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9224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到大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精神,

并在学习正确分析和认识私塾教育这种教学方式。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地描写事物,养成自主观察和表达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成长”为主体的资料,课堂上教师注意点示和运用。

 

2、分层整体导读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体味文中的情感。

 2、领会并把握对比的写法

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部分:

一是内容难理解,二是词句理解,三是读书生活及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理解。

教法与学法

品读,讲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话题,导入新课 

 

理解内容,以朗读的方式进行重点语段研读。

 

1、同学们能否回忆小时候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

 

2、大家能否说说从小到大经历了哪些成长阶段?

(教师注意引导点示) 

3、有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导入课文(可初步介绍作者童年的事) 以速度的方法默 

1、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默读完课文,板书课题。

 

2、在课题下方加注符号,要求学生读,引入课后习题一

 3、①从标题可知文章写了那两方面的事?

②写了百草园内哪些事?

这些事在作者笔下都有何共同点?

能否用文中语句加以证实?

(要求勾画、朗读)③教师听学生朗读并鼓励、表扬学生的朗读。

④教师板书学生所概括的内容。

 4、①“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有那些事?

②孩童们读书时还干了哪些事?

(要求学生先勾画后回答)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并适时提示,且要求学生读。

6、明确本文所学内容。

梳理内容,理清思路。

1、同学们知道了文章所写的内容,能不能试着理清作者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并酌情修改

2、同学们,能不能理解“百草园”中的事与“三味书屋”中的事的关系?

(教师联系成长主题点示)

3、同学们能不能将文章分成两部分?

感受内容,自由择文朗读。

1、教师限时5分钟,要求学生自由择读。

(教师听并观察学生所读文段及感情)2、同学们,你觉得读百草园中之事该以什么样的朗读方法来读?

(提示朗读技巧)

1、作者把百草园看作是乐园,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景物?

(教师结合教学用书明确知识点)①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②你能用朗读的方法来表现这些景物的特点吗?

③教师板书提示性词语。

2、现在你对百草园的印象如何?

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的有声有色?

(教师提示点拨)

 

3、自由朗读5分钟。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教师略作提示)

 1、学生先集体自说(营造说的气氛),再单个学生说。

(重于“趣”)

 2、学生发言(先群体后单人) 

3、对作者童年趣事进行猜想并与自己进行

比照。

 

1、集中精力默读课文。

 

 2、读标题,看课后习题一,并思考回答。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①学生回答并点注“从-------到”。

②学生参照文章勾画旁批,概括。

学生发言。

学生总结。

③朗读概括性的文句。

④学生读教师板书的内容,并补录笔记。

 

4、找文章勾画语句并回答。

5、读板书内容。

6、默读板书内容,闭目回忆,浏览全文。

1、根据内容,试画结构图。

 

2、学生思考并主动发言。

 

3、学生划分并发言。

1、在5分钟内自由择文而读。

2、学生试读,揣摩朗读技巧。

 

1、学生在默读中勾画词语句。

①学生圈点词语并旁批发言。

②学生反复朗读,在表现特点的词语上着重体现朗读技巧。

③诵读或试背体现乐趣的地方。

 

2、概括回答,体会儿童玩之乐;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指导下明确;作者对百草园的景物做过细致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倾注了自己的热爱之情。

3、选句朗读,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并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也是百草园是“乐园”的一个原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百草园生活:

自由快乐无限趣味乐园

色彩形状声音趣事

写景:

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忆文章结构,导入第二部分内容学习。

 

1、百草园充满乐趣是乐园。

同学们在读文时感受到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是枯燥乏味还是也有乐趣?

文中是怎样过度的?

2、朗读细节并回答问题。

①三味书屋的布局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

②先生的肖像描写给人的印象如何?

(学生能说对意思便可表扬鼓励,勿拘泥于教师自己的词语。

)讨论话题,理解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1、私塾先生在你的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怎样认识他的教育方式?

