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读后感1.docx
《白鲸读后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鲸读后感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鲸读后感1
白鲸读后感
【篇一:
《白鲸》读后感】
在国庆放假期间,我读了《白鲸》,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赫尔曼·麦尔维尔。
这本书讲了主人公以实玛丽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鲸。
船长亚哈是个狡猾老练的水手,计划向一只前次航行中毁了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复仇。
大副斯达巴克试图说服亚哈放弃复仇计划,但疯狂的老人胁迫他遵从命令。
后来,他们发现了白鲸,亚哈在与之交战了三天三夜后,将白鲸激怒,撞沉“裴廓德号”,所有人只有以实玛丽被救起。
这本书中的人物我很喜欢。
主人公以实玛丽虽然有时显得胆小、懦弱,但是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想起自己的梦想,用尽全力去克服困难。
他也很友好,很乐于助人,所有的水手都很喜欢他。
还有以实玛丽的朋友魁魁格,他是个印第安人,名字很怪。
虽然长得十分丑陋,样子也很吓人,但是他心地善良,灾难来临时能得到“约约神”的指点,并解救大家。
故事中的情节我也很喜欢,它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有一次,在捕杀白鲸的时候。
一个鱼叉手被鱼叉上的绳子套住脖子,被白鲸拖入海中,眼看他快要没救时,大家纷纷吓得跪倒在地上,而魁魁格却毫不犹豫地跳入海中,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了那位鱼叉手。
他那惊人的勇气,使大家也喜欢他。
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当时航海的辛苦,和当时的水手和鱼叉手的勇敢、机智。
我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也来读。
【篇二:
白鲸读后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以实玛利受雇于“裴廓德号”出海猎鲸。
船长亚哈是个狡猾老练的水手,计划向一只前次航行中毁了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迪克复仇。
大福斯达巴克试图说服亚哈放弃复仇计划。
但疯狂的老人胁迫他遵从命令。
后来,他们发现了白鲸,亚哈在与之交战三昼夜后,用鱼叉刺中莫比。
迪克。
白鲸被激怒,将“裴廓德号”撞沉,所有水手只有以实玛利被救起。
本书塑造了一群团结协作,英勇无畏,扣人心弦。
因此《白鲸》是世界海洋文学经典之作,它决定了作者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
这部杰作起初并未得到读者的赏识,销路很不景气。
直到麦尔维尔死去,《白鲸》才被人们所喜爱,他在美国文坛上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也许,这就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篇三:
《白鲸》读后感作文】
《白鲸》这是一部不朽的美国名著,它深深地在我心里打下了一个让我对这本书刻骨铭心的洞。
莫比·迪克是一只凶猛而狡诈的鲸鱼,它纵使捕猎者失肢断臂甚至船破人亡,成了捕猎者心中的恶魔。
“裵廓德号”船长亚哈被它咬掉了一条腿,他誓要找莫比·迪克报仇。
亚哈不顾船东的利益和水手的生命安全,独行专断,迫使水手和他作环球旅行。
他一心搜捕莫比·迪克,将对它的恨发泄在了水手身上,搞的水手们支离破碎,人心涣散,溃不成军。
大副多次劝阻他,无济于事,亚哈反而要枪毙他。
经过长期困苦的海上生活,亚哈终于追上了莫比·迪克。
水手们与它决斗,结果全军覆没。
亚哈被弄聋弄瞎了。
他气愤地投出长矛,与莫比·迪克同归于尽了。
以实玛利活了下来,向人们讲述这悲惨的故事……
作者根据亲身经历,为我们描绘了19世纪初捕鲸者紧张、疲劳的海上生活,歌颂了英勇的捕鲸者与历史悠久的捕鲸业。
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亚哈。
表面冷酷凶狠的他,内心却是无比善良的。
他的内心世界是美好的。
临死前,他最后一句话就是:
“你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我要为我的兄弟、同胞报仇!
