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五年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0743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五年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案五年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案五年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案五年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案五年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五年下.docx

《教案五年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五年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五年下.docx

教案五年下

1——1汉语家园对子歌总第1节

第一课时设计者:

常春会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点:

能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以及“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

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比如: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

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

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suō,“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

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

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

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四、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

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

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秀

     │  │   │   │   │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

    〔积累〕

     要求熟读背诵。

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

“萼”、“鹭”等。

板书设计:

云——雨雪——风晚照——晴空

来鸿——去燕宿鸟——鸣虫

剑——弓岭北——江东

对子歌清暑殿——广寒宫

杨柳——杏花

早行之客——晚钓之翁

 

 

1——2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总第2节

第一课时设计者:

常春会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喜爱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

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

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

“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

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

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

 

板书设计:

创作对联的经过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题联赠渔民、渔民刻联留作纪念

 

 

1——3茶酒联趣总第3节

第一课时设计者:

常春会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的妙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喜爱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的妙趣。

教学准备:

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基础知识。

   1.吩咐(fu):

口头指派或命令。

“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声。

   2.“顾”、“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二、分层次指导朗读。

   1.根据本文“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各自的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

   3.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

  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

   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上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

   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

     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

“为名忙,为利忙”,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茶去”、“拿壶酒来”为妙!

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其中。

   4.思考与交流。

    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

    要联系全文上联和下联的创作过程和“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的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交流;

    问题二,这副对联“妙在何处”?

可以从对联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交流。

  四、积累与背诵。

   1.读课后“积累”中提供的对联,试着背诵。

   2.小组内背诵,评选“背诵小明星”。

 

板书设计:

题上联起因

(1——3)

茶酒联趣经过

对下联

(4——8)结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总第4节

第一课时设计者:

常春会

教学目标:

   1.认识“蜀、阕”等7个生字,会写“辅、涯”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大体把握诗的大意

   3.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旷达的人生态度,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大体把握诗的大意

   2.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

    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

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

(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学习古诗

   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

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分析其他三联

    

(1)我们来看一下首联。

它是在写景吗?

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

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

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

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

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四、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五、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首联点明地点意境开阔

颔联离别原因坦然面对

颈联与友互勉乐观豁达

尾联宽慰勉励积极进取

 

2——2滁州西涧总第5节

第一课时设计者:

常春会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

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

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碧涧幽草——涧边

深树黄鹂静中有动

滁州西涧

春潮晚雨——涧中动中有静

野渡横舟

 

2——3泊船瓜洲总第6节

第一课时设计者:

常春会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的确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已的话说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挂图、录音机、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看到这幅画后,你相说些什?

(1)看到一个人,好像是位诗人;

(2)整个画面很低(3)对岸是几山,而诗人脚下是港口~)

  2、这幅画描述的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课前,教师留给大家了预习作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下面谁来和大家共享这收获的喜悦?

  3、这节课有哪些学习任务?

来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大家迅速看一下,谁愿意读一下?

大家齐读,强记忆好吗?

  二、学习古诗

  1、首先我们来看自学提示(幻灯出示)

  自学提示:

(1)诗人在岸看到什么景?

他又想到了什么?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诗句,用“——”画出寓意深情的词语

  (3)找出自已喜欢的诗句,谈谈理由。

  (4)用自已的话说说诗意。

  (5)时间是8分钟。

  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完一下自学提示

  2、大家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本诗《泊船瓜洲》,学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3、交流汇报,导学释疑

  

(1)景物有人、船、江水、重山、白鹭。

此时诗人可能想到对岸的家乡,家乡里的亲戚好友,国家的兴旺~

  

(2)关于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已理由即可,不统一。

  (3)诗意:

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江水隔,钟山也只隔座山。

春风又绿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到家乡。

  (4)有疑问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a“间”字有两个字音:

jianjian在本诗中是jian,表示间隔。

  B家乡与诗人所在港口只有几座山和一江水相隔,却不能回家看看,种感觉~~

  C“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现了作者多年末回家,但望明月照辉下的家乡、独自伤悲。

  D明月是不能陪同侍人回乡的,这是寄托情感,借明月表达。

  4、据说王安石对“绿”字之前,曾用过珙他字,大家讨论一下他可能用过哪些官字?

(到,过,至,红,来,唤,染,回,返,吹,落,伴。

谅叫想,思,赶,夸,话,喜,聚,遍,迎~`)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了“绿”字?

再次讨论。

(突出诗人在用词方面的用心)

  5、有感情朗诵全文熟能成诵。

  6、当堂测评:

背诵与默写

  三、课堂练习

   1、测试:

    王安石,( )代人,曾推行(    ),功绩不裴。

其诗多以(  )、(  )竹为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      )之情。

   2、解释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

____________ 还:

_______________

     全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测互测

   4、总结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自行设计板书整理到财富本上。

   2、搜集有关《游于吟》的背景材。

自留适量作业。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2——4游园不值总第7节

第一课时设计者:

常春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

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

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

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

爱惜。

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

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

轻轻地敲。

    柴扉:

柴门。

     久:

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

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

(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

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

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

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喜悦

 

表达——用日记记录你观察到的变

总第8节第一课时设计者:

常春会

表达内容:

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写日记。

这次习作,请同学们试着用日记的形式来连续记录你的观察和发现。

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植物或动物,也可以选择人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

表达要求:

1、写几篇观察日记,连续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观察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或动物,

也可以是人的活动。

3、要清楚、具体地记录被观察事物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写日记”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写“连续观察日记”知道怎么写吗?

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呢?

一般来说,如果作者所写的几则日记记录的是一件完整的事,这种日记就叫做“连续观察日记”。

这是一种独特的观察日记,它的写法是由所观察的事物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表达指导

1、回想思考

回忆一下,以前我们是怎样把日记写得清楚、细致的。

日记中的主要事件要叙述清楚,不要东写一件西写一件,甚至把一天中的见闻和所做的事情都记上,像流水账一样。

2、阅读总结

(1)、写清观察对象

(2)、认真观察事物

(3)、作连续观察记录

第一,几则日记之间衔接要紧密,要显示出观察的连续性和事情的完整性

第二,突出观察中的发现。

写日记时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突出观察中的发现。

第三,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要写具体

第四,还要记下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

三、自由表达

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见闻。

四、动手习作

五、全班交流、评议

 

板书设计:

表达——用日记记录你观察到的变化

一般来说,如果作者所写的几则日记记录的是一件完整的事,这种日记就叫做“连续观察日记”。

 

综合学习活动——过节的思考总第13节

第一课时设计者:

关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节日的场面,并能写出自己的心情。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描写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序地介绍场面,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话题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

今天我们就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场景,有序地把它写出来。

(板书课题)

  二、阅读教材,明确要求

  1.写过节的场面。

  

(1)要求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节日场面。

  

(2)指导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如,《赛龙舟》一文的第2自然段,抓住过节场面几个最突出的“点”来描写;《赛马三月街》中的第5、7自然段,有对“面”的描写,也有对“点”的描写。

  2.写自己的心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3.你知道你所准备介绍的节日来历吗?

(指名介绍)

  4.题目自拟。

可根据习作内容进行个性化拟题,如,“春节,我好开心”“你好,中秋节”等。

  三、互相练说,共同评议

  1.说说自己拟的题目,确定主题。

  2.指名概括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生评议。

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3.同桌讨论哪一情景作为“点”具体写,哪一场面作为“面”简要、概括写。

  四、总结结束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