.2.5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年度施工组织设计。

3.2.6深入现场,指导施工,督促项目部遵守规范、规程、按图施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7负责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和竣工移交资料的整理汇总工作。

做好经常性的资料积累,及时对各种技术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归档。

3.3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3.3.1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项目部的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当好领导的参谋,将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当作工作中心工作来抓。

3.3.2接受总工程师和安全生产技术部的业务领导,对其布置的有关技术管理业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3.3.3负责贯彻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3.4负责编制施工作业规程,上报总工程师审批,坚持一工程一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并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施工。

3.3.5参与单位工程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3.3.6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责指导按设计图纸和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应及时请示上级解决。

3.3.7负责组织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

3.3.8参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追查、调查和处理。

3.3.9负责工程档案各项技术资料的签证,收集和整理,并汇总上报。

3.3.10极推广陷阱经验、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并及时总结经验。

3.3.11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技术管理工作。

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编制是个姑娘补充技术措施,上报审批后,负责贯彻执行。

3.3.12织技术培训和审核工作,加强业余技术教育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

第四条技术管理制度

4.1图纸会审制度:

4.1.1图纸会审的作用:

图纸会审制度是一项极其严肃、细致和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设计图纸会审,并及时发现图纸中的差错,了解设计意图,正确按设计施工,避免返工浪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满足生产建设需要有着重要作用。

4.1.2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技术工艺是否合理,技术工艺是否先进,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

应由组织会审的单位,将会审中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详细记录,写成正式文件或会审纪要,提交设计部门解决,并列入工程档案。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图纸仍有差错或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修改设计图纸时,要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4.2技术交底制度:

4.2.1技术交底的作用:

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明确所担负工程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完成施工任务。

4.2.2技术交底的内容:

A工程用途,设计意图和地质条件。

B工程各部位的规格和要求。

C施工工艺、施工防范、技术安全措施、规范、质量标准的要求。

D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详细要求。

E使用的设备、器材以及劳动力配备。

F爆破图表、循环作业图表和进度要求。

4.2.3技术交底的组织:

A在工程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书面或口头向全体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做好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的方法可采用讲解、模型、放大样、牌板、图标或打印正式技术文件等形式。

B主要单位工程和技术复杂的工作,由公司总工负责进行技术交底。

C一般工程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

4.3工程检查和验收制度:

4.3.1班组自检和交接班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上道工序必须对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要对上道工序质量进行检查。

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进行。

交接班时要由班组长或技术人员及质量验收员对上一班完成的工程质量、工序质量、工作面的工器具及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4.3.2旬、月检查验收:

检查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及时指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月末验收做好准备。

4.3.3隐蔽工程检查: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24小时,由施工单位以书面通知建设、监理单位,上述单位接到隐蔽工程通知单后24小时内到达施工现场与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收,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并办理签证手续。

如上述单位不能按期检查,施工单位即可自行隐蔽,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予以认可。

4.3.4隐蔽工程检查应综合技术复核、质量检查来进行,重要部位改变时,可摄影,绘图以备考察。

4.3.5隐蔽工程主要范围:

(井巷工程)

A严重的塌落,冒顶、片帮。

B施工中出现的老窑、溶洞、重大地质构造。

C严重的沼气、煤涌出、突出所造成的空洞。

D严重的地质破碎带或大出水点等。

E井巷工程的重要部位,如井颈、锁口、壁座、井巷连接处(马头门)、大型硐室的钢筋砼部分,重要的大型基础工程。

F报废井即将封闭的井巷。

G其他需要视作隐蔽工程的工程部位。

4.3.6分部、分项工程检验:

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组织、建设、监理部门共同参加,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检查评级并办理签证手续。

4.3.7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单位工程竣工后交付使用前,由施工单位提出“单位工程竣工报告”,由施工单位和建设、监理、设计和质量监督部门,共同参加检查验收,并由检验小组填写“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书”。

4..3.8单项工程竣工交接验收:

A单项工程建成投产前应做好移交生产的技术资料准备。

B单项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生产线联合试运转,并成立验收交接办公室,负责组织工程检查验收工作。

