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0588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当地时间2016年5月14日讯,印度阿拉哈巴德,近日来遭受高温侵袭,土地干旱,已有3.3亿印度人没有足够的水维持日常生活。

据此完成1~3题。

1.有关材料中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自然异变        B.是自然灾害

C.是地质灾害D.是水文灾害

2.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

A.灾害的两种基本要素是致灾因子和受灾体

B.致灾因子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各种诱因,受灾体是承受灾害的各种客体

C.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受灾体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D.人为灾害的致灾因子是人为因素,受灾体是人类和人类社会

3.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应该与自然为敌,通过“征服自然”来“消灭”自然灾害

B.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到最低

C.自然灾害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

D.人类文明是在与各种天灾人祸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

解析:

1.B 2.C 3.A 第1题,干旱对人类造成了影响,因而是自然灾害,干旱属于气象灾害。

第2题,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但受灾体仍然是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

第3题,人类应该利用智慧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坝高128m,1958年开始蓄水。

施工前,该水库库区周围地区仅发生过小地震。

到1963年水库蓄满水后,库区周围地区的地震仅记录到的就2000多次,绝大多数地震震中都位于库区下部。

1969年库区发生了一次里氏5.8级的较大地震。

据此回答4~6题。

4.赞比亚位于(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东非裂谷地震带

D.洋脊地震带

5.下列有关修建水库后,地震次数增多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降低了地下岩体的稳定性

B.岩石上部工程量增加诱发地震

C.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D.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解析:

4.C 5.D 6.D 赞比亚是东非大裂谷的起点,属于东非裂谷地震带。

修建水库会增加地应力,降低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增加地震成灾的危险性。

一次地震中震级只有一个,不同地方烈度不同,一般说来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示自然灾害是(  )

A.台风B.鼠灾

C.寒潮D.风暴潮

8.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

A.阻碍交通B.能源紧张

C.农业受损D.减少病虫害

解析:

7.C 8.D 第7题,由图示可知,该自然灾害发源于高纬地区,并向低纬地区运动,可判断为寒潮。

第8题,寒潮会带来降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但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分布表,回答9~11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

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9.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场面积广阔、牲畜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10.与其他大洲相比,为什么欧洲旱灾不明显(  )

A.欧洲经济发达B.欧洲所处纬度高

C.欧洲气候较湿润D.欧洲历史悠久

11.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的成因有(  )

①地势低平 ②位居赤道,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②③D.③④⑤

解析:

9.B 10.C 11.A 第9题,欧洲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易形成雪灾。

第10题,受海洋和西风带的影响欧洲气候较湿润,降水较多,所以旱灾不明显。

第11题,孟加拉国夏季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再加上热带气旋侵袭频繁,降水非常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因而水患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松材线虫病疫区已扩大至江苏、浙江、安徽等12个省份的113个县(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癌症”,传播蔓延迅速,防治难,是松树的一种危险性和毁灭性病害,是国内外要求控制和消灭的一种检疫性病害)。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松材线虫病害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传染容易B.致死速度快

C.蔓延迅速D.危害树叶

13.下列属于常见森林虫害的是(  )

①松材线虫 ②松毛虫 ③杨树蛀干害虫 ④泡桐大袋蛾 ⑤蝗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解析:

12.D 13.A 第12题,由题干材料可知,松材线虫病具有传染容易、致死速度快、蔓延迅速的特点。

第13题,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属森林虫害,而蝗虫属于农作物虫害。

经核定,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64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4.8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21769.8千公顷,其中绝收223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04.1亿元。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材料充分反映了(  )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D.自然灾害可造成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15.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对地面状况施加影响从而改造局部地区环境,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B.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能以各种行为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C.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往往受灾严重,“放大”灾害效应

D.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在扩大

解析:

14.D 15.C 第14题,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产生的损失。

第15题,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缩小”灾害影响。

二、综合题(共70分)

16.(福建高考)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5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5分)

解析:

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红层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的季风区且断裂发育、河流众多。

(1)题,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表物质等条件都有利于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题,主要考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带来的危害。

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17.下图为西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

(4分)

(2)推断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并简述其危害。

(6分)

解析:

(1)题,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回答。

(2)题,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必然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危害可从对农业、工业等生产部门的影响和生活用水等角度分析,另外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答案:

(1)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上减少。

(2)高温、干旱。

供电紧张,造成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蒸发量增加,可用水源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18.读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5分)

(1)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据此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是泥石流多发地?