”
《白鲸》因为沉闷和枯燥而被人们排斥,直到20世纪20——30年代才被认可。
这时,作者已撒手人世了……
【篇四:
白鲸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赫尔曼·梅尔维尔写的一部小说,名字叫做《白鲸》,讲述的是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猛的白鲸莫比·迪克咬去了一条腿,从此心怀仇恨,竭尽全力搜索迪克的下落,最终相遇,他用鱼叉插中了迪克,迪克在愤怒中把“裴廓德号”咬沉了。
其实,文中的角色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类,一个是鲸。
鲸的全身都是宝,不知多少西方文学著作在鲸油的照耀下诞生,鲸肉是美味佳肴,鲸的内脏也是上好的食材,鲸须可以制作珍贵的鲸须刷,鲸皮还是优质的皮料,可以说是没有一处地方有被浪费的嫌疑。
作者用“鲸”比喻浩瀚的大自然,它同样是无私奉献,但我们对待鲸、对待大自然,都并没有足够的感激和尊重,更可恶的是日本,钻了允许实验用捕鲸(的空子),但是,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鲸鱼是流向了市场而不是高贵的实验室?
我们不能保证,滥捕鲸鱼不是我们人类自己为自己挖出的陷阱,我们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候,我们会再也见不到这些可爱又神奇的海洋精灵?
若不是人类的滥捕滥杀,又怎会引来鲸群的愤死反击?
试想,亚哈船长如果不去捕鲸,又怎么可能被莫比·迪克咬断一条腿呢?
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借亚哈船长的悲剧来提醒人们——不要再随意猎杀生物,破坏植被,深挖矿坑,过度取水;这些都没有好下场——猎杀生物使大量的生物濒危、灭绝:
肥美鲜嫩的渡渡鸟、毛皮美丽的袋狼、毛皮珍贵的华南虎……破坏植被使水土流失:
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大跃进时期数不清的因被砍光植被而至今光秃秃的小山丘、各种各样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以及那因为焚林而田的原始农耕而面积大量缩小的亚马逊森林……过度取水破坏生态环境:
因为塔里木河缩短而无法再现的美丽罗布泊、因为过度取用地下水而造成的种种天坑和地陷……种种的破坏,最后的受害者是谁?
不还是人么?
所以,我们要对大自然加以敬畏,而不应该肆无忌惮,最后弄得个亚哈船长一般同归于尽的下场。
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着,例如长江独有的江豚、日益缩小的青海湖、填湖造地的杭州……相似的破坏不胜枚举,但我们是否应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谁能保证当大自然花费百万年继续(积蓄)的资源消耗殆尽(时)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末日?
停止吧!
愚蠢的人们,你们难道就没有听见大自然的哭泣么?
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象以后那不堪设想的未来么?
随意的破坏得到的只有毁灭!
“Nodonodie!
不作死就不会死!
”
【篇五:
《白鲸》读后感】
一个叫以实玛利的沧桑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他亲身经历了的故事。
为了实现自己那出海捕鲸的愿望,他与他那知心的朋友,“生番”王子魁魁格一起到了南塔开特港,上了一条叫“裴廓德号”的捕鲸船。
未曾料到,这艘船的船长亚哈(《圣经》中的残暴国王,作者在这里引为比喻)只是为了复仇去捕杀那条叫莫比-迪克的白色巨鲸。
经过一番艰苦寻找和殊死搏斗,亚哈最终还是失败了。
和他一起葬送的,是“裴廓德号”和上面的全体船员,只留下以实玛利“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这样一个结局,也许会让无数人深沉叹息,会让很多人留下眼泪。
在这之后,我们会更多地思考,这样一场悲剧的产生究竟归罪于谁?
