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4E38080中国地理分区.docx
《山东省胶州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4E38080中国地理分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胶州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4E38080中国地理分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胶州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4E38080中国地理分区
课时规范练44 中国地理分区
课时规范练第78页
基础巩固
右图为我国额尔齐斯河上游河段示意图,图中甲镇在世界地质界被称为“稀有金属博物馆”,是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源头。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
A.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C.图示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D.丰水期出现在冬季
2.甲镇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最主要优势是( )
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D.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流域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地区,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时,冰雪融水最多,河流径流量大,为丰水期,冬季径流量小,为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由河流形态可推断图示区域北高南低,C项正确。
第2题,由材料可知,甲镇在世界地质界被称为“稀有金属博物馆”,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为其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最主要优势。
A项正确。
云量是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4.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季风
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云量是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表示云量越多。
所以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A项错误。
甲地晴天多,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B项正确。
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C项错误。
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小于或等于丁地,D项错误。
第4题,根据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特征可知,乙地等值线弯曲向北是云量比周围多,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为西南季风的通道,海洋水汽沿山谷进入到该地,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A项对。
季风、纬度、海陆位置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项正确。
能力提升
(2019江苏苏北三市联考)夏特古道跨越新疆天山南北,全长120千米,海拔均在2500米之上,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险峻的一条古隘道。
《大唐西域记》描述此地:
“经途险阻,寒风惨烈……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
”右图为夏特古道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驴友普遍选择春秋季徒步穿越夏特古道,主要是为了避开( )
①洪水切断古道 ②野生动物袭击 ③高温酷暑天气 ④风雪严寒天气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6.《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最可能是( )
A.雪崩B.地震
C.洪涝D.泥石流
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特古道沿天山山麓的河流分布,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为河流汛期,洪水切断古道,无法通行。
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冬季气候恶劣。
①④正确。
野生动物袭击不只出现在春秋季节。
夏特古道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不会出现高温酷暑天气。
A项正确。
第6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途险阻,寒风惨烈,为冬季,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大声叫唤可能引发雪崩,不可能引发地震、洪涝、泥石流。
A项正确。
(2019云南昆明一模)2016年11月15日,云南省大理至瑞丽铁路澜沧江特大桥钢管拱实现高精度合拢。
该桥位于地形复杂的横断山脉两端,是当前我国安全风险等级最高的在建铁路桥梁之一。
全桥共用混凝土8.5万立方米,主体结构共用钢约14万吨,共用高强螺栓11.52万套。
上图为澜沧江特大桥钢管拱景观图。
据此完成7~8题。
7.该桥梁设计与建材施用重点攻克的难题是( )
A.防御高原冻土和泥石流B.防御强烈地震和峡谷大风
C.防御河谷洪水和水土流失D.两岸交通不便,施工困难
8.该桥所在区域每年5—10月云雾缭绕,主要是受( )
A.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B.气温高蒸发旺盛所致
C.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D.昆明准静止锋控制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大桥所在的横断山脉强震频发,山高谷深,峡谷间风力较大,因此桥梁设计与建材施用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是防御强烈地震和峡谷大风,B项正确;而水土流失、高原冻土、河谷洪水、泥石流对大桥影响不大,A、C两项错误;两岸交通可以满足建设需要,不是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D项错误。
第8题,太平洋暖湿气流对此区域影响小,A项错误;气温高蒸发旺盛造成的云雾少,持续时间短,B项错误;该区域多云雾,说明该区域水汽充足,上升气流明显,该桥所在区域位于滇西边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空气中水汽充足,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在河谷地区形成上升气流,导致5—10月形成多云雾的天气,C项正确;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冬半年,D项错误。
(2019湖南长沙一中质检)读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等值线图(单位:
厘米),完成9~11题。
9.季节性冻土形成的最主要条件为( )
A.海拔
B.纬度
C.气温
D.土壤湿度
10.下列城市中季节性冻土深度较为接近的是( )
A.齐齐哈尔、绥化B.呼玛、伊春
C.嫩江、牡丹江D.哈尔滨、牡丹江
11.有关各地冻土深度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季节性冻土深度深主要是纬度高
B.②地季节性冻土深度较浅主要是湿度高
C.③地季节性冻土深度浅主要是地势低
D.④地季节性冻土深度深主要是海拔低
答案9.C 10.D 11.C
解析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季节性冻土形成于冬季可以低于0℃、夏季地温较高的地区。
因此影响季节性冻土形成的因素是地温,地温和气温息息相关,海拔、纬度、土壤湿度都不是影响地温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
第10题,根据图示,齐齐哈尔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20~240厘米,绥化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00厘米,二者不接近,A项错误。
呼玛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80厘米,伊春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60厘米,二者相差较大,B项错误。
嫩江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40~260厘米,牡丹江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180~200厘米,二者相差较大,C项错误。
哈尔滨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180~200厘米,牡丹江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180~200厘米,二者最接近,D项正确。
第11题,从图中看,①地的纬度相对于③④等地区,纬度不高,A项错误。
②地位于海拔低处,季节性冻土深度较浅主要是由于地势较低,B项错误。
③地位于平原地区,季节性冻土深度较浅主要是由于地势较低,气温高,C项正确。
若④地海拔较低,则会形成相对的高温地区,因此季节性冻土应该相对较浅,与描述相反,D项错误。
(2019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模拟)“稻客”是指专业帮别人收割水稻的人群,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北部等北方地区。
每年6月底,“稻客”带着小型收割机来到广东开始一年的丰收之旅,然后依次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9月再次来到广东、湖南等地秋收。
据此完成12~14题。
12.“稻客”“迁徙”路线主要反映了我国各地水稻存在( )