(学生能切合材料自圆其说即可。

2、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课后习题一中的第3小题,教师勿下结论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其中的合理成分。

4、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抓住契机,收束全文

1、在讨论上一环节第4个话题时教师可顺势结束全文。

 

2、总结全篇内容及主题。

 

3、选读或背部分文句文段,加以升华,收束全文。

 

4、让学生自读文段,揣摩朗读技巧。

 5、留给学生时间提问,鼓励质疑。

 

 

1、回忆百草园中的乐事,猜想并发言,勾画并朗读语段。

 

2、朗读,讨论交流。

①勾画语句,讨论明确“严”。

②勾画词语,思考明确:

和蔼博学。

 

1、从文中找到写私塾先生的有关文字,并勾画重要语句,然后自主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2、学生切合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相互质疑交流。

3、学生比较几种方法,为其中合理性在文中找到具体的内容材料。

 

4、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教师的补充材料概括文中“我”的成长历程。

结合现实,谈自己的成长。

学生自设话题。

1、领会教师的深意。

  

2、回忆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3、读文,领会教师之意。

 

4、自由读文。

 

5、提问,相互讨论交流解疑。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比:

 

1.百草园:

自由丰富有趣──热爱   

 三味书屋:

束缚单调乏味──不满 

2.玩耍时:

静悄悄 

  读书时:

人声鼎沸 

经过反思发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等。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常识,识记文中中的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能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教学重点)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热风》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2.背景资料

(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花”比喻美好的童年生活,“拾”是对往事的回忆。

(2)三味书屋:

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

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

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

(3)私塾:

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

3.字音字形

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

油蛉(líng)蟋蟀(shuài)斑蝥(máo)

缠络(chánluò)臃肿(yōng)攒成(cuán)

珊瑚(shānhú)收敛(liǎn)脑髓(suǐ)

鉴赏(jiàn)觅食(mì)罕至(hǎn)

竹筛(shāi)秕谷(bǐ)鼎沸(dǐng)

倜傥(tìtǎng)书塾(shú)蝉蜕(tuì)

拗(ǎo) 窦(dòu)叵(pǒ)锡箔(bó)

4.词语解释。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高枕而卧】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

高枕,枕着高枕头。

【倜傥】洒脱;不拘束。

【缠络】缠绕在一起。

【觅食】寻找食物。

觅,寻找。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菜畦】菜地。

畦,园地里划分的小区。

【云霄】极高的天空;天际。

霄,云。

【拥肿】也写作“臃肿”,过度肥胖,转动不灵。

课文中形容何首乌的块根肥大粗壮。

【纳凉】乘凉。

纳,享受。

5.阅读课文,初步思考: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

“从……到……”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从题目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

空间顺序

三、合作探究

(一)理清思路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

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明确:

第一部分(1~8段):

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又可分四层:

第一层(1段):

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第二层(2段):

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第三层(3~6段):

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第四层(7~8段):

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

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分五层:

第一层(9段):

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层(10~11段):

写入学的情形。

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第三层(12~16段):

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第四层(17~20段):

写不准去后园玩。

第五层(21~22段):

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三)深层探究

1.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如何?

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

乐园乏味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

关于长妈妈讲述美女蛇故事的作用众说不一,有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说是表现百草园里有恶毒事物,也有说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我们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妥当。

3.作者在百草园感受到了哪些乐趣?

你能概括回答吗?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有吸引人的景物,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有雪地捕鸟的乐趣。

一个“乐”字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热爱之情。

4.百草园的生活情趣盎然,那么,又如何看待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呢?

明确:

三味书屋苦中有乐。

⑴“苦”在要求严厉,不自由:

①先生严肃;②拜师行礼,不准提问规矩多;③生活单调:

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

难读,难懂。

⑵也有“乐”: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

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读中的乐趣也自然加多。

③课间休息乐,书屋后的小园,可以爬树折腊梅、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等,偷看小说绣像,“指甲上做戏”。

④收获乐。

先生教给“我”许多东西;用画换了钱。

⑤先生乐。

不仅当年印象深刻,而且至今难忘。

先生的开明之举,使我能在枯燥中找到乐趣。

粗看是写读书之苦,但字里行间又洋溢着读书之乐。

让作者感到苦的是难读难懂的“死书”和那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不是那里的人,更不是厌恶那种生活。