当然不是以实玛利,也不会是白鲸莫比-迪克。
细细想来,我们也不应该过多地去责备亚哈,就算是动物有时也会懂得复仇,何况是一个倍受断腿痛苦折磨的“变态狂”。
答案就是贯穿整部书的一个行动——捕鲸。
捕鲸人不可谓不是英勇矫健,而白鲸当然也有自己生存的理由。
而罪恶的捕鲸业迫使无数走投无路的“社会渣滓”被迫把自己的生命悬在波峰浪谷上,与彼此素不相识、无怨无仇的大鲸进行残酷的撕杀,以换取微薄的收入。
如果说大鲸成了人类发展的牺牲品,那人类——那些被逼无奈的“社会渣滓”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地深思的话,不难发现,其实这部书的作者也许是在向我们揭露和诉说19世纪美国社会的黑暗,富人对穷人的压迫。
因为捕鲸业的真正收益人,只不过是船东老板这些上中层人物,以及全社会的资本积累。
作者赫尔曼·麦尔维尔自身就是一个有着非凡经历的人,当然在这样一部世界名著中,也能找到他的影子。
以实玛利为了实现梦想而去出海捕鲸,自然作者本人也做过水手。
作者曾在1841和1850年分别外出航行,为描写这个以他亲身经历为基础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素材,显得全小说真实得感人。
全书也表达了作者对捕鲸业的热爱和对大海的向往。
他为书中的那些低人一等、被人称作“屠夫”的捕鲸人进行了辩护,在二十四章,他把人对鲸的屠杀——捕鲸和人对人的屠杀——战争等同起来,讥讽了那些杀人不眨眼却还被捧为“贵族”、“大将”的殖民军将领。
而相比之下,捕鲸人却有着更多高贵品质,他们勇于探索、勤劳能干,用血泪与汗水书写了世界历史上的悲壮一章,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
但是我个人并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哪样不是屠杀呢?
人类历史上怎么就需要有这么多的屠杀?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大自然所造就的尤物,不都是出自人类无以填补的欲望空洞吗?
大自然造就了陆地,造就了海洋:
陆地成就了人类,海洋成就了大鲸。
陆地和海洋之间,人类和大鲸之间,为什么就会发生这么多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灾难?
我们可以把莫比-迪克看作自然用以告戒人类的使者,把灾难看作自然对人类的不满和即将毁灭人类的预兆。
那么人类的确也该反省这些罪恶了,并为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不仅为了自己和后代的生存,也是为了自己和其他生物的共存。
书中不光有抒发作者澎湃激情的文字,也有对人物的生动刻画。
在书中的一系列人物中,自然也有我的最爱。
从第三章就一直陪伴主人公以实玛利到“裴廓德号”被海水浸没而死去的“吃人生番”王子魁魁格就是我所青睐的一个人物,作者居然借以实玛利之口说出“如果你在沙皇面前得拉掉帽子,那么,你也对魁魁格脱下帽子吧!
”这样的赞美。
魁魁格来自印第安部落的一个小岛上,一次一条捕鲸船在他父亲——这个部落酋长——所属的地方靠岸,这个年轻的印第安人就跟随他们到了文明的世界。
在船上,他成了一个优秀的标枪手。
但他和文明人相处的时间越长,就越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虚伪与奸诈,他想从他们那里学到技艺以造福自己臣民的愿望也不攻自破。
他甚至觉得由于文明的玷污,他都不配登上“那相承三十代纯净无疵的异教王座”。
然而,他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却时时没有减退。
