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1674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docx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4)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一、综述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8月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和“苏州轻工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升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首批成立的高职院之一,也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

2006年,学院被列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2011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根据行业特点和区域优势,学院设有装饰艺术、环境艺术、视觉传达、服装工程、工业设计和数字艺术等6个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了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并重的专业格局。

学院地处长三角地区,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学院所在城市苏州是全国最大的传统文化产业城市、全国著名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提升、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工艺美术设计、动漫设计、游戏开发、平面设计、广告策划、数字印刷、纺织服装、建筑工程、景观工程、项目工程管理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最为紧缺,这就为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提供了需求空间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学院立足苏州,服务江苏,凭借悠远的工艺美术教育传统、醇厚的吴中地理文化底蕴,围绕着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2013年,学院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中心,围绕机制体制创新、增强办学活力、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党风廉政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高校”等荣誉称号,并被江苏省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被苏州市授予“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苏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称号学院获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二、政府(主办方)履责

作为院校主办方和地方政府,江苏省教育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学院基础能力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投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实施等方面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

苏州市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把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列入紧缺人才目录,在学院分别设立了“苏州市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和“苏州市旅游品研发基地”。

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并运行三年多来,为苏州市提供各种专业人才培训、社会就业困难人群培训、项目研发制作、职业资质认定及技术咨询、技能竞赛等项目服务,已成为面向全社会开放、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运行机制和高质量工作模式的多元化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旅游品研发基地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践和研发平台。

同时,院校主办方和地方政府还大力支持学院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切实履行了关于资金及政策支持的各项承诺。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引领,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提升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学院以国家、省、院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成果的总结、固化、应用与推广,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2013年,学院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多媒体教学软件高职组比赛二等奖;获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8项,院级立项30项;院级评选9项;获国家高职“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9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1部,院级优秀教材5本;获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一等奖2项,二等级1项,院级评选32项;获全国首届“微课比赛”江苏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院级立项建设8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毕业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6项,优秀教材3部,“金教鞭”优秀青年教师2名;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等。

2013年,学院先后参加了“中国大学生时装周”、“江苏省国际服装节”、“第七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展暨学术研讨会”等重大活动,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质量工程”建设,激发了师生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热情,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得以总结提升,一批教育教学成果得到总结与推广,从而提升了学院教学内涵建设水平。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多媒体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毕业设计金奖教学软件高职组比赛二等奖

(二)调整专业发展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学院在长期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两大专业群,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其中,“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广告媒体技术”等专业为教育部试点专业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在行业、企业、学生中以及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资源。

为了更好地支撑学院骨干院校建设,深化专业布局和内涵建设,学院根据产业对应专业大类、行业对应专业小类、岗位群对应专业的原则,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素质要求,重新定位学院的专业发展布局,在教育部、教育厅的专业建设指导下,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方案及专业教学,科学谋划发展,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分析,对学院现有的专业布局进行了梳理和优化,并完成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表1学院专业建设情况表

开设

专业总数

国家重点

专业建设

立项数目

省重点专业建设立项数目

“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目

20

4

4

4

7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不断强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推进“双融合”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通过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梳理与总结,针对各专业的不同性状,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审阅与修订。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中,注重工作室项目、工作室课程、工作室教学团队、工作室实训条件、工作室运行管理制度等要素之间的关联度以及保障性建设。

积极推进“双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在素质育化课程建设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与推广成功经验,举办了素质育化课程“双融合”成果汇报展,展示学院素质育化课程在“双融合”改革上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果。

启动了专业教学课程的“双融合”进程,组织公共基础部教师与视觉传达系、装饰艺术系专业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双融合”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认可度。

在学院学术活动月期间,还举办了“双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研讨沙龙,共同探讨课程体系改革新思路。

 

专业课程与素质育化课程体系图学院推进“双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四)深化跨界课程教学改革,紧跟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

跨界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是学院推进“双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专业之间跨界交流融合的形式之一。

在跨界课程教学试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联合学院“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重点开发了推动西部地区贵州省雷山县区域文化发展与苏州传统桃花坞木刻年画传承与创新的跨界研究课题,提升学院服务地方创意文化产业的能力。

学院分两学期分别组织了12个班级(共24个班级700多名学生),覆盖学院6个系,专业教师近30名,组成了近10个教学团队,共投入40余万元,开发了关于桃花坞木刻年画和雷山标志性文化符号的作品1600余件,举办专项展览2场。

其中有120余件作品作为雷山县代表作品选送“2013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参评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与声誉,很多作品被雷山县西江苗寨旅游开发公司选中,雷山县委县政府对学院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

