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7202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中试题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

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

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

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D.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B.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C.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家长的热议。

数学课200元一节、新概念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课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家长无奈地称为“碎钞机”。

据《扬子晚报》13日报道,在参与相关线上调查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经超过万元。

其中南京一位初中生表示,她光数学就上了3不同类型的课程,还上了钢琴课等,花了好几万元。

一位家长补充说,这些花费仅是上补习课的费用,如果加上购买辅导资料、课外书,外出旅游或者各种游学夏令营,1万元是远远不够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暑期疯狂补课呢?

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首先是家长和学生被升学压力裹挟,为了进好学校,大家都很焦虑。

家长普遍抱有这样的心态:

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补,那其他学生还能不补吗?

(摘编自《扬子晚报》全媒体)

材料二

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同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2亿),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

而根据新浪数据中心此前联合某教育机构发布的《2017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调查报告》,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的花费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为教育培训花费达2万以上。

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被受众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整个民办教育培训行业中,近95%的市场份额被众多中小型机构占据,几家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所占份额不超过整个市场份额的5%,相对而言,对小机构的监管更难,对主管部门的挑战更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分析,“还有一个数字让人忧虑,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证照齐全的比例不到20%,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

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

“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之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叫培训机构,听起来属教育范畴,但一定程度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大量机构为公司性质,在工商部门注册。

尽管有少量经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25日)

材料三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表示“学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绩,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升学率’。

“减负是全社会的问题,应多方联动解决。

”四川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认为,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向课堂要质量。

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不断为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推波助澜。

不管待聘岗位对人才类型有何特殊要求,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岗位申请者的本科出身必须是“985”或“211”大学,否则一概不予录用。

这种失范行为给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号称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基础教育不择手段地索取高分学生。

当学校、家长和孩子都盯着全国这一百多所大学的有限席位时,其竞争之惨烈、后果之严重着实难以想象。

既然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社会就有责任与教育理性沟通,为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给教育以正确导向。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力反思与出路》)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数以上在校中小学生曾参加过校外培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校外培训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C.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不规范,原因在机制层面,即教育部门与工商部门的管理边界模糊。

D.尽管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诸多“顽疾”并发,难题挑战共存,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只能是适得其反,孩子必定无所成就。

B.家长和学生对难以承受的学业负担怨声载道,表明他们会对以后的课外培训更加理性,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会更宽松。

C.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其全面发展,而且还催生出众多社会问题。

D.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6.请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建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风波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

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

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

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这时七斤捏着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从村外走回来,坐在矮凳上,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

“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

“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

”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的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成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

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

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

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

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

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

”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

七斤们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

”赵七爷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

——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

”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

这倒是要紧的事。

你们知道:

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

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七斤嫂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

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

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

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

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

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

七斤知道自己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囚徒……”

赵七爷绕出桌旁,打断她的话,“大兵是就要到的。

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

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

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

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

“辫子呢辫子?

丈八蛇矛。

一代不如一代!

皇帝坐龙庭。

谁能抵挡他?

……”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

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

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

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

(节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

注释:

皇帝,指溥仪;长毛,指太平军,因太平天国成员皆披头散发,故有此称;张大帅,指张勋。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七爷有钱有学问,在村里人心目中很有地位,他的辫子盘起与放下反映了时局的变化,可见他关心时局,紧跟时代,是一个进步的人。

B.作者在细节中表现人物的心理。

比如划线句子中七斤嫂“竭力陪笑”表现她对赵七爷的惧怕,“赶紧吃完饭”表现了人们想要看热闹的急切。

C.七斤的境遇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

村里人对七斤的态度也随之经历了“尊敬——幸灾乐祸——回避——尊敬”的变化,富于戏剧性。

D.七斤是幸运的,最终没有犯皇法;然而他又是不幸的,当他面临可能犯法的命运时,不仅村里人不同情他,连妻子也怪罪和咒骂他。

8.请结合全文,分析七斤这一人物形象。

(6分)

9.文中反复出现“皇帝坐龙庭”“皇帝不坐龙庭”这样的话,请分析其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

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

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

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

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

仪曰:

“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

仪之奉命,理谓非失。

”垂壮其对,因戏曰:

“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仪曰:

“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

”及还,报曰:

“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

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

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

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

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

太祖曰:

“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

”仪曰:

“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

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

”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

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

谦等叹服,相谓曰:

“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

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

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

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

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谥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

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

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

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

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

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

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13.课内文言文翻译。

(10分)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分)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晏行①(节选)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②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③茅茨空。

[注]①诗歌写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

②莫徭:

少数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

③杼柚:

织布机的部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联上句承接题上“罗晏行”,点明时令节候,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

C.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

D.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去年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

15.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杜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达了当时怎样的现实?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作者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如果放弃了,结果是____________;如果不放弃,结果是____________。

(2)“月”是古人喜爱吟诵的对象,《锦瑟》写促使鲛人泣泪之月是____________,《琵琶行》中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之月是____________,《蜀道难》中突出蜀道悲凉之月是____________。

(3)《秋兴八首》(其一)中表达自己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中国的四大名绣早已名扬海内外,精致、雅洁、诗情画意;苗绣则不然,它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苗绣的身份很特殊。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文明传承不能通过书写来完成,()。

苗绣▲,承担起这份重要的使命,着一根小小绣花针的绣娘们就是重要的传承人。

苗绣,它既是苗家山乡村寨的女人们几乎天天要做的女红,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实用品,又是重要的艺术品。

绣娘们的一双巧手既绣出了苗家人平凡的世俗生活,也绣出了苗家人对生命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渴望。

苗绣把苗族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展示得奇丽多姿,▲。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包括对神话、对宇宙天体的解读,▲,无所不有。

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

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

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显然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

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苗绣则不然,它朴拙的造型、神秘的气息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B.苗绣则不然,它以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C.苗绣则不然,它神秘

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开辟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D.苗绣则不然,它以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开拓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义不容辞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殊途同归

B.责无旁贷五光十色林林总总不谋而合

C.责无旁贷万紫千红丰富多彩殊途同归

D.义不容辞万紫千红林林总总不谋而合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B.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C.因此,这份责任只能落在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上

D.因此,这份责任刚好落在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上

20.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4分)

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出席媒体见面会的时候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