他一开始对以实玛利即使感到陌生也表现得十分尊重和礼貌;后来与他那比亲兄弟还亲的单纯友谊,彼此肝胆相照;在“小摩的斯号”邮船上救了那个先前捉弄他后来掉进水里的那个“臭小子”,以致于以实玛利后来“就像狗虱子一样死死扳住魁魁格不放”……数不胜数的事实表明,他这个傻得可爱的野人有着比我们所谓文明的人有着高尚得多的品质。
眼泪是咸的,海水也是咸的。
逝去的先辈们的悲壮事迹早已随着浪花消逝殆尽,只留下这样一部被有心人记录下来的故事。
我们能做的除了为他们悲伤、叹息外,剩下的,就只有继续他们的事业,奋斗与探索了。
【篇六:
《白鲸》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白鲸》。
冒险是从这篇故事的主人公——以实玛利走进“鲸鱼旅馆”的那一刻开始的,他来到了一艘名为“裴廓德号”的船只上,就这样,以实玛利成了船上一名小杂工。
“裴廓德号”的船长——亚哈船长。
它被白色幽灵——莫比迪克,那头白鲸咬掉了自己的一条腿而心中充满了仇恨,并发誓一定要报复白鲸,在确定了每个人都乐意为自己卖命后,开始了这危险的旅程。
和白鲸作对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最后还是输了,唯一幸免的以实玛利被别的船只救起。
而白鲸被亚哈船长戳瞎了一只眼睛。
从头至尾,我一直都认为亚哈船长是一个疯狂的人,他们在追杀白鲸的中途,已经收获到了很多的鲸油,可以卖很多钱了,可是船长还是一意孤行,为了自己那个“杀死白鲸”的梦想断送了整条船上的人的性命,我要是他我就会放弃,不会在继续追捕白鲸了。
虽然他是个疯狂的人,可是我为他追求梦想的执着所折服。
在追捕白鲸途中,他的老朋友的儿子所乘坐的小船失踪了,因此那位船长非常着急,希望裴廓德号与他的船同行一段时间,来帮助他找回儿子,可是亚哈船长摇了摇头,说:
“不,我要继续追捕白鲸!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亚哈船长之所以不去找人是因为他想赶快找到白鲸,然后杀了它,从而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其实亚哈船长可以从远处看事情,可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自己反而被捕鲸绳吊死了。
听了我的介绍,同学们,是否感觉情节非常的惊险、曲折、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呢,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只有用真诚、无私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定会获得一笔最珍贵的财富——友谊!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做得更好,如果想看更详细的内容就买一本看看吧!
【篇七:
白鲸读后感】
主人公以实玛利和魁魁格在开头那令人捧腹的邂逅让我以为他俩还能在今后的捕鲸中风头倍出,而后面的章节有一半以上是介绍捕鲸方面的说明,而不仅是记叙,在这方面可以体现作者有相当丰富的捕鲸随行经验,而且查阅了很多关于鲸和捕鲸的资料,如果你对这个行业陌生或者感兴趣的话,看看这部名著将受益匪浅,因为通过故事,你会很自然的讲枯燥的说明文消化掉。
而作者在后面就很少提到主人公和魁魁格的友谊了,也许捕鲸需要团队合作,并不是俩人就能搞定的事,魁魁格只是从主人公角度观察的最仔细和真实的捕鲸人吧!
魁魁格的那种野性又纯真的性格也许映射着白鲸的性格,同时魁魁格与主角的对话让我得知,魁魁格曾强烈的向往文明,但是在了解到了那些"文明"后却失望,甚至感到自己被"污染",而无法坦然的回去继承王位了。
刚开始我有个疑问,抹香鲸会吃人或咬断人腿吗?