C在验收委员会组织下,正式进行交接验收或重点抽检验收要害项目,提出矿井能否投产的鉴定意见和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审定交接鉴定书,宣布投产日期。

4.4工程进度交换图制度:

4.4.1交换图的种类:

A立井井筒施工交换图。

B斜井井筒施工交换图。

C井巷开拓工程施工交换图。

D工业场地施工交换图。

4.4.2交换图的填报要求及填制方法:

A凡列入国家年度计划、井型在30万吨级以上的新建矿井,都要进行工程进度交换图的填报,由施工单位报建设单位。

B为了能看出实际施工与设计的对照,要求把施工进度填汇在设计图纸上。

C井筒工程进度交换图主要填写施工进度及施工中遇到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的变化、施工方案的重点研究、安全质量事故影响正常施工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D巷道工程进度交换图,以达到设计能力时的采取布置图为依据,按实测的航道及当日进度进行绘制。

E工业场地工程进度交换图以矿井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图为依据,注明工程名称、建筑面积、开竣工时间,按实际位置和进度填制。

F井巷工程交换图用颜色区别月份,并在旁侧填写月份及实际进度,在图的左下角要附上全矿设计工程量,标上年末累计完成量和当年的逐月进度表。

G工业场地交换图要把已竣工和正在施工的工程按实际位置用颜色加以区别填汇,并注明开竣工时间。

4.4.3交换方法:

A由施工单位绘制,每月五日前上报主管单位。

B井筒和井巷工程交换图每月换一次,工业场地交换图每季交换一次。

4.5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4.5.1技术档案的组织管理:

A技术档案在公司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建立档案室或设在安全生产技术部,由专人进行管理。

在施工工程竣工移交后,项目或单位工程档案统一交公司档案室归档。

B对每一个单位工程或技术工作,从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按技术档案规定的内容,积累、收集、整理、归档有关资料。

C技术档案归档后要进行登记,按单位工程分类进行管理,并建立借阅制度。

D凡是列入技术档案的文件、资料都必须经各级技术负责人正式审定和登记归档。

所有的文件、资料都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擅自修改,伪造和事后补做。

E工程技术档案是永久性保存文件,必须严加管理,不得遗失、损坏,由专人管理,人员调动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4.5.2工程技术档案的范围:

4.5.3工程档案:

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积累的施工技术资料,是为了已施工工程的合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提供依据的工程文件。

在工程移交生产时,随同矿井移交资料一并提交生产单位。

必须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整理汇总,一般包括以下资料:

A、永久水准点的坐标位置、各种测量记录。

B、施工图会审记录和设计修改文件。

C、材料、设备和构建质量合格证明。

D、施工原始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E、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F、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G、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件试件的试验检验记录。

H、井巷的地质、水文地质实测记录资料。

4.5.4技术档案:

由施工单位保存的系统积累的施工技术资料包括:

A、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总结。

B、上级颁发的煤炭建设技术的指示、命令、决定、决议。

C、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各项管理制度。

D、重大技术措施、科研成果、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改造、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的资料。

E、重大安全质量事故记录,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记录。

F、重要技术决定、重点工程会议纪要以及有关工程施工的上报文件、上级的批复、工程联系资料。

G、施工图。

H、矿井建设中完成的技术经济指标。

I、矿井移交生产的验收鉴定书和有关附图、附件等。

第五条建井地质工作

5.1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5.1.1分析研究地质勘探报告,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设计意见。

5.1.2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认真做好必要的补充勘探工作,编制建井地质说明书,为井巷工程施工提供可靠地地质资料。

5.1.3做好日常地质编录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处理的地质问题,保证井巷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及时做好地质描述,为投产后的地质工作幕定基础。

5.2收集资料进行编录

在井巷施工中所揭露的主要地质现象,要及时准确的进行观测记录,填汇地质图,并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提供地质资料。

同时应系统采集地层和煤层标本。

给施工人员提出地质情况的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5.3做好水文地质工作

分析矿井充水因素及其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程度,了解及检查井筒地质检查钻孔资料,根据抽水资料预测矿井施工时的涌水量,以便对矿井水进行治理,确保安全生产。

