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修改版.docx
《《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修改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修改版
第一篇:
《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80—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按实验要求作好准备:
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一个火柴盒、一个文具盒、一个鞋盒、三根1米长的木条。
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都听到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师: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二、小实验1.师:
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
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师出示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
师: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
(把两个杯子比一下,让学生真切看到水面一样高。
)
师将石头放入第一个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水面变化。
生:
放石头的杯子水面上升了。
师:
为什么水面上升了?
生:
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2.师出示土豆。
师:
现在老师想把土豆放入第二个水杯中,猜一猜,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
水面会上升。
师:
水面上升的高度和放石头的杯子水面上升高度同样多吗?
生:
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
师:
观察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师演示,让学生观察。
师:
为什么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升得低?
引导学生说明:
土豆占的空间大,石块占的空间小。
三、认识体积
1.师:
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大家仔细观察物体,谁能说一说,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师出示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让学生观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师:
物体的大小不同,它所占的空间也不同,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
那么,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这三种物品相比较,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生:
鞋盒的体积最大,火柴盒的体积最小。
师:
你能找出生活中的两件物品,并说一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吗?
指名举例。
2.师: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出示两个学生不易直观比较的长方体)生答案不统一,引导学生想办法。
师:
我把它们都分成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出示图),问:
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
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5个小正方体,右边的有12个。
师:
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
为什么?
生:
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四、认识体积单位
1.师:
对,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我们以前学过,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到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认识并体验1立方厘米。
(1)教师说明1立方厘米的概念,介绍1立方厘米的字母表示。
(2)师:
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
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
1节食指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
魔方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师:
1立方厘米的体积非常小,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并请学生估一估。
(估一估火柴盒的体积)
3.认识并体验1立方分米。
(1)师:
测量比较小的物品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那么稍微大一些的物品的体积我们就可以用更大一些的体积单位。
(2)师:
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
学生动手比一比。
(3)师: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学生举例。
(4)估一估鞋盒的体积。
4.认识并体验1立方米。
(1)师:
根据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概念,你你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吗?
生: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
1立方米怎样用字母表示?
生说明,师板书。
(2)师:
想象一下,1立方米有多大?
我这里有3根用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师:
大家估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验证:
请几名同学实际钻一钻。
五、简单应用。
1.师: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
4立方厘米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2.学生随意搭长方体,并指出体积是多少。
六、课堂练习。
1.师:
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大家都很认真,现在请打开教科书83页,看“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题后,自己数并填空。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体积单位并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七、问题讨论。
学生读题后,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1)1厘米是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1立方厘米是体积单位。
(2)不同:
1厘米是计量线段或物体长短的计量单位。
1平方厘米是计量面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1立方厘米是计量物体体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3)联系:
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第二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实录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创建体积单位”的过程,理解体积的意义。
2.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提炼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类推出创立体积单位的方法,并合作创建体积单位。
初步体会类比方法的作用。
3.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强化体积单位的表象,为学生正确选择和恰当使用体积单位提供丰富经验。
教学重点:
创立体积单位,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能正确选择和恰当使用体积单位。
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逐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借鉴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独立创立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
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编排,正是体现了上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数学的抽象特点。
本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喝饮料”的比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感知:
“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感受抽象的“体积”概念,接着利用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出“体积单位”概念,进而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几何形体的大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
课下同学们最喜欢干什么?
生畅谈。
师:
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
那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游戏的名字叫“比比谁喝得快”看,老师在这有两个一样的杯子,每个杯子里面倒满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小洋人。
谁想来大饱口福?
男生推荐一位!
女生推荐一位!
(故意选一个大个子男生和一个小个子的女生)。
比赛规则:
同时开始,先喝完者获胜。
大家猜猜谁会赢呢?
结果到底怎样呢?
让事实说话!
(比赛开始)
谁赢了?
细心的孩子一定注意到了他俩刚才分别是怎样喝的。
谁来说说?
师:
对呀!
刚才他明明是大口大口喝得的呀?
而我们女孩尽显淑女范,明明让着你,你怎么还输了呢?
师:
孩子们,笑声过后,得有思考。
女孩为什么会赢?
谁有想法?
生猜。
(同学们的想象力课真丰富啊!
)
师:
是不是真的像大家猜想的那样?
上课后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析男孩输的原因,初步感受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受物体占空间
师:
同学们,快看!
找到答案了吗?
(杯子里有萝卜团)
是的,杯子里的萝卜有什么作用?
(生:
萝卜占了这个杯子的空间。
)
师:
说的太好了!
萝卜占空间,那粉笔占空间吗?
桌子占空间吗?
(生答)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占空间吗?
看看周围还有什么也占空间?
看来,所有的物体都占一定的空间。
(板书:
空间)
2、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师:
那这块“糖”也占一定的空间对吧?
刚才有人说女孩的杯子里有东西,比赛不公平,现在我就在男孩的杯子里放颗“糖”,这回公平了吧!
怎么又不公平了呢?
