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8330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docx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篇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1

  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动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

3—4岁的幼儿已经进行点数、计数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

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挨次口头数数,能够手口全都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依据幼儿计数力量进展的挨次:

按挨次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训练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手口全都的点数1——7的数,并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手口全都的点数1——7的数。

  活动预备:

  1.课件《数数有多少》

  2.操作材料:

排序板、每个幼儿8朵花

  活动过程:

  1.手指玩耍《手指变变变》

  师:

今日我们一起来玩个玩耍《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金孔雀呀。

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花猫呀。

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

我是一只肚子格外格外饿的打老虎,想找一只小动物吃……。

  2.引导幼儿点数。

  师:

现在是什么季节?

(春天)春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很多的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呈现课件)

  

(1)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有几只大公鸡。

  

(2)谁又来了,出示幻灯片两只小鸡。

老师带幼儿一起点数,并说出总数。

  (3)这次是谁来了,来了几只蝴蝶,请幼儿说出总数,并提示幼儿把话说完整。

  (4)春天还有秀丽的花朵,来数一数,这有几朵花?

  (5)还有一件好吃的礼物呢?

请幼儿点数。

  3.生疏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问:

(1)排序板上有什么?

  

(2)应当从小红旗开头点数。

请小伴侣们手拿着小红旗进行点数。

  4.幼儿练习点数。

  每位幼儿先点数5以内的花朵,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嘉奖一朵花,然后再进行点数,依据不同层次的幼儿,点数数量渐渐增加。

幼儿点数

  5.花儿朵朵

  请幼儿把花贴到自己身上,同时会说1朵花、2朵花、3朵花……。

贴好后进行玩耍。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2

  设计意图:

  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时,训练目标就变成幼儿玩耍的意愿。

此活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了“小兔采蘑菇”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

  活动目标:

  1.复习按颜色分类及5以内点数;给数字1~5排序。

  2.5以内数量点卡与实物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练习。

  活动预备:

  1.幼儿分组参与玩耍,每五名幼儿为小组。

  2.每组配备五张颜色致的母卡,母卡为蘑菇外形,大小20cm×20cm,上面分别画有点子1~5个,另设两个插卡袋。

  3.每组配备画有数量1~5的小兔的卡片各张;数字卡片1~5套;排序用的小旗标记;兔子头饰若干。

  4.地板上画有不同颜色的大圆形——“篮子”(能站下五个小伴侣)。

  活动过程:

  1.复习按颜色分类及点数。

  老师以兔妈妈的身份向小兔子们交代采蘑菇的任务。

  师:

(将母卡散放在地板上)今日天气真好,我们起去采蘑菇吧!

请每个宝宝采到朵蘑菇后,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放进同样颜色的“篮子”里,坐到“篮子”边上。

请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圆圈坐好,老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有多少人,多少朵蘑菇。

  2.按蘑菇上面的点子数匹配相应的实物卡片。

  师:

能干的小兔子采了这么多蘑菇,我们请客人起来共享吧!

蘑菇上有几个点子,我们就请几只小兔子来吃蘑菇。

  老师为每组供应小兔卡片,小伴侣按各自蘑菇上的点子数,来请同样数量的小兔子吃蘑菇,点卡与实物卡对应,要求将实物卡插在蘑菇卡上的插卡袋上。

  3.按点子数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师:

数字宝宝看到小兔子们玩得好快活,它们也想找伴侣起做玩耍了,蘑菇上有“点子.数字1就和个点子做伴侣,蘑菇上有三个点子,数字3就和三个点子做伴侣

  老师为每组小伴侣供应数字卡片,请小伴侣依据各自蘑菇上的点子来找相应的数字卡并将数字卡插在蘑菇卡上的插卡袋里。

  4.给点卡排序。

  师:

听!

小蘑菇在说什么呢?

哦!

原来它们想请小伴侣帮帮忙给它们按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的挨次来排队,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快!

想一想谁应当排在最前面,谁应当跟在后面?

  老师供应排序标记,请每组幼儿在各自的排序标记上按要求给点卡排队。

  5.结束。

  师:

今日小兔们真能干!

快到中午了,宝宝肚子饿了吧!

