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79534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docx

二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构造详图配套讲义

第二章建筑构造

第一节墙体

一、墙体的分类

墙体的分类大体有从墙体位置上、从材料上、从受力特点上几种分法。

(一)墙体按所在位置分类

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

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另外,根据墙体与门窗的位置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二)墙体按材料分类

(1)砖墙。

用作墙体的砖有秸土多孔砖、黏土实心砖、灰砂砖、焦渣砖等。

(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材料,具有密度小、可切割、隔声、保温性能好等特点。

这种材料多用于非承重的隔墙及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3)石材墙。

石材是一种天然材料,主要用于山区和产石地区。

(4)板材墙。

板材以钢筋混凝土板材、加气混凝土板材为主。

(5)承重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墙,采用C20混凝土制作,用于6层及以下的住宅。

(三)墙体按受力特点分类

(1)承重墙。

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由于承重墙所处的位置不同,又分为承重内墙和承重外墙。

(2)自承重墙。

只承受墙体自身重量而不承受屋顶,楼板等竖向荷载,并把自重传给墙下基础。

(3)围护墙。

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墙体,它起着防风、雪、雨的侵袭,并起着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

(4)隔墙。

它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把自重传给楼板层,隔墙应满足自重轻、隔声、防火等要求。

(四)墙体按构造做法分类

(1)实体墙。

由单一材料组成,如普通砖墙、实心砌块墙、多孔砖、实心黏土砖、石块、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和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分层复合、黏土砖与焦渣分层复合等)砌筑的不留空隙的墙体。

(2)空体墙。

空体墙也是由单一材料组成,可由单一材料砌成内部空腔。

(3)复合墙。

这种墙体多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儿所、幼儿园、医疗等小型公共建筑。

这种墙体的主体结构为数土砖或钢筋混凝土,其内侧或外侧复合轻质保温板材,常用的材料有充气石膏板、水泥聚苯板黏土珍珠岩、纸面石膏聚苯复合板,纸面石膏岩棉复合板、纸面石膏玻璃复合板、无纸石膏聚苯复合板、纸面石膏聚苯板等。

二、墙体的节能设计

在使用中为满足建筑对热工环境舒适性的要求会带来一定的能耗,从节能的角度出发,也为了降低建筑长期的运营费用,作为围护结构的外墙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使室内温度环境在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的稳定,减少对空调和采暖设备的依赖。

炎热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室外热量通过外墙传入室内,使室内温度升高,产生过热现象。

外墙应具有足够的隔热能力。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外墙材料,例如砖墙、土墙等,以减少外墙内表面的温度波动;也可以在外墙表面选用光滑、平整、浅色的材料,以增加对太阳的反射能力。

因此,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设计均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包括采暖居住建筑、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

(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进行设计,公共建筑的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A区,严寒拌区B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共5个区。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当不能满足时,必须按该标准进行权衡判断。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传热系数限值W/(m2·K):

严寒地区A区≤0.45(体形系数<0.3),≤0.40(0.3<体形系数<0.40);

严寒地区B区<0.50(体形系数<0.5),≤0.45(0.3<体形系数<0.40);

寒冷地区<0.60(体形系数<0.5),≤0.50(0.3<体形系数<0.40);

夏热冬冷地区<1.0;

夏热冬暖地区<1.50

外窗的传热系数则根据窗墙面积比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二)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为采暖地区,目前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和《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J682001)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1.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2.建筑物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

3.既有采暖居住建筑,当其建筑物能耗热量指标、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门窗气密性等不能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的要求时,应进行节能改造。

旅馆、招待所、托幼建筑、集体宿舍等属公共采暖居住建筑,当其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不能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应的要求时,也应予以改造。

4.对墙体进行内、外保温改造时,应优先选用外保温技术。

墙体改造前必须进行设计计算,主要内容包括: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所用保温材料的厚度计算;墙体改造的构造措施及节点设计。

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能力,主要是要提高墙体阻止热量传出的能力和防止在墙体表面和内部产生凝结水的能力两大方面。

寒冷地区冬季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热量从高温一侧向低温一侧传递。

为了减少热损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以减少热损失。

第一,增加外墙厚度,使传热过程延缓,达到保温目的。

以北方地区砖墙为例,因保温要求,一般可由一砖墙增加到一砖半墙。

第二,选用孔隙率高、重量轻的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但是强度不高,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一般用于框架填充墙等。

第三,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形成保温构造系统解决保温和承重双重问题。

外贴保温材料,以布置在国护结构靠低温的一侧为好,而将外观密度大,其蓄热系数也大的材料布置在靠高温的一侧为佳。

外墙保温系统根据保温材料与承重材料的位置关系,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夹芯保温几种方式,目前应用较多的保温材料为EPS(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颗粒,此外,岩棉、膨胀珍珠岩、加气混凝土等也是可供选择的保温材料。

(2)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

人们为了避免采暖建筑热损失,冬季通常是门窗紧闭,但生活用水及人的呼吸使室内湿度增高,形成高温高湿的室内环境。

温度越高,空气中含的水蒸气越多。

当室内热空气传至外墙时,墙体内的温度较低,蒸汽在墙内形成凝结水,水的导热系数较大,因此就使外墙的保温能力明显降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产生,应在靠室内高温一侧,设置隔蒸汽层,阻止水蒸气进入墙体。