师小结:
奥,说的太好了。
看来物体所占的空间还有大有小。
(板书:
大小)3.出示概念,引出课题。
师: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补充概念)
【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太熟悉了,可能学生已经不感兴趣了。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和学生进行了一个“喝饮料”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
概念的理解,接着通过对比,让学生思考:
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再来比赛是不是公平,使学生感悟到:
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
游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体积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4、比较体积大小,巩固体积概念。
师:
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书的体积。
洗衣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
什么叫影碟机的体积?
洗衣机和影碟机比谁的体积大?
什么叫手机的体积?
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这三种物体谁的体积小?
(生说理由)
是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它的体积就大。
相反,物体所占的空间小,它的体积就小。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寻找例子,感受物体体积有大小之分,感受概念来源于生活。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好处
师:
接下来,咱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这里有两捆的小棒,一捆是50根,一捆是20根,猜猜看:
哪捆体积大?
师:
孩子们,有时候停下30秒,还会有新的思考。
现在谁有新的想法?
师:
奥。
原来是比较的标准不统一。
看,50根的这捆小棒用的单根体积非常小,20根的这捆小棒用的单根体积比较大。
看来比较的标准不统一,容易闹误会。
现在这两捆接力棒,谁的体积大?
你怎么比的?
师:
太棒了!
看来比较的标准统一了,只要比数量就行了。
(二)回顾借鉴面积单位的创建,引发创建体积单位的思考。
(1)、感受创建体积标准的必要性。
师:
这儿两个盒子,谁的体积大?
(生猜)一眼能看出来吗?
(2)、引领学生回头看面积单位的创建的过程。
师:
从大家的眼神中老师看出了困惑,俗话说:
“千金买回头看”。
一个有智慧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回头看”。
孩子们,想一想在原来咱们的数学学习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比较大小的经历?
当时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那时的方法经验能不能给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带来启发和灵感?
师:
看,我们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时候,曾经要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
大小。
当时,我们选用了正方形作为面积的测量标准,然后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在这两个平面上密铺。
最后看看谁包含的正方体多,谁的面积就大。
看问题解决了!
后来,为了测量和计算的方便,我们又对正方形的大小进行了规定。
我们规定这个作为面积的测量标准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
(出示:
“1”)
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这样我们就创建了统一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借鉴经验,引发思考。
师:
刚才的回顾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我们创建了统一的面积测量标准。
现在我们要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是不是也需要先创建一个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呢?
那咱们要创建的这个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什么的形状的?
它的大小又该怎样呢?
(板书:
形状、大小)
哪位同学们来大胆的猜想一下——你认为这个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什么的形状的?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我先让学生猜20根和50根的两捆不同的小棒谁的体积大,学生猜错后,再出示两捆同样小棒让学生再比体积。
之后,我又出示两个大小很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明确为了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统一的测量标准。
这个游戏给予了学生充分感受“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度量)。
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三)、自主创建体积测量标准
(1)确定体积测量标准形状
生:
我认为体积测量标准应该是一个正方体。
师:
谁有问题想问吗?
质疑:
你们为什么会选正方体做为体积测量标准呢?
生答。
师:
他的理由你满意吗?
有不同想法吗?
都认为这个体积的测量标准就是正方体?
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不谋而合。
看来你们很有成为数学家的潜质。
(2)测量盒子的体积。
确定了体积的测量标准的形状后,我们该怎样比较这两个盒子的体积?
谁有办法?
(生:
往立体的盒子里面装正方体。
谁装的多,谁的体积就大。
)这个同学太聪明了!
这个办法行不行?
咱们来试试。
把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装进这两个盒子里。
(课件出示)看正方体的盒子里包含了27个小正方体。
长方体的盒子包含了24个小正方体.这个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同学们在原有的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创新,太了不起了!
看来回顾、借鉴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板书:
回顾、借鉴)
(3)确定体积测量标准大小
确定了体积的测量标准的形状之后,我们该怎样规定这个这个正方体的大小呢?
你认为它的棱长可以是多少?
有不同意见吗?
那你能给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理由吗?
是的,为了方便测量和计算我们也统一规定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个长度单位.(课件出示)这样,我们制定了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
面积测量标准我们把它叫做面积单位。
你感觉这个体积的测量标准我们应该把它叫做什么单位?
计量物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
(板书:
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体积单位,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先引导学生回顾借鉴面积单位的创建方法,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统一的体积测量标准的形状和大小。
从而比较出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并渗透了类推思想。
】
(4)、谈话引出体积单位
师:
那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字母怎样表示?
(一生板书,其他在练习本上写)
(四)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究竟有多大?
下面,同学们先结合自学提示,自学P28页,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最后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卡。
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P28,观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先看一看:
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学具各有多大?
用手比划一下。
再量一量:
棱长各是多少。
然后找一找:
身边、教室有哪些物体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很接近。
最后填一填: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报告单。
同学们都明确探究的任务了吗?
