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试题库.docx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学试题库.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
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
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4、耐力素质:
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
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
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
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
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
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
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
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
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
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
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
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
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
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
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
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
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
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
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
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
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
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30、战术知识:
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两种形态,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度。
31、战术形式:
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如篮球战术中的掩护、盯人、联防等形式。
32、战术行动:
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33、运动智能:
是指人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
34、竞技状态: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体力、技术、身体素质、心理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平衡、协调、稳定,有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
35、训练密度:
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
36、训练效果:
指在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量补偿现象。
37、训练量:
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38、训练强度:
指训练时的负荷和速度,亦即是一定时间内的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39、运动训练手段概述: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40、运动员体能:
41、运动技术:
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42、运动智能:
是指人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
43、运动负荷:
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二、填空: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
(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
(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
3、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两类。
5、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实战法)。
6、竟技体育包含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竟赛)、(竟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7、补充能量基本上可有三个途径:
(磷酸肌酸系统)、(乳酸系统)和(氧化系统)。
8、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构成。
9、战术按表现特点分类可分为:
(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
理战术)。
10、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种。
11、体能构成的三个因素是:
(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
1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
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以以上个方面。
13、运动训练方法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分类,可分为(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
14、运动训练方法按体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力量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方法)、(耐
力训练方法)等。
15、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分类,可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
16、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分类,可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
法)、(间歇训练法)等。
17、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的特点分类,可分为(无氧训练法)、(有氧训
练法)、(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等。
18、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时不同的外部条件分类,可分为(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
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等。
19、运动训练中直接操作的训练方法有(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
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8种。
20、训练手段的动作构成包含动作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
率)、(力量)及(节奏)七种要素。
21、训练手段的动力特征包括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三种要素。
22、训练手段的动作过程包含动作(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阶段。
23、常用的分解练习法有:
(单纯分解法)、(递进分解法)、(顺进分解法)、(逆进分解法)。
24、营养素包括(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和(食物纤维)七类。
25、耐力素质根据活动持续时间可分为:
(短时间耐力);(中等时间耐力);(长时间耐力)。
26、耐力素质根据与专项的关系可分为:
(一般耐力);(专项耐力)。
27、耐力素质根据器官系统机能可分为:
(心血管耐力);(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乳
酸无氧耐力);(非乳酸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缺氧耐力);(肌肉耐力);(局部耐力、全身耐力)。
28、耐力素质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可分为:
(静力性耐力)、(动力性耐力)。
29、动作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七大要素。
30、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
31、战术按表现特点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
32、人有(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
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洞察能力)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
33、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34、训练课可划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课)、(调整训练课)
四种类型。
35、训练效果主要是由(训练方法)、(训练中的运动负荷)两个因素决定的。
36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有(积极自觉参加训练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专项化原则)、(个人区别对待原则)、(训练过程模式化原则)、(逐步提高训练负荷原则)。
