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4404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docx

机械制图及CAD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及CAD》

授课班级:

电气12-1

任课老师:

 

课题

(章节名称)

绪论和第1章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绪论1.1绘图工具与仪器的使用1.2国标简介(上)

时间

20XX年10月8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2.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中的有关基本规定,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

3.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教学重点

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教学难点

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1页线形练习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绪论

绘图工具与仪器的使用

国标简介(上)

课堂练习

25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15分钟

课后小结

熟悉作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国标的具体要求

绪论

引入新课:

由一些漂亮的机械图片和工程图纸引入...

一、学习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1、机械制图研究的对象。

2、机械制图学习的任务。

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机械制图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第1章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1.1绘图工具与仪器的使用

1.1.1铅笔分类,用法

1.1.2图板,丁字尺用法

1.1.3三角板用法

配合画角度画平行线

1.1.4圆规、分规用法及其他工具

1.2国标简介(上)

1.2.1图幅图框

a.图幅及格式;A0-A4各种图纸,长短边关系,各种图纸尺寸之间关系

b.图框a装订,c装订,e对应各种图纸

1.2.2标题栏

与看图方向一致,分x,y

几种种标题栏

标题栏尺寸,格式怎样填

1.2.3折叠法

按标题栏方向折叠

原则a4大小,标题栏外露,正面向外。

1.2.4比例

课后总结和课堂练习

 

课题

(章节名称)

第1章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1.3国标简介(下)1.4几何作图

时间

20XX年10月11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中的有关基本规定,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

2.熟练掌握几何作图的方法。

3.掌握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正确拟定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4.初步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几何作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连接圆弧圆心的定位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习题册P3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下)

几何作图

徒手绘图的基本方法

本章小结

20

40

20

20

课后小结

1.3国标简介(下)

1.3.1字体

长体仿宋特点,字高规定,字宽规定

手工绘图

1.3.2图线

各种线型形式及应用

1.3.3尺寸注法

基本规则4点

组成及注法表1-6

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

1.4几何作图

1.4.1基本作图方法,包括等分线段、等分圆周及正六边形的画法、斜度、锥度

1.4.2圆弧连接,包括与已知两直线连接、已知直线和圆弧连接、已知两圆弧(外接、内接)连接(表1-8)。

外接时圆心位置由两圆半径之和确定,内接时圆心位置由两圆半径之差确定。

圆弧连接的画法:

定圆心、求切点、画圆弧。

1.4.3尺寸分析

(1)基准尺寸:

标注尺寸的起点(对称轴、中心线)

(2)定形尺寸:

确定图形形状大小

(3)定位尺寸:

确定几何元素间相对位置

1.4.4线段分析

每个线段都包括两个定位尺寸、一个定形尺寸,只有三者都已知时才能直接画出线段。

(1)已知线段:

定位定形齐全

(2)中间线段:

其中一个定位尺寸未知

(3)连接线段:

只有定形尺寸已知

1.4.5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1)画基准线(水平、垂直)、画定位线;

(2)画已知线段;

(3)画中间线段;

(4)画连接线段;

(5)检查、去掉多余的以及辅助线段,加深图线,标注尺寸。

1.4.6绘图方法与步骤

1.4.6.1仪器绘图

(1)准备绘图工具。

(2)根据图形大小及绘图比例要求确定图幅。

(3)画图框和标题栏。

(4)布置图形的位置,画基准线。

(5)用细线画底稿。

(6)标注尺寸。

(7)检查描深。

(8)全面检查,填写标题栏。

1.4.6.2徒手绘图

课堂总结

 

课题

(章节名称)

第2章正投影法基础

2.1正投影法2.2立体上点的投影2.3立体上线的投影

时间

20XX年10月15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正投影的

基本性质。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关系。

3.掌握点、直线的投影规律与作图法。

教学重点

立体上点的投影和立体上线的投影

教学难点

立体上线的投影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习题册P93、4题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投影法介绍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点的投影

立体上线的投影

课后小结

2.1投影法介绍

2.1.1中心投影法

投影线从投影中心出发。

将模型展现给学生看,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投影仪,旧时代播放电影用的仪器。

投影特性:

一般不反应物体的真实大小;度量性差,作图复杂。

2.1.2平行投影法

投影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2.1.3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全等性

(2)积聚性

(3)类似性

2.1.4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般只用一个方向的投影来表达形体是不确定的,通常须将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

设立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平面,构成三面投影体系。

这三个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GB4458.1–84)规定:

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2.1.5三视图的对应影规律

V面、H面(主、俯视图)——长对正。

V面、W面(主、左视图)——高平齐。

H面、W面(俯、左视图)——宽相等。

2.2立体上点的投影

2.2.1点的三面投影

空间点的位置,可由直角坐标值来确定,一般采用下列的书写形式:

A(x,y,z)。

点到各投影面的距离,为相应的坐标数值X,Y,Z。

2.2.2点的空间位置

2.2.3两点的相对位置

2.3直线的投影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点的同面投影用直线连接,就得到直线的投影。

2.3.1各种位置直线及其投影特征

2.3.2直线与点的相对位置

2.3.3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分为:

平行、相交、交叉。

 

课题

(章节名称)

第2章正投影法基础

2.4立体上平面的投影2.5平面立体的三面投影图

2.6回转体的三面投影图

时间

20XX年10月18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种平面的投影特征,作图方法以及在投影图上正确判断其空间位置。

2.掌握两平面相对位置的投影特征及判断方法。

3.掌握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的三面投影

教学重点

平面的投影特征,作图方法。

平面立体三面投影

教学难点

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的三面投影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习题集P19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立体上平面的投影

平面立体的三面投影图

回转体的三面投影图

课后小结

2.4立体上平面的投影

2.4.1平面的几种表示方法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

(2)一直线和不在该直线上的一点。

(3)相交两直线。

(4)平行两直线。

(5)任意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和圆等)。

2.4.2各种位置的平面投影

根据平面相对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平面可分为三类:

(1)投影面垂直面;

(2)投影面平面面;

(3)一般位置平面。

前两类统称为特殊位置平面。

平面与水平投影面H、正面投影面V、侧面投影面W的倾角,分别用α、β、γ表示。

(一)特殊位置平面及其投影特性

1.投影面垂直面

(1)概念:

只垂直一个投影面(倾斜于另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垂直面。

其中,只垂直于V面的平面称为正垂面;只垂直于H面的平面称为铅垂面;只垂直于W面的平面称为侧垂面。

(2)、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A、投影面垂直面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斜向直线,与平面有积聚性的迹线相重合,且与相应投影轴的夹角分别反映该面与另两个投影面的倾角。

B、该平面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类似形。

2.投影面平行面:

(1)概念:

平行于一个投影同时垂直于另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平行面。

其中,平行于H面的平面称为水平面;平行于V面的平面称为正平面;平行于W面的平面称为侧平面。

(2)、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A、投影面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真形。

B、该平面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积聚为直线,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与它的有积聚性的迹线相重合。

(二)一般位置平面及其投影特性

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称为一般位置平面。

它均为类似形,不反映真形,也不反映平面与投影面的倾角α、β、γ的真实大小。

 

2.5平面立体的三面投影图及其表面取点

2.5.1平面上的直线

判断条件:

若直线过平面上的两点,或通过平面内的一点,且平行于属于该平面的一条直线,则该直线属于该平面(结合面的表示方法来理解)。

通过例题来讲述其判断条件是如何应用的。

2.5.2平面上的点

判断条件:

如果点在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上,那么该点必定在这个平面上。

方法:

首先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该直线在平面内,然后再在该直线上确定点的投影位置,即辅助线法。

通过例题讲解其方法及过程。

2.5.3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1、概念

一般位置平面上存在一般位置直线和投影面平行线,不存在投影面垂直线。

在平面上且平行于某一投影面的直线,称为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它又分为:

平面上的正平线,平面上的水平线,平面上的侧平线。

2.6回转体的三面投影图

2.6.1圆柱

圆柱面是由直线AA1绕与它平行的轴线OO1旋转而成。

2.6.1.1圆柱的三面投影图

2.6.1.2圆柱表面取点

2.6.2圆锥

2.6.2.1圆锥的形成

2.6.2.2圆锥的三面投影图

2.6.2.3表面取点

2.6.3球

2.6.3.1球的形成

2.6.3.2球的三面投影图

2.6.4圆环及圆弧回转体

 

课题

(章节名称)

第3章截切立体与相贯立体

3.1截切立体的三面投影图

时间

20XX年10月22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截切立体的三面投影图

2.掌握简单截切立体的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简单截切立体的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简单截切立体的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习题集P23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截切正六棱柱

截切圆柱

截切圆锥

截切球

截切组合体

课后小结

3.1.1截切正六棱柱

截断体:

形体被平面截断后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均称为截断体。

截平面——用来截断形体的平面。

截交线——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截断面——由交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4.1.2截切圆柱

