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1811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docx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

  JT/T446-2001

Glassbeadsforroad-markingmaterials

l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路面反光标线用玻璃珠的分类、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通用于为改善路面标线涂料逆反射性能所使用的无色透明的玻璃微珠。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T2829—1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丧

   GB/T6003.1—1997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582—1997 玻璃在98℃耐水性的颗粒试验方法和分级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表面铺撒玻璃珠(简称面撒玻璃珠)drop-onbeads

   涂料在路面划出标线后,播撒在未干的标线涂料表面的玻璃珠。

3.2预混玻璃珠premixbeads

   在路面标线涂料划线以前,均匀混合在该涂料巾的玻璃珠。

3.3贝克线Beekeline

   在两种不同光程的介质边界上成像的一条明亮线。

   注:

此现象通常用来识别两种介质折射率的相对差异。

4产品的分类和材质

4.1玻璃珠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可分为而撒玻璃珠和预混玻璃珠两种。

4.2玻璃珠根据小同的用途,可分为l号、2号、3号等三个号型(其粒径分布见表1)。

   ——l号玻璃珠宜用作热熔涂料标线的面撒玻璃珠;

   ——2号玻璃珠宜用作热熔涂料的预混玻璃珠;

   ——3号玻璃珠宜用作常温溶剂型涂料标线的面撒玻璃珠。

   对于加热型等涂料,可根据其标线漆膜的厚薄,选用不同号型的玻璃珠作表面铺撒。

4.3玻璃珠应使用钠钙硅酸盐玻璃制造,不应夹杂含铅或含其它重金属元素的特种玻璃。

表1玻璃珠的粒径分布

号 型

玻璃珠粒径范围(μm)

玻璃球质量百分比(%)

l号

>850

0

850~600

5~30

600~300

30~80

300~106

10~40

<106

0~5

2号

 

>600

0

600~300

40~90

300~150

5~60

<150

0~5

3号

 

>212

0

<90

O~4

 

5技术条件

5.1外观要求

5.1.1玻璃珠在容器中的状态麻为无色松散球状颗粒之群体。

清洁无杂物,不应含有经轻度冲击仍不崩散,的结块物。

5.1.2外观要求:

按本标准6.3规定的方法观测,玻璃珠应为无色透明的球体,光洁圆整,玻璃珠内无明显气泡或杂质。

5.2玻璃珠的粒径分布

   按本标准6.4规定的方法观测,玻璃珠粒径分布应符合表l的规定,标准筛网孔尺寸与目数对照表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5.3成圆率

   按本标准6.5规定的方法测试,有缺陷的玻璃珠如椭圆形珠、不圆的颗粒、失透的珠、熔融粘连的珠、有气泡的玻璃珠和杂质等的质量应小于玻璃珠总质量的30%,即玻璃珠成圆率不小于70%,其中粒径在850~600μm范围内玻璃珠的成圆率不应小于60%。

5.4密度

   按本标准6.6规定的方法测试,玻璃珠的密度应在2.4~2.6g/cm3的范围内。

5.5折射率

   按本标准6.7规定的方法测试,玻璃珠的折射率不应小于1.50。

5.6耐水性

   按本标准6.8规定的方法测试,玻璃珠表面不应呈现发雾现象;对1号或2号玻璃珠,中和所用0.01mol/L盐酸应在10ml以下;对3号玻璃珠,巾和所用盐酸应在15ml以下。

5.7磁性颗粒含量

   按本标准6.9规定的方法测试,玻璃珠中磁性颗粒的含景不得大干0.1%。

6测试方法

6.1试样的制备

   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整袋玻璃珠产品。

将该袋玻璃珠倒入一容器中,然后再从这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如此重复三次,以保证整袋玻璃珠在分选前能涮合均匀。

混合均匀的玻璃珠倒入二份分割器(见图1)中重复分割,最后得到约1000g玻璃珠,作为试样。

图l二份分割器结构示意图

6.2测试条件

   一般的测试工作宜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进行。

6.3玻璃珠的外观检查

   把少许玻璃珠样品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倍数不小于10倍的显微镜或投影仪进行观察检查。

6.4玻璃珠粒径分布的测定

   将若干玻璃珠试样在105~11O℃的温度下干燥1h。

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200g样品,精确到0.1g,倒入一组标准试验筛中(该组筛网的孔径应依次为850μm、600μm、300μm、212tμm、150μm、106μm、90μm,标准试验筛的质量应符合GB/T6003.1的有关规定)。

