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2341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雀》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麻雀》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麻雀》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麻雀》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麻雀》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雀》教案1.docx

《《麻雀》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雀》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雀》教案1.docx

《麻雀》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麻雀人教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麻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议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

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

课文提到几只麻雀?

讲了一件什么事?

(简笔画:

林阴路板书:

猎狗小麻雀麻雀)

2.明标:

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了什么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默读,质疑:

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至三自然段思考:

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

2.议一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等词的作用,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一读,说说体会到什么?

3.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

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

(自由读、指名读,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三、读议课文四、五自然段

1.引读:

在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时猎狗怎么做?

齐读第四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时出现了?

齐读下文“突然……”。

2.比较句子领会含义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自读二、三两句你发现了什么?

(既然“落”字写出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

4.看图说说课文内容,分角色读。

(读出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

5.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

默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6.小组讨论解疑“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发出嘶哑的声音”说明什么?

师述:

老麻雀明知自己决不是庞大凶狠猎狗的对手,与它搏斗自己是不堪一击,但是它还是飞下去勇敢地与凶恶的猎狗搏斗做好了与猎狗决一死战牺牲自己的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老麻雀什么精神?

7.指名读一读“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使它飞了下来”后讨论“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

8.激情点拨:

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

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

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激发学生看填空熟读成诵)

四、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

(自由读六七自然段)

2.谈谈自己读后体会到什么?

是怎样体会的,还有什么疑问?

3.如果你是猎人你是怎么想?

4.读课文完成下面小练笔:

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我”被老麻雀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

想到这儿,“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5.这两段应用怎样的语调读(低缓“急忙”“走开”重读)

五、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带着感情放声读尽量把有关的段落背下来。

2.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

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六、实践活动

1.想想猎狗走后,老麻雀和小麻雀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运用学到的真实、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为文章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2.阅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3.收集表现母爱伟大的故事在全班开故事会。

【教学反思】

《麻雀》一课是进行“母爱教育”的典型教材,也是小学生最难体测到的一种精神魅力。

故而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畏、无价,就必然成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难点。

而文中着力表现这种伟大母爱的句、段,自然就成了教学的着力点。

理解这些句、段,体会老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看似简单,要真正理解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心去读、读中去悟、悟中读好,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到刻骨铭心。

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母爱”这种强大的力量。

在引导朗读中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要读得高些、重些、慢些等等,而是启发学生“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

”,“这样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入情诵读体会到爱的伟大。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吴小娥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随文学习生字,重点指导书写“黑”“垂”。

3.精读1-3自然段,体会雷雨前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会雷雨前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播放雷雨音频,问:

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生:

雷声、雨声…师:

又打雷又下雨,叫做雷雨。

3.学习“雷”:

,雷是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出示生字卡片“雷”,齐读,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写雷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雨字头作为偏旁,要给下面的田字让位置,所以横折钩就写成横勾,请跟老师书空。

师范写。

4.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这篇课文,一起来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师:

课文是怎么描写雷雨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4页,读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电脑老师是怎么读?

听的时候老师也有要求:

A认真听,把你刚才遇到难读的字或者不会读的字听清楚了。

B想一想:

哪些自然段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播放朗读视频)

3.1-3自然段写了雷雨前,4-6自然段写了雷雨中,7-8自然段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三、精读课文

学习雷雨前,过渡:

雷雨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指名说.那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

(一)请同学们细细读一读1-3自然段,再和你的同桌找一找这3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哪些景物呢,用—画出来。

(二)检查:

生汇报,随机板书(乌云、叶子、蝉、树枝、蜘蛛、大风、闪电、雷声)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哪个句子是写乌云的?

谁能找一找。

2.出示: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图片出示,看,这就是满天的乌云,“乌”是个生字宝宝,谁来读?

指名读,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字长得很像?

(鸟)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

老师的方法是:

乌鸦全身都是黑色的,都看不见它的眼睛了,所以乌里面没有一点。

天气好的云朵是怎么样?

下雨前的乌云又是怎么样的?

课文里用了哪个词?

(黑沉沉的)出示词卡,认读“黑”,黑是表示颜色的,你能给它找个朋友吗?

黑沉沉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再告诉老师。

(引导云很多,很厚,很重)它个ABB的词,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吗?

这个句子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谁能找出来?

出示生字卡片“压”,指名读,谁能做个“压”的动作。

这些黑沉沉的乌云向你压下来,你会觉得怎么样?