5.4做好必要的补充地质勘探工作

进一步探明煤层储存情况,地质构造情况,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编制各类地质说明书和专题地质报告,指导井巷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5.5做好防治煤和沼气突出的地质工作

沼气含量大,有煤和沼气突出的矿井施工中必须做好防治煤和沼气突出的地质工作。

其主要内容有:

5.5.1进行煤和沼气突出危险性的调查研究,确定突出危险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邻近矿井和勘探资料,进行类比分析,确定突出深度、煤层破坏类型、瓦斯含量和压力,以及本区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等。

5.5.2做好石门揭煤的地质工作,准确提出石门揭露煤层的位置。

编制建井地质报告新建矿井移交生产时,应参照《煤矿地质规程》等有关规定向接收单位提交完整的建井地质报告。

第六条建井测量工作

6.1基本要求:

6.1.1在施工测量前,应熟悉设计图纸、验算与测量有关数据,核对图上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几何关系、尺寸,检查设计与现场是否相符等。

6.1.2施工测量基点标桩必须准确,埋设必须牢固,妥善保护,便于使用。

6.1.3标定及检查测量结果,应记入专用记录薄中,并绘出草图。

标定工作结束后,应在现场将所标定的结果向施工负责人交待清楚。

重要的施工点线还应以书面方式交待。

6.2井口标定和地面建筑,构筑物施工测量:

6.2.1井口位置和井筒十字基桩应根据井筒中心的设计平面坐标和高程,井筒每侧均不得少于3个。

点间距一般应不小20米,离井口边缘最近的十字中线点距井筒以不小于15米为宜。

建筑井塔时,地面十字中线点的布置,应保证至少一个点能直接向每层井塔平台上标定十字中线。

在井塔壁上或井颈上,也须设置四个十字中线点。

6.2.2井筒中心和十字路线点的实际位置测定后,应绘制井筒十字中线点位置,图上标明点的高程、点间距离,设计和实的井筒中心坐标及主中心坐标方位角,并绘出十字中线点附近的永久建筑物。

6.2.3工业场地建筑、构筑物放样,应根据设计资料用井筒十字中线点或放样导线点进行。

6.2.4建筑地下的电缆、管路和给排水沟管,均应测绘纵、横断面图和主要点位置测量,并绘制系统图。

6.3井巷施工

6.3.1立井施工测量

A圆形井筒施工,应悬挂井筒中心垂线作为崛砌的依据。

井筒截面为其他形式或为检查井壁竖直程度,以及为控制预留梁窝位置,还需悬挂边垂线。

B当采用激光指向仪指示立井井筒崛砌时,应经常对仪器进行检查,并每隔100米用挂垂线等方法对光束进行一次检查和校正。

C井筒掘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测量全井筒的井壁竖直程度。

D乘吊盘或临时提升容器沿每层梁窝或每隔5-10米测量一次。

E圆形井筒应在靠近井壁梁窝和提升容器点附近放下4-6根垂线;矩形井筒应在井筒截面的边上各挂两根垂线或在井筒四角各挂一根垂线。

F垂线不得与井壁接触,其下部应稳定。

G精确测定垂线与井口十字中线相互位置关系。

H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

6.3.2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A主要巷道中线应用经纬仪标定。

采区次要巷道中线也可用罗盘仪标定。

主要运输巷道腰线就用水准仪、经纬仪或连通水准器标定。

次要巷道线也可用悬挂半圆仪等标定。

B中线点应成组设置。

腰线点可成组设置,也可每3-4米设置一个,但须在帮上画出腰线。

腰线距离巷道底板(轨面)的高度在同一矿井中宜为定值。

成组设置中、腰线点时,每组均不得少于3个(对),点间距离以不小于5米为宜。

最前面一个中、腰线点在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一般不应超过10-20米。

在设中,腰线点过程中,对所有使用和新设的中、腰线点均须进行检查。

C用激光指向仪指示巷道掘进方向是,应按下列规定:

C1激光指向仪的设置位置和光束空间方向,应根据经纬仪和水准仪标定中、腰线点确定。

所有中、腰线点一般应不少于三个,点间距以大于30米为宜。

C2仪器的设置必须安全牢靠,仪器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一般应不少于70米。

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每次使用前应检查激光光束使其正确的指示巷道掘进方向。

6.3.3贯通测量

6.3.3.1进行重要贯通测量前,必须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预计误差)其内容包括:

A贯通测量导线设计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2000.

