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2661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docx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

 

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验收报告

2010年,按照市科委和市财政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津南区组织申报了“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并获科技部批准,获得国家111万元的资助经费。

富民强县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筹措经费3.86亿元,其中企业自筹3.81亿元,津南区科技发展资金400万元、富民强县项目资助111万元。

资金用于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9860万元、技术示范应用费28190万元、科技服务费500万元、培训费50万元。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养殖区内的各种养殖设施和养殖技术实现整合,使养殖区内的养殖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项目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了现有的先进、成熟、实用的核心技术。

形成天津重要的南美白对虾健康苗种生产基地、南美白对虾核心示范区的养殖带动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整体升级。

项目期间,津南区组织相关企业实施科技项目6项,投入科技经费400多万元,取得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6项。

通过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使津南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年实施面积40300亩,总产量21117吨,总产值52793万元,总利润27452万元。

培训农民5000人次,辐射带动1050户虾农致富。

与项目推广之前相比:

推广前养殖面积2.4万亩,亩产南美白对虾354公斤,亩产值9600元,亩利润4800元;

推广后全区养殖面积3万亩,亩产524公斤,亩产值12600元,亩利润6024元。

面积增长25%,亩产量增长48%,亩产值增长31.3%,亩利润增长25.5%。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经过2年努力,完成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建设,集成先进技术,整合科技力量,提高创新能力,解决制约因素,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有效提高产值和利润,推动产业升级,采用公司带基地、带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1000户、养殖面积达3万亩,每户增加收入3万元,实现社会效益2亿元以上,促进我市渔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具体任务

1、产业发展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承担科研项目等途径、发展南美白对虾繁养规模,进一步完善循环节水生态型养殖的不同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条件,带动周边传统养殖,实现现代养殖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发挥科技示范、品种引进等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

围绕南美白对虾养殖,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建设我市重要的南美白对虾苗种基地、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2、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建设规模

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规划到2012年,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规模达到6000平米,年生产南美白对虾苗种达20亿尾。

建成30000亩的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和一个对虾疾病监控中心,集成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形成500亩的核心示范区,改造和提升2个龙头企业,建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技术推广和示范体系,新增南美白对虾养殖户300户,由原来的700户增加至1000户。

使我区南美白对虾单茬亩产量达到500公斤,亩产值12000元,亩利润5000元,总产值3.6亿元,总利润1.5亿元。

3、任务指标

3.1技术指标

(1)优质种苗生产车间改造:

根据现有情况改造6000平方米,改造后年生产优质南美白对虾种苗20亿尾,满足我区及周边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2)核心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循环生态养殖区建设:

应用生态、循环的理念设计改造500亩养殖池塘,建设3~5亩的方形连排养殖池塘。

(3)高效、健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建设:

规范池塘养殖技术标准,建成高效、健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30000亩。

(4)建设疾病监控中心。

(5)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

3.2经济指标

项目实施面积3万亩,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达500公斤,亩产值12000元,亩利润5000元,总产值3.6亿元,总利润1.5亿元。

3.3技术示范与培训

建立集成技术核心区面积500亩,单产500公斤以上。

示范区面积3万亩,亩产量500kg。

项目总计培训人员2000人次,使1000人掌握相关技术,建立50个科技示范户。

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在现有科教依托单位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依托范围,广泛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技术,积极承担科技项目,指导、带动、稼接和服务于南美白对虾养殖业。

探索、完善并制定适合天津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模式和标准;实现现代的工厂化养殖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开发建设高效生态池塘养殖,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水的有效措施,修复、改善养殖的水环境,实现无公害养殖;实施生态养殖技术工程,是恢复渔业资源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的基础。

二、任务完成情况

津南区自2010年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来,区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领导小组,目前,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基本建设情况如下:

2010年,核心区养殖1400亩,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518kg,亩产值12950元,亩利润6100元。

推广面积10100亩,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516kg,亩产值12450元,亩利润5800元,总产量2605吨,总产值1.25亿元,总利润5858万元。

2011年,核心区养殖1400亩,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528kg,亩产值13150万元,亩利润6800元。

推广面积30200亩,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526kg,亩产值12650元,亩利润6100元,总产量7958吨,总产值5.08亿元,总利润1.84亿元。

