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概论总练习.docx
《教育方法概论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方法概论总练习.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方法概论总练习
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培训专用复习题集
教育方法
概论
2006年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
A科学B艺术C专业D职业
2.最早明确提出教学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年。
A1966B1983C1986D1999
3.澳大利亚专业委员会对对专业的界定是()。
A为公众服务B寻求社会利益C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将社会福利、健康和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4.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在统计上()。
A没有显著相关性B有显著相关性
C有高相关性D有低相关性
5.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
A实践性知识B工具性知识C整合性知识D技术性知识
6.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学科性知识B教育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
7.在专家型教师阶段,()占主导。
A实践性知识B经验性知识C案例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8.学科性知识占主导的阶段是()。
A职初教师B师范生C专家型教师D有经验教师
9.微格教学是一种()。
A教学理论B教学方法C教学环节D教育理论
10.微格教学环包括()个阶段。
A4B5C6D7
11.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个过程。
A6B5C4D7
12.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指出,微格教学可以把一个普通教师变成()。
A合格教师B高水平的教师C好的教师D好一点的教师
13.在微格教学环的角色扮演阶段,()是受训人员不需要扮演的。
A学生角色B教师角色C行政人员角色D评价者角色
14.反思是一种()。
A实践B经验C思考方式D教学活动
15()不是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
A教学反思B从经验中学习C实践者即研究者D教师即研究者
16.随堂听课是在行动研究的()模式中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A理论筛选B问题筛选
C案例教学D实践后反思教师即研究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职业特点是()。
A行业B专业C事业D职业
2.科尔提出的专业特征是()。
A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B终身投入的事业
C为公众服务D将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3.教师追求的社会利益是()。
A实现学生在知识、个性、情感、道德、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B满足学生的需要
C公众福利和健康
D挑战学生的能力
4.教师的素养内涵包括()。
A学科知识B文化素养C职业理想D进取精神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学科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6.条件性知识包括()。
A人际交往知识B学与教的知识
C学生发展的知识D教育评价知识
7.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是补充()。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
8.实践性知识是指()。
A课堂背景知识B与课堂背景知识有关的知识
C教学实践知识D经验性知识
9.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阶段。
A师范生B职初教师C有经验教师D专家型教师
10.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基本特征。
A知识中心B教师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11.案例具有()作用。
A教学理论的源泉B教育机智的基础
C教师成长的阶梯D解决问题的源泉
12.微格教学能够()。
A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B有效培养教师教学技能
C简化正规教学程序
D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13.微格教学环中的事前学习和研究主要是学习()。
A教学技能的功能B教学内容
C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D微格训练方法
14.在参与型课堂观察中,观察者是()。
A研究者B旁观者C参与者D评价者
15.参与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环境
16.非参与型课堂观察的对象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环境
17.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有()。
A记笔记B录音C录像D抄本
18.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类型有()‘
A对实践反思B实践中反思C实践后反思D为实践反思
19.斯巴克斯——兰格提出的反思的内容包括()。
A教案B认知成分C教师的陈述D批判的成分
20.以下()属于布鲁巴赫提出的反思的一般方法。
A课堂观察B课前备课C开展行动研究D职业发展
21.案例的作用是()。
A问题的源泉B高度的拟真性C典型性D启发性
22.案例的关键特征是()。
A高度的拟真性B代表性C典型性D针对性
23.行动研究是一种()。
A研究方法B教学方法
C改善教学的方法D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24.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包括()。
A问题筛选B理论筛选C教学运用D总结反思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戴维斯认为道德理想是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2.艾利斯顿以为,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并不是专业所特有的特征。
3.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4.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5.“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6.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体现是教师的教学能力。
7.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8.“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被认为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
9.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10.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充分条件。
11.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有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主要是案例性知识。
13.主要由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所组成的条件性知识是保障教师成功的前提条件。
14.微格教学中的教案与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是由区别的。
15.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6.反思就是通过课堂观察、对别人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吸取经验进而改进自己教学成效的一种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途径。
17.问题筛选是对教育教学中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选择过程。
18.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模式之一。
19.写反思日记是行动研究的必要环节和过程。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D
4
A
5
A
6
C
7
D
8
A
9
B
10
C
11
B
12
D
13
C
14
A
15
A
16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2
ABC
3
ABD
4
AB
5
AB
6
BCD
7
BC
8
ABC
9
BCD
10
BCD
11
ACD
12
ABCD
13
ACD
14
A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D
19
BCD
20
ACD
21
BD
22
BC
23
AC
24
ABCD
三、判断题
1
Y
2
Y
3
N
4
N
5
N
6
N
7
N
8
N
9
Y
10
N
11
Y
12
Y
13
Y
14
Y
15
Y
16
N
17
Y
18
Y
19
N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记忆B想象C实践D感知
2.知觉比感觉()。
A真实B准确C完整D直接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级阶段是()。
A归属与爱的需要B美的需要
C心理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不是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体现。
