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0580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docx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刺络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薛由仁

           (邵武市立医院针灸科,福建354000)

刺络法又称刺血法,它是以三棱针、梅花针等针具刺破浅表络脉以出血,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开窍、泻热、活血行气和止痛等作用。

近代刺络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遍及临床各科。

现将刺络疗法在临床中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清泻暑热、开窍启闭

1.1适应证

刺络具有良好的泻热开窍作用,尤其适用于热闭神昏、惊厥抽搐之症。

因此,临床上每遇高热、中暑等症,应用刺血疗法,屡见奇效。

1.2治法

取穴:

大椎、曲泽、十二井穴。

针具:

三棱针。

穴位与针具常规消毒,刺浮络出血,大椎与曲泽三棱针刺后再拔火罐,十二井穴点刺后挤出数滴血液。

1.3病案举例

患者,男,43岁,农业局干部。

于1993年8月3日下午自感头昏,周身不适,至晚上8时发热,继而神志不清,小腿抽搐。

患者当日下乡检查工作,在烈日下暴晒多时,以往身体素健,查见:

烦躁神昏、口唇干燥、肌肤灼热、无汗、小腿抽搐,T40.5℃,脉洪数。

症属中暑。

暑热由表及里,犯及心包,蒙闭心窍,故见高热神昏抽搐,治则:

清泻暑热,开窍启闭。

急以三棱针点刺中冲、少商、少泽,挤出血液数滴,继于大椎、曲泽穴刺络拔罐,再饮以热茶,约过半小时,患者汗出蒸蒸,热退神清,周身痛楚不适等症渐渐悉除。

次日测

T36.7℃,仅感稍有疲倦,余无他恙。

2泻热解毒、消肿定痛

2.1适应证

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睑腺炎)、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痤疮、带状疱疹等。

2.2治法

麦粒肿初发耳尖刺血一般1次即效,若反复发作者,可在两肩胛内寻找红色疹点,或取肝俞穴挑断皮下肌纤维再拔罐吸血,多数患者可根治;痤疮选大椎、肺俞,三棱针刺血拔罐;咽喉肿痛取商阳、少商刺,重者加大椎刺血拔罐;风火牙痛取商阳刺血,毫针刺合谷泻法;带状疱疹用梅花针叩打皮损区,再用火罐拔出黄色血水后涂以碘酊。

2.3病案举例

患者,男,19岁。

初诊日期:

1998年7月8日。

面部布满红色高凸丘疹,有的已形成脓疱,俗称“青春痘”,每当食入煎炸火烤辛辣食品愈发严重,此起彼伏,触及即痛。

症属痤疮。

即以三棱针点刺大椎、肺俞(双),再拔罐出血约2mL,每3日1次,治疗3次后,丘疹缩小,脓疱开始结痂,未见新丘疹长出,嘱其节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共治疗6次痊愈。

3祛瘀通络、调畅气机

3.1适应证

各种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高血压、急性腰扭伤及各种软组织损伤。

3.2治法

瘀血型头痛,穴取耳尖、印堂、太阳、百会、足窍阴、肝俞等,根据辨证和疼痛部位,分别选取1~3穴,以三棱针刺血;面神经麻痹,取完骨、翳风穴,用梅花针叩刺后行火罐拔出少许血液,或配以电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均可在疼痛麻木区或皮损区用梅花针叩刺后以火罐吸血;高血压取百会、耳尖刺血,对高血压危象加取耳后降压沟点刺出血数滴;急性腰扭伤取局部经穴、委中三棱针刺血拔罐;梨状肌损伤引起坐骨神经痛、踝关节扭伤、落枕等各种软组织损伤,均可取局部经穴、压痛点,或局部暴露脉络,用三棱针刺后拔罐。

3.3病案举例

患者,男,47岁。

初诊于2000年12月5日。

主诉:

口眼歪斜7天。

查见:

口角偏向左侧、口唇右侧不能露齿,右眼不能闭合,右鼻唇沟消失,右侧额纹消失,右耳后完骨、翳风穴处有明显压痛,且疼痛波及右侧偏头部。

症属右侧面神经麻痹,即以梅花针叩刺完骨、翳风穴,再以火罐拔出少许血液。

次日主诉:

耳后及偏头痛明显减轻,且口眼歪斜亦开始好转,继用上法配合取牵正、地仓穴电针,共治疗7次,面瘫痊愈。

完骨、翳风穴刺血疗法具有快速降低面神经管内压力的作用,对有局部压痛伴偏头痛者疗效甚佳。

4小结

刺血疗法,源远流长。

在临床实践中,最深感触的是简、便、廉、验,且无副作用。

其作用机理从中医角度看,主要是通过泻热开窍、解毒消肿、祛瘀通络、调畅气机等途径来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从而获得治愈疾病的效果。

治疗重度痤疮

对于热毒所致重度痤疮,可针刺大椎穴,同时在风门和肺俞刺络放血,也可在大椎放血,一般一次既有效果,坚持并配合中药,疗效显著

 

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谈下头痛的刺血方法.主穴:

太阳,印堂,大椎,后头痛一定加曲尺,委中.方法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我开始用刺血针,快速点刺,病人痛苦大.后改用局部先用利多卡因局麻,注意皮肤松弛处可将皮肤捏起,慢注药.疼痛比直接刺要轻些,至于疗效我对比了一下,两者没多大区别.当然那时候我才毕业,基本功不扎实,这种苯办法比较痛苦.后来 手上工夫算比较熟练,我先用灯照射尽量使血管扩张,本人觉得用相当的三棱针比较好,注意手法,斜刺,防止血管刺破,淤血过多引起局部疼痛.速度快,如蜻蜓点水,要力量,速度,方向,位置把握准确,我这人手比较苯,练了很久,现在算是比较应手,其中方法不是我不说,实在我不知道怎么说,免误导大家.我觉得还是多练.效果对鼻炎引起头痛,偏头痛等都有很好办法,如果病人能准确指出疼痛的部位,我加用枝川液局封,总有效在%95左右.时间关系可能说的不甚详细,也借此抛砖引玉,请各位前辈多多指点.刺血疗法,我觉得就是第一要痛苦最小,疗效当然我觉得只要用的得到一般效果还是有的.所以我就想各位前辈能把你们多年经验拿出来,怎么样才能痛苦最小,怎么把疗效提上去.毕竟现代人都比较怕疼,我也就我目前情况吧,病人都怕疼而放弃治疗.我先谢谢大家了.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称刺血疗法、刺络疗法。

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

  1963年笔者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前一年的暑假,河北省连续七天大雨,发生了几百年不遇的大洪灾。

我们村300多户99%的房屋倒塌,村的四周一片汪洋。

由于连续几天无法生火做饭,大家只能以洪水冲下来的生红薯和苹果充饥,加之寒冷等原因,很多人病倒,特别是患胃肠型感冒与急性肠胃炎的病人最多,一个个上吐下泻。

因为村里卫生室的药物都被洪水淹没,病人都来找笔者想办法。

笔者回家时幸好带了针管,这时就被派上了大用场,以放血疗法为主配合针灸,再喝些姜糖水。

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个晚上就连续救治了11位病人,竟都痊愈了。

自此,笔者特别喜用放血疗法。

  古代人类在狩猎过程中,常会伤及皮肤肌肉而流血。

在这过程中有时竟会因祸得福,随着流血停止,原有的某些疾病却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就是放血疗法的由来。

据记载神医扁鹊是放血疗法的鼻祖。

《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放血疗法的大量记载。

如《灵枢·官针》篇中指出:

“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传统的放血疗法,主要是采用三棱针刺络放血。

三棱针,古称“锋针”,具有一针三刃、针身长直、针尖锋利的特点。

实践证明,放血疗法能醒神开窍、解毒泄热、活血通络、驱风止痉、止呕止吐、消肿止痛,尤其是对喘、热、痉、呕、泻、昏厥、腹痛、喉痹等急危重证,不论年龄大小,均可随时点刺。

且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等特点,常取得药物疗法难以达到的功效。

  放血疗法常用穴位:

太阳:

主治头痛,眼红肿;

上星:

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

水沟:

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

龈交:

主治齿龈肿痛;

内地仓:

主治面瘫;

金津、玉液:

主治口疮,舌肿,呕吐;

十宣:

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

四缝:

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

八邪:

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

曲泽:

主治烦热,胃痛,呕吐;

少商:

主治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鼻衄,发热,昏迷;

商阳:

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齿痛,手指麻木,昏迷;

委中:

主治腹痛,吐泻,腰痛(急性腰扭伤疗效好),丹毒;

八风:

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

笔者临床最多用于急性呕吐、腹痛腹泻、急性头痛、咽喉肿痛、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

