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0314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童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童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儿童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儿童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docx

《儿童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心理学.docx

儿童心理学

高纲1054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656儿童教育概论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儿童教育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使应考者比较系统地掌握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主要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儿童教育发展的过去和未来,了解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儿童教育与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复杂关系,知道儿童教育的基本内容、儿童教育中的师生互动形式、儿童游戏等,并能尝试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儿童教育中的问题与现象,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和解决

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及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2、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3、中国现当代学前教育的演进

(二)考核要求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苏格兰创办幼儿学校;1837年德国福禄培尔创办幼儿教育机构3~7岁儿童1840年命名此机构“儿童花园”kindergarden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标志着社会组织化的学前教育学的产生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

纽斯、卢梭、福禄倍尔、杜威、蒙台梭利、(3)癸卯学制学前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学制,是我国公共学前教育制度和体系正式诞生,标志着近代形态的学前教育在我国走向成熟。

2、领会:

(1)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

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民主改良运动3在华传教

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

P16(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

P19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单元教学法

第二章儿童与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儿童发展:

自然?

使然?

4、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2、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

3、儿童的本能与儿童的教育。

5、学前教育:

教学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

(1)偏见:

儿童、本能与恶。

弗洛伊德:

儿童是贮存本能的无意识库,欲望与文明背道而驰,应受文明压制,用文明来捆绑,控制儿童;赫尔巴特:

儿童是盲目冲动的种子,要以强制性手段甚至暴力来控制。

孟子:

四端说文明的萌芽蕴含于本能之中;夸美纽斯:

种子论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现代荣格在现代科学背景下提出了更为有力的阐说儿童不代表邪恶无意识的生活是今后一切生活的根基P46

(2)“吾道不孤”:

罗素:

黑胡子杀妻游戏教育在于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本能梭罗:

为了让儿童尊重生命,应用有一个狩猎阶段,人类是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

周作人:

儿童教育在顺应自然鲁迅:

主张顺应自然教育

(3)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1发展决定教育2但另一方面,教育有创造发展3

不过尽管教育创造了发展,但它所创造的发展又必然遵循着儿童的“必经途径”(皮亚杰),教育

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

(4)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p57教学的大纲应符合儿童的大纲

2、领会:

(1)自然一一使然”问题。

乔姆斯认为儿童的发展关键因素是生物学的因素,即自然-使然中

自然这一面;皮亚杰则偏向释然这一面

(2)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

(3)顺性而动。

(4)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

并不是一味的无条件满足

(5)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

P54对一个主体来说,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存在不快不慢的最佳速率

(6)学前教育:

教学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

3、运用:

(1)运用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来分析现行学校的教学现状。

(三)不考内容

1、儿童发展:

自然?

使然?

一一皮亚杰与乔姆斯基的辩论。

2、皮亚杰与乔姆斯基辩论的教育学意义。

3、外国教育学说中的园丁说。

4、中国的园丁说:

取譬种植以论教育的智慧。

5、儿童的本能:

意识生活之根。

第三章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

3、学前教育机构的家长工作。

4、社区与社区学前教育。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2)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3)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4)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5)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

1,积极主动向幼儿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

本班幼儿的教育任务。

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职责,各方面互相配合2,了解幼儿的个

性特点及其家庭中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对儿童的期望、教养态度、等等,

一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各个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3,动员广大家长群策群力,共同

办好托儿所、幼儿园

(6)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个别方式)1家庭访问2个别交谈3家庭咨询4家庭联系本5电话或书信往来

(2)集体方式1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2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

3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4家长开放日、活动日制度5宣传栏、展览台、黑板

报和陈列室

(7)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一是地域性二是实用性三是综合性四是双向性

2、领会:

(1)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及相互的关系。

一社会文化因素二家庭结构因素三家庭经济和

物质条件因素四家长因素

(2)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3)学前教育机构的社区工作。

一确定托幼机构与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二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托幼事业三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四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幼托组织活动五以社区家长学校为阵地,托幼机构的干部、教师可参与家长学校举办的讲座、专题讨论、印发资料、办宣传栏等,向散居儿童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帮组他们举行幼儿表演会、运动会、演讲会、为灾区献爱心晚会等

3、运用:

(1)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如何做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接待工作的?