(很重)

指导读。

引导往下压的时候要用劲,所以把“压”读重一点。

指名读,全班读。

(老师感觉到满天的乌云都压下来了)

3.师:

这些乌云压得人都快透不过气来了,而且一丝风也没有,看,连最爱唱歌的蝉也是一声也不出。

出示句子,齐读:

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图片出示,指名读,认识“蝉”,蝉的另一个名字是知了,齐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

忽然,天气变了,是什么发生变化了呢?

2.谁来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3.哪个词语最能说明天气变化得特别快?

(忽然)

4.狂风大作,把树枝吹得乱摆。

(加上动作读)

5.太可怕了,连蜘蛛都逃走了,蜘蛛是怎样逃走的?

(垂)学习“垂”,指名读,垂是翘舌音,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是叶子往下垂,这是柳枝往下垂,这些垂下来的柳枝让我们想起了一句什么诗句?

(万条垂下绿丝绦)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雷雨前可真让人害怕,看样子雷雨就要下起来了,这时候,闪电一道比一道亮,雷声一阵比一阵响,这就是:

出示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2.说话训练:

你能用越来越说一句话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看到同学们说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加入了,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

听老师的指挥,请你跟我拍拍手,请小朋友拍出越来越响的声音,出示卡片,老师拿卡片,小朋友来读,老师把卡片举高,你们大声读,老师把卡片放低,你就读小声。

刚才老师把卡片举得越来越高,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大声了。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六)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前的情景,我们感觉到了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下面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个画面再读一读1-3自然段。

读得真好,同学们的表现越来越棒,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们了。

接下来到了书写生字的时间了。

四、书写指导

1.出示“黑”“垂”

2.指名读,找朋友

3.观察字的结构,说关键笔

4.师范写,生书空

5.出示评价标准

6.生描红,誊写

7.点评。

五、小结:

播放安全小视频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汉语拼音1.aoe|人教(部编版)

1ɑoe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ɑ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ɑoe的四个声调。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能在四线三格里正确书写ɑoe。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图片、挂图、口诀学习ɑoe的读音、发音方法和形状。

2.教师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认识学习拼音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ɑ、o、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

ɑ、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欢迎各位小朋友来到小学,开始你们的小学生活,在这里你会交到很多新朋友,也会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本领。

而读书和学本领之前,还需要我们认识更多的字。

如何才能够认识更多的字呢?

我们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读音,每一个读音都是由声母韵母构成,当我们学会拼读这个读音后,很多字就认识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语拼音的王国,认识拼音的声母韵母。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个韵母ɑoe。

二、新课讲解,知识突破

知识点一:

学习单韵母ɑ

1.图片引入

(1)出示医生给小女孩检查口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图上画了谁?

他们在做什么?

明确:

图上有一位医生和一位小女孩,医生在给小女孩检查口腔。

(2)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看医生的经历,或者是模拟图中小女孩的样子,看看张开嘴巴之后,会发出什么声音。

明确:

啊。

2.学习读音

(1)借“啊”的音,学习单韵母ɑ的读音。

明确:

这个“啊”字的读音就是拼音ɑ的音。

(2)教师示范读,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明确:

发ɑ时,嘴张大,舌位最低,舌面中部微微隆起。

声音响亮,拖长些。

(3)让学生齐读,再点名学生独立读,注意多叫几名学生独立读,纠正读音。

(4)儿歌识记:

大声唱歌ɑɑɑ,张大嘴巴ɑɑɑ。

3.识记形状

(1)出示ɑ和扎小辫的小姑娘的侧脸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明确:

“ɑ”的半圆就像小姑娘圆圆的头和脸,右边则像一条翘起的小辫子。

(2)教儿歌,记忆ɑ的音和形: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ɑ、ɑ。

知识点二:

学习单韵母o

1.图片引入

(1)出示大公鸡喔喔鸣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图上画着的是什么?

它在干什么?

明确:

一只大公鸡,在鸣叫。

(2)模仿一下大公鸡鸣叫的声音,学生模仿。

由“喔喔喔”的公鸡鸣叫声引出o的学习。

2.学习读音

(1)教师示范读,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明确:

发音要领:

发音时嘴张得比a小些,上下嘴唇收拢成圆形,舌头向后缩,舌根向上抬起,气从嘴里自然流出。

(2)让学生齐读,再点名学生独立读,注意多叫几名学生独立读,纠正读音。

3.识记形状

(1)让学生观察o的挂图,说说o的形状像什么。

(2)用顺口溜帮助记忆: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知识点三:

学习韵母e

1.图片引入

(1)出示大白鹅在水中游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图上画着的是什么?

它在干什么?