①品种差异 ②播种期差异 ③熟制差异 ④种植技术差异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3.“稻客”现象表明我国( )
A.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改变
B.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
C.北方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
D.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
14.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水稻种植区( )
A.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B.劳动力增多
C.经济收入减少D.机械化水平提高
答案12.D 13.A 14.D
解析第12题,“稻客”的“迁徙”路线基本是从南向北再向南,说明水稻的成熟期存在南北差异,这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
越往南,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好,播种期越早,收获期也越早,故②正确;“稻客”9月再次来到广东、湖南等地秋收,说明该地种植的是双季稻,故作物熟制也影响“稻客”“迁徙”路线,③正确;“稻客”“迁徙”与作物品种、各地种植技术差异无关,故①④错误。
故选D项。
第13题,“稻客”现象表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农户从以前自己靠人力收割水稻,改变为雇用劳动力靠机械收割水稻。
其中固然有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因素,但主要与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改变密切相关。
故A项正确。
“稻客”现象并不能完全体现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故B、C两项错误。
6月底,北方已经完成冬小麦的收割,北方农村地区农户利用农闲时间当“稻客”获得经济收益,故“稻客”现象不能说明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故D项错误。
第14题,某地农业地域结构是在漫长的区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短时内不可能大规模改变,A项错误;人工收割水稻的效率比不上机器收割,劳动力增多对“稻客”减少影响不大,B项错误;“稻客”减少与经济收入关系不大,C项错误;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说明南方水稻种植区对“稻客”的需求减少,最可能是因为南方农村地区农户在“稻客”的影响下自己购买了水稻收割机械,提高了机械化水平,故D项正确。
15.(2019四川德阳三诊)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玛纳斯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
流域内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最高5242.5米,最低256米。
流域内有大型农业灌溉区,灌溉面积达20.4万公顷。
图1示意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分布,图2是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年份冰川面积变化(单位:
平方千米)。
图1
图2
(1)推测肯斯瓦特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流量特征。
(2)据图2概述玛纳斯河流域冰川面积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
(3)玛纳斯河下游区域是著名的粮棉产区。
对玛纳斯河流域是否应该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流量小,夏季多,冬季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日变化明显。
(2)山地北坡面积最大,其次是南坡,东、西坡面积较小。
随时间变化,各坡向面积均减小,东北坡减少最多,偏西坡向减少最少。
(3)应该发展:
有玛纳斯河提供灌溉水源;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不应该发展:
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河流下游流量减小甚至断流,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
解析第
(1)题,河流流量特征主要从河流的补给类型方面分析。
根据材料,该河流位于天山北麓,属于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主要由冰川融水补给,典型的水文特征为流量小。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季节变化上,夏季气温高,水量大,冬季气温低,水量小;日变化上,日出前后气温低,水量小,午后气温高,水量大,因此水量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大。
年际变化上,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稳定,因而水量年际变化小。
第
(2)题,主要考查坐标图的判读。
据图可知,玛纳斯河流域冰川面积北坡最大,其次为东北和西北坡,再次为南坡,东西方向冰川面积最小。
图中可知冰川面积的变化特点为总体呈逐年缩小趋势,其中东北坡面积缩减最大,西北、西南和正西方向缩减面积最小。
第(3)题,为开放性题,选择赞同,则应从扩大规模的可能条件、带来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
选择反对则应从扩大规模后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分析。
16.(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水分盈亏量是指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
图1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2是图1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图1
图2
(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份最低,7—8月份最高,分析其原因。
(2)判断丙地地表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解析其原因。
(4)图中乙地水稻单产比小麦高83.9%,净收益是小麦的10.5倍,用水量是小麦的3倍。
有人建议该地应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5月份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
7—8月份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1月份。
1月份水分盈亏量为0,之前月份水分盈亏量大于0,之后月份小于0,说明该月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表水量达到最大。
(3)甲大于丙。
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丙地水分盈亏量大于0,说明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晴天少;甲地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
(4)赞同。
理由:
该地自然条件较优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半湿润区,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土壤肥沃等);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种植水稻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或不赞同。
理由:
该地区年降水量少,水分盈亏量小,种植水稻耗水量大,大力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紧张情况;影响生态环境等发展。
解析第
(1)题,根据图1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5月份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而雨季未到,降水少,所以水分盈亏量最低。
7—8月是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水分盈亏量最高。
第
(2)题,据材料知,水分盈亏量是指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的差值。
盈亏量>0,说明水分盈余;盈亏量<0,说明水分亏损。
据图2可知,丙地1月份水分盈亏量为0,之前月份水分盈亏量大于0,之后月份小于0,说明该月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因此地表水量达到最大。
第(3)题,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
根据图2曲线分析可知,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丙地水分盈亏量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太阳幅度射量少。
该时段是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甲地纬度高,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所以太阳辐射量甲地大于丙地。
第(4)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效益看,该地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半湿润区,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种植水稻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所以赞同。
从综合效益看,该地区年降水量少,水分盈亏量小,种植水稻耗水量大,大力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区用水紧张情况,影响该地生产、生活、生态等的协调发展,所以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