A自主性B主观性C能动性D创造性
5.关心属于()。
A尊重需要B认知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
6.学生的成就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美的需要
7.《学会关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提出的宣言。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8.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
A左脑革命B右脑革命C全脑革命D计算机革命
9.多元智力理论是()提出的。
A奥托B维纳
C叶弗利莫夫D加德纳
10.情感的诱导作用可以激发()。
A好奇心B积极性C驱动力D想象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发展是指()。
A身体的发展B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C个性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
2.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一般包括()。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D道德态度
3.记忆包括()三个方面。
A识记B巩固C保持D再现
4.思维的类型有()。
A感性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理性思维
5.情感对认知发展起()。
A组织作用B诱导作用C驱动作用D调节作用
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A气质B能力C性格D爱好
7.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开发脑潜能的关键时期是()。
A胎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童年期
8.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显著特征。
A有洞察力B有创造性C有建设性D有抱负
9.学生一般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A优秀学生B学业困难学生C有争议学生D另类学生
10.以下()属于尊重的需要。
A荣誉B信心C独立自主D接纳
11.信息素养包括()。
A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态度D信息技能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学生发展必须要遵循教育方针。
2.在学生发展中,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总是矛盾的,满足和个性需要就有可能违背社会需要,反之亦然。
3.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4.身体素质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5.道德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关键。
6.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的发展。
7.思维和思考是一回事。
8.研究发现,虽然想象是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能鼓励学生过多想象,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9.在众多的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0.英国物理学家伯纳尔说:
“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前者需要思维,后者只凭本领。
”
11.情感的驱动作用指激发个人的热情、好奇心,推动或抑制目的的达成。
12.因为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还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因此说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13.马斯洛认为,需要是按低级到高级排列的,例如,如果认知需要没有得到,就不会产生美的需要。
14.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
15.教学过程的反哺现象是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权。
16.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
17.信息素养就是对信息的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的能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D
4
B
5
D
6
A
7
C
8
C
9
D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3
ACD
4
BC
5
BCD
6
ABCD
7
BCD
8
ABC
9
ACD
10
ABC
11
ABD
三、判断题
1
Y
2
N
3
Y
4
Y
5
N
6
Y
7
Y
8
N
9
N
10
N
11
Y
12
Y
13
N
14
N
15
Y
16
Y
17
Y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
A知识的习得B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经验的积累D信息的加工
2、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什么定义学习
A知识的习得B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经验的积累D信息的加工
3、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
A鲍尔B希尔加德C华生D加涅
4、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是根据什么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A按内容分类B按学习过程特征分类
C按理解程度分类D按学生互动的情况
5、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创立者是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A鲍尔B希尔加德C加涅D奥苏伯尔
6、项目学习是哪一种学习中的一种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活动学习
C机械的接受学习D机械的活动学习
7、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
A个体的知识B群体的知识C社会的知识D间接知识
8、“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人对同一类事物中各成员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认识。
”这是对什么概念的定义
A表征B贮存C图像D图式
9、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的途径是
A言传B内化C外显D意会
10、实验表明,儿童阅读—记忆的能力一般在智龄多大时开始出现
A3岁2个月B4岁C5岁D7岁
11、倾向于通过从事一些与积极主动有关的活动,如讨论、解释等来更好保持和理解信息的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A积极主动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循序渐进型
12、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A直觉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循序渐进型
13、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属于
A视觉型学习者B感觉型学习者C语言表达型学习者D直觉型学习者
14、倾向于通过遵循逻辑推理的步骤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逻辑程序理解课程材料的是
A语言表达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循序渐进型
15、个体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风格是
A学习风格B认知风格C智慧特征D认知模型
16、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作为两种稳定的个体知觉或认知方式,是在二次大战时谁发现的
A卡根B威特金C鲍尔D塔巴
17、在处境不明、难以作出抉择时,倾向于仔细考虑观察到的现象和面临的问题、与经验相联系、使思维更广阔和系统、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风格是
A反省性认知B场独立性认知C分析性思维D直觉性思维
18、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卡根B威特金C鲍尔D吉尔福特
19、分析性思维是一种
A以归纳为特征的思维形式B是一种强调整体的思维形式
C是一种强调精确的思维形式D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20、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为
A合作学习B竞争学习C小组学习D个别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
A教育者B学习者C刺激情境D反应
2、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把学习看成是以下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
A加工系统B调节系统C执行控制系统D预期系统
3、通常认为学习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学习者主体产生某种变化
B学习者主体发生的变化能够持久保持
C学习者主体变化是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D学习者主体的变化是自己所愿意接受的
4、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机械学习
