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0668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docx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本科学位论文

 

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

机电一体化

姓名

蒋春迪

学号

6094714175

指导教师

张鹏

起讫日期

2014.9—2016.9

 

2016年6月4日

 

机械手控制

一、机械手发展经历及主要构成

机械手是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

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

(一)发展历史

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

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

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铆接机器人。

作为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示教再现)是1962年美国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

这些工业机器人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二)构成部分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

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

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

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

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构也越复杂。

一般专用机械手有2~3个自由度。

控制系统是通过对机械手每个自由度的电机的控制,来完成特定动作。

同时接收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形成稳定的闭环控制。

控制系统的核心通常是由单片机或dsp等微控制芯片构成,通过对其编程实现所要功能。

(三)机械手分类

机械手的种类,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

多关节机械手的优势

多关节机械手的优点是:

动作灵活、运动惯性小、通用性强、能抓取靠近机座的工件,并能绕过机体和工作机械之间的障碍物进行工作.随着生产的需要,对多关节手臂的灵活性,定位精度及作业空间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多关节手臂也突破了传统的概念,其关节数量可以从三个到十几个甚至更多,其外形也不局限于像人的手臂,而根据不同的场合有所变化,多关节手臂的优良性能是单关节机械手所不能比拟的。

机械手发展大事记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

(电磁铁工件抓放机构)

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

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一种Unimate-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

联邦德国Kn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

二、西门子公司及S7-200主要参数功能介绍

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AGFWB:

SIE,NYSE:

SI)是世界最大的机电类公司之一,1847年由维尔纳·冯·西门子建立。

如今,它的国际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

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2005年,西门子全集团在190个国家和地区雇用员工460,800人,全球收入为754.45亿欧元(2004年为702.37亿欧元),税后利润较2004年的36.6亿欧元降至24.2亿欧元。

西门子是一家大型国际公司,其业务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600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

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6大领域:

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和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系统和照明。

西门子的全球业务运营分别由13个业务集团负责,其中包括西门子财务服务有限公司和西门子房地资产管理集团。

此外,西门子还拥有两家合资企业——博士-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和富士通计算机(控股)公司。

S7-200是一种小型的可编程控制器,适用于各行各业,各种场合中的检测、监测及控制的自动化。

S7-200系列的强大功能使其无论在独立运行中,或相连成网络皆能实现复杂控制功能。

因此S7-200系列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

(一)适用范围

S7-200系列在集散自动化系统中充分发挥其强大功能。

使用范围可覆盖从替代继电器的简单控制到更复杂的自动化控制。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覆盖所有与自动检测,自动化控制有关的工业及民用领域,包括各种机床、机械、电力设施、民用设施、环境保护设备等等。

如:

冲压机床,磨床,印刷机械,橡胶化工机械,中央空调,电梯控制,运动系统。

S7-200系列PLC可提供4个不同的基本型号的8种CPU供您使用。

模拟电位器

CPU221/2221个

CPU224/224XP/2262个

(三)脉冲输出

2路高频率脉冲输出(最大20KHz),用于控制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实现定位任务。