B采用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C井巷贯通点的误差预计。

井巷贯通测量允许偏差值由公司总工程师和测量负责人根据井巷的用途、类型及运输方式等研究确定(参阅煤矿测量规程有关规定)。

重要贯通测量设计书应报建设集团审批。

6.3.3.2在重要贯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有比例尺不小于1:

2000的贯通工程进度图。

图上及时填汇工程进展情况。

6.3.3.3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20米,在煤巷中剩下50米(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两天)时,测量负责人应通知施工队等有关部门。

6.3.3.4井巷贯通后,应立即测量贯通实际偏差值,并将两边导线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

重要贯通测量完成后,还应进行精度分析,并做好技术总结,连设计书和全部内业资料一起保存。

6.3.4编制移交生产的矿井测量资料

应按《煤矿测量规程》等有关规定移交必备的矿图,有关测量资料,实测图纸和原始记录资料。

第七条建井通风管理

7.1通风管理

7.1.1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井筒施工阶段,井底车场施工阶段,主、风井未贯通前,主、风井贯通后等各个阶段进行阶段设计。

此项工程应在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进行。

7.1.2在确定矿井开拓方案时,必须全面考虑矿井通风系统,使其做到安全、经济、合理。

通风系统应满足:

A风量充足,风流方向稳定。

B合理的利用一切通至地面的井巷作为进、回风井。

C尽可能缩短总进风,总回风道长度,划为并联风流,并使用主要并联风流的压降尽量平衡,避免过多的风流调节。

D通风系统简单,通风设施最少,尽可能避免掘进工作面通入乏风。

E当矿井自然压差较大时,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的压力影响。

F减少专用通风巷道,兼用通风巷道断面,必须满足通风要求。

7.1.3井下空气取样化验,每月至少一次,分析各种气体成份含量,并将分析结果填写空气取样化验报告单,报告有关单位。

在矿井发生灾害时,应根据需要随时取样化验。

7.1.4矿井需要的风量要进行计算。

分别计算:

各掘进工作面、备用工作面、硐室需要风量和考虑矿井满风系数。

矿井需要总风量应按不同建井期、不同通风方式、分阶段进行计算。

7.1.5改变矿井主干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7.1.6沼气矿井和有煤尘爆炸、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禁止采用串联通风。

必须采用串联通风时,掘进工作面串联一次为限。

7.1.7设计中规定,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

矿井主要通风机因各种原因需要停风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公司总工程师同意,并有停风后的各项安全措施。

7.1.8矿井局部通风机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有专人管理。

编制矿井通风机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维修检查制度、操作规程等)。

7.1.9高地热矿井的井巷工作面应采取特殊的降温措施。

7.2瓦斯管理

7.2.1要建立正常的、有效的瓦斯检查制度

A通风部门值班干部应全面掌握井下通风、瓦斯变化情况,审查瓦斯检查班报表,每日向总工程师报送,并及时处理通风、瓦斯方面的问题。

B瓦斯检查员应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

C建立分区巡回检查和请求汇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D井下瓦斯检查地点建立记录牌板制度,瓦斯检查员将每班检查结果及时填入记录牌,通告检查地点的工作人员。

7.2.2井下瓦斯检查地点及检查次数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54条规定的瓦斯检查制度执行。

7.2.3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瓦斯积聚。

A在施工管理上采取措施,杜绝或减少盲巷。

B对已确定报废的巷道应及时封闭。

C局部沼气积聚应及时处理。

D临时停工的掘进工作面要保证局部通风机经常运转,不准停风。

E采掘工作面的浮煤、矸石及时运出,材料应堆放整齐,保证通风畅通。

F加强电器设备管理,避免应停电造成沼气积聚。

7.2.4盲巷、密闭外口、停工、停风或沼气超限地点都必须设置栅栏警标;停工区沼气浓度超过3‰时,必须予以封闭。

7.2.5盲巷、临时停工的掘进工作面在恢复生产前,必须首先探明沼气积聚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