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策与建议.docx
《大学生就业难策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难策与建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难策与建议
问题一:
大学生就业难对策与建议
答案一:
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
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
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
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
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
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
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
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
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
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
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
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答案二: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问题二:
高房价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答案一:
一、物价部门进行介入,进一步有效控制住房这个大商品的价格合理性。
商品房也是商品,而且是大商品,对百姓的生活尤为重要。
所以,既然是商品就应该有物价部门进行价格审核,同时进行房价构成监督,稳定房价,进而维护老百姓利益。
二、政府部门建立房价管理机构,例如各地成立房价监督管理办公室等等。
这个机构可以全权掌握和处理各地的房价市场结合情况,上下联动,即保证了社会需求供应,又保护了人民利益,还维护了国家行业稳定有序发展进行。
三、加大政府管理力度,提高执政能力。
地产现象反映了一个重要问题,政府的及时处理和反映能力。
在形式上和“煤炭行业”及“医疗行业”一样,出现很多问题。
但地产行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一旦动摇,就会牵动全身,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
像俗话所说“一碰耳朵腮动弹”,不可轻易动摇。
四、遏制“炒房”,杜绝不法竞争,打击扰乱市场行为,造成社会不必要“恐慌”。
若要遏制“炒房”,必须实行限套数,限套数能最有力地改变供应结构失衡的现状,这是宏观调控最有力的措施。
当购房者(夫妻双方)购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国家可以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帮助普通购房者能够购买到用于自住的房子。
而购房者如果购买第二套房子,应收取高额的税收,除了营业税和个税之外,应另外收取其“个人消费税”,并且提高其银行贷款首付或者不允许贷款,从而抑制一些“炒房”的人。
当购买第二套房子的成本远远高出第一套房子的成本时,绝大部分的投资者将望而却步。
五、地方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抓紧土地供应管理好信贷。
国家应该是对不同类型土地采用不同类型的土地供应方式,一部分土地的价格要严格控制在政府的限价范围内,另一部分土地应该把价格放开,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土地价值。
比如:
首先应该把中心区域的商业、办公和高级公寓项目的土地价格放开,实行价高者得。
而一些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价格应该严格控制,一定要实行定向招标,即限定好用途后,由竞标开发商自己上报规划建设方案和未来销售价格,通过评选由优秀方案中标。
在随后的开发建设和销售过程中,政府应该监督开发商严格按照当初的投标方案执行,并对销售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
六、划分区域或地区进行限定房价。
房价应该由市场自由调节,但是合理的房价应该控制在当地人均收入的平均值左右。
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所以,当价格不再被市场所控制,而产生暴利的时候,政府这只“无形的大手”就必须给予调控。
在拍卖土地的时候,即按用途来制定未来销售价格,挤压开发商的超额利润。
但是,为了保证不降低工程质量,应利用政府的权力,在一些方便应给予开发商一定的优惠政策。
比如:
盖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时,在土地出让时,给予一些补偿。
毕竟这是为了满足本地区普通人民的居住。
但如果修建高档住宅,就应该严格按照政策执行。
高档住宅如果修建的质量不过关,有钱人也是不会购买的,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缩小贫富差距。
七、符合转让政策的二手房首付降低或保持不变,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
这样,不会引起动荡,又可以抑制房价,而且能使穷人买得起房和富人也有好房住的多重作用;
八、做好股市,分流资金,建立有效行政性资金链。
使地产融资渠道日趋稳健,促使房产业良性运营;
九、不要轻易给房地产业增加成本,这些成本地产商人肯定是会转嫁的。
给一手房按揭按照面积或单价分级提高到四、五、六成,毫宅甚至八成或全款,这种政策较人性化,富人有好房子住,穷人也买得起房,毫宅也得到控制,新房销售减缓,价格上涨停止。
十、呼吁诚信地产品牌,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诚信越来越成为各个行业品牌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为没有诚信,一切无从谈起,所以诚信建设还需要社会关注和参与,地产品牌,呼唤诚信,社会需要诚信!