两年累计推广面积40300亩,完成合同指标30000亩的134.33%,总产南美白对虾21117t,总产值52793万元,总利润27452万元。

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524kg,完成合同指标500kg的105%,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值13100元,完成合同指标12000元的109%,南美白对虾平均亩利润6811元,完成合同指标5000元的136%,投入产出比1:

2.08

(一)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将南美白对虾产业相关专业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我们建立了优质种苗生产车间、循环生态养殖示范区、规范池塘养殖技术标准,建成高效、健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科技示范户50个,2年累计示范面积40300亩。

优质种苗生产车间改造:

根据现有情况改造6000平方米,改造后年生产优质南美白对虾种苗20.5亿尾,满足我区及周边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苗种培育生产能力由项目前的0.8万/m3提升至1.5万/m3,年产量有过去的8.5亿尾提高到20.5亿尾。

苗种基地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技术改造:

在富民强县资金和我区科技发展资金的引导下,几家企业共投资4500多万元,对原有养殖系统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主要实施内容为:

(1)增加系统物理处理能力:

用弧型筛、泡沫分离器替代原有的滚筒过滤,弧型筛、泡沫分离器能够更有效地分离系统中的大小颗粒物,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减少系统的运行成本.

(2)增加系统消毒灭菌能力:

在系统中增加臭氧和紫外线灭菌装置,有效地控制致病菌进入养殖池和生物滤池。

(3)增加系统循环能力:

改造原有的循环水管道和进排水系统,增加系统的循环能力,达到提高养殖产量的目的。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的改造及细菌的培养:

生物滤池是循环水养殖的关键,它利用生物滤池中生物滤料表面上附着的各种细菌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毒害比较小的物质,根据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两种主要的处理过程,并由不同类型的细菌来承担:

1)矿物化作用:

生物滤池中的矿物化由异养菌来承担,其主要作用是分解养殖系统中的有机物,如:

虾的排泄物、残饵、其它微生物的细胞等,在这个过程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如:

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最终分解为氨氮,碳水化合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硝化作用:

硝化是生物滤池的主要作用,其是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将毒性较高的NH3-N分解为低毒性的NO3-N。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滤池中的细菌,市场上用于循环水系统的微生物制剂很多,自然界中也有不少天然的有益菌种。

我们将对这些制剂和菌种进行筛选,选择最适合循环水系统的菌种及组合,用这些细菌调节系统中的微生物,使之形成优势菌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起到调节水质,防止细菌性疾病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筛选用于生物滤池中接种的细菌,项目组人员试验了市场上销售的七种用于降解NH4-N、NO2-N的菌种。

循环水养殖系统改造前后的综合评价:

通过项目的实施,华天公司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得到了根本改善和升级,系统改造后NH4-N、NO2-N、pH、有机悬浮物等指标都有显著改善(详见表1)。

原来养殖水浑浊,以致于很难看得到养殖池中的虾,现在水质清澈见底。

水质的改善也使臭氧灭菌和紫外线灭菌更加有效,通过在系统中添加筛选后的益生菌,使系统中的弧菌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通过提高养殖密度,养殖系统的单位能耗由原来的养殖每500千克南美白对虾的13.5KW,降低到7.5KW,降低了44.35%。

系统改造后,通过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死亡率明显降低,生长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30%,提高到90%,饵料利用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表1循环水养殖系统改造前后养殖指标变化

指标

项目前

项目后

氨氮(mg/L)

0.57

0.12

亚硝酸氮(mg/L)

0.17

0.02

pH

6.5-8

7-8

SS(mg/L)

20

5

DO(mg/L)

5-8

8-10

弧菌总数(cfu)

>10000

<1000

系统换水量(系统水量的%)

50

20

单位系统循环能耗(KW/系统/小时)

8.45

10

提水能耗(包括海水及地热水,KW/系统/小时)

0.83

0.33

系统总能耗(KW/系统/小时)

9.28

10.33

系统养殖单位承载量(Kg/m2)

15

30

单位产量能耗(KW/Kg)

13.55

7.54

成活率(%)

30

90

生态养殖区建设:

应用生态的理念设计改造1400亩养殖池塘,具体分布在:

天津海河湾南美白对虾养殖公司(西泥沽)500亩、咸水沽镇桂连水产养殖合作社300亩、葛沽镇北园村养殖基地200亩,八里台镇大孙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400亩。

