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外出旅游登山时,携带的下列食品,不能补充能量的是
A.纯净水B.牛奶
C.苹果D.面包
2.要预防或延迟癌症的发生,除了及时治疗各种癌前病变,定期接受检查之外,以下的建议不正确的应当是( )
A.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B.避免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只要改变居室通风条件
C.坚持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渡紧张和疲劳
D.避免精神刺激,心情舒畅,不生闷气,豁达乐观,积极向上
3.张鹏同学连续重复三次测定跑完200米后,每20秒钟内数得一次脉搏次数,每间隔5秒,记录三次数值分别是40次、41次、45次.他跑完200米后的心率应该确定为( )
A.120次/分
B.123次/分
C.126次/分
D.135次/分
4.某人一到黄昏就看不清东西,应注意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
A.胡萝卜、猪肝
B.豆类、糙米、猪肝
C.肉、蛋、奶
D.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5.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其中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
A.肺泡和血液之间B.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
C.外界环境和肺泡之间D.外界环境和血液之间
6.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最终来源是()
A.肺泡内B.血液里C.心脏D.组织细胞里
7.下列血管中用来供应心脏本身的营养的血管是()
A.肺动脉
B.肺静脉
C.冠状动脉
D.主动脉
8.人在大量出汗和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是()
A.血浆B.白细胞C.血小板D.水
9.血液流出小肠壁后与流入小肠壁前相比,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
A.氧增加了,养料增加了B.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
C.氧增加了,养料减少了D.氧减少了,养料减少了
10.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慎被小刀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
小刀至少划到了皮肤的()。
A.表皮角质层
B.表皮生发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
11.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脑干
C.大脑白质
D.小脑
1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靠神经系统来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脑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C.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D.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13.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B.眨眼反射C.膝跳反射D.谈虎色变
14.眼球和耳这两类感觉器官,它们的感受器分布在
A.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B.角膜和耳郭C.视网膜和耳蜗D.视神经和听神经
15.当血液流经某些器官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这些器宫是( )
①脾②肾脏③肺④大肠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16.人体激素分泌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侏儒症
B.人体胰岛素缺乏会导致糖尿病
C.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大脖子病
D.成年时期生长激素过多会导致巨人症
17.下列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 )
A.青少年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B.少量吸食海洛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C.青少年不得吸烟,吸烟有损健康
D.少量饮酒能解除疲劳,对人体基本无害
18.下列是良好生活习惯的是
A.细嚼慢咽B.大声尖叫C.边吃边笑D.随地吐痰
19.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你认为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的图示是( )
A.
B.
C.
D.
20.“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予人类深刻的启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Ⅱ号”实验没有科学依据,失败在情理之中
B.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目前人类科学发达的程度还不足以攻克这个科学实验课题
D.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人造环境
二、综合题
21.下图表示人体某结构中及此处部分毛细血管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毛细血管管径很小,只允许__________单行通过,管壁很薄,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2)若甲为大脑:
则①处二氧化碳浓度比②处__________(填“高”或“低”);若甲为肺泡:
则②处氧浓度比①处__________(填“高”或“低”);
(3)若甲为小肠:
则甲内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由__________分泌的,被消化后的终产物进入血液要穿过__________层细胞;
若甲为健康人的肾小管:
则其内的__________被全部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中。
(4)若②处比①处降低血糖的激素多,则甲代表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_。
22.图l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使用___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你认为[1]是________血管,判断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是________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3]是________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3.2021年3月31日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请据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经过②________等的折射,刺激④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急救车的“鸣笛声”刺激___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________形成听觉。
(3)某伤员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________。
(4)脊髓灰质炎是一种能够导致人体瘫痪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该病属于________传染病.让健康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这种糖丸属于________。
(5)A和B所构成结构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疾死亡率极高。
本世纪3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病率才大大下降。
现有各种抗疟药,但还没有一种药对各种疟原虫都有同样的效果,同一疟原虫在不同地区或处在不同免疫状态的人群中,对药物的效应也不一样。
预防措施主要有消灭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及使用杀虫药物。
疟疾疫苗接种有可能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由于疟原虫抗原的多样性,给疫苗研制带来较大困难。
目前研制的主要是子孢子蛋白疫苗和基因疫苗,尚未能供现场应用。
(1)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_______。
(2)消灭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及使用杀虫药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
(3)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保卫自身的________道防线,接种基因疫苗后,人体的淋巴细胞就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蛋白质_______,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三、资料分析题
25.“肾功能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
下图是肾透析仪示意图和正常人体内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一一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
阅读上述资料,比较肾透析仪示意图和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________相似。
(2)上述尿液形成示意图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A、B、C共同组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3)血液在流经A时,通过________作用,除________和________外,血液中其它成分,都可以进入B中,形成原尿。
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_________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糖类、油脂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纯净水不能提供能量,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B
【分析】
合理的饮食可以预防和降低癌症的发生。
【详解】
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能够减少癌症的诱因,A正确;
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适当照射紫外线能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促使钙的吸收。
过度照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使皮肤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诱发突变引起皮肤癌,B错误;
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方法。
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减少接触致癌因子、积极宣传防癌知识等是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C、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预防癌症发生的措施。
3.C
【解析】
考点:
脉搏。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心率和脉搏的知识,首先明确的是心率和脉搏的概念。
解答:
心率指的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指的是60~100次每分。
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
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题中是测了张鹏每20S记录一次,所以心率应该是40+41+45=126,所以他跑完200米后的心率应该确定为126次每分。
故选C
4.A
【解析】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
黄昏看不清东西,患的是夜盲症,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A、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到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索A,常吃猪肝,可逐渐消除夜盲症。