一系列的政策出台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市场健康地发展,但由于全国各地的情况不同,所以,按实际出发,从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出发,不能搞“一刀切”。
如果地方政府执法到位的话,相信能遏制住那些“混水摸鱼”的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也希望这“四维模式”推向社会能得到大力支持,维护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答案二:
(一)加强住房需求的管理
为区别对待各类住房需求,对不同的对象要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即对住房需求进行差异化的管理:
做到不同收入的人选择不同新旧,不同价格的住房,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新房、好房,从而也有效的遏制了住房的价格上涨。
当前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种住房供应体系,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下,房价上涨是长期趋势,适度增加住房供给,鼓励正常需求;限制集团购房,抑制超前需求;控制城市房屋拆迁面积,减缓被动的住房需求;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投机需求。
强化住房租赁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租赁市场的规章制度,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规范租赁市场的健康,正常和有序发展。
培育住房梯度消费。
强化合理消费观念,倡导建设小户型住房、购买二手房、租赁住房等方式,让住房市场回归正常的供需状态。
(二)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空间
我国的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取决于城市化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是采取农民进城的方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便会造成城市的拥挤和住房紧张的压力。
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必须要改变农民进城的方式,通过对农村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建设,据有关方面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平均为40%左右,发达国家80%~90%,而我国只有36%。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
所以我国要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化的空间。
吸引和鼓励农民不断向县城集中、资本不断向工业园区集中,实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大量农民进城的情形,从而缓减了城市住房需求过旺的压力,促进房价下降,使农村和城市形成一个“双赢”格局。
(三)提高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
当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中对土地使用存在着“铺张浪费”的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中容积率等问题应当作出相关的规定。
许多地方都将新增建设用地中的绝大多数用于发展工业,压缩了住房用地的需求。
政府在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可以考虑单独制定新增住房用地的计划。
同时,在合理规划存量房屋拆迁面积的基础上,制定存量住房用地的供给计划。
市场化供地是大势所趋,在推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经营性用地统统纳入市场范围,解决低价供地、无序竞争问题。
要建立土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在遵循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调控土地供短期内,适度控制拆迁、适度放量土地的同时,规范土地市场、打击土地投机,从而间接调控住房价格。
(四)强化资金监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政府应高度重视与全面检讨现有的银行体系按揭贷款,打破目前银行体系中视“住房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加强银行资金的管理。
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管理。
控制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比例,对开发贷款从严审批,严厉打击少数不法开发商的囤积居奇、散布虚假信息等违规销售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审核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对多次购房的可探讨实施抵押贷款递减制度。
强化外资的监控力度。
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要特别关注外资的流量和流向,为科学评估房地产风险提供依据;加快制定外资投资房地产的规章制度,将外资进入房地产领域纳入管理范畴。
加强对国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力度,并制定外资投资房地产的详细规定。
合理引导资金在“楼市、股市、汇市、债市”中的流向和分配。
当前可以考虑制定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农业等领域。
(五)完善房地产税制
政府应该减免房地产税费,从而降低住房价格。
在房地产商开发的过程中,要缴纳各种税,这些收费最终都要归结到住房的成本中,房价自然就提高了;另外通过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公开办事程序,公布税费标准,允许产权、规则、市政、交易等资料、信息公开查询等,这些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开发商对开发项目的可控性,减少交易费用,降低开发成本,从而为降低房价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一,要尽快开征物业税。
有学者认为,开征物业税不仅增加了住房的保有成本,有助于活跃二手房市场,缓解新增住房市场的压力,而且能够改变住房购买者对未来的预期,抑制超前消费,减缓房价上涨的势头。
不仅如此,它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的税收增长点,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二,转变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手段。
考虑到现行增值税在实际征缴中的困难,长期内政府可以将土地增值税并入到所得税或资本利得税中征收。
第三,强化对转让收益课税。
可以根据一段时期内住房转让的次数和购买住房的时间制定不同的转让收益课税标准,有区别地对转让收益课税。
(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房价水平最终会和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匹配,房价上涨最终需要通过经济增长来消化,政府有责任有空间去干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监控体系、完善土地政策、住房政策等相关制度体系在有效抑制房价上涨有重要作用。
为确保我国住房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住房建设计划和政策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规定住房开发的具体要求和行业标准。
当前急需制定的是《住宅法》。
现在随着我国《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
将对我国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解决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有助于人们实现 “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七)建立和健全房地产信息发布制度
政府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住房供求、住房价格的信息,为市场主体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建立网上信息查询制度,及时更新有关内容,保证信息的现时性。