C有意义活动学习D有意义灌输学习
5、通常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是:
A有意义的与机械的B发现的与接受的
C个别的与小组的D试误的与顿悟的
6、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A强调实践、操作以及探索行为
B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
C注重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
D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师以外进行
7、知识的掌握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A知识的理解B知识的巩固与记忆
C知识的运用D知识的评价
8、按照来源划分,知识可以分为:
A理性知识B感性知识
C直接知识D间接知识
9、知识的性质与教育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知识的性质与学校的性质
B知识的性质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C知识的性质影响课堂内容的选择
D知识的性质影响教学过程
10、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A命题B网络C表象D线性序列
11、表象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信息
B能够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
C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加模糊、更概括,或者说欠完整、欠精确
D人对复杂图像形成的心理表象是一种有层次的结构
12、知识的冰山模型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A就量上来说,明确知识只相当于露出水面的冰山部分,大量的默会知识是不为人知的。
B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构成了知识的连续体。
C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D默会知识不能转化为明确知识。
13、体现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风格测验表主要从哪些方面测定学习优势
A积极主动/深思熟虑B感觉型/直觉型
C视觉型/语言表达型D循序渐进型/总体统揽型
14、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
A群体B个体C合作D竞争
15、小组学习具有哪些优点
A能激发学生发挥出最高水平
B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C增进学生感情、改善学生人际关系
D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16、增强小组学习实效性应注意的问题有
A问题具有挑战性,以高质量的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基础
B合理分配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小组研讨具有民主性、超越性
C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培养个体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
D扩大小组学习范围,不局限于校园
17、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
A有一个共同的目标B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
C有一定的条件D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18、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A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
B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C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D保证小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19、学徒制的主要缺陷是
A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只限于小范围教学,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
C只适合于手工操作,不适合现代工业生产
D受师傅文化水平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
20、认知学徒制是
A为克服学徒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学徒制的现代发展
B是与学徒制没有关系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C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
D认知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
三、是非判断题
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不是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也不代表学习的主要特征
2、有意义接受学习时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等作为“工具”去理解新问题、实施新任务的过程,学生亲自参与,自行完成从“工具”到任务的策略性整合,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3、对教师来说,项目学习被视为积极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和合作性,增强教师的自立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4、项目学习是有意义活动学习的一种。
5、知识的习得也称为知识的掌握,指个体学习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与结果。
6、知识可以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7、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8、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9、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相当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10、程序性知识可以分为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11、可控制的程序性知识运行速度极快、具有惊人的准确性。
12、明确知识是指存于个人经验、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的知识。
13、默会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通过意会完成,以听讲为主。
14、智力的准备对于儿童的各种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准备充分学习就会获得进步,准备不充分学习就会困难重重,一筹莫展。
15、情感未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执拗,即执着于某一观点,不愿意考虑别人的观点。
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反比例。
16、学习风格可以定义为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
17、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
18、发散性思维产生的是单一答案。
19、课堂教学中的竞争行为,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展开的一种较量。
20、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答案
一、单项
1、C2、B3、D4、C5、D6、B7、C8、D9、B10、C11、A12、C13、A14、D15、B16、B17、A18、D19、D20、D
二、多项
1、BCD2、ACD3、ABC4、AC5、AB6、ABC7、ABC8、CD9、BCD10、ACD11、ABCD12、ABC13、ABCD14、BCD15、ABCD16、ABC17、ABCD18、ACD19、ABD20、AC
三、判断
1.错2、错3、对4、对5、对6、对7、对8、错9、对10、对11、错12、错13、错14、对15、对16、错17、错18、错19、对20、对
《教育方法概论》习题(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目标,以传授和掌握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育活动。
”这是对那个概念的定义
A教育B教学C教育学D教学论
2、你认为教学是
A教学是科学B教学是艺术
C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D教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
3、课程、教材、教科书的相互关系是
A教材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课程,课程包括教科书
B教材的概念最大,课程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课程
C课程的概念最大,教材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教材
D课程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
4、我国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对班级规模的要求是
A30-34人B40-44人C50-54人D60-64人
5、我国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要求前排课桌距离黑板至少
A1米B1.5米C2米D3米
6、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