故A正确。
B、豆类、糙米、全粒谷物含有维生素B1。
C、肉、蛋、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D、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
故选A
5.A
【解析】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6.D
【解析】
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
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7.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故选C
8.D
【解析】
【分析】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无机盐等物质;人在腹泻时,消化道的黏膜受损,吸收能力降低,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的水、无机盐以及其它营养物质都会减少。
【详解】
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
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就能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严重腹泻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损,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因此不管是大量出汗还是严重腹泻都不会使血液中的血细胞丢失,丢失的主要是血浆成分,而在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因此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主要散失的是水分。
【点睛】
结合着血浆的主要成分和出汗或腹泻的原因进行解答。
9.B
【解析】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通过体循环血液流经小肠毛细血管壁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小肠组织细胞,小肠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同时小肠代谢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也进入血液,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这样通过小肠处的物质交换,血液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等废物和养料都增多了。
由含氧多,养料少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养料多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10.C
【分析】
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
表皮和真皮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是否有血管。
【详解】
皮肤的结构如图:
可见,表皮层没有血管,真皮层有血管,划伤流血,说明至少伤到了真皮层,C正确。
【点睛】
熟记皮肤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
11.A
【解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
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因此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2.A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像这种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是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正确;
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因此,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B错误;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或脑干,C错误;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方式。
13.D
【分析】
(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详解】
“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14.C
【解析】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C正确。
15.D
【解析】
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
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
16.D
【解析】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A正确;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B正确;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C正确;成人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D错误。
17.B
【解析】
青少年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青少年不得吸烟,吸烟有害健康、少量饮酒能解除疲劳,对人体基本无害,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A、C、D正确;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海洛因是毒品,因此,绝对不能吸食海洛因,B错误。
点睛: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
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18.A
【解析】
细嚼慢咽可将大颗粒食物变成小颗粒状,有利于形成食糜,减少了胃肠的负担,有利于消化食物,A正确;处在变声期的青少年要保护声带,不吸烟,不喝酒,不高声尖叫,也不要长时间大声说话,以免声带过度疲劳,B错误;吃饭时大声说笑,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C错误;痰中含有细菌,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要随地吐痰,D错误。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草→兔→鹰”中鹰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考点:
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20.A
【解析】
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A错误;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B正确;目前人类科学发达的程度还不足以攻克这个科学实验课题,C正确;人类迄今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D正确。
21.红细胞最慢低高胰腺、肠腺两葡萄糖胰岛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详解】
(1)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数目多;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2)若甲为大脑,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则①血管内是含氧量高、含二氧化碳浓度低的动脉血;②内是含氧气低、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静脉血,因此①比②处二氧化碳浓度低。
若甲为肺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则②处氧浓度比①处高。
(3)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因此若甲为小肠:
则甲内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胰液和肠液,胰液和肠液分别是由胰腺、肠腺分泌的。
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血液流经小肠后,被消化后的终产物进入血液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进入血液。
若甲为健康人的肾小管,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是葡萄糖,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尿素,它和多余的水、无机盐一起形成尿液。
(4)胰腺包括内外两部分,外面分泌胰液,用来消化食物,里面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来调节糖的代谢。
因此若②处比①处降低血糖的激素多,则甲代表的内分泌腺是胰岛。
【点睛】
此题考查了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
血液为组织细胞带来了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22.
(1)清水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低
(3)动脉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静脉血流方向是由分支流向主干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图2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
【详解】
(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图2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23.晶状体视网膜耳蜗听觉中枢上行传导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束)消化道抗原神经元
【分析】
如图眼球结构模式图:
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耳朵结构模式图:
1是鼓室,2是听小骨,3是半规管,4是鼓膜,6是耳蜗;大脑皮层模式图:
I是听觉中枢,II语言中枢,III是视觉中枢;反射弧模式图:
A是脊髓的白质,B是脊髓的灰质,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
【详解】
(1)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②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④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物像刺激了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⑤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III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急救车的鸣笛声经过外耳道传到4鼓膜,鼓膜的震动通过2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6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I听觉中枢,就产生了听觉。
(3)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表明则此人下肢能活动,反射弧完整,大脑能支配下肢的活动;但是不能感知下肢的位置,可能的损伤部位是G,上行传导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束),不能把下肢的活动情况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不能感知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
(4)脊髓灰质炎是一种能够导致人体瘫痪的传染病,该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属于消化道类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糖丸是其疫苗,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糖丸属于抗原,服用后能产生对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提高人们抵抗该病的抗体,提高人们抵抗该病的能力,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5)A是脊髓的白质,B是脊髓灰质,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末端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点睛】
解答此题要结合图示解答视觉、听觉的形成,还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