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3531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docx

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

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

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语:

我们国家自从有了“黄金周”后,旅游业成了非常红火的行业。

人们出门旅行往往会按照不同的季节选择一条合适的旅游路线,这就出现了“北上”“南下”“上山”“去海边”等线路,而这些线路的选择就和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气温”有关。

寒假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明和小强分别去了哈尔滨、广州,并拍摄了他们在哈尔滨冰灯展和广州春节花市上的所见所闻,请大家看看录像,然后告诉我这两个城市的气温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1:

展示课件1——录像

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观看的录像纷纷举发发言。

小结:

录像中的居民和两位同学的穿着以及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反映了不同地区在冬季的气温是不一样的,说明了我国气温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

师:

我们这里冬季和夏季的气温一样吗?

小结:

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季节气温不一样。

板书:

气温的分布特点

活动2:

(出示课件2)阅读、分析“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图例,读数值,分析气温递变规律。

②漠河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

二者相差多少摄氏度?

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③0℃等温线大体经过哪些地方?

此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现象?

④找出1月气温最低的地区。

教师小结并板书: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的差异部分问题学生可以轻松答出,但第③小问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完整。

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分析问题的技能,提高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活动3:

(展示课件3)阅读、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漠河镇、海口市的7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

二者相差多少摄氏度?

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②找出7月气温值最高的地区。

③找出7月气温值最低的地区,分析形成原因?

教师小结并板书:

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的差异

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

影响因素:

地势高

学生有了前次活动的收获,教师在此次活动中要提示学生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求同存异。

活动4:

(展示课件4)对比“1月、7月平均气温图”思考以下问题:

课本第33页活动题:

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

教师小结: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外,还有地形因素。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比较地区,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地形区的气温差异,通过阅读地图,学生很容易解答此题。

活动5:

(展示课件5)分析图片和资料(气温与民居、气温与服装、气温与交通等等)

师:

气温的时间空间差异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现在我把大家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到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拉萨去游玩,说一说你所去的地方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一样。

(过渡)气温除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外,还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提供学生材料,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对资料展开讨论,自由发言,随时补充。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活动6:

(展示课件6)分析资料(课本第33、34页文字部分)和“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我国温度带中的热带范围与“地球上的五带”中的热带范围一致吗?

②我们这里属于哪个温度带?

③根据自己的知识,举例说一说不同的温度带会适合哪些农作物及果树的生长?

温度带的分布地区是重点内容,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可以结合中国政区图、地形图、1月0℃等温线分布地区等要素帮助学生进行图上记忆。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教师小结并板书:

我国的主要温度带

课后总结:

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南北跨近50个纬度,所以南北气温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地形的影响,增加了气温分布的空间差异,形成了多个温度带,使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假期里就可以自己设计旅游路线,过一把“小导游瘾”。

课堂练习:

1.(2010·浙江宁波)下面两张照片都摄于2010年2月18日。

造成这种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地(  )

A.经度不同       B.纬度不同

C.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D.地形地势差异大

【解析】选B。

哈尔滨、海南分别是位于中国最北和最南的省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主要是由纬度不同造成的。

2.2010年1月7日,小明与父母乘飞机去哈尔滨观看第24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

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服由薄薄的单衣换成了厚厚的棉衣。

小明一家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个城市(  )

A.西安  B.沈阳  C.海口  D.乌鲁木齐

【解析】选C。

从题干中可知,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时间是我国的冬季,而小明的家乡此时气温较高,说明其家乡纬度较低,结合选项可知海口市纬度较低,位于热带,此时气温较高。

3.(2009·山东威海)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冬季我国南北普遍低温

B.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C.夏季我国所有地区普遍高温

D.无论何时,黑龙江的漠河是全国气温最低处

【解析】选B。

此题考查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夏季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夏季的低温中心是青藏高原。

4.1月0℃等温线在下图中的大概位置是(  )

A.A地区和B地区之间     B.B地区和C地区之间

C.B地区和D地区之间     D.C地区和D地区之间

【解析】选A。

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从图中分析看出,A地区与B地区之间的界线与秦岭—淮河一致。

5.下列温度带组合在我国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

A.亚热带、暖温带    B.中温带、暖温带

C.亚热带、中温带    D.热带、寒温带

【解析】选D。

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中看出,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都有大面积的分布,分布在我国陆地南北两端的热带和寒温带面积较小。

