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1967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苔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苔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苔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苔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苔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苔丝》.docx

《《苔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苔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苔丝》.docx

《苔丝》

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原因

内容提要: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德伯家的苔丝》(下简称《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最能体现他“性格与环境小说”创造精神的重要作品之一,哈代在他的小说中给读者讲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苔丝的悲剧人生。

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刑场。

许多评论认为这一切悲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的精心谋划和安排世事的的宇宙所主宰。

苔丝的悲剧因素很多,有社会、道德、宗教和法律等必然性的,也有偶然性的神差鬼使,本文从苔丝的性格特点、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主、客观方面进行分析苔丝的悲剧,既有她本人主观上的原因,是性格使然,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

苔丝悲剧原因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

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个性的毁灭。

《苔丝》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苔丝》中女主人苔丝是一位纯洁而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外出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屡屡被骗,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力克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杀了亚力克,被送上断头台。

“像游丝一样敏感,像雪一样洁白”的苔丝终被完全毁灭。

这一切悲剧遭遇全由于社会环境和苔丝的性格缺陷所造成,我想这也正是哈代创作“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初衷。

苔丝的结局是悲惨的,其命运颇值同情,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回味和思索,成了欧美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课题。

下面我从苔丝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和苔丝的性格弱点等三方面苔丝的悲剧成因,进一步探讨《苔丝》的悲剧性。

1、苔丝的悲剧是家庭酿就的悲剧

(一)苦难的家庭

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并且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

她的家庭在当时是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

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苔丝的父亲是个酒鬼、懒散无能、愚昧虚荣的小贩,她的母亲也是个无知、庸俗浅薄的人。

两个无能的人却有着七个孩子,作为家中的长女,使仅仅十七岁的她,不得不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

并且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

故事从多嘴的牧师带来了有关她的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让她的父亲多喝了几杯,不能按时送货。

看着喝得烂醉如泥的父亲,她在深夜主动提出为酗酒的父亲赶车送蜂箱。

途中,苔丝和弟弟都睡着了,突然他们被一件不幸的事情惊醒了。

在困倦中,他们的马车不小心与一辆邮车相撞,把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王子”撞死了。

苔丝是唯一清楚没有马将会有什么后果的人,她羞愧万分,这让她陷入深深的负疚感。

她是过早地担负起家庭重担而遭到厄运的。

就因为这一事故,把她卷入万劫不复的窘境中。

后来父亲猝死了,弟妹年幼,她的责任更大更重了,一家人的生计基本上靠她外出打工维持。

家庭的重负早早地把她押上了悲剧命运。

(2)虚荣的父亲

苔丝的父亲是贫穷的乡下小贩,生性懒惰,愚昧无知,是听凭时代风雨恣意摧残的小人物、可怜虫。

他酗酒,常常借着酒疯发起醉梦,希望有一朝能一下子富起来。

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骂人。

一天,父亲在回家的路上获知了:

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氏的后裔,借着醉劲,飘飘然起来。

他对佛雷德说:

“现在,你拎上篮子,告诉村里的人立即给我派一辆单车马车来。

这是给你的一先令。

”[1]洋洋得意的样子,出手大方的举止,俨然自己一夜之间成了贵族,可牧师劝告他,德伯家已经没落,不要再做无谓的事。

但是却在犹豫中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亚力克·德伯家是假冒的德伯世家。

虚荣的父亲哪管这些,执意要女儿去亚力克家认亲,希望攀上一户好人家,然后趁机嫁给有钱人,全家人也可跟着享清福。

试想,如果不是虚荣的父亲硬逼着苔丝去认亲,苔丝的命运或许不致于那么复杂多舛。

(3)无知的母亲

母亲过去是一个挤奶女工,没有知识,头脑简单,养了一大群孩子,只知道喂他们吃,不懂得怎样教养孩子。

她贪慕富贵,一心想苔丝能攀附名门望族。

当苔丝受到亚力克侵害后,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母亲,希望母亲能给予指点和帮助时,母亲却认为,苔丝应该成为亚力克的爱人并使他们的关系转换成法律上的夫妻关系。

苔丝对她妈妈说:

“有可能任何一个女人都会这么做,但除了我。

”[2]母亲听后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突然哭喊道:

“那去那儿有什么好处?

你为什么不能想想为家里做点儿好事,而只想到你自己而不为我们考虑?