(9分)

(2)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但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分析其原因。

(6分)

解析:

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①陡峭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

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地表起伏大,因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多,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松散物质,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

答案:

(1)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

②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等。

A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在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地表植被缺乏。

(2)①B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②B地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③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

19.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年春、夏季降水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说明:

平均值为该季节降水量平均值。

(1)结合图示,分析某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6分)

(2)对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上述灾害变化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

(4分)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降水比较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

(1)题,由图可知,某年春季该地区降水明显少于平均值,会导致干早;夏季降水又多于平均值,出现洪涝灾害。

(2)题,由上题中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并结合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形即可作答。

答案:

(1)春季降水大幅减少,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夏季降水大幅增加,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出现春旱夏涝急转的现象。

(2)春季干旱易引发火灾;夏季暴雨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夏季暴雨冲刷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

20.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凌汛是指冰凌阻塞河道,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2015年12月9日,黄河内蒙古河段出现首封,这标志着黄河进入2015年至2016年度凌汛封河期。

材料二 黄河某河段水系分布示意图。

(1)分析图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灾害的自然原因。

(6分)

(2)说出人类可采取哪些防御凌汛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4分)

解析:

(1)题,根据材料一中凌汛的定义确定凌汛的发生条件,河流有结冰期且由低纬流向高纬,再结合材料二得出本河段发生凌汛的原因。

(2)题,主要考查防御凌汛的措施,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由于下游入冬时的封河期早于上游河段,初春时的开河期晚于上游河段,从而使下游河道中的冰凌阻塞河流,水位明显上涨,再加上地形平坦,易引发洪灾。

(2)利用上游水库调节下泄流量,修筑和加固河堤,实施破冰工程,疏通河道。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因陡坡垦荒、乱砍滥伐、水电开发等造成植被破坏,四川省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频发,金沙江、嘉陵江和闽江多年平均输沙量已占长江上游的85%,并且呈增加态势。

(1)因水电开发而修建大型水库有助于减轻哪些自然灾害?

处置不当又可能会诱发哪些自然灾害?

(10分)

(2)造成金沙江、嘉陵江和闽江多年平均输沙量逐年增加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5分)

解析:

大型水库对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可从其调节水量对防洪抗旱方面的作用来分析;大型水库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可从其对库区地质环境、山体结构造成的破坏等方面来思考。

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可从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的人类活动方面来思考。

答案:

(1)修建大型水库可有效拦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在干旱季节可发挥灌溉作用,降低旱灾损失。

大型水库蓄水后改变了邻近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会诱发水库地震;开挖土石,会造成崩塌、滑坡;破坏植被,会加剧水土流失,增加山洪发生的频率。

(2)人类陡坡垦荒、乱砍滥伐、开矿、水电开发、修筑道路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某灾害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  )

A.暴风雪B.飓风

C.水灾D.沙尘暴

2.该灾害多出现于(  )

A.4—5月B.6—7月

C.8—9月D.10—11月

3.该灾害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B.纬度高低

C.地形条件D.植被破坏

1~3.解析 根据图中灾害所发生的区域判断,它多发生在落基山以东和中央大平原之间,可以判断它为沙尘暴。

由于该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加上植被的破坏,在10—11月期间降水稀少时,易发生沙尘暴。

答案 1.D 2.D 3.D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打点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要是(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D.太阳辐射少

答案 B

5.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海洋季风影响明显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答案 C

6.给A地区带来降水的时间和主要雨型分别为(  )

A.4、5月份;台风雨B.6月份;对流雨

C.7、8月份;地形雨D.6月份;锋面雨

答案 D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④铁路沿线,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8.图中N城市,在每年7、8月间,常出现久旱无雨的高温酷热天气,形成有名的“火炉”城市,与此相关的天气系统为(  )

A.台风B.副高

C.锋面气旋D.蒙古高压

答案 B

9.“赤地千里,饿殍载道”“……蔽日,声如雷,食尽稼,赤地如焚”的写照是描述了哪种自然灾害(  )

A.泥石流B.农田鼠灾

C.蝗虫灾D.水灾

答案 C

10.下列铁路沿线,旱涝在时间上交替出现较多的是(  )

A.包兰线B.京广线

C.兰新钱D.兰青线

答案 B

11.a、b两地距c地分别为300km,200km。

当c地地下15km处发生地震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有(  )

①a、b两地烈度不同 ②a、b两地烈度相同 ③c地居民先感觉水平摇动,后上下颠簸 ④地震波传到a地时,方向均垂直于地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12.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发生6.8级地震。

这次地震(  )

①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上 ②发生在亚欧板块上 ③是地壳张裂造成的 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读下面2008年8月10日前后台风移动路径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箭头反映的台风其形成源地有可能位于(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C

14.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图中台风的是(  )

答案 C

15.受该台风活动影响最有可能缓解盛夏伏旱旱情的是(  )

