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欣赏《茉莉花》教学设计2套.docx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欣赏《茉莉花》教学设计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欣赏《茉莉花》教学设计2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欣赏《茉莉花》教学设计2套
教学
内容
欣赏《茉莉花》
设计
理念
《茉莉花》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着劳动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
因此在设计《茉莉花》这课时,特地以课前欣赏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营造氛围,再通过对茉莉花的了解导入新课,进一步通过讲述歌剧《图兰多》的传奇故事,了解茉莉花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激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进而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实践并掌握音乐知识,再通过让学生欣赏比较多种版本的《茉莉花》,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感受《茉莉花》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同时,尽可能的使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感受民族音乐的美,进而爱上民族音乐。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唱歌曲《茉莉花》,感受小调音乐的柔美、委婉,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2、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茉莉花》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位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
资源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乐器等。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课题:
听、问、看
1、听(课前音乐):
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
2、问:
刚才听到的音乐你熟悉吗?
是什么?
把你了解的茉莉花的形态、色彩描绘一下
3、看(多媒体展示):
茉莉花的图片、原名、产地、功能……
(设计意图:
体现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会用各种方法去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花的情感。
)
二、欣赏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片段
1、歌剧简介:
关于江苏民歌《茉莉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
2、播放歌剧图兰多特片段。
(多媒体展示)
教师:
听到茉莉花的音乐了吗?
它的出现为歌剧添彩,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增辉。
它通过天才作曲家普契尼天衣无缝的运用,使西方人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美,也成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佳话。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感受与鉴赏领域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三、学唱歌曲
1、跟教师的琴声发“lu”模唱旋律。
2、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学生小声试唱歌词,强调歌唱表情和声音位置。
3、你感受到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
让学生自由讨论(柔美、婉转)。
学生回答意思相近的教师都给予肯定,并告诉其这就是小调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小调歌曲的特点
4、欣赏江苏风景
教师:
学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后,想不想欣赏江苏的风光?
(设计意图:
感受《茉莉花》的柔美、细腻与江南的人文风情也有关系。
)
5、你能把自己总结的歌曲风格用歌声表现出来吗?
再一次听范唱,自己同时练唱,然后教师分组或抽单个学生检查演唱效果。
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
四、拓展欣赏(感受与体验多样《茉莉花》)
1、欣赏人声、器乐、《茉莉花》片段(黑鸭子组合、女子十二月坊演奏、萨克斯演奏)
教师:
由于人们的喜爱和民歌的变异性,有了很多版本的茉莉花,各自风格不同。
2、欣赏2008申奥宣传片和宋祖英演唱会视频片段
教师:
《茉莉花》不仅中国人民喜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在多种重要场合都会奏响它。
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了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
为她伴唱、伴奏的人中有很多是外国人。
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也来跟着合唱队担任伴唱,感受那激动人性的场面。
(观看视频)
在2004年伦敦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全世界人民更是深深地爱上了《茉莉花》。
(观看视频)
在这种世界级的盛会上能《茉莉花》代表着中国出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五、寄语未来
小结:
《茉莉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如茉莉花一般美的民族音乐,期待着有一天在你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你们的心田飞向世界!
让我们再次高歌《茉莉花》!
并在歌曲结束时随音乐走出教室。
课后记录
教学
内容
歌曲合唱《茉莉花》
设计
理念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与《茉莉花》相关知识。
感受南北地区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2、尝试用合唱、合奏的形式表现《茉莉花》。
3、通过演唱、演奏、感受江苏民歌的优美旋律,从而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合唱、合奏《茉莉花》
教学难点
合唱、合奏《茉莉花》
教学
资源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乐器等。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初步感知复习导入
1、欣赏音乐《茉莉花》
2、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出乐曲的名称
3、电子琴演奏乐曲《茉莉花》
A、出示乐曲,分析旋律,学生无声练习
B、齐奏乐曲
C、选择合适的音色
D、分小组演奏、合奏
三、知识拓展
1、介绍歌曲《茉莉花》的相关知识
2、出示歌词、演唱歌曲
3、欣赏另一版本的歌曲《茉莉花》学生比较歌曲的不同
4、师:
《茉莉花》是流行全国的民间小调,各地歌词基本相同。
河北民歌《茉莉花》歌曲内容和旋律基本未变,刚直干脆,体现了北方人爽朗和明快的性格,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多》中也采用了这收音调。
5、欣赏萨克斯独奏《茉莉花》教师可简单介绍歌剧《图兰朵》请学生谈谈感受
6、分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形式表现〈茉莉花〉
四、合作表演
1、分组练习
2、用多种形式表演
五、教师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与歌曲《茉莉花》相关的知识;通过欣赏感受了不同的《茉莉花》,同学们也用各种形式表现了这首乐曲。
愿同学们也要做这小小的花,把芳香和美丽流给别人。
课后记录
教学
内容
1、表演:
童声合唱《茉莉花》
2、音乐知识:
小调
3、欣赏:
江苏民歌《茉莉花》
设计
理念
让学生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课时
教学
目标
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
教学重点
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两声部合唱的学习。
教学
资源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乐器等。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上课
1、教师演唱《茉莉花》,了解学生对这首乐曲的熟悉情况。
2、课件展示茉莉花图片,揭示课题。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童声版合唱《茉莉花》(教学用书上第43页),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3、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4、跟着节奏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5、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6、学习第二声部旋律。
7、试着合唱旋律。
8、填入第二声部歌词。
9、完整地演唱。
10、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三、欣赏课本中的合唱歌曲《茉莉花》
1、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3、《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久远、流行地区很广、遍及我国南北的小调民歌,其中以江苏民歌《茉莉花》最为著名。