当我在继续读下去后,发现这只叫莫比-迪克的白鲸是特殊的抹香鲸,不仅因为它是白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向人类的捕鲸船挑战的勇气,当然,在这本书中写道的抹香鲸都是以巨型乌贼为食的,尽管长着牙齿,却没写专门吃人,书中的白鲸莫比-迪克也不吃人,因为是报复人类,或者有意挑战人类而把捕鲸者咬死弄死,所以,也许白鲸就是一种象征敢于向人类挑战的勇士或者恶魔罢了。
作者生活的年代在1809-1894年间,那时还没有声纳方面的科学,因此,作者在描写鲸那缺乏视野的眼睛和几乎找不到的耳朵时,对于这般感官的鲸如何能环游大洋留下了一些疑问,他并没有胡乱猜测定性,因此,从这点我敢肯定,作者其他在介绍鲸的文章中一定是相当严谨的,不错,他甚至还能找出当时和前人对于鲸的描写所犯下的一些可笑错误。
至于最后的结局,我一般是不想在读后感中写上的,因为这相当于“剧透”,而我还希望有人因看到我这篇文章而对这部小说产生兴趣,我不知道那些编写“序”的家伙们是怎么想的,既想吊一下读者的胃口,却又大大咧咧的把结局丢出来了。
除了魁魁格,捕鲸船“斐廓德号”上还有很多饱满的人物形象,如骄横的船长亚哈、猖狂的标枪手塔斯蒂格、胆小的比普,以及厨司、木匠、铁匠等等,加上那些惹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向你说明了捕鲸船上的生活并不是想你想象的那样如同监狱一般。
海上世界是我们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人所不能想象的,那时的捕鲸可以说是除了战舰水手外最危险的职业了,要乘着小艇靠原始的冷兵器来对付重达几十吨的巨兽,而不像现在,我记得看到过一组现代捕鲸船的照片——直接在大船上用炮射出鲸标,命中后启动起重机将鲸拖回船上的加工间,分解过程是自动的,鲸肉直接被包装成了罐头。
不过,即使作者那个年代捕鲸的冷兵器使用的也是相当科学,可见当时人们的聪慧,而且我认为,那种用原始的武器挑战自然界险恶的东西时,才有吸引我们,带给我们惊险和刺激的故事。
【篇八:
《白鲸》读后感】
今年的暑假我看了许多的书,其中的一本就是《白鲸》(又译《白鲸记》)。
它讲述的是作者跟随一支捕鲸队伍登上捕鲸船并一起猎杀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大白鲸而后全船覆没仅剩下作者一人的一个故事。
这本书字数并不算多,情节也很简单,就是这支捕鲸队伍大不断地杀戮鲸鱼的同时也在寻找一头名叫“莫比·迪克”的大白鲸。
理由更简单,因为船长在很多年前追捕“莫比·迪克”时被它咬掉了一条腿,他要找它报仇。
说到这里,你会惊讶地咂舌吗?
可是这头白鲸却十分神秘。
在书中它简直就是一个无比伟大的神,无论什么人、什么东西都无法至它于死地,它可以在体内带着千百十把捕鲸叉而照样生活在深海里安然无恙;只要它出现在某个海域,那么那里的任何船只都没有生还的可能;它的牙齿极其锋利,脑袋一甩所有东西都会变成碎片……
看了这本书,我感觉很复杂。
它到底要歌颂或者说明什么呢?
赞扬捕鲸人的勇敢无畏?
警告他人不要滥杀无辜?
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本书告诉我的东西有很多:
比如,对于未知的东西要勇敢地去挑战,但不要盲目行动;对于某些人或事物,不要斤斤计较,如果那是你的错的话;不要轻易去冒犯别人,否则有一天倒霉的就是你自己了等等。
首先不得不承认,船员们是勇敢无畏,团结有力的。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船,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努力干捕鲸这种危险的行当,但我认为,他们的死,很大的责任是在船长身上的。
如果不是船长,他们就不会因为一头鲸而惨死在海上,如果不是船长执意要向“莫比·迪克”做什么所谓的“复仇行动”,也许他们就不会如此愚蠢地向死神投怀送抱。
不过这本书也写出了当时的人们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特别是对“莫比·迪克”,因为他们畏惧它,把它当作一个神,才会如此地对它穷追不舍。
虽然现在的人对动物的态度不再是那样,可是野生动物也在逐年减少,个别人的良知啊,你上哪里去了?
保护动物,也保护你自己吧!
不然那些动物也会像“莫比·迪克”一样袭击你!