  放血方法:

  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

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症患者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针刺曲泽、委中穴,在孔穴周围上下推按之后,可先在孔穴近心端扎紧止血带或布带,这样静脉暴露的更明显,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后,再将止血带放松)。

  散刺法又称围刺法,是在病灶周围点刺出血,主要用于丹毒、痈疮。

  挑刺法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疗红丝疔,应在红丝近心端尽头处以及红丝之上寸寸挑刺出血)。

有时需挑破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常用于目赤肿痛、痔疮等证的治疗。

  放血疗法注意事项:

  操作时宜轻、宜浅、宜快,出血不可过多,不可刺伤深部动脉。

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对于气血两亏、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止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或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不宜使用。

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刺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古人称为“启脉”、“刺络”,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

它操作简便,疗效迅速,不仅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醒神宁志、回阳救逆之功效,而且可养血祛风,对痛、麻、瘫诸症尤其适宜。

  历史源流

  针刺放血是最古老的一种治疗方法,远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中,身体某一部分偶然被尖利石块刺伤出血,身体另一部分的病痛却得到了减轻或消除。

经过多次的重复,“砭石”这种医疗专用的石制工具便诞生了。

可以说,针具来源于砭石,刺血为针刺疗法的最早雏形。

  施治方法

  主要应注意选穴和进针两个环节。

刺血的取穴与毫针取穴的相同处是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理论,遵循腧穴的近治、远治原则而选穴、配穴;不同之处为选取穴位处或穴位附近处瘀阻明显的血络。

其针具选用三棱针或梅花针。

  进针方法:

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针,中指在前控制进针的深度。

进针时一般多斜向进针,针体和肌肤呈一定角度,要求迅速、准确、熟练,针尖要“中营”,如血络瘀阻不明显,术前先拍打按压,使血络明显。

梅花针的叩刺详见梅花针操作方法,以点状出血为佳。

  临床应用

  刺血疗法有泻热、止痛、镇静、消肿、开窍、活血化瘀等作用。

有人认为刺血就是活血祛瘀,有失片面。

我们从临床中体会到刺血还有养血祛风的功效。

  1.治疗痛证:

  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急性期下腰段疼痛剧烈,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一般疗法起效较缓慢,运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血止拔罐,每日1~2次,可使病情迅速控制,经治21例,疗效显著。

选穴:

腰部阿是、次髎、环跳、委中、悬钟、昆仑、丘墟穴,每次选用2~3穴。

  典型病例:

李某,男,41岁,工人。

腰骶部及左下肢疼痛数年,久治无效,选用腰部阿是、次髎、环跳、委中穴刺血拔罐,出血5~10ml,每周2次,2周后衰减大半,调治1个月,痊愈出院。

  坐骨神经痛恢复期患者小腿外侧及足背常有麻木感,经久不愈,以梅花针叩刺加拔罐,循经作片、带状叩刺至点状出血,加拔闪火罐,常可收到良好效果。

  2.治疗面瘫、偏瘫:

  面瘫重症久治不愈,往往出现联带、倒错或麻木不仁;偏瘫日久可致肢体麻木稽留不去。

久病入络,久病必虚,麻木者以血虚居多,故可施用梅花针叩刺出血,有利于祛风通络,养血益气,笔者应用本法治疗,每获良效。

  3.脱发症:

  脱发可因血虚、血郁、血热而致,多为七情所伤,气血虚损。

以梅花针叩刺,取百会、风池、率谷、上星等穴,斑秃者重叩阿是,每周治疗2次,1个月为1疗程,多可在2个月内痊愈。

因刺血具有泄热、镇静、活血化瘀等功效,更有养血祛风的作用,故疗效较佳。

  典型病例:

杨某,男,24岁。

患者斑秃数年,经中西方法治疗效果不佳。

予梅花针叩刺百会、风池、上星、率谷、阿是,每次取2~3对穴,每周治疗2~3次。

治疗3周后斑秃上长出均匀致密细黑头发,2个月后全头头发明显增多、增粗,斑秃消失。

  体会

  痛症、不仁、瘫痪均与经络气血瘀滞有关,刺血通过疏通经脉中凝滞的气血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又有祛瘀生新之效。

此外,刺血尚能改善微循环障碍,清除病理产物,促进局部生理生化的良性转变。

 

刺血治疗痹证效极佳

以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例,介绍一下董氏奇穴的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一.首先注意一种临床现象:

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许多人存在静息痛的情况---在夜间睡眠的时侯,或是在久坐久站之后,膝痛加重,稍微活动一下,疼痛会缓解.这是为什么呢?