早在20世纪初,它的音调就出现在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特》的音乐之中,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茉莉花》的乐谱、音响、音像、图片等资料介绍给大家。
课后记录
案例名称:
芬芳茉莉
科目:
音乐
教学对象:
六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芬芳茉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单元包括两个课时。
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今天的音乐课讲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根据课本德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将江苏版、东北版和河北版的《茉莉花》和《东边升起月亮》编排在一起,上了一堂欣赏课。
二、教学目标
1、聆听不同题材、体裁、结构、风格、演唱形式的《茉莉花》,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与形态,感受音乐情境的美,喜爱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2、了解民歌体裁、演唱风格、曲式结构、表演形式等知识,能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歌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节课我想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将音乐、图片、mtv相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以音乐为主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合作、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去探索音乐的语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茉莉花》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着劳动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
因此在设计《茉莉花》这课时,特地以课前欣赏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营造氛围,再通过对茉莉花的了解导入新课,进一步通过讲述歌剧《图兰多》的传奇故事,了解茉莉花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激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进而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实践并掌握音乐知识,再通过让学生欣赏比较多种版本的《茉莉花》,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感受《茉莉花》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同时,尽可能的使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感受民族音乐的美,进而爱上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及对《茉莉花》风格的认识了解。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3、课前搜索相关内容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
听、问、看
1、教师播放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
2、问:
刚才听到的音乐你熟悉吗?
是什么?
把你了解的茉莉花的形态、色彩描绘一下。
3、看:
课件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的图片。
1、学生听流行版的《茉莉花》 。
2、分组讨论、交流。
3、观看茉莉花,了解其形态。
1、 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2、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会用各种方法去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花的情感。
二、欣赏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片段《东边升起月亮》。
1、歌剧简介:
关于江苏民歌《茉莉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
2、播放歌剧《图兰朵》片段和《东边升起月亮》的音乐。
1、学生听老师讲故事。
2、听歌剧音乐。
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于感受和鉴赏领域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唱歌曲《茉莉花》。
1、教师伴奏全曲。
2、教师有感情地边弹边唱,强调歌唱表情和声音位置。
3、你感受到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
4、播放江苏风景课件。
教师:
学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后,想不想欣赏江苏的风光。
5、你能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歌曲风格用歌声表现出来吗?
6、教师播放歌曲范唱。
7、教师分组检查演唱效果。
1、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u”模唱旋律。
2、学生轻声试唱歌词。
3、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婉转、柔美)。
4、欣赏江苏风景。
5、学生轻声跟范唱带试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感受茉莉花的柔美、细腻与江南的人文风情也有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四、拓展欣赏(感受与体验多样《茉莉花》)
1、欣赏人声、器乐《茉莉花》片段(黑鸭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演奏、萨克斯演奏)
教师:
由于人们的喜爱和民歌的变异性,有了很多版本的《茉莉花》。
2、播放宋祖英悉尼歌剧院演唱会视频片段。
教师:
《茉莉花》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在多种重要场合都要奏响它。
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
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地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全世界。
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
1、学生欣赏人声、器乐《茉莉花》片段。
2、欣赏宋祖英演唱视频。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不同风格,了解民歌的变异性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
2、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情动于中,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茉莉花》的感悟。
五、寄语未来。
小结:
《茉莉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如《茉莉花》一般美的民族音乐。
期待着有一天在你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你们的心田飞向世界!
让我们再次高歌《茉莉花》。
并在歌曲结束时随音乐离开教室。
再次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纯真而美好的感情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茉莉花的洁白无暇、高雅真挚,代表了人类共同的理想。
七、教学评价设计
1、你的歌声真美妙,就如百灵鸟一般。
2、你的耳朵真灵敏!
3、你们专注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老师看你听得很认真,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哦!
6、从师生合作演唱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7、从你的表情上让我感觉到江南民歌确实很优美。
8、谢谢你精彩的回答!
9、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
4、你说得还不完全,没关系,谁来帮他补充一下。
10、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八、板书设计
《茉莉花》江苏民歌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格
教学反思:
为了能使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用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茉莉花》导入,营造一种清新的学习氛围。
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认识茉莉花,了解茉莉花,然后通过《茉莉花》的传说引出《东边升起月亮》,并介绍中国民歌《茉莉花》也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而享誉世界。
籍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初步感受茉莉花的旋律,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课课题《茉莉花》,学生通过教材提供的知识点,初步了解《茉莉花》及小调民歌特点,使学生初步感知细腻柔美的江南风情,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由于茉莉花的旋律学生非常熟悉,教材中的曲谱较为简单,学生很快掌握歌曲旋律。
整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有在歌曲结束句的演唱上,由于学生气息运用不是很到位,有个别学生遇到了演唱上的困难。
教师要在这里给予学生更多演唱方法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