第四章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

(一)考核知识点

3、环境设备的配置原则。

4、托幼园所物质设备细目列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托幼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

(1)儿童生活的保障。

(2)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3)激发智力潜能。

(4)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5)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2、托幼机构的园舍。

(6)园所基地的选择。

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要求二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散三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四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7)托幼园所物质设备细目列举。

2、领会:

(1)托幼园所配置的动态性和参与性。

环境的创设,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变化环境创设应教师幼儿共同参与,即使在托儿所,孩子也能参与环境创设,不能由承认包办代替

(2)P101托幼园所配置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有的园所刚刚开张,就显露出先天缺陷。

3、运用:

(1)尝试运用托幼机构的园舍配置原则来分析托儿所的现状。

第五章学前教育机构中老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一)考核知识点

1、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内涵及其发生的条件。

2、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行为的构成因素。

3、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基本流程。

4、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5、师幼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问题。

(1)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内涵。

师幼互动,它是专门指发生在托儿所、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P108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称为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

2)师幼互动行为发生的条件。

第一客观上,教师与孩子必须同时在场第二主观上,教师与

孩子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

3)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行为的外显要素与内隐要素。

外显因素1施动者与受动者:

师幼互动性为参与主体的称谓;2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

具体互动行为的初级归类;3互动行为的性质:

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的概括性特征内隐因素:

教师与幼儿互动行为的内隐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场景界定

(二)角色认知(三)行为期待

2、领会:

(1)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制度的规定二、主体的构建三、文化的安排

(2)师幼相互作用中的控制问题。

P121

(3)理想的师幼互动形态。

P123一、关于平视二、关于支架教学

3、运用:

(1)运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流程说明你的和儿童的一次互动过程。

第六章学前儿童体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儿童体育的功能。

2、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4、幼儿健康教育。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2)学前儿童保育保健。

(一)学前儿童生活护照1优美自然丰富的环境2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设施3丰富的营养4充足的睡眠5合适的衣着6防病治病7安全

(二)学前儿童心理保健

(3)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

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目标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健康水平

2、领会:

(1)体育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

(2)学前体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可以促进大脑的生长和发育。

(3)学前体育可以影响个体的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

(4)学前儿童童身体锻炼。

(5)幼儿健康教育和幼儿体育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应当以体育理论为依托,二者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运用:

根据你的教学经验谈儿童体育如何实施?

第七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一)考核知识

1、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2、儿童怎样学习语言。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儿童语言发展阶段学说。

一】蒙台梭利从儿童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角度论述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儿童语言发展存在爆发性现象,2岁半是心理形成分界线,2岁半以后儿童开始了组织语言的新阶段,这阶段是持续稳定地持续到5到6岁;二】李宇明语言学划分,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声音发展、被动语言交际阶段、特殊语言交际阶段、目标口语发展阶段及成熟语言阶段;三】韩礼德语言功能的发展有阶段性1)10.5-16.5~18个月,这一阶段里儿童

语言具有工具、控制、相互作用、信息等功能;2)过渡阶段16.5~18-22.5~24个月开始儿童进入

语言功能发展的重要标志;3)从22.5〜24个月开始,儿童进入成人语言阶段四】罗杰•布

朗MLU方法把儿童语言发展分为这样四个阶段,前结构阶段(0~2岁)简单结构阶段(2~4岁)

合成结构阶段(4〜6岁)嵌置结构阶段(4〜6岁)

(2)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一】机械主义强化论布龙菲尔德和斯金纳认为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语言能力来自一系列刺激-反应,是经强化而形成的习惯;二】理性主义的内在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有天生一套“语言习得装置(LAD)语法规则是由LAD中普遍的语法规则转换来的;三】韩礼德语言功能学说:

1语言环境,语言与典型的社会环境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2系统概念,儿童语言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语言功能的逐渐掌握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语言教育整合观二、完整语言教育观三重视交往能力的培养四、叙事性智能理论与语言教育文化倾向五、语言教育寓于活动和游戏之中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领会:

(1)语言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语言对认知的影响是人们交往的工具

(2)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的发展趋势。

1、重语言的社会性因素2、重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3、重儿童的主动性4、重语义与语用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家庭中的语言教育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育

3、运用:

(1)如何在现实的儿童语言教育中遵循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落实语言获得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学前儿童认知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儿童认知教育的基本问题。

2、学前儿童认知教育:

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3、关于儿童智力开发。

(二)考核要求;1、识记:

(1)皮亚杰理论及其认知教育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和自发的过程,儿童按照其固有的节奏和步骤展现其生命的全过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

他坚持儿童发展的速度有一个“适宜量“儿童有他自己的思维、观察和感觉方式;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和一般的过程,儿童各方面是相关的,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体性;儿童认知发展是作为一个整体结构通过自身的平衡化过程产生的变化;认为儿童教育训练固然可以让儿童获得某些具体问题的正确答案,但不可以促进儿童的一般认知结构的发展;教育不应该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但应该从属于儿童的发展阶段。

教育也不应该立足于促进儿童的发展阶段,而应该让儿童以他们能够的方式认识世界。

(2)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P177注重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做具体、精细的描述和

解释

2、领会:

(1)关于人类认知的本质。

(2)认知的个别差异。

3)智力开发与认知发展

3、运用:

(1)如何运用儿童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来解释儿童认知教育中的问题,如智力发展的好坏与快慢。

第九章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社会性和社会性教育的意义。

2、社会认知的教育。

3、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4、同伴关系和社会地位不利儿童的矫正研究。

5、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社会性的内涵。

广义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性。

其中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并同其他社会关系有密切联系

(2)社会认知的内涵。

(3)对他人、群体的认知和教育。

一)稳定性与变动性二)明显的外在特点与神秘的内在

活动三)自我中心的态度

(4)对社会环境、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教育。

(5)对社会规范与规则的认知和教育。

一、基本道德准则二、习俗规则三、谨慎规则四、

带情境性、临时性的规则

(6)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7)移情与与同情感、羞耻感、罪错感。

认同情感来自对他人情感的共鸣和移入;羞耻感来

自别人的评价,是别人语言引起的,伴随着对别人意见和情感的敏感性;罪错感主要是自我评价引起的,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了别人

(8)同伴间的游戏。

幼儿为引起同伴反应,其行为要求渐具技巧性。

他需要关注他人,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动作。

(9)亲社会性行为的概念。

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领会:

(1)社会性教育的意义。

(2)同伴交往的发展。

(3)幼儿的友谊。

3、运用:

(1)如何结合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社会性情感的教育。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幼儿间的同伴交往。

(3)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

第十章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儿童与道德。

2、儿童道德发展概况。

3、儿童道德发展的智慧条件和社会性刺激条件。

4、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杜威:

儿童道德发展概况。

1、前道德或前世俗的水平2、习俗水平3、自律水平

(2)皮亚杰:

儿童道德发展概况。

1、从把规则看作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到意识到规则是

契约2、从单方面尊重到多方面尊重3、从约束的道德到合作的道德品质4、从他律到自律

(3)科尔伯格:

儿童道德发展概况。

一、前世俗水平,包括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2以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易为定向;二、习俗水平,包括阶段3以人际关系的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三、后世俗水平,包括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4)儿童道德发展的动力。

儿童的道德认识与外部道德主体的道德要求之间矛盾是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的动力。

2、领会:

(1)个体的智慧性发展水平是其道德发展的前提条件。

(2)社会性刺激条件与智慧发展条件一起促使儿童道德发展的具体实现。

(3)儿童道德发展的动力。

(4)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倾向。

(5)发展儿童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

(6)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

(7)幼儿园后期的道德教育应注意发展自律道德。

(8)对于不同年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

(9)提供交往机会,利用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10)“培养一个儿童需要一个村庄”。