明确:

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

(2)覆盖e的字形,与白鹅在水中的倒影重合。

(板书e)

2.学习字音

(1)明确大白鹅的“鹅”就是e的读音。

(2)教师示范读,边读边说明e的发音要领:

发e时的口腔大小,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平形。

(3)让学生齐读,再点名学生独立读,注意多叫几名学生独立读,纠正读音。

3.识记形状

(1)让学生结合大白鹅的倒影,大白鹅和鸭子嘴巴扁扁的图,观察e,看看e像什么。

(2)顺口溜识记:

白鹅倒影eee ,扁扁嘴巴eee。

儿歌识记:

清清池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4.思考、表达: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aoe的音和形的?

教师点拨:

相机教顺口溜:

aaa,嘴张大,像豆瓣,写好它。

ooo,嘴拢圆,很好写,画个圈。

eee,鹅唱歌,下嘴唇,开个豁。

5.出示aoe手指操的图片,教学生用手指操识记aoe的形状。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将前面的儿歌和顺口溜交叉,引导复习aoe的读音。

2.用卡片打乱顺序读ɑ、o、e。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复习3个单韵母,引导学生边读边做拼音手指操。

2.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会听到这些说法:

看见一朵漂亮的花,有人就会忍不住赞叹说:

“啊!

这朵花可真漂亮啊!

”或者你问爷爷奶奶问题的时候,他们没有听清楚,会再次问你:

“啊?

你说什么呢?

”这两句话中的“啊!

”和“啊?

”其实都是一个字,他们的拼音也是一样的,都是我们昨天所学习的三个韵母中的“ɑ”,但是,它们却能读出不同的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汉语拼音声调”。

二、新课讲解,知识突破

知识点一:

汉语拼音声调

1.出示汽车走势图,认识声调符号。

2.配合儿歌和手势学习:

“-”一声平;“/”二声扬;“V”三声拐弯;“\”四声降。

3.示范指导四声的读法:

一声:

读音是平平的。

二声:

声调上扬。

三声:

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

四声:

声音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

4.儿歌识记:

小a要回家,我们送送她,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ááá;汽车下坡ààà。

(oe通用)

5.联系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ɑ、o、e组词、说句子。

示例:

ā:

阿姨好!

á:

啊,你说什么?

(别人问话时,没有听清)ǎ:

啊?

这是怎么回事?

à:

啊!

多么可爱的小鸟!

ō:

噢,原来是他。

ó:

哦,她也会游泳?

ò:

哦!

我明白了。

ē:

阿胶é:

飞蛾额头ě:

恶心è;饿了

知识点二:

aoe书写

1.认识四线格。

(1)出示四线格,让学生数一数,看看四线格有几根线?

几个格子?

明确:

四线格从上到下有四条横线,形成三格,分别称为上格、中格、下格。

2.指导书写aoe。

(1)观察aoe各占什么格。

明确:

都占中格。

(2)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说明书写方法,让学生一起写。

明确:

“a”找到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o”是一笔写成的,从左上起笔,注意要写圆。

“e”是一笔写成,占中格,从中格的中间起笔,先写一短横,接着连写半圆。

(3)观察声调所占的位置,示范指导书写带声调的aoe。

3.练习书写,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式、笔顺和坐姿。

三、课堂小结,系统强化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1.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会了三个单韵母_____,______,______。

a的形状像______

__________,o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e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

(同时引导用手指比划写法)

明确:

aoe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ɑɑ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白鹅倒影eee ,扁扁嘴巴eee

2.引导学生读三个单韵母的四个音调的读法。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练习。

《麻雀》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麻雀》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一篇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

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麻雀》。

2.板书麻雀,齐读课题。

3.简介作家屠格列夫。

4.麻雀简介。

二、初读感知,字词学习

1.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

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

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3.出示生字“嗅、奈、拯、嘶、哑、庞”指名读、齐读、正音。

“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4.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指导书写:

“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写字姿势。

5.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使用巧记法。

6.默读课文,在文中标注出不懂的词语,图文解词:

锋利、无可奈何、拯救、搏斗。

7.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提示:

“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小麻雀掉下来)

猎狗想怎么样?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3.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语文延伸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鲜明的动物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课后找找屠格列夫的作品品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1.听写,反馈。

2.认读词语:

嘶哑拯救挓挲奈何嗅到。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体会精神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时间:

打猎回来时。

地点:

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指导朗读:

“猛烈”写出了风很大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拖长一些。

“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默读第4自然段。

思考,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

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

出示: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指导朗读:

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出示: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

“绝望”是什么意思?

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

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

齐读第五节。

“拯救”一词怎样理解?

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

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

引导学生回答充分具体。

(3)默读第六节,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

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情感升华,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四、总结拓展,课外语文

1.主题概括,指名回答。

2.拓展延伸。

3.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

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