在以上四组组合中,热带和寒温带在我国的分布面积最小。

6.(2009·新疆建设兵团)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地势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解析】选C。

气温的高低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有关,而纬度高低是决定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地面获得的光热多,气温高,反之,则气温低。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所以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7.下列四省区中,全部位于暖温带的是(  )

【解析】选C。

图中的轮廓图A~D分别是青海省、湖南省、山东省和海南省。

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中看出,青海省位于高原气候区,湖南省位于亚热带,海南省位于热带,山东省位于暖温带。

8.传统民居特色与南北气温差异有关联,下列叙述未体现这种联系的是(  )

A.北方房屋墙体较厚

B.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注重通风透气

C.南方屋顶坡度较大

D.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

【解析】选C。

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冬季气温低,房屋的墙体厚,有双层窗户是为了保温取暖。

夏季南方气温高,房屋高大宽敞是为通风散热,屋顶坡度较大是因为南方降水多,利于排水,与气温无关。

9.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

A.气温日较差    B.日平均气温

C.年平均气温    D.活动积温

【解析】选D。

活动积温是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总和,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生长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

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

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Flash动画

教师讲解故事大意:

美国人汤姆先生7月到中国旅游,在北京一下飞机就淋了一场大雨,感冒了一场,病好后接着去乌鲁木齐玩,随身带上了雨伞,结果乌鲁木齐总是晴空万里,一场雨也没下,汤姆先生生气地把伞扔了。

9月初,汤姆先生坐飞机去广州,结果一下飞机又淋了一场大雨。

汤姆先生懊丧地说:

中国的降水真没有规律!

导语

我国的降水真没有规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特点。

活动1:

观察第37页图2.18“不同的民居”,思考:

①图中的这些民居反映了当地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②把以上几个地方标在年降水量图上,然后大家观察整幅图,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③按照图例查找当地的年降水量的大致数值。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建立“降水存在空间差异”的观点。

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活动2:

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

它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③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④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⑤找出学校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⑥根据地图总结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师小结并板书

降水的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本活动设计的宗旨是“温故知新”,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地图技能的同时,适当让学生温习所学知识,如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温度带的分布等,以加深学生对重要等降水量线所经过地区的印象。

活动3:

出示导入新课的Flash课件。

师:

我们给汤姆先生解释一下他所遇到的尴尬问题吧!

过渡:

同学们都知道地球上不仅存在着降水现象,还存在着水分蒸发现象。

一个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出该地的气候湿润程度,据此,我国划分出四类干湿地区。

板书:

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

本次活动除了要进行知识的串连外,还要体现

“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4:

分析第36页“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和第35页“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②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③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④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⑤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北部和东部属于湿润地区?

过渡:

降水量的不同和干湿地区的不同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活动5:

师生共同探讨第37页两个活动教材。

课堂总结:

降水是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学习了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并且知道了降水量和干湿地区的不同造成了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不同,结合“气温”的内容,我们来做几个题。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课堂练习

1.下列四地按年降水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广州、长春、乌鲁木齐、武汉B.武汉、乌鲁木齐、长春、广州

C.乌鲁木齐、长春、武汉、广州D.长春、乌鲁木齐、武汉、广州

C点拨:

首先明确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再了解上面四城市的位置关系,从而正确判断出排列顺序。

2.有关秦岭一淮河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A.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大致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大致是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D.大致是4℃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3.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B.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

C.夏季风势力过强,北方旱、南方涝D.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

D点拨:

我国的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而造成的。

若夏风势力过强,会在北方地区停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引起北涝南旱;反之会在南方地区停留较长的时间,造成北旱南涝。

4.下列4组城市中,均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的是()

A.沈阳、济南、郑州、西安B.昆明、呼和浩特、太原、兰州

C.南京、哈尔滨、银川、长春D.天津、合肥、郑州、徐州

A点拨:

①应熟悉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②若不熟悉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可用排除法。

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以东部的秦岭一淮河为界,南京、合肥均在淮河以南,故排除C、D答案。

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兰州,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要大于400mm,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兰州不在此列,排除B答案,只有A答案是正确的。

5.在四类干湿地区中,华北平原属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干旱地区D.半干旱地区

B点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而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则把中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部分。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均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西南向东北内陆减小B.从东北向西南减少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减少

7.在我国有“雨极”之称的是()