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发分地区、分品种、分项目的住房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使市场主体及时了解有关信息,掌握市场走势。
要及时建立多层次的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建立综合的预警指标体系,重点监控土地、投资、价格、空置率、供求状况等指标,为房地产市场各主体决策提供服务。
建议媒体尽量客观地预测房价的走势,准确引导市民转变住房消费的观念,鼓励他们勇敢地做商品房的消费者。
房价的上涨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会对房地产业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正确的处理房价上涨同房地产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房价上涨同市民生活的关系,探究房价上涨的原因并在房地产行业采取必要的抑制房价上涨的措施与对策都会对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从以往的地产行业的问题突显来说,及时规范高效的政策出台和有效运做程度控制是目前国家地产行业的重中之重。
既然行业管理,宜早不宜迟,主张专家参与变为市长拍板。
行业前景能量分析,及时的出台政策,防止政策的滞后性,是行业管理重要的前提。
今年往后是国家治理房地产市场的关键时期,相信政府会做出理性强有力的具体措施,来维护房产市场的整体稳定的。
问题三:
解决“征兵难”和参军热降温的基本对策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人武系统努力下,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困难,仍然完成了各自的征兵任务。
一些地方兵员质量长期保持稳定甚至逐步提升,有的地区涌现出许多改革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
但是,基层反映的以上“征兵难”现象及成因分析,是带普遍性的客观事实,亟需各级党委、政府和兵役机关引起重视并拿出对策。
需要强调的是,基层同志关于“征兵难”的反映十分中肯。
正视并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征兵难”现象,是人武系统全体同志的神圣职责。
不能出现了一时的“征兵难”,就将整个征兵形势看得一团糟,更不能因“征兵难”而谈“征”色变,谈“征”称难,人为降低标准和工作质量。
记者综合专家和基层意见,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参军热降温或“征兵难”问题可得到逐步解决。
一、国防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一要加强二要改进。
强调加强教育,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必不可少。
尤其不断加大针对性强的国防教育特别是兵役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至关重要。
目前,兵役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常用的“一阵风”、“运动式”很难做到持久深入,家喻户晓。
福建省宁德军分区王建国、谢尔国,河南省洛阳市征兵办张国美、任伟耀,湖北省荆州军分区刘念涛、王卫民来稿建议并强调:
人武系统要转变观念,认清国防教育和国防法规宣传不是人武部一家而是全社会的责任,人武部的工作重点是组织协调整合各种宣传资源;抓教育也不能光靠征兵期间,应贯穿常年。
《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的基本内容要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纳入领导干部培训。
国防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要下功夫研究,避免千篇一律和老生常谈,避免一份提纲年年用,处处用,板着面孔用。
他们认为,加强宣传要改进和研究宣传,将省情、县情、乡土情,军情、民情、国防情有机融合;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与国防、局部与全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激发青年的参军热情。
要协调新闻出版、文化宣传部门,整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资源,利用各种形式和教育契机,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
二、调整完善优抚政策并切实抓好落实。
基层同志认为,目前国家优抚安置政策基本符合国情,总体不错,但某些在具体落实上存在偏差走样和力度不够,部分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山东孔庆堂、李庆锋、孙庆云;黑龙江的井占芳、朱连春、尚春红、王梦等提出,在不改变或者现有优抚政策作部分微调基础上,重点解决好落实尤其不走样的落实问题,对进一步搞好优抚工作至关重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征兵难”的矛盾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比如有的地方优抚安置与地方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改制发生矛盾后,不是积极设法解决,而是单纯以牺牲优抚对象利益、违反优抚安置政策为代价处理矛盾,导致有的地方不认真落实政府安置指令。
河南、福建还出现过某些乡政府以“财政困难”为由,诱导想当兵的青年签订“免享优抚金协议”。
山东单县孟路反映,该县农村2003以来年均义务兵优抚标准被压到650元,仅为当地农村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不到,距《兵役法》规定“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要求甚远。
显然,调整完善优抚政策,尤其纠正现有合理政策的落实方面出现的偏差,是目前缓解“征兵难”的现实和有效途径之一。
三、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解决好征兵、优抚、安置等棘手工作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江西省军区军务动员处凌志明来电说,他们最近配合总部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解决“征兵难”的调研,机关和基层有一个共识:
市场经济必然和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和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现实,加大改革步伐,对现行征兵、优抚和安置政策实施调整改革,从而解决好一些地区“征兵难”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如兵员征集中,要调剂解决好“经济发达兵员不足,兵员充足负担过重”的矛盾,必须全面改革优抚金发放机制,变乡(镇)统筹为县(市、区)集中统筹,进而发展到省、市统筹,以体现和达到负担均衡。
再例如根据征集兵员数额不同,实施不同单位地区的优抚金转移补差制度,确保优抚负担相对均衡合理。
再如征集方面,部分地区可变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征召指标为按经济水平人均收入下达征集计划,以保证优抚标准落实到位。
山东吕希华、李焕强,内蒙古鲁巴特、明俊国、刘明跃等多人还提出,可考虑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统一优抚安置标准或者缩小差距,调动部分农村青年参军积极性;而有的地区则需要拉开优抚等级。
如目前的上海、广东、浙江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甘于吃苦奉献的“进藏兵”家庭实行高额补贴和奖励,一些贫困地区实行农村军人家庭减免税费和各种义务工等做法效果不错,合情合理合法。
安置方面等值得探讨的东西很多,诸如货币化安置等符合市场规律的途径显然是改革的方向之一。
四、制定相应法规,形成可量化操作并能监督实施的工作机制。
山西孙立忠、吴成伟,黑龙江廖营国、刘井录、刘延涛等认为,要解决好一些政策不落实的问题,关键是制定可量化操作并能监督实施的法律法规。
如违反相关法规有相应的具体的处理办法和细则,而目前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如逃避服兵役的,各地有罚款的、处分的、批评教育的、拘留的、取消招工考学招干的,也有不了了之的。
而奖掖方面也似乎缺少统一办法。
他们提议,将一些奖励惩处和待遇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而且细化以便于遵循和监督实施。
例如,为落实好优抚安置和吸引高素质青年参军,国家可考虑制定《退役军人安置法》、《大学生参军优待安置条例》之类法规,内容包括将优秀退役军人尤其大学生入伍士兵安置纳入政府的人才规划,招干、报考公务员和人武学院时优先录用,尽量照顾其专业专长。
同时规定,在其待安置期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旦安置受阻,则可通过待业保险得到补偿。
自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