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3355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docx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明德天心中学

 

天教发[2011]29号

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的

通知

各中、小学校:

现将《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

教学工作常规通知

中共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党政办公室2011年8月26日印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2011年8月25日第三次修改)

一、总则

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工作常规是指导和规范学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

《天心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是对全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常规》包括总则、教学计划、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管理、附则等内容。

 3、本《常规》的实施目标是:

(1)明确教育教学重点。

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年龄、心智、身体特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促进学科课程的实施。

正确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创造性的矛盾,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主动获取新知、进行交流与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以评价促教学的机制。

促进学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并把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教学计划

4、学校必须按照国家、省市区关于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必须依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分学期制定教学计划。

5、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包括学校教学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学科教学计划、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潜能生辅导计划、课外活动辅导计划。

6、计划的基本要求:

(1)计划要于学期开学第二周前完成,一般包含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工作措施、时间安排、活动安排等内容。

(2)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学情分析:

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包括学科知识与能力基础、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分析、优生与学困生)及原因分析;

B、教材分析:

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在本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重、难点的分析等;

C、教学任务或目标:

D、主要措施:

包括减负提质、学生辅导、教学检测及评价的相关措施,要求详细、具体、切实可行;

E、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7、学校要对各种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讲评。

三、教学准备

8、学科课程均应备课。

(1)新课、复习课、作业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都要备课,有相应的教案。

教师不得无教案上课。

(2)教案的详略,可由学校、教师根据教师业务素质以及学段、科目、课型、教材深浅程度区别对待。

9、提高备课质量。

(1)备课要做到“五备”:

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与课程资源、备学情、备教法与学法、备学生活动。

(2)备课分为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

学校应坚持组织集体备课。

规模化学校的集体备课在同年级的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小规模学校的集体备课由同学科的教师参加。

集体备课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主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学生活动等内容。

教师要认真进行个人备课,把集体备课的主要成果进行再创造,要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体现个人教学风格。

10、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备课的管理。

(1)备课要写教案。

教案主要包括:

课题名称、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要求教学内容处理适当,教学流程简洁、清楚,教法学法明确具体,课堂时序与节奏合理,板书设计简明科学、例题及作业选择恰当)。

教案应根据课时要求分别撰写。

可以对单元、课文进行整体设计,明确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再对各课时的实施进行明确安排(包括课时目标、重点、难点)。

(2)备课可参考、共享相关课程资源。

电子教案字数不宜太多,要留页面供修改、反思之用。

严禁使用抄袭和从网上原文下载的教案。

备课要适度提前。

学校应对教师备课进行检查,并及时讲评。

11、做好学生活动设计与作业的设计。

学生活动与作业要体现基础性(目标)、代表性(重点)、层次性(学生学力分层)、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除书面作业外,每学期要有一定量的实践性作业和小课题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应自己先做一遍。

12、做好课前准备:

(1)教师要确保教具、学具能正常使用。

应做的实验(演示)、制作,教师要在课前亲自操作一次,确保实现课堂科学指导。

(2)师生要调整好情绪,做好课前准备。

(3)师生要确保在上课铃响前到达教学地点。

四、课堂教学

13、不得随意挤占课表中的课程。

(1)学校、教师要确保教学安全。

(2)排课、调课权在教导(教务)处,做到调课有依据、有备案,提前通知相关师生,并确保落实。

(3)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调课以及请人代课。

14、信息技术、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要根据不同课时的教学需要,发挥专用教室的独特功能。

遇到雨雪天气,要上好室内“体育与健康”课。

15、注意上课礼仪。

(1)师生要着装得体、举止文明。

进入课堂前,都必须关闭通讯工具。

(2)上、下课师生按规定礼节致意。

(3)无特殊情况,教师不得坐着授课。

(4)要教育学生尊重教师,认真上课,不干与本课无关的事。

16、每课时教学时间:

小学为40分钟、中学为45分钟;师生中途不离开教室,不提前下课,不拖堂。

17、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注意教学卫生,随时纠正学生在坐姿、书写和其他不良习惯。

不得羞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得因学生违纪而在上课时间将学生滞留在教室外或教师办公室。

注重课堂组织,妥善处理课堂问题,尤其是安全事件。

18、运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要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要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学生自主活动(含课堂练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并及时反馈讲评。

19、运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科学准确、文雅、清晰洪亮、富于激情,逻辑性好。

板书工整、规范、美观,无错别字。

20、课堂提问要明确、具体,有思维价值,指向性强。

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随意中断学生发言,并注意给予正确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观点、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质疑。

21、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按规定落实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实验课或技能操作课,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记录。