(五)推进网络课程建设,构建“立体化”课程资源

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落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学院总结近十年来“数字学习包”改革与建设成效,推动实施网络课程建设,在新的理念和网络技术条件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信息化进程,实施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评价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制定建设规划,扩大网络课程建设的规模,将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学院组织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的技术培训,着力推进网络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到2013年底,将建成网络课程210门,全面覆盖学院现有专业及专业方向,构建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资源。

(六)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信息中心”运行良好

学院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课程信息中心”并积极推广使用。

“课程信息中心”向所有师生免费开放,教师持续更新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课程信息中心”自主选课及自主学习,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为高效便利。

“课程信息中心”资源不断丰富和优化,受到师生双方的欢迎。

学院编制《信息化学习手册》,提升学生信息化水平与能力。

目前,“课程信息中心”收录各类资源达27564条,各类信息数据量达2.3T,成为学生网上学习、网上交流以及完善发布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

学院课程信息中心网站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45人,占教师总数的36.84%;校内兼课教师18人(折合数),占教师总数的2.71%;校外兼职教师384人(折合数),占教师总数的57.74%;校外兼课教师18人(折合数),占教师总数的2.71%。

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29%,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为81%,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的比例为96%。

专任青年教师(45岁以下)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65.5%。

目前,学院有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省“青蓝工程”15人等。

(一)注重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激励与保障机制

学院以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抓手,不断推进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机制的创新。

2013年,学院重点完善了公开招聘、双师认证、绩效工资改革及岗位聘用等制度,以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分配为核心,进行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推进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院实施师资引进公开招聘,制定了《公开招聘管理暂行办法》,从组织形式、出题方式、面试评委的组成等方面对招聘工作进行了改革,建立公开招聘试题库和面试专家库,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实现了事业单位招聘按需设岗、按岗选拔、公平公正的改革目标。

学院重点推进“双师”认定和建设工作,制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审与推荐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等省级各类师资项目遴选、评审、评优等方面,向“双师”素质教师倾斜,并在校内津贴分配上给予相应的体现,以认定、培养、考核、待遇各方面的联动机制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目前,学院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为96%。

重点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及新一轮的岗位聘用工作,制定学院《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办法》、《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和《第二次岗位设置与聘用方案》,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改革保障了教职工的基本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收入同步增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体现了“按劳分配”与“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

(二)推行多样化师资培养项目,大力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学院继续重点投入教师国际化培训,采用定单式培养的方式,有计划组织教师走出国门,拓展视野。

2013年,学院共组织3批约70人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国际轮训班,赴英国、奥地利、美国等国家进行定单式培训,从培训课程的需求调研、课程包设计、行程计划到下达培训任务书、制定团队计划、拟定个人计划、回国后提交团队考察报告、教师个人提交境外研修报告书、大会汇报交流等,形成系统化的项目管理,确保了教师境外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省教育厅高校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项目。

目前,共有7名教师分别在英国、法国、美国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高校开展研修项目。

另有6人成功申报省教育厅高级访问工程师实践项目。

 

 

法国国民教育部专家为我院青年教师赴英国温彻斯特艺术学院进修学员合影

进行课程开发培训

通过协议缔约和合作项目,建立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教师机制。

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4个重点专业分别在金螳螂、旭日等8家业内知名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实施教师轮训计划,先后选派27名教师进站脱产或挂职实践。

 

江苏旭日有限公司教师工作站签约仪式青年教师赴苏州金螳螂装饰有限公司企业实践

(三)注重智力引进,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组织新进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不断增加兼职教师课时津贴投入,鼓励各系部聘请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著名教授、专家,业界知名人士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行业内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教授和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双师”结构,使专兼教师能力素质实现异质互补。

学院开展兼职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和专技职务评审预备工作,允许并鼓励兼职教师和学院在编教师一起参加江苏省岗前培训和职称计算机的考试,为兼职教师申报教师资格和专技职务做好准备。

目前,由行业企业大师、名人、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骨干教师、国际教授、实训教授、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4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已经建成,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达到50%,聘请行企专业带头人4人、行企骨干教师8人、国际教授4人、实训教授4人,基本建成专兼结合的“高双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五、实践教学

学院根据产业、行业、岗位的变化要求,以建设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为重点,加大对校内外实训基地资金和设备投入的力度,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工作室的制度建设,推进工作室教学的改革,实现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步培养。

(一)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学生实习实训质量

表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表

基地数

建筑面积

(平方米)

生均建筑面积

(平方米/生)

设备总值

(万元)

设备数

(套件)

大型设备数

(套件)