请兔宝宝把采来的蘑菇都

  交给兔妈妈,让妈妈来做顿丰富的午餐吧!

  活动延长: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玩耍区,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操作、学习。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

  2、通过各种玩耍培育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力量。

  活动预备趣味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活动过程

  一、玩耍引起幼儿爱好

  1、小伴侣一起拍拍手、转转手、搓搓手。

  2、手指玩耍:

  一只猴子在水边,观察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咬!

  二只猴子在水边,观察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

咬!

  三只猴子在水边,观察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

咬!

咬!

  ﹙幼儿边做动作,边伸手指头﹚。

  二、找找123

  1.老师:

1、2、3,这些数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玩具中,我们不仅要会读数,

  而且要生疏数,以后逐步学会写数。

  2.幼儿数数,老师出示卡片

  

(1)引导幼儿数数老师有几个鼻子?

有几张嘴巴?

  幼儿边说,老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1。

  

(2)幼儿再数数老师有几只眼睛?

几个耳朵?

  幼儿边说,老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2。

  (3)引导幼儿数数教室里有几盏灯?

  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3。

  3、让小伴侣观看,1、2、3这3个数的长相不是一样的,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老师: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

  4、老师: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送给你们,宠爱吗?

  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和数量,幼儿将水果的数量粘贴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反之依据水果的数量粘贴相应的数字。

﹙贴对了,发给小红花赐予嘉奖﹚。

  5、趣味练习

  找找图画里的123

  三、活动结束

  1、师幼一起跳数字舞,一个小孩手摸地,二个小孩颠颠脚,三个小孩转又转。

  2、小伴侣回家以后数数你家里有哪些东西有1个,哪些东西有2个,明天讲给老师和小伴侣们听听,好吗?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4

  【活动设计】

  在“小超市”玩耍中,我发觉幼儿能娴熟地唱数,但若要求他们进行一一对应地默数,就会遇到问题。

如默数到“5”,报出的总数却是“6”。

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终一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渐渐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师教会的。

所以我依据班级幼儿的实际状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果”活动。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接受了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幼儿明白数数时最终一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还添加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1”或“少1”,并依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开展。

这也是此活动的一个创新点。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舞幼儿乐观、大胆地参与活动。

  【活动预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是铁罐):

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很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玩耍。

小伴侣分成两组:

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伴侣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知大家。

(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准时验证)

  规章:

  肯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日老师还带来了很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

”(老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玩耍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

小伴侣蒙住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

等老师说开头,小伴侣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章:

  肯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老师说“开头”,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遇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玩耍,也要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

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头,小伴侣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

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嘉奖。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玩耍。

(“多1”或“少1”的环节老师可以依据幼儿的玩耍水平准时调整)

  规章:

  肯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老师说“开头”,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乐观投入,__迭起。

分析缘由,其一是玩耍中的规章简洁,幼儿格外简洁理解和操作。

其二是玩耍具好玩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一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宠爱。

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挂念幼儿遵守了玩耍规章,又让他们沉醉在玩耍情节中。

  对于老师来说,我也格外宠爱这则活动。

其一这个活动教具少,便于操作。

其二是规章简洁,便于老师交待清楚。

其三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了默数、手口全都点数、尝试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等。

整个活动贯穿了“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老师肯定要交代清楚玩耍规章,玩耍后要有验证环节,由于验证就是手口全都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终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一数概念。

  中班数学课程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生疏的。

  2.通过玩耍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进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究的主动性、乐观性,培育幼儿探究的爱好。

  【活动预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

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玩耍一:

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全部鱼中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

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

请幼儿自由地钓鱼,照旧要求钓的和最小的鱼。

  玩耍二:

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玩耍:

比比谁的鞋子?

谁的头?

谁的嘴巴张得?

谁的手?

谁穿的衣服?

……

  玩耍三:

大人和小人

  1.老师叙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共享:

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

假如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

(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任凭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

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

(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玩耍四:

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

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__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玩耍五:

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看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

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共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长】

  1.连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究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生疏。

  2.呈现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挂念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玩耍。

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设计评析】

  这是个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把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进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训练于玩耍之中。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留意到了进展性原则,循序渐进,步步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