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86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docx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度重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胆探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其保障措施,是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质量的关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于20世纪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兴起。

 

 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对此高度重视,并于20世纪末开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教育部先后颁发了相关文件,对高校提出了明确要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

 

 为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更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演进及其本质向度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1.创新教育的起源创新理论最先由约瑟夫•熊彼特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

 

 1912年美籍奥地利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用创新理论解释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他探讨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创新与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严格区别开来,认为创新是经济概念而非技术概念,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形成新的经济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受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创新成为教育的新思潮,创新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最先诞生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其他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2.创业教育的兴起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是培养其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尔斯梅教授率先在教学中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创新企业管理。

 

 20世纪末美国多数院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并设立创业教育项目。

  美国是较早在大学进行创业教育且具有完备创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已经建立了课程体系健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适当、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展成熟,以及法律对创业培训和小企业孵化保障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发达国家均先后采取相关措施开展创业教育。

  联合国充分肯定了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了相对于以知识教育为主的学术性护照、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职业性护照之外的以创业能力教育为主的第三本护照的主张。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1.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阶段在国内最先将创业计划大赛引入高校校园的是清华大学。

  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并率先在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及创新与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

  大赛汇集了全国一百二十多所高校三百多件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1999年6月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大学开展了教育工作试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在高等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发展阶段。

  《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1]《意见》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出了明确方向。

  2012年教育部发出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知,将28所部属院校和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方院校列入项目试点名单,对这些高校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意在促进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2012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为高校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向度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注重思维开发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发展,使大学生走向社会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密切的联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率,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考量,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率是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及核心要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及外在表现形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缺失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超越,是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深刻变革。

 

 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2]。

  多数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和缓解就业压力上,把创新创业教育同就业指导教育混为一谈,这就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教育部《意见》指出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二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三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导论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思维开发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在专业教育方面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既没有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仅仅停留在增设一些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上。

 

 也有的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基地等,但绝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融入专业教育的全部过程。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手段滞后1.师资方面所呈现的问题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导论课程教学的师资严重缺乏,既存在数量不足,又存在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技能不强的问题。

  多数高校现有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辅导员为主。

 

 他们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较多案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在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上也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远[3]。

  2.教学手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手段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多数院校还没有建立起能满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验室;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媒体教学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与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少,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创新课程名不符实[4];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滞后。

 

 实践基地欠缺,多是以企业参观、实训室模拟实训等形式,缺乏实效。

 

 [5]校企协作教学对多数院校来讲还只是探索,或者说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方面的因素及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实践的时间较短等原因,也有客观上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此种现状必须尽快改变,否则将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将会被发达国家抛得越来越远。

  四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学生积极性不高1.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多数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舆论宣传滞后,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只有教务、就业、学团等部门关注,还未引起全面的重视。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挑战,它既不仅仅是增加一两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不仅仅是开设一两个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更不仅仅是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2.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意愿普遍不强,有80的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冷淡,根本就没想过要创业;只有11的学生对创业的态度较强,表示有创业的想法。

  [6]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偏颇理解;

二是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大赛受限,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三是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1.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人才的战略转变,它不仅仅要求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必须转变,更重要的是学校主要领导、广大教师、学生的思想、理念也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其中的某个阶段,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从大的方面说这项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迟早。

 

 因此,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2.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实际增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并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主修课程,规定合理的教学时数。

 

 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形成科学的创新知识结构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实践证明,一种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因此,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综合性知识的培训,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

 

 2.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各门专业课程教学都必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在深入研讨论证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教学大纲,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实践教学课时,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课堂上增加案例教学及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受,增加教学的感染力。

  要注重把校内实践教学、校企协作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项目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7]。

  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效衔接、形成合力。

  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结合本校及专业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