11

24368

5.16

3207

4354

75

2013年,在原有9个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学院实训基地增加到11个。

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高专实训基地5个,市级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学院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

实训基地总面积24368平方米,生均实训面积5.1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07余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6790元,实训基地的功能覆盖学院各专业,覆盖面100%。

以国家骨干院校项目建设为重点,学院重点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工作室;依托学院理事会和各系校企合作中心,重点建设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与教学;合理整合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开放运作,将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建成为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共享的示范基地。

 

江苏省服装设计实训基地视觉传播媒体技术实训基地

2013年,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基地217个,重点建设贵州雷山苗族银饰刺绣产品研发中心、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香山工坊置业有限公司、东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江苏旭日装饰集团等25家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1423人,接受应届毕业生就业达到506人,学生实习率100%。

表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表

基地数

主要面向专业

(专业方向)

接待学生量

(人次)

接受半年以上

顶岗实习学生数

接受毕业生

就业数

217

21(24)

3840

1423

506

以就业为导向,依托“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呈辉中国工艺文化城设计成果转化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生创业中心”以及金螳螂、旭日、东南电梯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拓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

学生在力智伟业模型制造有限公司实习学生在天源服饰有限公司实习

(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深化实践性教学改革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主题教学、项目教学、跨界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设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实训课程(群),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院规范管理实训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配合学院学分制、主辅修制改革,推行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实训课程;深化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形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立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学业报告书、毕业设计报告书撰写的指导和质量要求。

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引进真实项目,师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接触到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锻炼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通过项目的开发,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院不断完善“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纳入到学历证书体系中,职业资格证书已100%覆盖学院所有专业。

2012-2013学年鉴定人数为6002人次,社会鉴定人数同比增长23%。

新开拓了陶艺设计师、首饰设计师,玩具设计师等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技师的鉴定、评审达到了106人,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达到740人,人数和鉴定级别均得到提升。

表4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情况

序号

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全称

鉴定内容

建立单位

鉴定数(人次)

工种/证书名称

等级

级别

部门

社会

在校生

合计

7

33

740

5262

1

AdobeACAA教学中心

ACAA数字艺术设计师

中级

国家级

行业

498

2

AdobeACCD教学中心

Adobe软件认证资格证书

中级

国家级

行业

1,120

3

AutodeskATC教学中心

AutodeskCAD工程师/工程师认证

初级

国家级

行业

873

4

AutodeskATC教学中心

AutodeskCAD工程师/工程师认证

高级

国家级

行业

172

5

PGM服装CAD教学中心

PGM服装CAD软件认证资格证书

初级

国家级

行业

126

6

教育部ITAT教育培训基地

教育部ITAT教育认证资格证书

初级

国家级

行业

536

7

中国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苏州地区考管中心

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

初级

国家级

行业

130

8

中国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苏州地区考管中心

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

中级

国家级

行业

120

9

中国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苏州地区考管中心

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

高级

国家级

行业

106

10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陈列展示设计员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161

11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服装设计定制工

中级

省级

省市部门

127

12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服装设计定制工(技师)

技师

省级

省市部门

30

13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服装制板师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172

14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服装制版师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49

15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服装制作工

中级

省级

省市部门

132

16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广告设计师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188

17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广告设计师(技师)

技师

省级

省市部门

24

18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摄影师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76

180

19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室内装饰设计员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92

262

20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首饰设计师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46

21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数字视频合成师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132

132

22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数字视频合成师(技师)

技师

省级

省市部门

42

23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陶瓷产品设计师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50

24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陶瓷产品设计师(技师)

技师

省级

省市部门

10

25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玩具设计师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53

26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室内设计员

中级

省级

省市部门

20

27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室内设计员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44

28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多媒体设计员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139

29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多媒体设计员

中级

省级

省市部门

38

30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装饰美工

中级

省级

省市部门

45

31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动画绘制员

中级

省级

省市部门

24

32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动画绘制员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24

33

江苏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装裱工

高级

省级

省市部门

29

六、产学合作

(一)完善“四位一体、四方互动、四联四定”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通过学院“理事会”的有效运作,已形成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理事会”下设六个专门委员会,以六系校企合作中心为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了整体的校企合作能力。

学院与苏州市旅游局共建旅游品设计研发基地;与金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建学生创业基地;与基业景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旭日集团、中国锦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凯地丝绸有限公司、新丝绸之路工艺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分别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目前,学院已与186个企业建立产学合作关系,校内建立的各类校企合作产学研机构达到15个。

学院理事会构架图各系成立校企合作中心

(二)建设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优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