骨科专家的研究结果是:

这种现象是骨内压异常增高引起的.那么,骨内压为何会异常增高呢?

是由于骨髓腔内静脉回流障碍造成的.这种看法跟中医对静息痛的解释(瘀血阻滞)非常吻合---夜间痛剧.休息时痛剧.活动缓解,这不正是中医瘀血的特征吗?

那么接下来怎么治疗呢?

刺血!

!

根据痛点(或压痛点)所在位置,在相应的循经线上,找病变瘀络(形色异常的静脉血管)刺血.还有一个方法:

取同侧的董氏奇穴三金穴(三个穴:

第三四五胸椎棘突旁开三寸各一穴,在膀胱经第二侧线)点刺放血.经云: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此之谓也.由此可见,董公创穴其源有自,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渊源极深!

效果如何?

特效!

二.接下来,董氏奇穴治疗膝痛的处方---主穴:

对侧肩中穴(在三角肌的正中央),杨老师喜用对侧内关穴.配穴:

在患侧脚上取某穴作为牵引针.再配合削骨针和动气针法.效果快捷,且远效亦佳.具体用法,下次再讲.

三.还有一个问题:

针灸治疗骨质增生症是否有效?

告诉大家:

针灸治疗骨质增生症,临床治愈率很高.我会从骨质增生症的病理机制和针灸治疗方法两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针刺放血治疗扭挫伤325例

  一般资料

  325例中男性210例,女性115例;年龄8~65岁;病程6小时~2个月。

均经X线摄片证实无骨折及脱位。

  治疗方法

  取穴:

除局部取阿是穴外,腰背部取委中;颈部取列缺;胸胁部取内关;手臂部取合谷;膝关节取委中、犊鼻;踝关节取丘墟、丰隆。

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得气后单向捻转至不能捻转为止,使产生强烈针感,到病人不能忍受为度,快速出针。

阿是穴出针后要放血10~15滴后,再按压针孔止血;其余各穴出针后立即按压针孔止血。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痊愈:

出针后疼痛立即停止,活动无障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

好转:

经2~3次治疗达到痊愈标准。

无效:

经3次治疗仍不能获愈。

  本组经治疗痊愈287例,好转3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69%。

  典型病例

  杨某,男性,25岁。

7小时前不慎扭伤左踝关节,诊见左踝关节皮肤局部青紫,略肿胀,压痛明显,X线摄片未见骨折及脱位。

遂采用上述方法针刺治疗,30min后出针。

患者疼痛消失可行走而愈。

  体会

  急性扭挫伤多因意外、姿势不良和运动伤害所致,损伤局部可肿胀,伴肌肉痉挛,或伴扭伤部位附近组织牵涉性疼痛,如伤及关节,则关节腔内血管破裂,形成肿胀,活动时疼痛加重。

因急性扭挫伤使络脉受伤破裂,以致部分血溢脉外,阻滞经脉,形成瘀血。

故其治则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针刺放血法可强迫恶血流出,达到放血以活血,活血以调气,使经脉畅通,消肿止痛的目的。

并通过经脉的全身调节作用,而使疾病得愈。

临床观察,放血量的多少应视损伤程度而定,损伤程度愈重则放血量应愈多,方可达预期疗效。

 

以取耳尖穴点刺放血为主的临床运用

耳尖穴是耳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有效穴位之一,位于耳轮的顶端。

根据耳尖穴的穴性,与三棱针点刺放血法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具有降压快,退热快,消炎消肿快,镇静止痛快等优点。

现举例介绍如下:

1、静脉输液发热反应

孙××,女,47岁。

1991年1月18日以发烧待查入观察室治疗。

22日体温正常。

26日输液时出现发热反应。

开始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即停止输液。

肌肉注射异丙嗪50mg。

继之高烧,体温39℃,头痛、头晕,急取耳尖穴(双),屏尖穴(双),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耳尖穴放血10余滴。

治疗完毕后患者微汗出,自感头痛大减,30分钟后体温降到36.6℃。

按 输液发热反应,主要是静脉输入致热物质,机体在致热物质的作用下,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保持体温平衡的功能发生变化,产热和散热矛盾激化,产热大于散热,因而体温升高。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取耳尖,屏尖穴具有启闭开窍,通阳泄热作用,使升高的体温下降,在经络的调整下,使保持体温相对平衡的功能趋于正常。