37、生物运动能力是按着以下不同速率提高:
柔软度以(天)为单位;力量以(周)为
单位;、速度以(月)为单位;耐力以(年)为单位。
3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发展状
况所决定的。
39、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个人战术)、(小组战术)、(集体战术)。
40、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分类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
41、按战术的普遍性分类可分为(常用战术)、(特殊战术)。
42、竞技状态有(获得)、(保持)、(消失)三个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
1、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
A、耐力性;B、对抗性;C、周期性;D、速度性。
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
其中(C)起着决定作用。
A、负荷和身体;B、负荷和心理;C、负荷和恢复;D、身体和心理。
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
恢复到(B)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B、120次/分之下;C、130次/之下;D、140/次之下。
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C)。
A、方法;B、手段;C、本领;D、途径。
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
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B)岁。
A、7-10;B、11-13;C、14-17;D、18-21。
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C)阶段。
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
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D)。
A、300米计时跑;B、150米计时跑。
C、200米计时跑;D、60米计时跑。
10、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C)的各种运动方式。
A、短时间、大强度;B、短时间、小强度;
C、长时间、中小强度;D、长时间、大强度。
11、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B)之一。
A、作用;B、特性;C、方法;D、手段。
12、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B、区别对待;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D、系统不见断性。
13、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
A、40-60%之间;B、60-80%之间;C、80-90%之间;D、90%以上。
14、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D)。
A、途径;B、方法;C、手段;D、基础。
15、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
A、负荷强度;B、负荷量;C、练习方式;D、练习方法。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A)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B、负荷量;C、负荷组数;D、负荷次数。
17、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B)之一。
35、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B)。
A.探索运动训练规律;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C.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D.培养体育人才。
36、(D)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A.训练内容;B.训练方法手段;C.训练条件;D.运动员和教练员。
37、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敏感期)是(C)。
A、4-7岁;B、6-9岁;C、7-13岁;D、9-14岁。
四、多项选择题:
1、竞技体育的特征包括(ABD)。
A、强烈的竞争性;B、超人的体力和技艺;
C、增强体质性;D、高尚的娱乐性;E、自由开放性。
2、竞技状态出现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ABC)方面。
A、生理学;B、训练学;C、心理学。
D、论理学;E、美学。
3、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包括(ABCD)。
A、时间感;B、空间感;C、速度感;D、节奏感;E、乏味感。
4、速度素质包括(ACD)速度。
A、反应;B、灵敏;C、位移;D、动作;E、柔韧。
5、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是:
(A、B、C)
A、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跑;B、法特莱克跑;C、越野跑;D、间歇跑。
6、影响负荷量的因素有(ABCDE)。
A、总重量;B、总距离;C、次数;D、组数;E、总时间;
7、发展速度的方法是:
(A、B、C、D)
A、80米以下的计时跑;B、80米以下的行进间跑;C、下坡跑;B、上坡跑。
8、发展柔韧素质的常用方法是:
(A、B、C)
A、静力性拉伸练习;B、动力性拉伸练习;C、被动性拉伸练习;D、摆动练习。
9、一般将力量素质分(A、B、D、E)。
A、最大力量;B、相对力量;C、肌肉力量;D、速度力量;E、力量耐力。
10、运动技术原理须全部或部分服从(A、B、D)。
A、生物学原理;B、心理学原理;C、教育学原理;D、社会学原理;E、动力学原理。
11、训练计划的类型按训练计划时间的跨度大小分为(A、B、C、D、E、)。
A、多年训练计划;B、全年训练计划;C、阶段训练计划;D、周训练计划;E、课训练计划。
12、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实践中将训练课划分为(A、B、C、D)
A、身体训练课;B、技、战术训练课;C、测验、比赛课;D、调整训练课。
五、判断:
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面括号内划“√”,反之划“×”。
1、运动训练的实质是一种教育过程。
(√)
2、科学化训练的实质就在于使运动训练按照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进行训练。
(√)
3、游戏法和比赛法只适合于儿童少年使用。
(×)
4、运动技术的合理和有效是相对的。
(√)
5、负荷量过大容易引起过度训练。
(×)
7、只要队员有较强的实力,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与运动成绩关系不大。
(×)
8、男运动员一般比女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早2年。
(×)
9、运动训练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
(√)
10、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之间的转移属于同类转移。
(×)
11、人体的任何活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力量,它维持着人体的基础生活能力。
(√)
12、力量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提高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基础。
(√)
13、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但不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
(×)
14、在完成力量练习前要做最深的吸气。
(×)
15、电刺激练习法是现代新的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法。
其最大优点是:
训练部分准确。
(√)
16、静力性练习一般多采用较小负荷量,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
(×)
17、反应时是决定反应速度快慢的基础。
(√)
18、一般人视、听、触觉之比,触觉反应最快,听觉反应次之,视觉反应较慢。
(√)
19、单纯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相对要小,一般说不低于最大强度的70%。
(×)
20、耐力素质与人体其他身体素质无关,它是一种单因素的能力。
(×)
21、人体肌肉纤维的类型及数量对耐力素质的影响不大。
(×)
22、动作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
(√)
23、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都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
24、给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对教练员没要求。
(×)
25、给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主要是选择练习方法及手段。
(×)
26、能否取得训练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训练效果,主要取决于训练中的运动负荷。
(×)
27、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
28、训练中运动负荷越大越好。
(×)
29、运动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技术与身体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
30、运动技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美学原理。
(√)
六、简答题:
1、简述运动员从事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答:
【要点】1、力量素质的训练要全面而又有重点;2、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
缩,练习后要使肌肉充分放松;3、进行力量练习时,要全神贯注,念动一致,注意安全;4、紧密结合专项特点安排力量训练,注意正确的技术动作;5、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6、训练中要采用大负荷与循序递增负荷;7、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安排,不间断;8、要偏重摆动的动力性练习。
2、试举例说明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答:
【要点】
(一)完善技术练习;
(二)利用助力练习;(三)利用后效作用练习;
(四)加大难度练习。
3、训练计划有那几种类型?