盖上试验筛网盖,开动振筛机(振筛机的摇动次数为290次/min,拍击次数156次/min)振动5min,然后将试验筛从振筛机上取下,分别称出各筛网上的样品质量及托盘上留存的样品质量,精确到0.1g。

若网眼被玻璃珠堵住,可用刷子从下面将它刷出,作为该筛网上筛余的样品。

如果筛后玻璃珠总质量少于最初所取样品的98%,需要重新取样测试。

   根据下面的公式,分别计算出各筛网筛余样品的质量酉分比,精确到小数后l位。

  

式中:

G——各试验筛网或托盘上筛余样品的质量百分比,%;

     M——筛后样品的总质量,g;

     m——各试验筛网或托盘上筛余样品的质量,g。

   根据各标准试验筛网和托盘上筛余样品的质量百分比,对照表l的规定,检查玻璃珠的粒径分布。

6.5成圆率的规定

6.5.1用醮有少许工业酒精的脱脂棉球,清洁玻璃珠选形器(见图2)的玻璃平板及玻璃珠收集器。

6.5.2玻璃珠选形器是由玻璃平板、振动器、调节器和支架等部件组成。

玻璃平板宽150mm,长380m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在0°~5°之间可调节。

振动器使玻璃平板产生频率为50Hz的振动,通过调节器可使玻璃平板的竖向振幅在0~0.5mm间变化。

6.5.3从玻璃珠试样中称取约20g样品,精确到0.1g。

6.5.4开启玻璃珠选形器的电源开关,调节玻璃平板的斜度和振动器的振幅,使玻璃板上有缺陷的玻璃珠慢慢向上移动。

而真正圆的玻璃珠向下滚动。

图2玻璃珠选形器示意图

6.5.5用小勺慢慢往选形器玻璃平板上喂料,应使玻璃珠不在玻璃平板上堆积或大量滑落。

所有圆珠将滚落到圆珠收集器中,而有缺陷的玻璃珠慢慢进入不圆珠收集器内,直至玻璃珠样品全部分离完毕。

6.5.6把收集到的团玻璃珠和有缺陷的玻璃珠分别再通过玻璃珠选形器进行分离。

直至所有的圆玻璃珠通过选形器后,没有带缺陷的玻璃珠分离出来;而所有有缺陷玻璃珠通过选形器后,没有圆玻璃珠分离出来。

6.5.7分别称出分离得到的所有圆玻璃珠的总质量N(g)和有缺陷玻璃珠的总质量C(g),精确到0.1g。

6.5.8玻璃珠的成圆率P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P——成圆率,%;

     N——圆玻璃珠的总质量,g;

    C——有缺陷的玻璃珠的总质量,g。

6.5.9按本标准6.4规定的方法,筛得一定量粒径为850~600wn范围的玻璃珠。

称取约20g样品,精确到0.1g。

重复步骤6.5.4~6.5.8即可得到该粒径范围玻璃珠的成圆率。

6.6密度的测试

6.6.1把若干玻璃珠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然后置于110±5℃的烘箱内干燥1h,取出冷却至室温(本测试工作应在23±2℃的环境中进行)。

称取约100g玻璃珠样品的质量

,精确到1g,待测密度。

6.6.2把化学纯的二甲苯倒入100ml量筒内,至刻度100ml处。

称其质量

,精确到1g,然后把二甲苯从量筒内倒出来。

 6.6.3把待测密度的、质量为

的玻璃珠样品倒入量筒内,加入二甲苯至100ml刻度,称其质量

,精确到1g。

6.6.4按下式计算出玻璃珠密度,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式中:

D——玻璃珠的密度,g/cm3;

   

——玻璃珠样品的质量,g;

——装有100mI二甲苯后,量筒的质量,g;

   

——加入玻璃珠样品和二甲苯至刻度100ml后,量筒的质量,g;

   d——在该窒温下二甲苯密度,g/cm3。

6.7折射率的测定

6.7.1把少许玻璃珠放在研钵里粉碎,然后置于载玻片上。

往载玻片滴1~2滴折射率为1.50的浸油,使浸油完全浸没玻璃粉。

6.7.2把载玻片置于放大倍数为100倍的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用钠光灯作光源供给透过光线。

调整显微镜的照明灯光,从下方以暗淡光线照射玻璃粉覆盖区域,将显微镜聚焦在玻璃粉上。

6.7.3缓慢提升显微镜镜筒,观察每颗玻璃粉周围贝克线的移动,若贝克线向玻璃粉中心方向移动,则

玻璃的折射率大于1.50;若贝克线向浸油方向移动,则玻璃的折射率小于1.50,当提升或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玻璃粉的轮廓呈模糊状态;当完全聚焦时,玻璃粉几乎不可见,此时玻璃的折射率与浸油的折射率相等,为1.50。