A.浙闽沿海B.渭河平原

C.湘江流域D.山东半岛

答案 A

生物入侵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几百种之多,这给我国造成各种危害,据此完成16~17题。

16.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河流大量出现的一种外来漂浮植物是(  )

A.莲B.金鱼藻

C.水葫芦D.菱角

答案 C

17.这种外来漂浮植物繁殖能力强,蔓延迅速,其主要危害是(  )

①影响通航 ②威胁堤坝 ③产生毒害 ④危及生物多样性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D

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是世界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完成18~19题。

18.我国自然灾害特征并不表现在(  )

A.灾种特点——种类多、频次高

B.灾情特点——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C.地域差异特点——地域差异显著

D.灾种特点——现代火山活动频繁,地壳运动强烈

解析 我国自然灾害特征主要表现在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繁,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答案 D

19.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A.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

解析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

答案 A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K河两岸平原地区,夏季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低、排水不畅 ②受准静止锋影响、雨季长 ③K河为地上河、易泛滥 ④K河支流多、汛期长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B

21.在冬末春初,图示地区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有(  )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 B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D.金沙江河段

答案 C

23.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C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

A.Pa>Pb>PcB.Pa

C.Pb>Pc>PaD.Pb

答案 A

25.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B.干旱

C.泥石流D.寒潮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指出上述地区在夏季致使伏旱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并简述造成该地区此次“高烧持续不退”的自然原因。

答案 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气压

原因: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大气环流异常),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贯穿全境,与四川省南坪县接壤,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长5000米,宽500米。

泥石流涌入县城,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材料二 如图为舟曲县泥石流流域图。

(1)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舟曲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2)简述该地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自然条件:

位于板块边界处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岩体破碎,松散物质多;县城周边山体松动、断层发育;高山峡谷地貌,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降水集中,持续的特大暴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触发条件。

人为条件: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

(2)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读图甲,描述我国北方地区初霜冻日期分布总体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读图乙,指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初霜冻日期的关系,并简述防御霜冻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北早南晚;海拔高的地区早,海拔低的地区晚(西早东晚)。

纬度位置、海拔、海陆位置。

(2)初霜冻日期越早,产量越低。

地膜覆盖;培育抗霜冻能力强的作物品种;营造防护林;人工施放烟幕。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雅安叫雨城,整个地区平均降水量1200多毫米,雅安的强降雨主要发生在5月到9月。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距离汶川仅69千米。

(1)雅安地震灾区震后需要防范哪些次生灾害?

如何防范?

(2)分析雅安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将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原因。

答案 

(1)次生灾害:

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瘟疫等。

防范措施:

加强次生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对松散岩体进

行工程加固;疏通堰塞湖;居民区迁出灾害高危险区;做好卫生防范等。

(2)多山的地形,震后不稳定岩体数量大,碎屑物质多(短期难以完全处理);(即将进入雨季)雨季时间长,降水较多,次生灾害较多。

30.如图为我国某地2010年1月一次特大暴雪引发的一系列自然灾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任选该地一种自然灾害,提出应采取防灾减灾的措施。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山区。

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

(2)气象灾害(暴雪):

及时进行气象预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调运御寒衣物,疏通交通。

洪涝灾害(融雪性洪水):

加强预报和监测;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疏浚河道,修建防护堤;提前修建春季储水工程,化雪害为水利。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保护植被;加固坡面;平时多排查,监测易发地震;紧急转移安置居民。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下列材料及图1、图2,回答1~3题。

材料一 据中国台网测定,2005年11月26日08时49分38.6秒,在江西九江、瑞昌间(29.7°N,115.7°E)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

材料二 2005年10月8日格林尼治时间早上3点50分,南亚次大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至7.8级强烈地震,约有3万到4万人在南亚地震中丧生,图2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

1.关于此次江西发生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台网测定此次地震九江县的震级为5.7级,而传到长沙后减小到3.7级

B.此次地震有可能是三峡库区蓄水后诱发的地震

C.九江、瑞昌的地震破坏程度即烈度一定大于周边其他地区

D.此次地震属于破坏性地震,属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能产生的

2.2005年10月8日的巴基斯坦地震主要是由上图哪两大板块碰撞诱发的(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④和⑤

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直接与板块⑤活动有关而形成的地理事物有(  )

A.安第斯山脉B.落基山脉

C.新西兰南、北岛D.苏门答腊岛

1~3.解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其烈度大小除与距震中距离有关外,还与建筑物的质量有关。

此次地震由地球内力引起,属于破坏性地震。

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中,②为印度洋板块,③为亚欧板块,它们相互碰撞诱发了巴基斯坦地震。

⑤是南极洲板块,它与安第斯山脉形成有关。

答案 1.D 2.B 3.A

自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