建设3~5亩的方形连排养殖池塘,池塘有进水沟、排水沟相通。

同时按面积1:

1比例设置生物处理池。

所有土建设施全面覆盖专用的聚乙烯薄膜,割断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与水体的交换。

在池底中央设置排污口,将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排水沟排入生态处理池。

利用生物自然净化原理,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和能量再利用,保持水环境生态良好,同时维持养殖系统的水量平衡。

依据养殖场地势地形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养殖用水一次提升,自然循环的生态运行模式。

高效、健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建设:

规范池塘养殖技术标准,达到无公害养殖标准,养殖规模由原来的24000亩增加到30000亩。

其中:

八里台镇14160亩、小站镇2500亩、咸水沽镇6000亩、辛庄镇1200亩、双桥河镇2340亩、葛沽镇1800亩、北闸口镇2000亩。

项目执行期间,提供技术服务和无公害药剂、生物制剂,为基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定期监测水质和疾病的发生、流行,做好预警预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

疾病监控中心建设:

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严重的病害,特别是病毒病,建立先进的检验检疫实验室,监控和预警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产品质量。

南美白对虾养殖面临疾病高发、经济损失巨大的高风险。

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为此,我们建立对虾疾病监控中心,包括对虾疾病检测实验室和对虾疾病测报预报实验室两部分。

实现对虾疾病精准检测,精准测报、及时预警,有效监控、防控重大疾病的蔓延和流行。

实验室有中心实验室和八里台基层实验室二部分组成,总面积300平方米。

其中中心实验室坐落在津南区咸水沽镇红旗路九号,八里台基层实验室坐落在本区重点养殖区域八里台镇。

共设有档案及信息处理室、样品处理室、水产品质量检验室、水化分析室、细菌检验室、无菌室、病毒检验室、培训室等9个功能区。

更新我局水化实验室水质检测分析仪器设备,实现水质分析国标化,检测数据精准化。

购进分子生物学检测仪器设备,引进对虾病毒病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实现对虾白斑、桃拉病毒病快速精准检测,购进信息处理设备,购置92台(套)。

组建疾病监控网络。

在对虾疾病精准检测的基础上,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及时发布虾病预报预警信息,有效防控白斑、桃拉病毒病的爆发和流行。

(二)主要技术措施的实施

针对项目实施前我区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中存在的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采取和推广了五大核心技术,即:

优质虾苗保障技术、水环境调控技术、先进实用的饲料营养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全健康养殖技术。

1.优质虾苗保障技术

为从源头上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安全和养殖成功率,保证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不带特异性病毒,项目实施了优质虾苗保障技术(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

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

虾苗经过淡化暂养,个体增长到2.0cm~3.0cm,淡化更加充分,体质更加健壮,更能适应天津地区池塘养殖的水质环境,养殖成活率也能得以增加。

因此,项目部分实施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实施了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

(1)仔虾的引进

仔虾选用美国夏威夷SPR的F2代,规格4万尾/500g左右,虾苗体表干净、附肢完整、胃肠线明显,具有较强弹跳力、附壁能力好、逆水性强,盐度已淡化至8。

(2)培育设施

培育车间为塑料顶大棚,培育池为长方形水泥池,池底锅形,坡降2%~3%,每个在25m2左右,池深1.5m,每平米布一个气石,连续增氧,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3)放苗

放苗前进行清池、消毒,调节水的盐度、温度和pH值,使其和虾苗运输袋内的水质基本一致。

放苗前进行36h的试水和试苗(试水是用即将进行苗种培育的水调试将调入的虾苗,试苗是从育苗单位取少量虾苗进入培育大棚进行测试)。

当测试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时放苗,密度1万尾/m3~2万尾/m3,放苗时准确记数。

(4)培育

虾苗入池后,体力消耗较大,因此,马上投喂适量的卤虫幼体以保证虾苗有足够的适口饵料,有利于虾苗恢复体力,减少虾苗间的互相残杀,提高成活率,同时投喂虾片,虾苗体能和体质恢复后,第二或第三天开始蜕皮,此时开始少量换水和调淡,采用吸污的方法,把池中底层残饵、粪便等污物吸出,吸水量掌握在10cm~20cm,然后补入淡水,改善水质、降低盐度。