答:
【要点】有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短期集中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
4、简述运动员发展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的注意事项。
答:
【要点】1、发展速度素质应注意其年龄特征;2、注意合理安排速度素质练习的顺
序与时间;3、注意以发展力量和柔韧等来促进速度素质;4、注意速度练习时人体处在适宜的工作状态;5、发展速度素质应重视肌肉放松;6、正确预防和消除"速度障碍";7、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的专项进行。
5、试举例说明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答:
【要点】位移速度:
力量练习;重复练习;步频和步长练习;比赛法和游戏法练习。
6、试举例说明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答:
【要点】最大力量:
静力性练习;重复练习法;极限与超极限强度练习法;极端用
力的方法;电刺激。
7、简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
【要点】
(1)身体训练要全面;
(2)身体训练的安排要有系统性;(3)身体训练
的安排应有针对性;(4)身体训练应与其它训练相结合。
8、简述恢复的主要意义。
答:
【要点】1.运动训练后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恢复,就根本不可能产生训练效果;2.运
动员在训练后的恢复速率,决定着整个训练计划的执行;3.训练后连续恢复不足,会造成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严重者会导致各种运动性伤病。
9、简述发展耐力素质的注意事项。
答:
【要点】1、耐力素质练习应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2、注意在耐力素质练习中
体现个体化特点。
3、耐力练习中应注重呼吸方法、节奏和深度。
4、耐力练习注意激发练习者的主动性。
5、注意有氧耐力练习与无氧耐力练习相结合。
6、耐力训练要根据各专项的特点要求,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7、发展耐力素质时,应严格技术要求。
8、耐力练习后应注意消除练习者的疲劳。
9、在耐力练习中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
10、简述发展灵敏素质的注意事项。
答:
【要点】1、练习方法、手段应多样化并经常改变。
2、掌握本专项一定数量的基本
动作。
3、抓住发展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
4、灵敏素质练习时应注意消除练习者的紧张心理状态。
5、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6、灵敏素质的练习应有足够的间歇时间。
7、应结合专项要求进行训练。
11、简述发展柔韧素质的注意事项。
答:
【要点】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柔韧性练习要因项因人而异。
3、柔韧素质的
发展应与力量素质发展相适应。
4、柔韧素质的发展要兼顾相互关联的身体各个部位。
5、柔韧素质练习要注意外界温度与练习的时间。
6、柔韧性练习之后应结合放松练习。
7、柔韧素质的发展要从小培养。
8、柔韧练习时要防止受伤。
12、简述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注意事项。
答:
【要点】1、明确训练比赛动机。
2、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3、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4、
自我心理暗示。
5、精神转移法。
6、音乐调节法。
7、模拟训练。
13、简述制订训练计划的要求。
答:
【要点】1、长期计划必须与短期计划相结合。
2、必须全面考虑、精心设计。
3、制
订训练计划必须熟知训练对象,因人而异。
4、制订训练计划应充分发挥教练员的智慧。
5、要对教练员提出要求。
14、简述赛前训练中需注意的问题。
答:
【要点】1、赛前训练阶段中,总负荷量不宜过大,要防止运动员由于连续积累疲劳
而在比赛时不能恢复过来。
2、训练强度对竞技状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大强度训练会使神经系统的负担加重,所以赛前训练阶段要注意强度的控制,安排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便运动员体力的恢复。
3、专项技术训练要以完整技术为主,主要目的是熟练、完善、巩固技术,强调关键技术环节,此时不宜再进行技术改动或练习新的技术。
4、在集中抓好专项素质训练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辅助的身体训练内容,对保持专项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5、在主要比赛前,安排参加1--2场热身赛或测验,主要目的是检查训练情况和促进训练强度的提高及竞技状态的形成。
最好在赛前第二、三周中进行。
15、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答:
【要点】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
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16、简述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答:
【要点】
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
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审美、经济(赛会)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17、简述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
答:
【要点】我们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作为主动运动器官的肌肉以不同的负荷强度、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工作而带动了被动运动器官骨骼的移动来完成的。
如果没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则连起码的行走和直立也不可能,更不要说进行体育活动了。
每个人跑、跳、投及攀登爬越等各种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
一个人想要跑得快就需要具有较好的腿部后蹬力;想要跳得高、跳得远就要有较好的弹跳力;要想投(掷、推)得远就需要发展上肢爆发力;攀爬和提、拉重物等也离不开上肢、腰腹部及腿部力量,所以说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
18、简述影响力量素质练习的肌肉牵拉角度。
答:
【要点】
肌肉收缩牵拉骨骼进行运动时,犹如在杠杆运动,在整个活动中,随着杠杆的移动,肌肉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角度上牵拉,其力量大小是不一样的。
例如,当负重屈肘作弯举时,肘关节角度在115~120度时,肱二头肌张力最大,30度时张力最小。
膝关节弯屈在164度和130度时腿的力量几乎表现一样,屈膝低于130度时,腿的力量则下降。
肌肉不同的牵拉角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