4.1.3截切圆锥

4.1.4截切球

3.1截切立体的三面投影图

3.1.2截切圆柱

由于截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截交线有三种不同的形状。

3.1.3截切圆锥

根据截平面与圆锥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截交线有五种形状。

例1:

圆锥被正垂面截切的三视图和立体图。

3.1.4截切球

用任何位置的截平面截割圆球,截交线的形状都是圆。

当截平面平行于某一投影面时,截交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圆的实形,其它两面投影积聚为直线。

例2:

求半球体被截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3.1.5截切组合体

 

课题

(章节名称)

第3章截切立体和相贯立体

3.2相贯立体的三面投影

时间

20XX年10月25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圆柱与圆柱相贯、圆柱与方柱相贯,相贯线的画法

2.了解圆柱与圆锥相贯

教学重点

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相贯线的画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圆柱与圆柱相贯

圆柱与方柱相贯

圆柱与圆锥相贯

课后小结

3.2相贯立体的三面投影

两立体相交叫作相贯,其表面产生的交线叫做相贯线。

本章主要讨论常用不同立体相交时其表面相贯线的投影特性及画法。

相贯线的主要性质:

表面性封闭性共有性

3.2.1圆柱与圆柱相贯

相贯线一般为光滑封闭的空间曲线,它是两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作图方法:

∙利用投影的积聚性直接找点。

∙用辅助平面法。

作图过程:

∙先找特殊点

∙补充中间点

例1:

圆柱与圆柱相贯,求其相贯线。

当圆柱直径变化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3.2.2圆柱与方柱相贯

相贯线的性质:

相贯线是由若干段平面曲线(或直线)所组成的空间折线,每一段是平面体的棱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

作图方法:

求交线的实质是求各棱面与回转面的截交线。

分析各棱面与回转体表面的相对位置,从而确

定交线的形状。

求出各棱面与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

连接各段交线,并判断可见性。

例1:

补全主视图

3.2.3圆柱与圆锥相贯

例:

圆柱与圆锥相贯,求其相贯线的投影。

空间及投影分析:

相贯线为一光滑的封闭的空间曲线。

它的侧面投影有积聚性,正面投影、水平投影没有积聚性,应分别求出。

解题方法:

辅助平面法

辅助平面法:

根据三面共点的原理,利用辅助平面求出两回转体表面上的若干共有点,从而画出相贯线的投影。

作图方法:

假想用辅助平面截切两回转体,分别得出两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

由于截交线的交点既在辅助平面内,又在两回转体表面上,因而是相贯线上的点。

辅助平面的选择原则:

使辅助平面与两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的投影简单易画,例如直线或圆。

一般选择投影面平行面

课题

(章节名称)

第4章组合体

4.1组合体概述4.2画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

时间

20XX年10月29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了解成面分析法;

2.掌握组合体的画图

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画图

教学难点

组合体的画图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组合体概述

形体分析法

画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

课后小结

4.1组合体概述

定义:

组合体: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体所组成的类似机器零件的形体。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堆积、相切、相交

形体分析法:

参照特征视图,分解形体。

利用“三等”关系,找出每一部分的三个投影,想象出它们的形状。

看视图,抓特征。

看视图——以主视图为主,配合其它视图,进行初步的投影分析和空间分析。

抓特征——找出反映物体特征较多的视图,在较短的时间里,对物体有个大概的了解。

4.2画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

4.2.1形体分析

4.2.1选择正面投影图

4.2.3确定比例和图幅

4.2.4画图步骤:

(1)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解—分块。

(2)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关系。

(3)按照各块的主次和相对位置关系,逐个画出它们的投影。

(4)分析及正确表示各部分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

(5)检查、加深。

例1:

求作轴承座的三视图

课堂练习

 

课题

(章节名称)

第4章组合体

4.3读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4.4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时间

20XX年11月1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组合体的三面投影读图方法

2.熟悉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三面投影读图方法

教学难点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习题集P472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组合体的三面投影读图方法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课后小结

4.3读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

4.3.1读图的基本知识

把各个投影图联系起来看

注意分析各投影图中线条和线框的含义

4.3.2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形体分析法:

1.分线框对投影

2.想形状定位置

3.组合起来想整体

线面分析法:

∙运用投影特征,分析线、线框含义。

线—交线、外形素线、积聚线

线框—面(平面或曲面)、复合面两个或两个以上表面光滑连接)、空心结构

∙运用投影特征,分析线、线框空间位置

∙最后综合想象整个组合体形状。

4.3.2由组合体的两面投影求第三投影

4.4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1、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正确:

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完全:

要标注制造零件所需要的全部尺寸,不遗漏,不重复。

清晰:

尺寸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

合理:

标注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及工艺要求。

2、尺寸基准的选定

尺寸基准:

组合体是一个空间形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要有一个基准。

如果同一方向有几个尺寸,则其中一个为主要基准,其余为辅助基准且两基准间必须有尺寸联系。

通常以零件的底面、端面、对称平面和轴线作为尺寸基准。

3、尺寸分类

⑴定形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和大小的尺寸。

⑵定位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组合体和基本形体尺寸基准之间的距离。

⑶总体尺寸

确定组合体总长、总宽、总高的外形尺寸,有时兼为定形尺寸或定位尺寸最大尺寸。

4.标注尺寸的注意事项

定形尺寸尽量在反映形体特征明显的视图上。

定位尺寸尽量注在反映位置特征明显的视图上,并尽量与定形尺寸集中在一起。

尺寸尽量注在视图之外。

同轴的圆柱、圆锥的径向尺寸,一般注在非圆视图上,圆弧半径应标注在投影为圆弧的视图上。

尺寸排列应避免尺寸线和尺寸界线相交;并联尺寸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串联尺寸箭头对齐,排成一直线。

5.以支架为例说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步骤。

课题

(章节名称)

第5章图样画法

5.1视图5.2剖视图

时间

20XX年11月5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的定义,

画法标注及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

视图和剖视图

教学难点

剖视图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习题集P57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基本视图

向视图

局部视图

斜视图

剖视图

课后小结

5.1视图

5.1.1基本视图

基本概念:

在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基础上增加右视图、仰视图、后视图。

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

投影关系:

仍遵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方位关系:

除后视图外,靠近主视图是后面,远离主视图是前面。

5.1.2向视图

可自由配置的视图称为向视图

5.1.3局部视图

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即局部)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5.1.4斜视图

斜视图是机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

5.2剖视图

在用视图表达机件时,其内部结构都用虚线来表示,内部结构形状越复杂,视图中就会出现许多虚线,这样会影响图面清晰,不便于看图和标注尺寸。

为了减少视图中的虚线,使图面清晰,可以采用剖视的方法来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和形状。

5.2.1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全部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剖视图,并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

5.2.2剖视图的画法

(1)确定剖切面的位置。

(2)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

全部向投影面投射;不同的视图可以同时采用剖视。

(3)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剖视图中的虚线一般可省略。

(4)剖面符号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剖面符号,有关剖面符号的规定见下表。

在绘制机械图样时,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

5.2.3全剖视图

用剖切平面(一个或几个)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

剖视图适用范围:

全剖视图适用于机件外形比较简单,而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图形又不对称时。

如果单一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它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

5.2.4半剖视图

画法:

以对称线为界,一半画视图,一半画剖视。

注意:

不能用轮廓线代替分界线

半剖视的适用范围:

内、外形状比较复杂都需要表达,而机件形状又基本对称时采用。

5.2.5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简称局部剖)

局部剖视图适用范围:

①只需要表达机件上局部结构的内部形状,不必或

不宜采用全剖视。

②实心杆上的孔、槽等结构,应采用局部剖视。

③当对称机件的轮廓线与中心线重合,不宜采用半剖视时。

④某些不对称的机件,既需要表达其内部形状,又

需要保留其局部外形。

 

课题

(章节名称)

第5章图样画法

5.3断面图5.4其他表示法5.5图样画法的综合举例

时间

20XX年11月8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断面图的画法

2.熟悉其他表示法

3.具有应用图样画法综合表达机件的能力;

4.了解三角投影法。

教学重点

断面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断面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3

课外作业

习题集P86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断面图定义及其画法

其他表示法

图样画法综合举例

第三角画法简介

课后小结

5.3断面图

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这样的图形称为断面图,如图

断面图的种类:

1.移出断面-断面图配置在视图轮廓线之外

⑴移出断面图的画法

画在视图之外,规定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

尽量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也可画在其他适当的位置。

(2)移出断面图的标注方法

①配置在剖切符号的延长线上的不对称移出断面,可省略名称

(字母),若对称可不标注。

②配置不在剖切符号的延长线上的对称移出断面,可省略箭头。

③其余情况必须全部标注。

2.重合断面

断面图配置在剖切平面迹线处,并与原视图重合称重合断面

⑴重合断面的画法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重合断面的图形重叠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需完整、连续地画出,不可间断。

⑵重合断面的标注方法

①配置在剖切线上的不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不标注名

称(字母),见下图(a)。

②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不标注,见下图(b)。

5.4其他表示方法

一、局部放大图

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局部放大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