育苗的中后期投饲卤虫和其他淡水枝角类鲜活饵料,也可投喂部分破碎的开口饵料,以有利于虾苗下塘后开口摄食配合饵料,每天投饵6次,每次投喂量以30min~45min吃完为宜,避免过量投饵污染水质。

培育过程中,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

生物制剂的种类和使用量依水色、温度和水质等实际情况调整,掌握在注水后使用。

隔日兑加一次淡水,兑入量不超过池水的1/6,使盐度每天下降1以内。

虾苗体弱或刚蜕皮后不兑淡,用药后也暂不换水。

虾苗入池后,不间断充气,保证较高含量溶氧,水温控制在25℃~27℃。

经过10d~15d的温室培育,虾苗经历三到四次蜕皮,规格达到2cm~3cm、4000尾/500g~6000尾/500g时开始下塘,下塘前同样经过充分试水、试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后下塘。

2.水环境调控技术

技术人员和养殖户通过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多年的养殖经验总结出,要养好一池虾,首先要调好一池水。

在项目实施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养殖中后期,南美白对虾主要摄食饲料,而对浮游生物的摄食极有限,加上残饵的积累,经常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池塘夜间缺氧,虾类浮头现象的发生,影响了虾类的正常生长。

同时由于气温、降雨而造成水温、盐度、水质的变化也能造成虾类不适而产生应激反应,严重的可诱发白斑病毒病及其它疾病的发生,针对这一情况,项目组主要推广实施了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

2.1推广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

微生态制剂具备水质调节、病害防治作用,且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在推广技术人员的不断宣传、推广下,近年开始运用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

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方式,如任意加倍使用,多多益善;使用时不考虑池塘的水质状况,对微生态制剂不进行选择性使用等,造成一些池塘使用微生态制剂效果不佳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项目在津南各镇实施地进行了微生态制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使用后,水质变化显示了基本同样的规律性,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几年来摸索出来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成功实例,总结并推广了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微生态制剂水环境调控及病害防治技术,旨在通过项目的实施,能科学、规范地使用微生态制剂,发挥微生态制剂应有的作用。

结合生产实践的应用效果,得出微生态制剂科学使用方法如下:

(1)放苗前使用微生态制剂,通过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调控作用,使水质趋于良好和稳定,缓解养殖前期水质变化幅度大对对虾造成的应激。

在水源水较肥的地区,进水后,放苗前泼洒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较清瘦,需要施基肥的池塘,在施基肥时和微生态制剂一起施入池塘,既可控制好肥力,又可使有益菌在池塘中首先成为优势菌群,控制致病菌的繁生,同时又可繁殖虾苗下塘时优质的天然生物饵料,使虾苗在水质良好、平稳、安全;饵料优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下塘,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2)各种微生态制剂的特性不一样,在选择微生态制剂时,首先检测水质的理化学指标,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微生态制剂。

氨氮含量高的选择光合细菌;降解有机质、降低COD,选用芽孢杆菌;亚硝酸盐高的选择硝化细菌,化学因子适宜的池塘,选择混合菌;防病效果较好的是蛭弧菌。

(3)是否使用微生态制剂,还取决于池塘浮游动物的数量,试验证明,微生态制剂(蛭弧菌除外)能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池塘浮游动物多时泼洒微生态制剂,可引发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池塘缺氧和氨氮迅速上升。

(4)对于藻类大量繁殖且种类单一的池塘,单单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节,效果不理想,而在泼洒芽孢杆菌的同时,配合泼洒含有活性钙、CaO、MgO、SiO2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肥料效果较好,能较快地使浮游植物转化为种类多,数量适中的藻相。

通过提前泼洒芽孢杆菌可预防藻类的过度繁殖。

(5)试验证明,微生态制剂在池塘中不能长期占有优势菌的位置,只能通过10d~15d定期地补充微生态制剂,才能保证其优势菌的位置和发挥作用。

(6)微生态制剂在泼入池塘后,不能马上发挥效用,只有在其增殖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只能用作预防,而不能处理突发水质或鱼病情况(蛭弧菌除外)。

(7)在治疗虾病时,泼洒完消毒制剂后72h,泼洒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微生态制剂迅速占领池塘,形成优势种,抑制病原菌的快速繁生,对虾病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8)对于单精养虾池,在养殖中期和后期,虾类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对水质的调节能力差,再加上中后期残饵对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精养虾池的水质调节对微生态制剂的依赖性较大。