2、口腔溃疡

赵××,男,50岁,1993年5月26日来诊。

舌部溃疡,热痛1天,心烦口渴多饮。

检查见舌尖及其左右两侧3处溃疡,溃疡面淡黄,大如黄豆,溃疡周围粘膜红赤,稍肿胀。

治疗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取耳尖、中冲,每天1次,每次每穴放血10滴,3次治愈。

按 溃疡生于舌尖和舌尖两侧,粘膜色红而赤,伴有心烦口渴,证属心火上炎。

《厘正按摩要术》曰:

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轮上属心……。

耳尖穴位于耳轮上端,取耳尖穴配中冲点刺放血有清心泻火的作用,两穴共达清热泻火的目的。

3、口唇周围疱疹

赵××,男,39岁,1993年7月19日就诊。

感冒发热后,上下唇起疱疹,热痒疼痛。

检查见口唇周围多处聚集成片粟粒样透明的小水泡,疱疹基底部皮肤发红,上下唇肿胀。

取耳尖穴(双),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每日1次,每次每穴放血10滴,2次后痒疼和肿胀消失,3次疱疹干燥结痂。

按 口唇疱疹灼热,痒痛、肿,证属脾胃湿热,湿热之邪浸渍口唇周围皮肤。

取耳尖穴点刺放血,以清热解毒,镇痛止痒,消肿祛湿,因此,能促使疱疹干燥结痂而愈。

4、感冒发热

柳×,男,21岁,1992年6月3日就诊。

咽痛发热1天,微汗出,口渴喜冷饮,舌苔薄黄,脉浮数。

检查见咽颊部充血,体温38.4℃。

治疗取耳尖(双)、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天1次,每次每穴放血10滴,1小时后体温降到37.5℃,第2天体温降到正常。

按 患者因卫阳不固,风热之邪外袭所致,证属风热感冒(初期)。

治疗取耳尖、大椎穴点刺放血,因耳尖穴位于耳轮之上,手足三阳经循行皆上耳,大椎属督脉之俞,又为诸阳之会。

因此,以上两穴均于六阳经关系密切,所以都有良好的通阳解表退热的作用,均为治疗外感表证的要穴。

又因大椎穴邻近肺脏,大椎又有清肃肺气的作用。

两穴合用能疏散风热,清肃肺气,故可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

5、急性扁桃腺炎

阎××,女,35岁,1991年9月19日就诊。

咽喉疼痛,吞咽时尤甚,发热1天。

耳鼻喉科检查见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并有散在脓点,白细胞11.6×109L,体温39.6℃。

诊为急性扁桃腺炎。

治疗取耳尖(双)、少商(双)、商阳(双),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每日1次,每次每穴放血10滴,4次治愈。

按 急性扁桃炎多因风热之邪侵袭肺卫,结于咽喉所致。

取耳尖穴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少商、商阳点刺放血能宣肺利咽。

三穴共达清热解毒,宣肺利咽喉的目的。

6、瘀血头痛

张××,女,23岁。

1993年2月14日因车祸,头部摔伤,在神经外科住院。

摄片示颅骨骨折,CT示颅内血肿。

诊为颅内血肿并脑挫裂伤。

患者因头痛,头顶部、头部两侧(颞区)着痛不移,痛如锥刺,伴头晕,健忘,反应迟钝,左侧肢体轻度活动不灵,舌紫暗,脉细涩。

于2月28日进行针刺治疗,取耳尖(双)、太阳、四神聪、膈俞,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隔日1次,10次后头痛减轻,30次后头痛消失。

按 头为六阳之首,清阳之府,髓海所在,故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于头。

髓海受损,瘀血停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用点刺放血法,取耳尖穴可清脑明目,镇静止痛;又根据“以痛为俞”和“血实者决之”的原则,选取四神聪,太阳穴为局部取穴,有化瘀通络的作用,属苑陈则除之的方法;刺血会膈俞有活血化瘀行气定痛的作用,诸穴共达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目的。