五、作业与辅导

22、要发挥好作业在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1)所有学科课程都应布置作业。

(2)作业包括课内与课外、书面与非书面等类型。

提倡布置非书面课外作业,如预习、阅读、观察、调查、制作等,应做相应的指导与评价。

(3)不得乱订、滥发、照搬辅导资料。

23、严格控制学生每日课外书面作业总量。

(1)班主任要牵头做好各学科作业量的协调平衡。

(2)每日课外书面作业总量:

小学低年级一般不留课外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

不得要求学生利用假日做过量的书面作业。

24、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作业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培养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自我检查、自我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

25、鼓励教师进行作业批阅改革,提倡学生之间互批自改,但教师要有指导、有审阅。

(1)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注明批改日期;批阅的文字工整、规范,质量评价采用等级制,不得以讲代批。

作文(每期八篇)一般要有眉批和尾批。

(2)要督促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并跟踪批改。

(3)对于有独特见解或具有代表性错误的作业应予课堂点评。

26、教师辅导应面向全体学生。

(1)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实效、有记录。

(2)辅导多样:

包括课内与课外,集体与个别,作业辅导与活动指导等形式。

(3)提倡上门家访。

向家长汇报情况、了解情况,指导家庭教育。

27、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包括阅读(含科普、文学艺术、综合读物等)、专题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全面发展。

(2)学校要根据图书配备要求,添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书刊;鼓励学生购买、订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阅读兴趣的书刊。

(3)科学指导阅读。

阅读内容含科普、文学艺术、综合读物等方面。

要督促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一二年级5万字、三四年级40万字、五六年级100万字、初中260万字、高中150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28、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进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教学评价

29、教学评价包括对教的评价和对学的评价。

(1)对教的评价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重点对教师在落实课程计划、师德、教育质量、学生欢迎程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2)对学的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发展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要贴近生活实际。

(3)课程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教学评价。

30、采取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

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价在学期、学年结束时进行,内容应包括学业状况评价和教师的评语评价。

(1)学科学业评价要落实《天心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的相关要求,采用等级制。

学生的学业成绩每期评估一次,要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考查)成绩进行全面评估。

毕业和升学录取,按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定执行。

(2)评语评价应恰当运用鼓励的语言,客观描述进步潜能与不足,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31、恰当运用考试、考查评价。

(1)考试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诊断教学、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2)学校要在期末组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思品、历史等学科的期末考试。

(3)学校、教师、学生要做到考前有教育、考风严肃、考试诚信、工作无差错。

(4)学校和教师要进行考试分析,包括考试概况、试题分析、质量分析、改进教学的措施等。

(5)不张榜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6)中小学其他学科要组织期末考查,形式要多样,如笔试、口试、调查、制作、实践操作等。

七、教学研究

33、完善学校教研组织,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整合学校教导、教研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教学研究要关注教学问题,每学期每个学科要解决1-2个课堂教学问题。

34、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含区级、校级活动等)每期不少于10次,每次时间不少于两课时,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

35、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1)教学后记(含反思)是记录教学的得失体会,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教师要发挥教学反思在改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全期不得少于15次,并逐步从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36、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教师每年要上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或竞赛课,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分享教学研究成果。

(2)校长每期听课、评课分别不少于20节,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正副主任、教研组长每期听课、评课分别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其中校内听课、评课不少于总节的三分之二。

37、学校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活动,或较大规模的片区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38、学校要通过研究与学习培养教师。

(1)学校要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把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2)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外出参加协作研究与学习的机会与经费保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4)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适合的教育教学相关刊物、资料。

39、学校要努力稳定教师的任教学科,并逐步专业化。

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各学科要配备专任教师;其他学校各学科要创造条件为语数英之外的学科配备专任教师,保证这些学科任教人员的相对稳定。

40、学校要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档案。

教师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要及时形成文字材料,并积极投稿。

八、教学管理

41、科学组织教学调研。

学校要针对不同情况,举行多层次、多方式的调研活动,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等,研究、形成综合意见,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42、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项”制度。

(1)联系学科制度。

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要联点学科教研组,促进教学工作。

(2)行政巡课制度。

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巡课,检查教师按课表上课落实课程情况,了解课堂组织及师生关系状况,整体把握教育教学状态。

(3)随堂听课制度。

提倡教师之间相互随堂听课。

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对“本校重点培养教师”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诊断。

(4)专用教室和实验管理制度。

专用教室要有专人管理,设备仪器台账规范,室容整洁;注意事项明确具体、保障措施可行;使用记录真实、规范。

43、要科学总结落实教学计划的情况,做到有计划必有总结,并且实事求是。

九、附则

44、学校可根据本《常规》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45、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及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可以修订本《常规》。

各学科在不与本《常规》冲突的前提下,也可提出相应的常规要求。

46、本《常规》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