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4722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x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作业17文言文阅读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优化指导】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时作业17文言文阅读人教版

(分值57分,建议用时60分钟)

一、(2012桂林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

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

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

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

“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

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

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

”乃遣使启密。

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

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

“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

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

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高祖遂归其尸。

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

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

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

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

太宗谓侍臣曰:

“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

”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

累封英国公。

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

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

太宗曰:

“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

太宗又尝宴,顾绩曰:

“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

太宗尝曰:

“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一:

竟然

B.朕将属以孤幼属:

托付

C.绩雪涕致辞雪:

擦拭

D.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并:

并且

解析:

并:

一并、全都。

答案:

D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绩对主上“忠诚”的一组是(3分)(  )

①总启魏公,听公自献 ②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③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 ④遂得突厥畏威远遁 ⑤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⑥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

A.②③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

②是说他父亲李盖,④是说他善于戍边,有威势,⑤是说他善于用兵。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绩最初辅佐李密,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密)归顺了唐朝;而李绩仍占据李密原来控制的十个郡。

B.李绩把自己占据的州县的百姓及士兵登记造册,并全部禀告给李密,让他自己献出这些土地和民众,把功劳留给李密。

C.李绩行军打仗,善于谋划,遇敌随机应变,在讨击外族的作战中大获全胜;太宗称赞李绩就是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比不上他。

D.李绩深受太宗恩遇,太宗先后封他右武侯大将军、并州都督、兵部尚书等职;李绩突发重病,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其和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葬礼完毕,脱去丧服解散,朝廷内外都认为李绩重情义。

(“释、朝野、义之〈认为他重情义讲道义〉”各1分,语句通畅2分)

(2)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重用和信任。

(“御服:

名词作状语〈把御服……〉、覆、见”3分,语句通畅2分)

参考译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

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

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

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

“魏公李密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百姓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

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百姓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

”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

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

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

“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

”任命他做蔡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徐盖为济阴王,徐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

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

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

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脱去丧服解散,朝廷内外都认为李绩重情义。

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窦建德俘虏,又自己逃出来回到京师。

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

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

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

“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

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

”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

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

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

太宗说:

“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

”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

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

“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你,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

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辜负我呢!

”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

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重用和信任。

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

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

太宗曾说:

“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二、(2012南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芧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

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②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以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和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注]①馘(ɡuó):

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

②阃(kūn)寄:

委任武将以军权叫阃寄,此指守边大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

诋毁

B.始出死力相煽构构:

罗织罪名陷害

C.寻且坐罪罢去寻:

不久

D.予谨识之识:

记载

解析:

诋:

抨击、批评。

答案:

A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沈青霞忠义正直、忧国忧民的一项是(3分)(  )

①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出死力相煽构 ③愤疆场之日弛 ④痛诸将士日管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⑤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⑥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②③⑥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着重表现沈君忧国忧民的情怀。

B.沈青霞痛心边防废弛、边帅屡败而常常杀戮百姓来冒功请赏,再次上书谴责他们的行径,措辞更加激烈,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震惊恐慌。

C.沈青霞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于是用诗歌文章作为发泄心中郁闷和讥刺时政的工具,因此被权臣构陷致死。

D.沈青霞的诗文虽然充满怨愤和牢骚,但作者推重他的忠直进谏、不畏权贵的人格,并引用多个事例肯定了他诗文存在的价值。

解析:

引起朝廷震恐的是他的诗文,属张冠李戴。

文中也没有再次上书的相关内容,属无中生有。

答案:

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和之忾也,固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

(“故”、“重”各1分,“重于时”句式1分,整句2分。

(2)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

(“寒”、“跃”使动用法各1分,“固”1分,整句2分。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

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

不久,沈君就拖累着妻子儿女,离家来到塞上。

正巧碰上宣府镇、大同镇一带频频传来敌人入侵的告急警报,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

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

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

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

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辩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

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

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

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

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

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

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

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

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

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似乎有发泄怨恨之嫌;伍子胥的进谏,似乎有进行威胁之嫌;贾谊的《陈政事疏》,似乎有过于偏激之嫌;嵇康的诗歌,似乎有过分激愤之嫌;刘蕡的对策,似乎有亢奋偏执之嫌。

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次它们,恐怕也未必不被录取。

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

啊!

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

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

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三、(2011广西百校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9分)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

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

“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

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

“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

朕将用之。

”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

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

“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

行成曰:

“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

”帝称善。

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累迁给事中。

帝尝谓群臣:

“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

舜、禹、汤、武得稷、卨、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

”行成退,上疏曰:

“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

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帝嘉纳之。

转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

太子驻定州监国,谓曰:

“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

”令有司祠其先墓。

行成荐里人魏唐卿、崔宝权、马龙驹、张君劼,皆以学行闻。

太子召见,以其老不可任以事,厚赐遣之。

太子使行成诣行在,帝见悦甚,赐劳尤渥。

还为河南巡察大使,称旨,检校尚书左丞。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

行成谏曰:

“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僚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

”帝以为忠。

迁侍中,兼刑部尚书。

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时晋州地震不息,帝问之,对曰:

“天,阳也,君象;地,阴也,臣象。

君宜动,臣宜静。

今静者顾动,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

又诸王、公主参承起居,或伺间隙,宜明设防闲。

且晋,陛下本封,应不虚发,伏愿深思以杜未萌。

”帝然之,诏五品以上极言得失。

俄拜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

“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

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乃赐黄金器,敕勿复辞。

行成固请,帝曰:

“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

”泫然流涕。

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

诏九品以上就第哭。

比殓,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

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 纠:

纠正

B.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因:

通过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沸腾:

纷乱

D.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乖:

违背

解析:

纠:

检举。

答案:

A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行成深受皇上推崇礼遇的一组是(3分)(  )

①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

朕将用之 ②若行成者,朕自举之 ③令有司祠其先墓 ④帝见悦甚,赐劳尤渥 ⑤赐黄金器,敕勿复辞 ⑥诏九品以上就第哭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④⑤D.②③⑥

解析:

①并非指张行成;③是太子的行为。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行成年轻时师从刘炫,深得刘炫赏识,刘炫认为他是辅佐朝廷的良才。

入唐后经张锐推荐,调任富平主簿。

B.唐太宗因自己兼行将相事务,抢夺了大臣的名分,意欲还政给大臣。

张行成上书认为皇上美德光耀后世,见识宏远,实不必与臣下争功。

C.高宗时晋州地震不断,张行成认为这是上天示警,表达了对后宫干预朝政、臣子谋逆的忧虑,提醒皇上应明确设防加以阻止。

D.张行成为官正直,多次直言进谏,太宗驾幸灵州,下诏让皇太子随行,张行成认为皇太子应留守京都,处理政务,得到了皇上的应允。

解析:

“意欲还政给大臣”错,从选文来看,唐太宗实际上有自骄心理,并非真想还政。

答案:

B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张行成,字德立,是定州义丰县人。

年轻时师从刘炫,刘炫对门人说:

“张行成性格器量正直无邪,是辅佐朝廷的良才。

”隋朝大业末年,察举孝廉,担任谒者台散从员外郎。

高祖对吏部侍郎张锐说:

“现在铨选的官吏中难道没有才能特别突出的吗?

我要任用他们。

”张锐推荐张行成,张行成调任富平主簿,以才能出众而有名。

后召入朝中补授殿中侍御史,行使检举揭发弹劾监察等职责时严肃公正。

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对房玄龄说:

“古今用人没有不通过别人推荐的,像张行成这样的人,我亲自举用他。

”(张行成)曾经侍奉皇上宴饮,皇上谈到崤山以东和关中人时,语意有所偏向。

张行成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不能以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向人显示自己心胸狭隘了。

”皇上称好。

从此一遇到重大政事,就让张行成参与讨论。

多次升迁后任给事中。

皇上曾对群臣说:

“我做君主,兼行将相事务,岂不是剥夺了你们大家的名分?

舜帝、夏禹、商汤、周武得到后稷、卨、伊尹、吕尚后四海平安,汉高祖有了萧何、曹参、韩信、彭越后天下安宁,这些事我都一身兼任。

”张行成退下后,上书说:

“隋朝违背道义,天下大乱,陛下拨乱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哪里是周代、汉代君臣能够相比的。

即使这样,仍是美德不外露,规制宏大见识深远。

左右文武官员确实没有将相之才,何须在大庭广众之中与他们比试,损害皇上的尊严,跟臣下争功呢?

”皇上赞许并接受了他的意见。

之后张行成又转任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

太子驻守定州监国,对他说:

“我这就是送您衣锦还乡啊!

”命令有关部门祭祀张行成先祖之墓。

张行成所推荐的同乡人魏唐卿、崔宝权、马龙驹、张君劼,都以学识品行卓著而闻名。

太子召见,因他们年岁已老,不能再任用他们处理事务,厚加赏赐后送回。

太子派遣张行成到皇上出行处(见皇上),皇上见了他非常高兴,慰劳赏赐尤为丰厚。

他返回后担任河南巡察大使,办事符合皇帝心意,被任命为检校尚书左丞。

这一年,皇上巡幸灵州,下诏让皇太子随行。

张行成劝谏说:

“皇太子应该留下监国,每天面对百官处理各种政务,一方面重守京城,另一方面也向天下显示了皇上的盛德。

”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忠言。

张行成被提拔为侍中,兼任刑部尚书。

高宗即位,封张行成为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当时晋州不停地地震,皇上向他询问原因,张行成回答说:

“天属阳,是君主的象征;地属阴,是臣下的象征。

君主应动,臣子应静。

现在该静的反而在动,恐怕是有女子干预政事,臣子秘密计谋。

再者参见侍候诸王、公主的人中,有的人会视时机窥伺,应该明确设防加以禁阻。

况且,晋州是陛下原来的封地,应不会无缘无故地地震,我希望陛下深思以防微杜渐。

”皇上对他的话深表赞同,下诏让五品以上的官员深入谈论朝政得失。

不久封张行成为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

永徽四年,从三月到五月一直没有下雨,张行成心中害怕,称年老乞求辞官,皇上下制书答复说:

“过去帝王以策书免官的做法,违背了皇上应引咎自责的原则。

这是我缺少德行,并不是宰相的罪过。

”于是赐予他黄金器物,敕令不要再辞官。

张行成坚决请求辞去宰相一职,皇上说:

“您是我的旧臣,怎么能舍弃我离开呢?

”说着悲伤地流下眼泪。

张行成惶恐不安,不得已又处理政事。

没过多久,在尚书省官舍逝世,终年六十七岁。

皇帝下诏九品以上官员前往府第哭丧祭吊。

到入殓时,皇帝三次派遣人赐给内衣(佛教三衣的一种),并让亲信的宫人住在他家监护。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用少牢之礼祭祀他,赠与谥号“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