7、流行性腮腺炎

郭×,男,15岁,1993年11月6日诊。

双侧颊部腮腺肿大,张口和咀嚼困难,体温39.3℃,食欲欠佳,精神差,头痛。

传染科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给青霉素等药物治疗。

针刺取耳尖穴(双)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放血10滴;又取腮治点(翳风穴与天容穴之中点),用0.38mm×50mm毫针,在下颌骨上缘,针身斜穿腮腺中心,向口角方向横刺。

快速提插捻转,局部酸沉胀感为主,得气后即出针,每天治疗1次。

针刺1次后症状大有好转,体温37.7℃,针刺3次痊愈。

按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由风热疫毒从口鼻而入,客于少阳,郁而不散,气血壅滞,结于腮颊所致。

取耳尖穴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腮治点能宣散腮颊局部热毒,消肿散结。

两穴共达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目的。

8、麦粒肿

万××,女,27岁。

1992年11月9日就诊。

右眼下睑痒痛,眼科诊为麦粒肿。

检查见右眼部,下睑缘部肿胀有一硬结,触痛。

即取右耳尖、肝俞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天1次,每次每穴放血10滴,2次治愈。

按 麦粒肿为外感风热毒邪,客于眼睑,气血壅阻而发病。

取耳尖穴有良好的清热消炎,疏通气血的作用;肝俞穴属足太阳经,足太阳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

《灵枢、脉度》篇曰:

“肝气通于目”。

两穴均为治疗眼疾的要穴,相配共达散风清热,消肿止痛的目的。

9、急性结膜炎

刘××,男,42岁,1992年4月4日就诊。

双眼红肿1天,热痒胀痛,伴头痛,流泪。

检查见双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

眼科诊断为急性结膜炎。

治疗取耳尖(双)、太阳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2次治愈。

按 急性结膜炎因感受四时风热毒厉之邪,循三阳经脉上扰,郁于眼部而发;或因肝经郁火,外受风热之邪而致。

治疗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取耳尖穴能疏散风热,泄火止痛;太阳穴能消肿,宣泄眼部郁热。

两穴共达疏散风热,消肿定痛的目的。

10、痤疮

何×,妇女,27岁,教师。

1994年6月9日就诊。

自述:

从19岁开始面部起痤疮,曾看中医服汤药好转。

之后几年内每于经前一周左右,面部就开始起3-5个小疙瘩,经后逐渐消失。

近期由于连续熬夜,又加感冒,致食欲下降,每于饭时离不开辣椒。

几天前不是经前期,脸上又起了许多痤疮,痒痛不适,伴有大便干,性情急躁易发火。

查:

患者额、颞、鼻尖、颧部均有红色丘疹样痤疮,少数还有硬结,下唇下部承浆穴周围是聚集的小粉刺,指腹触摸有轻微高起感,稍加挤压溢出象乳白色豆腐渣样皮质腺。

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

取耳尖穴刺血10余滴,大椎刺络拔罐。

少商刺血5-10滴。

之后毫针刺中腕、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用泻法不留针,隔日1次,12次诸症消失。

按 此患者面部痤疮属肺胃积热,肝胆火旺型。

治疗取耳尖、大椎、少商刺络出血,有清热泻火,通利血脉的作用。

毫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用泻法可疏肝解郁,调整脾胃气机,使脾升,胃降肠蠕动增强,因此,大便顺畅,食欲恢复,面部痤疮消失。

窝刺血合鬼箭汤治疗突发性腰腿痛50例

突发性腰腿痛,是指无明显外伤史而突然发作的腰腿酸胀疼痛,不能行走,窝部可见迂曲充盈的小静脉,并能刺出黑血的一组病症。

该病症在骨科门诊常见,发病前无任何先兆,也无明显外伤史,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或行走时突然发病。

病症重而体征少,体检与放射检查常无阳性发现。

坐立不安,痛苦异常。

笔者通过学习与采用闽地窝刺血合内服鬼箭汤的民间疗法,治疗该病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随访的50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

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35岁。

病程1h~3天,平均1天。

1.2临床表现50例均无明显外伤史及明显诱因。

患者突然感腰腿酸胀疼痛,以酸胀为主,渐至不能行走,坐立不安,痛苦异常。

其中42例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病,8例在行走中突然发病,均无任何先兆。

50例均无腰椎生理弯曲变平、消失(平腰)、椎旁压痛、放射痛,无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椎突症的体征,也无梨状肌部位与坐骨神经径路压痛的梨状肌综合征体征、髂嵴中部下条索状物与压痛及躯干侧弯屈伸试验阳性的臀上皮神经疼痛综合征的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