电池模块

用于长时间数据后备。

用户数据(如标志位状态,数据块,定时器,计数器)可通过内部的超级电容存贮大约5天。

选用电池模块能延长存贮时间到200天(10年寿命)。

电池模块插在存储器模块的卡槽中。

(五)各型号的优点

CPU221

本机集成6输入/4输出共10个数字量I/O点。

无I/O扩展能力。

6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

4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

1个RS485通讯/编程口,具有PPI通讯协议、MPI通讯协议和自由方式通讯能力。

非常适合于小点数控制的微型控制器。

CPU222

本机集成8输入/6输出共14个数字量I/O点。

可连接2个扩展模块。

6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

4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

1个RS485通讯/编程口,具有PPI通讯协议、MPI通讯协议和自由方式通讯能力。

非常适合于小点数控制的微型控制器。

CPU224

本机集成14输入/10输出共24个数字量I/O点。

可连接7个扩展模块,最大扩展至168路数字量I/O点或35路模拟量I/O点。

13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

6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具有PID控制器。

1个RS485通讯/编程口,具有PPI通讯协议、MPI通讯协议和自由方式通讯能力。

I/O端子排可很容易地整体拆卸。

是具有较强控制能力的控制器。

CPU224XP

本机集成24输入/16输出共40个数字量I/O点。

可连接7个扩展模块,最大扩展至248路数字量I/O点或35路模拟量I/O点。

13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

6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具有PID控制器。

2个RS485通讯/编程口,具有PPI通讯协议、MPI通讯协议和自由方式通讯能力。

I/O端子排可很容易地整体拆卸。

用于较高要求的控制系统,具有更多的输入/输出点,更强的模块扩展能力,更快的运行速度和功能更强的内部集成特殊功能。

可完全适应于一些复杂的中小型控制系统。

三、机械手设计要求及功能

机械手模拟控制窗口如图所示。

图中机械手可抓紧、放送工件,可上下、左右移动,模拟界面的右侧为按控制要求设计的操作台。

控制要求

机械手设有调整、连续、单周及步进四种工作方式,工作时要首先选择工作方式,然后操作对应按钮。

机械手运行方式

调整工作方式

可按相应按钮实现左移、右移、上移、下移、加紧、放松各个动作的单独调整。

连续工作方式

按下起动按钮,机械手按下降→加紧→上升→右移→下降→放松→上升→左移的顺序周而复始的连续工作;按下停止按钮,机械手将自动结束本周期的工作,回到原位后停止。

按下急停按钮,系统立即停车。

单周工作方式

按下起动按钮后,机械手按下降→加紧→上升→右移→下降→放松→上升→左移的顺序自动工作一个周期停止。

若要再工作一个周期,可再次按下起动按钮。

按下停止按钮,机械手将自动结束本周期的工作,回到原位后停止。

按下急停按钮,系统立即停车。

步进工作方式

每按一次起动按钮,机械手完成一步动作后自动停止。

按下急停按钮,系统立即停车。

程序设计要点

由机械手的工作过程可知,这是一个典型的顺序控制系统。

为此,可从机械手的连续工作方式入手编写程序。

首先应绘出连续工作时的功能表图,然后直接列写逻辑表达式,用触点线圈指令编程,也可使用置位复位指令或顺序控制继电器指令来完成。

为了将每一步的工作状态显示出来,动画模拟软件使用了内部存储器位M51、M52、M53、M54、M55、M56、M57、M40、M41来分别表示①~⑧的运行状态。

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特别处理的问题是①、⑤和③、⑦步的动作问题,虽然①、⑤步都是下降操作,但却具有不同的意义,①步下降是空钩下降,而⑤步下降则是夹着工件下降。

③、⑦步的上升操作也是这样。

单周期操作的程序实现可在连续工作程序的基础上通过经验修改实现。

其要点是是设法阻止机械手在一个周期工作结束后自动进入下一周期,一般在下降的启动回路想办法。

单步操作的实现与单周期工作的实现是相似的。

即设法在每一步工作结束后,不是直接启动下一步的工作,而是等待启动按钮的命令后再工作。

(四)程序结构框图

图3.4.1

基于S7-200的机械手PLC控制程序

五、分析该设计优缺点

该设计方式初步满足了设计要求,实验证明能够按照设定的工作方式稳定运行。

以上是在同一个顺序控制程序中完成的连续工作、单周期工作和单步工作的程序编制思路,实际上也可以采用分段跳转的办法来完成这三种操作。

这种方法编制的程序结构清晰,但程序数量

 

 

 

摘要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第一篇:

什么是机电一体**************************3

1.1机电一体化”?

它的来源是什么?

*******************4

1.2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4

1.3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4

第二篇:

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其趋势**************6

2.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6

2.2一体化”发展趋势*******************************6

2.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7

2.4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7

第三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12

第四篇:

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技术*****************17

第五篇:

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问题的探讨*********20

结论*******************************************21

参考文献***************************************21

 

第一篇

1.1机电一体化”?

它的来源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1.3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1、五大组成要素: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

(请参考机电之家机电一体化频道)

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

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

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

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

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

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

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

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

接口耦合:

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

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

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

能量转换:

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

信息控制:

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

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

运动传递:

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

3、所谓自动化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代替人去完成各种测试、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以现实预期的目标、功能。

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要素组成,以完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转换、信息的处理及信息的执行等功能,最后实现自动运行目标。

 

第二篇

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2.1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2.2”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

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

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配系统化——柔性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

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

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

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

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

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

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

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

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

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2.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

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

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

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2.4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

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

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

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

其中:

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

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

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

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

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

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

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

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

因此,我们建议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