相反,对那段生活充满了甜美的欢乐回忆。

(四)主题探究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有三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支持。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明确: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

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五)体验展示

每个学习小组选一个话题,结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成长的经历、体验,合作探究:

成长中的小插曲——谈谈美女蛇的故事

成长中的启蒙者——评评文中的私塾先生

成长中的学堂——议议私塾教育下的三味书屋

成长中的启示——说说作者成长故事给我的启迪

提示:

开放性题,学生畅所欲言。

适当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

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两件事,层次非常分明。

作者的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

笼罩全文的是一种恋恋不舍,依依情深的怀旧感情。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文中的这位先生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15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位你喜欢的老师。

示例:

杨老师今年47岁,1.7的中等身材,一张国字脸上刻有几道细细写的皱纹,那是杨老师从教30年留下的痕迹。

杨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这不,‘叮铃铃’上课了,杨老师带着和蔼的笑容走进了教室,用响亮的声音给我们讲起了《我们上路了》散文,课堂上杨老师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小溪;时而又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让我们产生了对母校的眷恋。

就这样连下课我们都还沉侵在老师的声音中。

2.童年的故事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童年故事也肯定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趣事,用个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下。

示例:

记得我四岁时,有一天在房间里瞎溜达,不知怎么的就来到了镜子前。

呀!

前面怎么有迎面过来一个和我长相一样的“人”?

我不摸还好,一摸吓一跳,那“人”竟是平平的,而且也伸手好像想摸我。

我赶紧后退几步。

好啊,竟敢学我,看我怎么对付你。

我抡起巴掌,那“人”也抡起巴掌,我一打,那“人”也打,哟,怪疼的。

我可吓着了,又平又会动,还会学我,还能打人,坏了,一定是个怪物。

我赶紧叫来妈妈,妈妈告诉我:

“这是镜子,根本不是什么怪物,你看。

”只见妈妈左摇右摆,镜子里的人也左摇又摆。

经过妈妈的一番讲说,我才明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文中“先生”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对先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课文结构,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

二.自主学习

1.按下列提示寻找美点,圈点品读。

(1)一组精确的量词:

一道石桥、一扇竹门、一块匾、一幅画、一只梅花鹿

(2)一组精当的动词: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3)一组精彩的句式:

第9段“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

(4)一组精彩的抒情句: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5)一组精妙的描写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2.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

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明确:

图根据第10段的叙述来画。

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三、合作探究

(一)分析人物

1.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对寿先生的描写语句。

并说说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明确:

鲁迅对他进行了A神态描写:

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动作描写:

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C.语言描写:

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2.你认为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

明确:

三味书屋的寿老师他有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可见他是个比较开明,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老师。

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

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3.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明确: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

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语言品析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句中“似乎”、“确凿”两个词是否矛盾?

为什么?

明确:

不矛盾。

“似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准确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

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2.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

分析其作用,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真确的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身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3.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明确:

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明确:

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4.“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

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的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在结构上有一个过渡作用。

5.第九段最后两句是什么句式?

作用是什么?

明确:

两个叹句感,写出了“我”即将离开百草园的无限依恋之情。

(三)写作手法

1.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

(1)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写形、声、色、味,写春、夏、秋景的相关内容)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

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

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

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5)善于运用联想。

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2.“文的主题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

对比把百草园的“乐”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

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的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怀念惆怅的心情。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记忆,冰心诗言“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永远留在记忆中。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

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示例:

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

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

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示例:

我从家里拿了些饼干,走到门前的大树下,撕开了包装袋,拿出饼干,撇成小块的,放在树下,一会儿蚂蚁一只只从洞里爬了出来,接二连三的连成一线,十多只搬起一小块饼干。

七.教后反思

1.语文作为社会学科其人文性无与伦比,因此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取听读,朗读,默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争取引起学生共鸣,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其基础性更不容忽视,本课设计重基础,注意培养学生读、听、写、说的基本能力比较成功。

3.有待改正的问题:

①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的分配与操作问题,怎样做到照顾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②在探究学习中难以收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教师怎样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③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做得更吸引学生。

④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还课堂给学生。

⑤课堂提问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

师生互动。

但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