而对于鱼虾混养,生态养殖的池塘,虾不再单独投喂,只能摄食鱼类的残饵和池塘中其它饵料生物和有机质为食,再加上主养鱼类中合理的品种搭配,使得鱼类和虾类都能调节水质,养殖动物调节水质的整体能力大为加强,因此,鱼虾混养的池塘可以不用或少用微生态制剂。

项目实施前,在我区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中,为了预防和治疗病害的发生,为了调节水质,一些养殖生产者有乱用药,多用药的做法,造成一些养殖虾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南美白对虾的质量安全水平,自项目大力推广微生态制剂后,微生态制剂所显示出的水质调节功能及微生态制剂在水体中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或分泌抗生素、细菌素等抑制病原菌生长所显示出的预防功能,使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的用药量大大下降,一些基地除清塘外已做到了不用药,不仅增加了养殖成功率,而且南美白对虾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2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从南美白对虾这几年对津南水质状况的适应研究情况看,南美白对虾对高氨氮的适应性很强,对有毒有害藻类的短期抗毒性也比鱼类强,而对低溶氧的适应性较差,低溶氧是导致南美白对虾产生疾病和生长不良的主要因素。

项目组对使用最广泛的叶轮式增氧机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观察试验和分析,发现叶轮式增氧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存在如下缺陷:

(1)在阴天和下雨时增氧效果较差;

(2)对南美白对虾具有一定的机械损伤,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患病时,叶轮式增氧机的机械活动往往能加速患病南美白对虾和体质较弱的南美白对虾的死亡;(3)使用叶轮式增氧机较费电,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每3亩左右就设3kw增氧机1台,在养殖的中后期24h开启,用电成本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组在2年内,分别进行了气石式增氧设施、水下微孔曝气管增氧设施等的增氧试验,经过2年的研究和试验,研制成功了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2.1各种增氧(机)设施增氧效果试验

(1)试验材料根据津南区现有南美白对虾常见精养池塘规模,选择面积3亩~8亩4个养殖池塘,水深均为1.7m~1.8m,分别配备气石式增氧设施、叶轮式增氧机、微孔曝气管(俗称纳米管)道式增氧设施和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

其中前三种增氧设施均为单一设施增氧,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为管道增氧与叶轮式增氧相结合的增氧方式。

各种增氧(机)设施功率配备情况,按照生产中常用功率配置见表3。

表3试验增氧(机)设施功率配备情况

增氧(机)设施

亩配备功率(kw)

气石式增氧设施

1.50

叶轮式增氧机

0.35

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

0.65

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

0.25

(2)试验方法8月中旬,试验增氧设施24小时开启,同一天中,选择5:

00(日出点)、10:

00、14:

30、19:

00(日落点)、23:

00,连续监测72小时,对每种增氧方式的每个池塘用采水器采北、南、中间3个点的下层水,由同一批人按碘量法现场固定和测定,同时记录下天气和水温。

(3)试验结果

随机抽取72小时连续监测的其中24小时,比较池塘同一点(中间)4种不同增氧方式溶氧情况见表4、图5。

 

表3不同增氧方式池塘溶氧情况单位:

mg/L

时间

5:

00

10:

00

14:

30

19:

00

23:

00

5:

00

气石式增氧设施

4.44

7.35

10.99

5.25

3.63

4.12

叶轮式增氧机

4.93

7.60

10.50

6.46

5.66

4.44

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

3.88

6.30

8.89

6.46

4.44

3.31

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

4.78

8.94

13.31

13.99

7.17

5.19

 

图5、不同增氧方式池塘溶氧情况图单位:

mg/L

4种不同增氧设施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

日出点时溶氧基本最低,随着太阳出现的时间增加,溶氧逐渐增加至午后达到最高,后下降至日出前的最低水平。

整个试验在晴天情况下,72小时中,底层水最低溶氧分别为:

气石式增氧设施2.82mg/L,叶轮式增氧机3.63mg/L,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2.59mg/L,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4.03mg/L。

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池塘的溶解氧整体均高于其它三种增氧方式,特别是傍晚和夜间的溶氧明显好于其它三种增氧方式。

通过试验和生产实际应用,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较其它增氧设施有如下优势。

1)增氧效果好。

从连续72h的溶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