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794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docx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一二《最后一课》同步训练

   1.都德是________著名小说家,该文以___________为背景。

(2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哽咽(  ) 惩罚(  ) 祈dǎo(  ) chà异(  )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分)

   强:

(  ) (  ) (  ) 

   称:

(  ) (  ) (  ) 

   差:

(  ) (  ) (  ) 

   4.“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

(2分)

   5.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

(2分)

   6.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2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

   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3分)

   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9.下面几句话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笔,请找出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并在照应句中找出表示照应前文的词语:

(2分)

   ⑴(我)只在心里思量:

“又出了什么事啦?

   ⑵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10.下边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2分)

   ⑴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

 ⑵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

 ⑶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

 ⑷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

 ⑸对祖国语言的赞美。

 ⑹对学生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

 ⑺对亡国的悲痛。

 ⑻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

   

(一)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⑴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⑵“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11.语段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 的思想感情。

(2分)

   12.⑴处的破折号表示 ,⑵处的标点符号为 。

(2分)

   1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2分) 

   1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2分)

   1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这句话是 描写。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3分)

   1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

(2分)

   1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2分)

   18.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

(2分)

   19.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

(2分)

   20.“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2分)

   2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2分)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22.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

(2分)

   

(二)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

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

“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

哲学家问:

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

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

“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

“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

”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

“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

”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

“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

“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

“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记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23.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24.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2分)

   意思:

 成语:

 

   25.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 ”。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

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3分)

   26.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

(2分)

   27.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2分)

   28.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29.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

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30.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题,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2分)

   (三) 乐山大佛

   ①在四川乐山的三江合口处,坐着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弥勒,弥勒佛。

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弥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弥勒佛。

   ③他是一位严肃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严肃。

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恶都容。

   ④他的严肃的思考,首先来自缔造他的海空和尚。

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为了减缓三江合口后的凶猛水势,避免沉舟淹死众生,倡导在峭崖临江边造就一座佛。

他光头顶烈日,下雪披袈裟,四处化缘,钱化得不少了,但当地官吏要冻结:

“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来见我。

   ⑤大佛兴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没有了。

海空的眼珠是为建大佛而失去的。

世上除了生命,还有比眼珠更珍贵的东西吗?

   ⑥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因此,乐山乐水佛不乐。

他坚守岗位,从不擅离职守,从不懈怠松驰,从不向惊涛恶浪屈服。

他成了实现海空和尚遗愿,拯救三江芸芸众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们。

是的,他是伟大的:

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可称世界第一伟佛了。

如果不是设计、雕塑他的工匠们经过九十年的千刀万凿,他仍然是半片石头山,普普通通通到处可见谁也不会瞄一眼的石头山。

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进的江心,付出了生命!

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远不忘这最根本的一点,因此他从不居功,从不索取,从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

在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红烛,一从跪拜,看到的只是他伟岸的身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为了根绝香火,他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

立脚点在临江的悬崖上,没有地方让人设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围全是香火插不进的岩体,连他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就会跌倒,所以连下跪朝拜也没有地方。

   ⑨人们只能簇拥在轮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顶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遥致祈祷。

   ⑩有人感叹,有人惊奇,有人礼赞:

“呀,连小小的土地庙都有几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连一柱香火也没有。

   31.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比较复杂,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应是 。

(2分)

   32.第⑧自然段中的“这最根本的一点”指的是 。

(2分)

   3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个“从不……”主要是从履行工作职责的角度赞扬乐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个“从不……”则是从 的角度来歌颂乐山大佛的。

(1分)

   34.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词的本意是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该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词在文中指的是 。

(2分)

   3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乐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弥勒”,是因为他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思考者。

   B.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几代的工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其沉重的代价。

   C.人们感叹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惊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礼赞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乐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礼赞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36.这篇文章表现主题的手法是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2分)

   37.本文向我们叙述了乐山大佛的建造经过、作用及其独特之处。

请根据以下这些已知的信息简要回答:

(4分)

   ①从修建大佛的艰辛和建成的不易,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②大佛为了根绝香火,“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

他的这一举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38.片断写作练习:

(20分)韩麦尔先生离去的第二天,学校里来了一位德语老师,窗外是持枪荷弹的普鲁士人,你坐在了的课堂上,请写一段心理活动表达出你当时的心理。

   

   《最后一课》答案

   1.法国;普法战争 2.略 3.略 

   4.平时喧闹活泼,最后一课肃穆、悲愤;这种不同表明了最后一课非同寻常。

(意近即可) 

   5.一方面他对老师的悲痛深表同情,另一方面,他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与韩麦尔先生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意近即可) 

   6.这是细节描写,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也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

 7.D 

   8.⑴环境描写,写出了产生《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也写出了小弗郎士的幼稚。

⑵心理描写,不仅表示了小弗郎士要回答好老师提问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他要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⑶细节描写。

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作用意近即可) 

   9.⑴啊,这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么一回事)⑵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镇上那些老人) 

   10.⑺⑶⑴⑷⑸⑵⑹⑻ 

   11.语言;动作;神态;爱国主义 

   12.补充说明;逗号 

   13.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1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15.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16.他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17.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18.哽住;呆;靠 

   19.强烈的爱国精神。

 

   20.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21.B 22.高潮和结局 

   23.如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24.学识丰富;成语略 

   25.点点头;微笑;态度与前两种基本相同(言之成理就可) 

   26.不是失信,哲学家虽未到,却已经用事实宣布了最正确、最理想的答案。

 

   27.震惊——疑惑——顿悟(言之成理就行) 

   28.点题:

美德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9.美德太重要了。

 

   30.实践出真知。

(意近即可) 

   31.海空倡导造佛。

 

   32.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33.思想品德 

   34.从根本上解决(根绝);环境和条件。

 35.C 

   36.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37.①任何成果(功)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的事例或道理; ②做事必须抓住根本(关键),不仅治标,更重要的是治本。

(根除错误的东西,我们必须态度坚决,不能犹豫不决)(意近即可) 

   3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