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报告.docx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报告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报告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使社会群体的人生观、教育观、家庭观等观念发生很大的转变,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心理压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群体——小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
如果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那么就会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样不仅会引发辍学、家庭矛盾、暴力等一系列问题,从长远来看,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没有友伴,不与人交往,人际关系紧张,部分高年级同学存在着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习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据相关调查,小学生中有厌学心理的达三成,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以上问题主要是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
一方面,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
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
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
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小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于同学关系不融洽, 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缺乏人际交往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小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容易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小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
小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 第2/6页 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四)意志障碍1、自我评价能力较低。
主要表现:
缺乏自信;常常对自己不满;不敢单独接受任务;与同伴不敢进行正当的竞争。
这些儿童常伴有自卑的情绪体验。
2、以自我为中心。
任性、固执己见,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以自己的好恶来论人、论事,并且自以为是,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稍有不满,便大闹,大发脾气。
干事情有始无终,粗心大意,缺乏责任感。
3、自制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
感情用事,情绪波动大。
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
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
经常不完成作业等。
4、抗挫折能力较低。
感情脆弱,受不了小小的挫折,经不得一点委屈和失败。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
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策略学校策略 1、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有了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处理人际关系,才能克服考试焦虑紧张情绪;有了心理健康知识,对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泰然处之。
现阶段小学可开设一个学年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掌握一些 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2、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心理辅导专题讲座,针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而进行辅导,既能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压抑、苦闷、烦躁的心理。
从形式上看,既可作综合性的专题报告,又可作个案专题讲座。
例如,可有步骤地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努 第3/6页 力学习、挑战未来”等系列专题辅导。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心理档案即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历史或现状记录下来,存入档案中,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应将特殊的案例整理出来,以便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案教育。
4、设立心理辅导室,加强对特殊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治疗。
于心理问题日趋普遍,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
无论城市乡村,小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
心理辅导室能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小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他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人格、性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
5、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小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小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
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6、组织开展多项课外活动,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手抄报、宣传栏、校内广播、闭路电视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可通过文艺、体育活动,好人好事活动,郊游,社会调查活动等形式,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家庭策略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
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
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开设家长培训课程,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第4/6页 小学生自身策略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不断完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
(1)学会放松。
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2)与人谈心。
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
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
3、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
小学生面对心理问题,可以和师 长、亲人、朋友谈。
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
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心理咨询,可以使孩子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