在大家探究的过程中老师也给自己制定了任务:
要寻找一个学习最高效的小组,一个交流最热烈的学习小组。
来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织了有效的小组自主学习活动。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结合书本初步感受dm
3、cm3的大小,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识别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2、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
师:
完成的小组请坐好,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交流的都很热烈。
但这个小组的同学最先完成了学习任务的。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
①生来汇报对1立方厘米的认识。
(谁有补充?
)②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
每人拿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形状和大小,一起来用手比划比划。
③把它放在手心握一握,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的样子,睁开眼睛。
现在对1立方厘米有感觉了吗?
④看看这块橡皮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来计量吗?
带着这种感觉你来想一想,橡皮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来计量吗?
快看一看,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也可以用立方厘米来计量?
师:
看来这些较小的物体的体积,都可以用立方厘米计量。
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3)建立1立方分米的表象
①、我想知道这个鱼缸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再用立方厘米计量行吗?
那我们需要认识更大的体积单位——立方分米,那关于1dm3的知识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
①生来汇报对1立方分米的认识。
(谁有补充?
)②从你的学具中找到1dm3的正方体,互相传递,用双手握一握,感受一下它的大小。
师:
现在请你用你脑海里的1dm3的大小估一估这个鱼缸的内部空间大约是多少?
谁估的最接近呢?
来测量一下吧!
先沿着它的长摆,看看一行摆了几个?
再沿着它
的宽摆,摆了这样的几行?
最后沿着它的高摆,能摆几层?
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不够了,谁能帮老师算出这个鱼缸的内部空间大约是?
看来,同学们的估测能力越来越高了!
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了!
③你感觉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也可以用立方分米来计量?
【设计意图:
感悟“计量体积单位”方法时,采用先估后量,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一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的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
师:
是的。
像牛奶箱、鞋盒,音箱……这些体积稍大的物体都可以用dm3计量。
现在老师想测量咱们这个会议室的体积再用1立方分米还合适吗?
它太小了。
那咱们需要认识更大的体积单位——立方米。
(4)建立1立方米
哎?
1立方米有多大?
谁能试着比划比划?
想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规定,你能试着从形状和大小两方面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1立方米吗?
生:
我认为棱长是1m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m3。
太棒了,你说的和数学家的描述是一样的。
棱长是1m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m3。
②大家的学具盒里有体积是1m3的学具吗?
是啊!
它太大了。
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
老师这里用几根1米长的棍子搭了一个1m3的大小的正方体框架。
看,1m3的空间大吗?
它里面能容纳多少人?
来试一试。
③1m3真的挺大的,可以容纳
7、8个人呢。
那哪些物体的体积与1m3的这个正方体框架大小相当呢?
(1台多媒体讲桌、一台电冰柜。
)。
1m3这么大,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它来计量?
是的,像集装箱、房间,会议室……这些较大的物体的体积都可以用立方米来计量。
【设计意图:
1m³有多大学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室里用几根钢管搭了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蹲进去看可以蹲几个学生,并结合“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到装,1m3的水需要2000个矿泉水瓶,1m3的木材可以做50多张课桌,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个难点。
并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开发思维。
】
师小结:
1立方米是这么大,而1立方分米是这么大,1立方厘米又这么小,这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相差大不大?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在生活中你能正确它们吗?
咱们试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学以致用:
橡皮、西瓜、教室、手机……的体积大约是()。
非常棒!
选用体积单位时候,不仅要想想物体的实际大小,还要结合数字的特点来判断。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使学生清楚表示大物体的体积应用大单位,表示小物体的体积应用小单位。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
(二)渗透等积变形思想
师:
看这些图形都是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你能说出它们的体积吗?
(课件)师:
你有什么发现?
(它们的体积都是4立方厘米)它们的形状不同,体积为什么都是4立方厘米?
师:
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与它的形状没有关。
体积相等,形状不同。
这也是数学中常说的等积变形。
这种数学思想以后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这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体积与形状无关。
进而渗透等积变形思想。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
回头看看,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在生活中能估一估物体的体积,并能正确地使用体积单位…
师:
是的咱们这节课不但收获了很多数学知识,最令我们高兴的是:
我们在测量物体体积的时候,借鉴了测量面积的经验和方法。
由面积单位类推出了体积单位,这种方法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类比。
类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说过——类比是智慧的源泉。
课外延伸:
这个图形,是由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组成,我们可以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数量来知道它的体积的大小,但如果给出一个很大长方体或正方体,又或者是一些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我们将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
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怎样求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兴趣的同学可提前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
埋下伏笔,为下一节课的继续学习做好设疑与铺垫,同时也起到激发学生往下学的动机!
】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三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及其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它们是本课时学习的基础。
体积是一个新概念,比较抽象、难懂。
学生对什么是体积,也许有过生活经验,却难以有体积的意识。
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实施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太熟悉了,可能学生已经不感兴趣了。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和学生进行了一个“喝饮料”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对比,让学生思考:
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如果放入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再来比赛是不是公平,使学生感悟到:
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
游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引发矛盾,产生问题意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