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420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doc

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

——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少安教授

1999年04月23日

光明日报

黄少安:

1962年生,湖南洞口县人,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

山东大学产权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产权理论、经济方法论和农村经

济,已出版《产权经济学导论》等经济学著作多部,在《经济研究》、

《经济学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孙:

创建中国经济学是近一个时期学术界较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你对经济学研究多年了,很想听听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黄:

迄今为止的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上是西方

的。

中国的经济学者只是传播、学习、研究它们,较高的学术成就便

是运用已有的理论较好地分析、解释中国的经济现实。

随着中国经济

的日益崛起和经济学家队伍及其结构的变化,一些人提出了“经济学

本土化”或“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

我的理解:

这一提法必须以

促进经济科学的发展和解释、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要创

建的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对解释和解决重大经济现实问题有用、

而又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的经济学体系,而不应该是为了求得中国经

济学家的某种心理平衡,也不应该把获得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奖看得太

重,视之为衡量是否创建了中国经济学的唯一或重要标准。

当然,更

不能理解为创建一个封闭的、只有中国人才能接受的经济学。

我们思

考创建中国经济学,应该站在推动经济学革命的高度。

为此,需要以

宏观的眼光审视已有的经济学说史和现状,需要把眼光转向中国传统

文化和经济现实的深层次,以便准确把握经济科学的发展方向,奠定

“中国经济学”的现实和文化基础。

  孙:

你谈到要以宏观的眼光审视已有的经济学说史和现状,具体

是指什么?

  黄:

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我认为,以往的经济学揭示的主要

是竞争的规律。

众所周知,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末,流派繁多,各具

特点,又相互影响,甚至融合。

可以说,以往的经济学体系都是以

“竞争”为主线的,或者说,其理论体系的灵魂是竞争,是揭示或解

释人类经济行为竞争性的经济学,也就是竞争的经济学。

需要说明的

是:

在此是针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而不是针对经济学家的价值或政

策主张而做出的判断。

因为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其理论揭示的是竞争

的规律或人类经济行为的对抗性,而其价值追求或提出的政策主张却

是力图改变这种状况。

也有些经济学家对其研究的客体即经济现实做

出总体上的“和谐或竞争性不强”的判断,而其理论却仍然是竞争的

理论,或者说是其经济学揭示的仍然主要是竞争的规律。

  孙:

是不是你认为,经济学研究仅限于“竞争”还是不够的,今

后的经济学研究需要转向,需要创新?

  黄:

是这样。

前面分析了,已有的经济学是以“竞争”为主线的,

把人类经济行为的“竞争性”描述和分析得很透彻了。

这不是已有经

济学的错误或不妥,而是它的贡献。

因为人类经济行为本来就具有竞

争性,它需要充分地描述和解释。

已有经济学已经很出色地做了这一

工作。

但是,再围绕竞争已经不可能使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发生革命,

尽管人类经济行为的竞争性还将存在,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经济学去

解释。

因此,经济学的发展不能以“竞争”为主线或核心,而应该加

强对“合作”的研究。

人类经济行为及整个经济运行,就像一枚硬币,

一面是竞争,一面是合作,二者同等重要,没有好坏和主次之分,都

是推动社会经济和其它方面进步的动力,甚至“合作”更符合人类的

终极价值,对人类更有利。

“竞争”的“经济学”和“合作”的经济

学对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解释就好象分别对人体的背面和正面

的描述。

  孙:

十八世纪以来,中国走上衰落、国弱民穷之时,应该说很需

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西方既成为

经济中心,也成为了经济学中心。

中国已经失去了创建经济学的资格。

那么,现在提出创建中国的经济学有这个必要吗?

  黄:

很有必要。

可以说,世纪之交的中国既有创建经济学或对经

济学发展做出革命性贡献的资格,又有强烈的现实需要。

中国作为一

个大国,近几十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和发展,而且这种趋势将长期

持续,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

由此提出的问题也很多、很深刻,对

已有的经济学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而经济学的发展和革命,根本上是

由现实问题导向的,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经济学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中国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必然趋势决定了中国对经济学的

强烈需要。

  孙:

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需要从什么方向努力创新经济

学?

  黄: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家不能沿着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方

向走,而应该朝着创建“合作”经济学的方向努力。

当然,这种方向

的改变,并非主观上的标新立异。

而是因为:

一方面,人类经济行为

竞争性已被已有经济学解释得很充分了,而同样重要的“合作”一方

面研究不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

的“合作”越来越多,或合作倾向越来越强烈。

许多过去看来竞争或

强烈对抗的问题,最后都是通过合作而解决。

人与人之间如此、企业

之间如此、国家之间也常常如此。

也许是人性“合作”性一面的强化,

也许是人们更理性了。

到底为什么?