6.8耐水性的测试

参照GB/T6582,称取10.0g玻璃珠,倒入25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往瓶内注入100ml的蒸馏水。

把锥形瓶置于沸腾的水浴巾加热1h。

从锥形瓶中真接观察玻璃珠表面的状态。

等瓶中的水冷却至室温,用酚酞作指示剂,接着用0.01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至中性。

算出所用盐酸溶液的用量(d)。

6.9磁性颗粒含量的测试

6.9.1从玻璃珠试样中称取约200g样品

,精确到0.01g。

6.9.2把永久磁铁安装在一框架上,如图3所示。

在磁铁上放一块玻璃珠,组成一个磁性颗粒分选架。

6.9.3在玻璃板上放一张光滑的白纸,一手拿着白纸,一手慢慢将玻璃珠样品播撒到磁性区域巾,玻璃珠从纸上流过,进入样品盘,磁性颗粒留在纸上,把纸从下边慢慢提起至水平位置,将纸上的磁性颗粒用毛刷刷到样品杯中。

6.9.4重复6.9.3步骤,使玻璃珠反复通过磁性区。

直至通过三次或在纸上已见不到磁性颗粒为止。

称取收集到的全部磁性颗粒的质量

,精确至0.01g。

6.9.5玻璃珠中磁性颗粒的含量C,用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计算至小数后两位):

  

式中:

C--磁性颗粒含量,%;

   

--玻璃珠样品的质量,g;

   

--收集到的全部磁性颗粒的质量,g。

7检验规则

7.1检验的分类和要求

   对玻璃珠质量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定型检验和周期检验三种形式。

7.1.1出厂检验

   每家玻璃珠生产厂在产品出厂前,应按GB/T2828的规定随机抽取足够数量的样品,按表2的要求

图3磁性颗粒分选架示意图(单位:

mm)

进行自检,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要求。

表2出厂检验要求

 

序   号

 

出厂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本标准章、条编号)

测试方法

(本标准章、条编号)

1

玻璃珠在容器中的状态

5.1.1

目测

2

外观要求

5.1.2

6.3

3

玻璃珠的粒径分布

5.2

6.4

4

成圆率

5.3

6.5

5

供需双方合同规定的其它项目

按合同要求

按合同要求

7.1.2定型检测

   玻璃珠生产厂在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前,应提供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新产品,做本标准规定的全套性能试验。

7.1.3周期检验

7.1.3.1玻璃珠生产厂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周期检验:

   a)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h)停产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产品再生产时;

   c)正常生产的产品每经历两年生产时;

   d)产品的设计、工艺或材料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7.1.3.2周期检验的要求

   应按GB/T2829的规定随机抽取足够数量的样品,傲本标准规定的全套性能试验。

当产品的设计、工艺或材料的政变可能影响产品部分性能时,可仅对受影响的性能进行检验。

7.2检验结果的处理

   本标准每项性能试验,至少取样三组,在试样测试结果全部合格的基础上,三组(或三组以上)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若某一试样的测试结果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再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若复验结果全部合格,则整批产品合格;若复验结果(包括该项试验所要求的任一指标)即使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3质量检查

   需方或上级质量监督部门有权按本标准或供需双方合同的规定,对玻璃珠质量进行抽查或复查。

8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8.1包装

   玻璃珠应使用双层口袋包装,内袋为聚乙烯薄膜,厚度不小于0.5m,热压封口;外袋为塑料编织袋,以防敞漏和受潮。

每袋净重25±0.2kg。

8.2标志

8.2.l包装袋外应有清晰、耐久的标记。

其内容包括:

 

   a)产品名称和类别;

   b)包装袋内玻璃珠的净重;

   c)生产厂家的名称或注册商标;

   d)生产年、月或批号。

8.2.2每袋玻璃珠包装中,应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8.2.3每批玻璃珠产品,厂方应提供使用说明。

8.3运输

   运输中应防止雨淋和碰撞硬物,以免玻璃珠受潮或包装袋破损。

8.4贮存

   玻璃珠应贮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

按类堆码,严禁与强酸、强碱等对玻璃珠有腐蚀作用的物品混放。

附录A

(揭示的附录)

标准筛网孔尺寸与目数对照表

标水筛网孔尺寸(μm)

标准筛目数

850

20

600

30

300

50

212

70

150

100

106

140

90

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