A.火烧寮B.香港C.托克逊D.曾母暗沙

8.湿润地区的植被主要是()

A.草原B.森林C.荒漠草原D.森林、草原

课后作业:

我国有许多民间谚语与气温、降水有关,如: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没晴天

八月十五云掩月,正月十五雨纷纷

热生风,冷生雨

…………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这样的谚语,做分析归类。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共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③了解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④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⑤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⑥能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

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

②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②0℃等温线、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位置。

③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④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⑤季风气候的成因。

⑥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教学准备

①教师搜集“气温与生活”“降水与生活、生产”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②提前预习并分组搜集资料制成幻灯片(教师给学生指定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1:

“东亚季风气候”的录像资料。

导语: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呢?

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

季风气候显著

活动1:

展示课件2——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分析回答:

①冬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的什么地方?

②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的什么地方?

展示动态课件,给学生直观认识,启发学生思维。

本活动再一次训练了学生分析地图的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做前两题较轻松,教师可以提供更多资料帮助学生全面分析第3题。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③比较冬、夏季风的不同?

教师小结并板书

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大的原因之一

夏季暖热多雨——夏季风——影响降水

活动2:

展示课件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干湿地区图”。

分析: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在哪里,各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与划分标准

三图的叠加分析利于学生记忆分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邻近的主要城市,形成空间印象,也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活动3:

展示课件4“锋面雨示意图”的Flash动画,并阅读第39页有关材料。

师:

锋面雨是怎样形成的?

生:

讨论。

师:

“梅雨”和“伏旱”现象出现在什么地方?

一般出现在什么时间?

教师小结:

夏季风的北上南退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如果夏季风活动正常,则这一年风调雨顺,利于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如果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则会带来灾害。

板书:

季风气候的优越性和灾害性天气

鼓励学生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边画边说,以训练动手、动口能力。

学生思维活跃,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到“伏旱”产生的原因,教师应给予肯定和回答。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多样的语言来描述。

活动4:

(展示课件5:

阿拉伯半岛上的热带沙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鱼米之乡”)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优越性和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师:

你能描述一下两幅图反映的景观特点么?

图中两个地点的纬度位置有什么关系?

师:

两者的景观差异明显,原因是什么?

师:

我们还是通过分析图表来寻找答案吧!

(分析图2.23)

教师小结并板书:

雨热同期

师:

季风气候有时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请同学们上台来演示一下自己搜集资料制作的幻灯片。

学生不一定回答出来,但是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提出下面的问题。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生:

各小组都有学生上台演示,并有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5:

观看课件6——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的录像

师:

这些自然灾害虽然防不胜防,但是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多做一些防御工作,还是能降低灾害程度。

如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水灾,但是由于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大减轻了洪水危害和损失。

教师小结并板书

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鼓励学生先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再看书验证结论。

活动6:

展示课件7——我国的气候类型示意图。

师:

我国除了季风气候外,还有没有其他气候类型呢?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呢?

师:

举例说出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师:

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教师小结并板书:

气候复杂多样

过渡:

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活动7:

阅读第43页材料,并完成活动题。

课堂总结:

气候资源是我国的一项资源优势,它丰富了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种类,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和旅游资源。

因此,我们既要因地制宜地利用气候资源,又要研究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课堂练习:

1.我国不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有()

A.华北平原B.海南岛C.台湾岛D.黄土高原

BC点拨:

冬季风的发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势力较强,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但个别地区例外,如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

冬季风难以到达;海南岛和台湾岛由于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较远,再加上山岭的重重阻挡,几乎不受冬季风的影响;云贵地区由于海拔较高,距离冬季风发源地较远,冬季风也很难到达。

2.下列省区同时地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是()

A.西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辽宁省D.湖北省

A点拨: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选项B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几乎不受夏季风的影响,位于非季风区;而辽宁、湖北均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位于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经过青藏高原的南部。

3.每年的7、8月份,台风在我国登陆,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

A.带来狂风B.带来大量的降水

C.形成闷热天气D.给沿海地区带来渔汛

B点拨: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伏旱天气。

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能缓解该地区的旱情。

4.夏季风强、向北方推进较快的年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洪涝现象B.华北平原出现干旱现象

C.东北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D.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现象

D点拨: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会造成旱涝灾害,若夏季风势力过强,向北方推进的速度较快,在北方停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