【篇九:
《白鲸》读后感】
主人公以实玛利和魁魁格在开头那令人捧腹的邂逅让我以为他俩还能在今后的捕鲸中风头倍出,而后面的章节有一半以上是介绍捕鲸方面的说明,而不仅是记叙,在这方面可以体现作者有相当丰富的捕鲸随行经验,而且查阅了很多关于鲸和捕鲸的资料,如果你对这个行业陌生或者感兴趣的话,看看这部名著将受益匪浅,因为通过故事,你会很自然的讲枯燥的说明文消化掉。
而作者在后面就很少提到主人公和魁魁格的友谊了,也许捕鲸需要团队合作,并不是俩人就能搞定的事,魁魁格只是从主人公角度观察的最仔细和真实的捕鲸人吧!
魁魁格的那种野性又纯真的性格也许映射着白鲸的性格,同时魁魁格与主角的对话让我得知,魁魁格曾强烈的向往文明,但是在了解到了那些"文明"后却失望,甚至感到自己被"污染",而无法坦然的回去继承王位了。
刚开始我有个疑问,抹香鲸会吃人或咬断人腿吗?
当我在继续读下去后,发现这只叫莫比-迪克的白鲸是特殊的抹香鲸,不仅因为它是白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向人类的捕鲸船挑战的勇气,当然,在这本书中写道的抹香鲸都是以巨型乌贼为食的,尽管长着牙齿,却没写专门吃人,书中的白鲸莫比-迪克也不吃人,因为是报复人类,或者有意挑战人类而把捕鲸者咬死弄死,所以,也许白鲸就是一种象征敢于向人类挑战的勇士或者恶魔罢了。
作者生活的年代在1809-1894年间,那时还没有声纳方面的科学,因此,作者在描写鲸那缺乏视野的眼睛和几乎找不到的耳朵时,对于这般感官的鲸如何能环游大洋留下了一些疑问,他并没有胡乱猜测定性,因此,从这点我敢肯定,作者其他在介绍鲸的文章中一定是相当严谨的,不错,他甚至还能找出当时和前人对于鲸的描写所犯下的一些可笑错误。
至于最后的结局,我一般是不想在读后感中写上的,因为这相当于“剧透”,而我还希望有人因看到我这篇文章而对这部小说产生兴趣,我不知道那些编写“序”的家伙们是怎么想的,既想吊一下读者的胃口,却又大大咧咧的把结局丢出来了。
除了魁魁格,捕鲸船“斐廓德号”上还有很多饱满的人物形象,如骄横的船长亚哈、猖狂的标枪手塔斯蒂格、胆小的比普,以及厨司、木匠、铁匠等等,加上那些惹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向你说明了捕鲸船上的生活并不是想你想象的那样如同监狱一般。
海上世界是我们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人所不能想象的,那时的捕鲸可以说是除了战舰水手外最危险的职业了,要乘着小艇靠原始的冷兵器来对付重达几十吨的巨兽,而不像现在,我记得看到过一组现代捕鲸船的照片——直接在大船上用炮射出鲸标,命中后启动起重机将鲸拖回船上的加工间,分解过程是自动的,鲸肉直接被包装成了罐头。
不过,即使作者那个年代捕鲸的冷兵器使用的也是相当科学,可见当时人们的聪慧,而且我认为,那种用原始的武器挑战自然界险恶的东西时,才有吸引我们,带给我们惊险和刺激的故事。
【篇十:
白鲸读后感】
和读其他故事一样,看完麦尔维尔的《白鲸》,感触甚多。
人类和自然的较量,同归于尽、粉身碎骨的结局,这让我们又再次开始审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可以让我们之间相处的更好,更和谐,让人类和自然做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呢?
