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5883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3.有史书记载:

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4.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5.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

“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

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

这反映了(   )

①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变 ②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的社会现象 ③明清商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 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8.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分类细致,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

B.汉代丝织业发展,有“丝国”的美誉

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

D.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9.说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某城市。

而在我国古代,常说到“东市”、“西市”、“草市”等,这表明与“市”联系最密切的是()

A.畜牧业B.农业C.手工业D.商业

10.《唐律疏议》规定:

“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

”这表明唐朝时()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11.《礼记·典礼》载: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的性质是()

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12.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重农抑商     B.南稻北粟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13.某校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就“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展开研究,最后得出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市场形成有重要作用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发展④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亚非拉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15.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

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B.西班牙→荷兰→英国

C.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D.葡萄牙→英国→荷兰

16.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

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种。

英国获得这些文物的主要方式是(  )

A.殖民掠夺方式B.和平购买方式   C.仿真复制方式D.高价拍卖方式

17.1831年,英国出版了《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市场的扩大B.工业革命的进行C.电力的广泛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18.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9.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20.对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工业发展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B.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C.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D.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21.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贸易路线是从非洲到美洲再到亚洲  B.“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资本积累  D.工业革命使奴隶贸易越来越猖獗

22.下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希望传播天主教B.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C.东西方商路不通D.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23.“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这样说主要时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融合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4.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25.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

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   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③官僚资本挤压  ④外国的侵略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条令:

“自今为始,凡隶届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

”此政策可能引发()

A.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量锐减             

C.官办企业私营化    D.工厂倒闭国家经济动荡

27.《中华民族:

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

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28.近代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④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表明(  )

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变为行动  ②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 

③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④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0.下列图中人物的服饰,能够体现西装传入的是(  )

A                      B                   C               D

31.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32.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

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

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33.2008年01月31日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

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

“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            

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

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34.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D.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35.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6.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放,结果,危机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胡佛所固守的经济政策是(  )

A.“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7.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涨”现象,“黄金时代”结束。

你认为下列哪条建议可以被政府采纳以使其走出“滞涨”困境()

A.扩大社会保障支出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出售部分国有企业D.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

38.据统计,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100%,电力、煤矿、银行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90%,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80%以上。

对此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凯恩斯主义得到大规模推行

C.公有制是法国所有制的单一形式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

39.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下列选项中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A.给予企业部分自主权           B.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C.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D.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40.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2分,第43题18分,共6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禁百官置邸贩鬻。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

……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

(2分)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

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

(4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

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22分)

材料一、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图一纺织工厂                             图二火车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0分)

 

43.(18分)2009年,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已成席卷之势,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债务状况日益恶化,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紧缩财政支出,削减福利开支,增加税收已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良方,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和福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读后回答:

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

其失业保险规定:

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

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

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8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 《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4分)

试卷答案

1.B耕犁技术的成熟。

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一中使用的是藕犁进行耕作,材料二中使用的是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从藕犁到曲辕犁反映出的是耕作技术的进步,故此题应选B项。

2.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本题题干引用晁错《论贵粟疏》里面的一段关于农耕生产与自然灾害以及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论述为材料,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一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统治者“急政暴赋”的影响,所以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故本题选D。

3.A资本主义的萌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在一些棉纺织业发达的城市,商人也投入到生产领域,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购进棉花或棉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纺纱或织布成品,在销售给商人。

这样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商人就是早期的资本家,居民则是雇佣工人。

这说明,在这些地区已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故应选A。

4.C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反映出古代投资臵办产业以购臵田地为主,以市廛、典当铺经商为次,这实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生活影响之深。

5.B明清商业的发展状况。

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明清商人小说》”、“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等关键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商业活动活跃,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②④正确;而①③的表述不合史实,排除,故选B。

6.D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选择海洋是指殖民扩张,选择陆地则是指针对殖民扩张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以此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

选项ABC不符合18世纪中国的情况。

故选择D项。

7.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铁制农具大量出现,同时铁犁牛耕也已经出现,所以结合所学不难判断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8.D9.D

10.B古代中国商业。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唐朝时期,坊市分开,市的开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违者要被判刑。

因此选B。

11.A古代手工业。

材料所述六工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是为天子服务的,所以应为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控制,专门为王室和政府制造相应的手工业品,所以选A

12.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变化,牛耕的出现是中国农用动力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出现使农业生产上的深耕有了重要的保证,故答案选择C项。

13.D

14.A工业革命。

题目所说的文明是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故应该指的是工业文明,其扩张就应该指的是A。

15.B16.A17.B

18.C垄断组织的出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题干设问要求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石油化学工业是重工业,属于工业结构,因此可以排除A项。

BD两项是现象而非本质,故排除。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形成垄断。

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因此选择C项。

19.D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

故选D。

20.A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只能反映英国自身的情况,不能表明其世界地位,排除B、C两项;从图中看,1500-180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多一些,增长速度较缓慢,排除D项;1800-190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倍多,增长速度迅速,分析其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推动,A项符合题意。

21.殖民扩张。

A项错在“到亚洲”;西班牙没有将掠夺来的货币转化为资本,而是用来购买奢侈品,C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奴隶贸易之后,且工业革命后奴隶贸易几乎灭绝,转而进行掠夺原料和抢夺销售市场的殖民扩张,D项错误。

“三角贸易”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

 

22.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根本原因一般指经济方面的原因,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各个选项,A和B都是当时的社会原因,而C项是指当时的由东方尤其是中国到西方的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造成商路不畅,这是直接原因,所以答案为D。

23.B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要求“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人类社会相对孤立和分散的状态,开始走向密切联系的整体,故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故D项错误。

24.D

25.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和对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