这正是“合作”经济学所要研究

的重要课题。

不过现实已经如此了。

这正是转移经济学研究的重心、

创建“合作”经济学的现实基础或现实需要。

  我理解的“经济学精神”就是“节约、互利、均衡”。

以“竞争”

为主线的经济学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但是竞争的激烈难免对“互利”

打折扣,而以“合作”为主线的经济学更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精神。

少安:

1962年生,湖南洞口县人,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山东

大学产权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产权理论、经济方法论和农村经济,

已出版《产权经济学导论》等经济学著作多部,在《经济研究》、

《经济学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孙:

创建中国经济学是近一个时期学术界较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你对经济学研究多年了,很想听听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黄:

迄今为止的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上是西方

的。

中国的经济学者只是传播、学习、研究它们,较高的学术成就便

是运用已有的理论较好地分析、解释中国的经济现实。

随着中国经济

的日益崛起和经济学家队伍及其结构的变化,一些人提出了“经济学

本土化”或“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

我的理解:

这一提法必须以

促进经济科学的发展和解释、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要创

建的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对解释和解决重大经济现实问题有用、

而又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的经济学体系,而不应该是为了求得中国经

济学家的某种心理平衡,也不应该把获得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奖看得太

重,视之为衡量是否创建了中国经济学的唯一或重要标准。

当然,更

不能理解为创建一个封闭的、只有中国人才能接受的经济学。

我们思

考创建中国经济学,应该站在推动经济学革命的高度。

为此,需要以

宏观的眼光审视已有的经济学说史和现状,需要把眼光转向中国传统

文化和经济现实的深层次,以便准确把握经济科学的发展方向,奠定

“中国经济学”的现实和文化基础。

  孙:

你谈到要以宏观的眼光审视已有的经济学说史和现状,具体

是指什么?

  黄:

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我认为,以往的经济学揭示的主要

是竞争的规律。

众所周知,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末,流派繁多,各具

特点,又相互影响,甚至融合。

可以说,以往的经济学体系都是以

“竞争”为主线的,或者说,其理论体系的灵魂是竞争,是揭示或解

释人类经济行为竞争性的经济学,也就是竞争的经济学。

需要说明的

是:

在此是针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而不是针对经济学家的价值或政

策主张而做出的判断。

因为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其理论揭示的是竞争

的规律或人类经济行为的对抗性,而其价值追求或提出的政策主张却

是力图改变这种状况。

也有些经济学家对其研究的客体即经济现实做

出总体上的“和谐或竞争性不强”的判断,而其理论却仍然是竞争的

理论,或者说是其经济学揭示的仍然主要是竞争的规律。

  孙:

是不是你认为,经济学研究仅限于“竞争”还是不够的,今

后的经济学研究需要转向,需要创新?

  黄:

是这样。

前面分析了,已有的经济学是以“竞争”为主线的,

把人类经济行为的“竞争性”描述和分析得很透彻了。

这不是已有经

济学的错误或不妥,而是它的贡献。

因为人类经济行为本来就具有竞

争性,它需要充分地描述和解释。

已有经济学已经很出色地做了这一

工作。

但是,再围绕竞争已经不可能使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发生革命,

尽管人类经济行为的竞争性还将存在,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经济学去

解释。

因此,经济学的发展不能以“竞争”为主线或核心,而应该加

强对“合作”的研究。

人类经济行为及整个经济运行,就像一枚硬币,

一面是竞争,一面是合作,二者同等重要,没有好坏和主次之分,都

是推动社会经济和其它方面进步的动力,甚至“合作”更符合人类的

终极价值,对人类更有利。

“竞争”的“经济学”和“合作”的经济

学对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解释就好象分别对人体的背面和正面

的描述。

  孙:

十八世纪以来,中国走上衰落、国弱民穷之时,应该说很需

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西方既成为

经济中心,也成为了经济学中心。

中国已经失去了创建经济学的资格。

那么,现在提出创建中国的经济学有这个必要吗?

  黄:

很有必要。

可以说,世纪之交的中国既有创建经济学或对经

济学发展做出革命性贡献的资格,又有强烈的现实需要。

中国作为一

个大国,近几十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和发展,而且这种趋势将长期

持续,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

由此提出的问题也很多、很深刻,对

已有的经济学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而经济学的发展和革命,根本上是

由现实问题导向的,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经济学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中国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必然趋势决定了中国对经济学的

强烈需要。

  孙:

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需要从什么方向努力创新经济

学?

  黄: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家不能沿着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方

向走,而应该朝着创建“合作”经济学的方向努力。

当然,这种方向

的改变,并非主观上的标新立异。

而是因为:

一方面,人类经济行为

竞争性已被已有经济学解释得很充分了,而同样重要的“合作”一方

面研究不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

的“合作”越来越多,或合作倾向越来越强烈。

许多过去看来竞争或

强烈对抗的问题,最后都是通过合作而解决。

人与人之间如此、企业

之间如此、国家之间也常常如此。

也许是人性“合作”性一面的强化,

也许是人们更理性了。

到底为什么?

这正是“合作”经济学所要研究

的重要课题。

不过现实已经如此了。

这正是转移经济学研究的重心、

创建“合作”经济学的现实基础或现实需要。

  我理解的“经济学精神”就是“节约、互利、均衡”。

以“竞争”

为主线的经济学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但是竞争的激烈难免对“互利”

打折扣,而以“合作”为主线的经济学更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