”看,母亲又把责任推到女儿身上。

她考虑的是自己的小家,一点也不顾女儿的感受。

甚至还责备苔丝“如果不想嫁给亚力克,你就应当更小心才是,别使家人蒙羞。

”苔丝去德伯家认亲,母亲从未想过要叮嘱苔丝警惕小心,现在出现问题,她又埋怨和责怪女儿。

母爱本是最无私和宽容的,可苔丝一点也没有得到。

面对完全失去的母爱和无知的母亲,苔丝彻底失望了。

自己酿就的苦果只有吞着泪水咽下去。

她也曾过去死,但全家生活的重负逼迫她不得不苟喘活着。

(四)两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在苔丝的一生中有两个男人——亚力克和克莱。

他们两个相继改变了苔丝的命运,并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亚力克虽不是苔丝的家人,但却是德伯家的后裔,如果苔丝生的小孩不是过早地夭折,他还是小孩的父亲。

这个无耻之徒,利用其金钱、社会地位欺辱任何人。

他使苔丝失身,并一再进行凌辱,毁了他一生的幸福。

他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

“他皮肤近乎黝黑,两片厚嘴唇,虽然红润光滑,但形状却长的不好,虽然他至多不过二三十岁,但是他的嘴唇上方已经蓄满了仔细修剪过的黑色胡须,胡须的尖端向上翘着…[3]”。

他虽然身体上是健康的,但是他心理上却是残缺的。

为了征服一个女孩,靠的是多端诡计,而不是爱。

他还认为女人本来就比男人低劣。

他一直纠缠着苔丝,但他只是想占有她,玩弄她,并不是想和她过一辈子。

他是造成苔丝悲剧的直接的罪魁祸首。

克莱是个复杂的人,他是苔丝的丈夫。

在爱情方面,先是对苔丝锲而不舍的追求,使苔丝在经历了一个时期情与理的内心冲突后,改变初衷,答应了他的求婚,狂热地爱上了他。

然而,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孕育着悲剧的因素。

克莱爱苔丝,不像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

热恋时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

完美无瑕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像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

”然而,他在新婚之夜听到苔丝失身的事以后,虽然他也曾跟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过了四十八点钟的放荡生活,却不肯对苔丝报之以同样的宽容,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非常残酷”的愚弄,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给改变了。

”他虽然“有先进的思想,善良的用意”但真正考验到来的时候“却不知不觉的还是信从小时所受的训诫,还是成了习俗的奴隶”的帮凶。

他不能接受现实,不止一次地对苔丝说:

“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

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

虽然苔丝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但是他把她看成是一个骗子了,看成是一个外面纯洁,心理淫荡的女人了。

”[4]他不能宽容苔丝,绝情地抛弃了她,远涉巴西,音信全无,任苔丝望眼欲穿,饱受感情的折磨。

这种极度自爱冷血的行为比亚力克的侮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此可见,亚力克和克莱均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元凶。

二、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一)农业破产,农民贫穷是英国农村的普遍现象

《苔丝》这部小说发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发明使英国踏入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侵入英国偏僻落后的农业地区,小农经济瓦解。

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宣告破产,农村凋敝,农民过着痛苦的生活。

苔丝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一个英格兰西南部偏僻落后的农牧业地区里,它曾是苔丝祖先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家的采地,可在十年前已衰败没落。

这些有经济基础的后裔都到了破败不堪的地步,其他没有根基实力的农家就可想而知了。

那时工业革命起始,大批人涌入城市,农村开始走向衰落,农民生活贫困,从正面看,小说中苔丝的家庭困境和一家颠沛流离的贫穷生活的描述就充分地展示了这一点,它就是当时英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二)维多利亚时期假正经的道德观

十七世纪,苔丝所处的的英国又是一个社会道德要求相当严格的年代,颇有假正经的味道。

譬如规定:

女人的衣服要长到遮住脚面,说“腿”不雅,讲“胸”粗鄙。

还规定女性在婚前必须是处女。

而男性则截不然。

像这种观念在人们眼里,尤其是在苔丝所处的贫穷落后的农村更是根深蒂固。

苔丝遭到亚力克的侮辱,不仅未得到人们的同情,而且常被当做话柄,讥讽她,攻击她,贬得她一无是处。

苔丝正是被这样一种道德风尚包围着,禁锢着。

这种假正经的道德观迫害苔丝,也使苔丝不断自贱,逼得她无力招架,也无力还手。

(3)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的地位

那个年代英国男女地位不一样。

最明显的是当双方说明了婚前的性行为,克莱的态度立即就不同。

苔丝有过性行为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她认为男人的放纵是天经地义,女人则不能。

苔丝已不再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女孩了。

然后他绝情地弃她出走。

于是父母对她疏远冷淡,友邻开始议短论长,恶棍农夫对她欺辱剥削,流氓恶少乘机纠缠撩弄。

本来这个世界上一半是男性,另一半则是女性。

那时的词典里还没有“男女平等”这个词。

苔丝没有上学,不仅仅是贫穷,而是因为她是女孩,成千上万像苔丝这样的女孩在那时没有上学的权利;而且在劳动市场上,女性获得的报酬要比男性低。

由此可见,男女的不同社会地位,也间接造成苔丝的悲剧。

3、苔丝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一)苔丝的性格怯弱

无疑,苔丝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后面,却是怯弱。

苔丝的父亲一生酗酒,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摔东西,全家人都害怕他,在他的淫威下,作为长女的苔丝时常受到父亲呵斥,性格变得怯弱,在父亲面前她从不敢正视他。

那天夜晚,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马被撞死后,父亲逼着她去德伯家认亲,她心里十分不愿意,无奈迫于父亲的威严和执意,不敢反抗,硬着头皮去德伯家,结果遭来横祸。

小说中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无辜者,她被亚力克玷污后,遭到乡邻的白眼和非议,她不能摆脱传统观念和伦理道德束缚,无力面对和抗争,显得畏缩懦弱。

面对恶棍恶少、流氓农夫的骚扰,她怯怕至极,后来克莱弃她而走,亚力克再来非法占有她,她还是不敢大胆地义正言辞地反抗和拒绝,而是任由亚力克继续蹂躏和糟蹋。

在夫妻关系上,本来双方都有不光彩的前科,她的悲惨过去得不到克莱的宽容,对克莱的绝情和抛弃,她只是忍气吞声,未有半句的反唇相讥。

这些,都是因为苔丝的性格过于怯弱。

至于后来她举刀手刃了亚力克,这是她确实忍无可忍,到了物极必反的地步才做出的绝望之举。

(2)苔丝的自卑感强烈

家出寒门,家境贫穷,生活潦倒,未曾上学,这些是造成苔丝自卑意识的基础。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

她常常自惭形秽,总是从传统习俗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批判,给予错误的自我谴责,从而扭曲正常的心态,苔丝的这种自卑,是世俗谬见在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环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

在和克莱的关系上,夫妻间本是平等的,可苔丝却自贬,她总是认为克莱是高贵的,没有知识的自己是高攀了他,自己配不上他。

苔丝正是这样处处给自己加压,压得自己抬不起头,以至于更加剧了她的痛苦,自卑感把她一步步地推向深渊。

(三)苔丝的自我意识缺乏

从人类的发展史上看,女性一直承受着比男性沉重得多的苦难,因为女性往往没有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和独立的人格,因此在两种情感方面她们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自主意识,面对男人的花心,妇女往往无能为力。

苔丝的性格中自我意识缺乏,缺少自主性。

她经常考虑的只是别人的需要,人家的需求,却把自己忽略在一边。

家庭中,父母做主,她只是服从和被支配,凡事逆来顺受;劳动中,她总习惯于别人的指使和吩咐,不敢坚持自己的做法。

感情上,她过于含糊和随便,任由摆布,过分迁就。

她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好像自己是一个社会的边缘人。

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

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

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

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

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

《苔丝》之所以能成为十九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他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酿成了悲剧。

苔丝毕竟年少,生活阅历短浅。

她是好人,但不是完人。

她有着令人同情甚至钦佩的品质和性格,同时也有着凡人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陷。

她性格缺陷是难免的。

罗丹说过,“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美。

”[5]通过透视苔丝的性格弱点,我们可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苔丝这一艺术形象。

更深刻地展示她的真实情感和社会现实。

苔丝是在同命运、环境的斗争中失败后倒下来的。

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也不少只是发生在一个苔丝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可以引发我更深刻的思索。

注释:

[1]张玲:

《德伯家的苔丝》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

第2页

[2]张玲:

《德伯家的苔丝》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

第7页

[3]张玲:

《德伯家的苔丝》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

第5页

[4]张玲:

《德伯家的苔丝》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

第25页

[5]罗丹语,转引自《美学》1984年第53页。

 

参考文献:

目录

1、吴笛。

哈代研究[M]。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2、吴笛。

哈代研究[M]。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

3、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

世界文学评论,2007

(1)。

4、郑海燕,康宁。

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

时代文学,2009(14)。

5、秦玲。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南阳师范学院。

2005.

6、姚佩芝,董俊峰。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