这个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到如今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全书作者麦尔维尔一共用了136个小标题为我们讲述了这场关于主人公亚哈船长和白鲸莫比迪克之间的较量和斗争。
冒险是从这篇故事的主人公——以实玛利走进“鲸鱼旅馆”的那一刻开始的,他来到了一艘名为“裴廓德号”的船只上,就这样,以实玛利成了船上一名小杂工。
“裴廓德号”的船长——亚哈船长,它被白色幽灵——莫比迪克那头白鲸咬掉了自己的一条腿而心中充满了仇恨,并发誓一定要报复白鲸,在确定了每个人都乐意为自己卖命后,开始了这危险的旅程。
和白鲸作对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最后还是输了,唯一幸免的以实玛利被别的船只救起,而白鲸被亚哈船长戳瞎了一只眼睛。
从头至尾,我一直都认为亚哈船长是一个疯狂的人,他们在追杀白鲸的中途,已经收获到了很多的鲸油,可以卖很多钱了,可是船长还是一意孤行,为了自己那个“杀死白鲸”的梦想断送了整条船上的人的性命,我要是他我就会放弃,不会在继续追捕白鲸了。
虽然他是个疯狂的人,可是我为他追求梦想的执着所折服。
这让我想到了哲学里头说的:
事物还是得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在追捕白鲸途中,他的老朋友的儿子所乘坐的小船失踪了,因此那位船长非常着急,希望裴廓德号与他的船同行一段时间,来帮助他找回儿子,可是亚哈船长摇了摇头,说:
“不,我要继续追捕白鲸!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亚哈船长之所以不去找人是因为他想赶快找到白鲸,然后杀了它,从而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其实亚哈船长可以从远处看事情,可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自己反而被捕鲸绳吊死了。
听了我的介绍,同学们,是否感觉情节非常的惊险、曲折、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呢,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只有用真诚、无私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定会获得一笔最珍贵的财富——友谊!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做得更好,如果想看更详细的内容就买一本看看吧!
故事是由主人公——以实玛利走进“鲸鱼旅馆”的那一刻开始的,当晚,他被老板安排和一个名为“魁魁格”的大个子睡在一起,魁魁格是科科伏柯岛的王子,他有一手很好的叉鱼技术,魁魁格和以实玛利有着同样的志向——出海远航,做一名勇敢的水手。
二人志同道合,就一起上路了,他们签约了一艘名为“裴廓德号”的捕鲸船
“裴廓德号”并不是一艘普通的船只,或许说“裴廓德号”的船长不是一个普通的船长吧。
“裴廓德号”的船长名叫亚哈,他是一个瘸子,他的一条腿被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给咬掉了。
为此,亚哈船长与莫比结下了仇,并且发誓:
誓死杀掉莫比。
但是和白鲸作对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最后还是输了,并且输的一败涂地。
船破人亡,唯一幸免的以实玛利因为一副棺材而获救,那个本来是给魁魁格准备的棺材,最后成为以实玛利的救命物,这实在是一个讽刺,一个对“裴廓德号”的讽刺,对所有船员的讽刺!
在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有些场面实在是令人气愤,尤其是那个亚哈船长,我认为他简直是固执的可笑。
难道为了一条腿,就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吗?
尽管他的寿命不是很长了,但他完全可以放弃仇恨,安享晚年的。
就是因为他的固执,让很多抱有梦想的人葬身于大海。
其实,亚哈船长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他之所以那么恨莫比迪克,还不是因为莫比咬掉了他的一条腿,如果你说亚哈船长是因为怕这条白鲸去杀害更多的人而去不惜一切代价去捕杀它,那就错了,这只是他想要报复的一个借口,可是,回头想想,莫比为什么要咬掉他的一条腿呢?
我们都知道,白鲸其实是一种很善良的动物,他不会故意侵犯你的,如若不是一开始,亚哈船长的贪婪欲望促使他去捕杀白鲸莫比,白鲸又怎会反抗呢?
咬掉他一条腿已经是万幸了。
从一开始,亚哈船长就在为自己挖坟墓,从他捕杀莫比那一刻开始,他向莫比身上的投的鱼叉越多,他给自己挖的坟墓就越深,直到最后,他不仅自己跳了下去,还拉带这好多人一起跳下那个又深又“恐怖”的坟墓。
那些与白鲸的斗争都是无意义。
亚哈船长看上去很令人钦佩,因为他的勇敢,因为他的什么什么,但那是自私,另类的自私!
从文章中不是没有看到大家在劝他放弃这个念头,“拉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