培养一个有道德的儿童,需要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3、运用:

(1)如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三)不考的内容1、学前儿童与道德。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儿童的审美。

2、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

3、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审美欣赏。

审美阶段是指个体充分调动其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的活动。

(2)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创造者在一定创造欲望的推动下,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声音等艺术语言,加工、创造出可感的形象,以表达其审美感受的过程。

(3)学前儿童审美欣赏心理过程的描述。

1】准备阶段最初是审美态度,是审美欣赏的前提;2】实现阶段审美欣赏过程的实现阶

段就是审美感受阶段。

审美感受是审美心理的关键。

3】效应阶段

(4)学前儿童审美创造心理过程的描述。

1】审美知觉阶段2】审美反思阶段3】审美表达阶段

(5)审美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特性。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特性:

一,审美教育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审美活动的熏陶和影响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健全其审美心理结构,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二、审美教育是个体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目标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为具体的目标,那就是审美教育必须促进学前儿童对美的敏感性以及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二层次是为学前儿童将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完善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是学前儿童的终极目标。

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与社会美。

2、领会:

(1)学前儿童审美及艺术的特征。

一、学前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是其内在生命力的表现,也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二、学前儿童审美与艺术是其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情感的感受和表达

(2)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1、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包含2、审美教育与艺术教

育相互促进

(3)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一、用美包围儿童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三、帮助儿童进行审

美情感的积累四、引导儿童利用多种形式感知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五、启发儿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4)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一、丰富儿童的内在图式二、激发儿童审美表现与艺

术创造的动机三、启发儿童的审美思维

3、运用:

(1)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的游戏

(一)考核知识点

1、游戏的发展性概念。

2、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

3、游戏与工作、学习的关系。

4、儿童游戏的发展。

5、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6、儿童游戏权利的保护。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的活动,它有别于日常生活,并伴有愉悦的情绪,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

(2)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它具有主动性二】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

它具有虚构性三】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它具有有序性

(3)儿童游戏的年龄发展阶段。

一】认知发展二】社会性发展

(4)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游戏的认知分类主要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游戏的社会性分类则主要根据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划分,包括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根据儿童参与游戏是扮演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还是扮演观众角色,将游戏分为主动向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一般以游戏的实用性分类,将游戏分为自发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

(5)儿童游戏权利保护的有关规定。

一】游戏是儿童的权利二】社会有保护儿童游戏权利

的义务三】社会应为儿童开展游戏创造机会和条件四】社会要加强对儿童服务机构的管理

2、领会:

(1)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4)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5)游戏与工作的关系。

270-273

(6)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7)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

1、注重游戏的教育作用,忽略游戏的发展

价值.2、注重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忽略了儿童游戏的特点和需要3、注重主观随意性指导,忽

略了系统的观察指导四、注重以成人的既定模式来讲评游戏、忽略儿童的经验获得和能力的发展

(8)儿童游戏权利保护的意义。

首先,对儿童游戏权利的保护,是尊重儿童的具体体现。

其次,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就能真正把儿童当做游戏的主人,再次,儿童游戏权利的保护,是我国履行对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承担的义务的具体行动表现;有利于儿童权益保护法规的建立健全,这是对儿童游戏权利保护的前提。

(9)儿童游戏权利的社会保护。

3、运用:

(1)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2)如何保护幼儿的游戏权利。

第十三章学前课程

(一)考核知识点1、学前课程的基本问题。

2、学前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改革实践。

(二)考核要求1、识记:

(1)学前课程的定义。

(2)学前课程系统的构成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领会:

(1)学前课程的理论基础。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

3、运用:

(1)结合学前课程的理论基础分析现实幼儿园的课程实践。

第十四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常用的研究方法。

2、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观察法。

(2)实验法3)调查法

2、领会

(1)为行动而研究。

3、运用:

(1)尝试用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来做行动研究。

(三)不考内容

1、学前教育研究及其研究方法的意义。

2、学前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3、学前教育的

研究类型与研究过程。

4、人种学研究。

5、质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6、迈向多元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展望(不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