隔蒸汽层常用卷材、防水涂料或薄膜等材料。

(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墙体材料一般都不够密实,有很多微小的孔洞。

墙体上设置的门窗等构件,因安装不严密或材料收缩等,会产生一些贯通性缝隙。

由于这些孔洞和缝隙的存在,冬季室外风的压力使冷空气从迎风墙面渗透到室内,而室内外有温差,室内热空气从内墙渗透到室外,所以风压及热压使外墙出现了空气渗透。

为了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密实度高的墙体材料,墙体内外加抹灰层,加强构件间的缝隙处理等。

(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使墙体根据需要具有热工调节性能。

近年来在公共建筑中各种多层组合外墙以及利用太阳能的被动式太阳房集热墙等逐步有了运用,此外,还可以利用遮阳、百叶和引导空气流通的各种开口设置来强化外墙体系的热工调节能力。

(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目前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J116-2001)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1.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2.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3.条式建筑物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

(四)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目前执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75-2003,J275-2003)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北区的建筑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夏季空调,兼顾冬季采暖。

南区内建筑节能设计应考虑夏季空调,可不考虑冬季采暖。

居住建筑通过节能建筑设计后,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空调和采暖总能耗应减少50%。

1.一般规定

(1)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和居住建筑的平面、剖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2)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3)北区内,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35,塔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40。

2.构造措施

外墙宜采用浅色饰面(如浅色粉刷、涂层和面砖等),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

部构造

(一)防潮层

1.设置位置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还三、墙身细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处。

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应设垂直防潮层。

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

2.防潮层的做法

(1)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1:

2水泥砂浆加3%----5%防水剂,厚度为20mm----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

此种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

(2)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6钢筋,其防潮性能好。

(3)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

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油毡沿长度铺设,搭接长度≥100mm。

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宜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

(二)勒脚

外墙的墙脚部分叫勒脚。

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持墙面和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同时,还有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之高差,也可以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勒脚做法如下:

(1)勒脚表面抹灰可采用8mm----15mm厚1:

3水泥砂浆打底,12mm厚1:

2水泥白石子浆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

此法多用于一般建筑。

(2)勒脚贴面可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贴面,如花岗石、水磨石板等。

贴面勒脚耐久性强、装饰效果好,用于高标准建筑。

(三)外墙周围排水处理

散水指的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水平排水坡。

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水平排水沟。

它们的作用都是迅速排除从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散水的做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1)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穷实素土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mm~70mm。

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为600mm~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mm~300mm

(2)散水的坡度可为3%~5%。

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m~30m间距设置伸缩缝,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隔缝,分隔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缝宽可为20mm~30mm,缝内应填沥青类材料。

(3)明沟可用砖砌、石砌、混凝土现浇,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坡向排水井。

沟中心应正对屋檐滴水位置,外墙与明沟之间应做散水。

(四)门窗洞口

1.过梁

为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荷载,并把它传到门窗两侧的墙上,所以在其上部要加设过梁。

过梁的断面不大,梁内配筋也较小。

过梁一般可分为钢筋混凝土过梁、砖砌平拱、钢筋砖过梁等几种。

(1)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

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是采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过梁。

可用于较宽的门窗洞口,对房屋不均匀下沉或振动有一定的适应性。

矩形截面过梁施工制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形式,过梁宽度一般同墙厚,高度按结构计算确定,但应配合砖的规格,如60mm、120mm、180mm、240mm,过梁两端伸进墙内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mm。

(2)钢筋砖过梁。

这种过梁的用砖应不低于MU7.5,砂浆不低于M2.5。

洞口上部应先支模,上放直径不小于5mm的钢筋,间距≤120mm,伸入两边墙内应不小于240mm。

钢筋上下应抹砂浆层。

这种过梁的最大跨度为2m。

(3)砖砌平拱。

这种过梁是采用竖砌的砖作为水平拱券。

两端下部伸入墙内20mm~30mm,中部的起拱高度约为跨度的1/50。

砖不应低于MU7,砂浆不低于M2.5。

这种平拱的最大跨度为1.8m。

2.窗台

窗洞口的下部应设置窗台。

窗台根据窗子的安装位置可形成内窗台和外窗台。

外窗台是为了防止在窗洞底部积水,并流向室内。

内窗台则为了排除窗上的凝结水,以保护室内墙面,以及存放东西、摆放花盆等。

窗台高900mm~1000mm,幼儿园活动室取600mm。

(1)砖窗台,砖窗台应用较广,有平砌挑砖和立砌挑砖两种做法。

表面可抹10%左右的坡度。

挑出尺寸大多为60mm。

窗台长度最少每边应超过窗宽120mm。

挑窗台下做滴水槽或斜抹水泥砂浆,引导雨水垂直下落不致影响窗下墙。

(2)混凝土窗台,这种窗台一般是现场浇筑而成。

(3)内窗台包括水泥砂浆抹窗台和另做窗台板,前者是表面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并应突出墙面5mm。

后者一般采用窗台板,窗台板可以用预制水泥板或水磨石板,装修要求高的房间还可以采用木窗台板。

(五)房屋的加固措施

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

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表2-1的要求:

房屋最大高宽比表2-1

烈度

6

7

8

9

最大高宽比

2.5

2.5

2.0

1.5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②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注: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

为了防止砌体房屋局部因尺寸过小失效,造成整栋结构破坏甚至倒塌,须对房屋局部尺寸加以限制,如采用增设构造柱等措施,可适当放宽(见表2-2)。

房屋局部尺寸限制(m)表2-2

抗震设防烈度

部位

6度

7度

8度

9度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0

1.0

1.0

1.5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0

1.2

1.5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0

1.0

1.0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0

1.5

2.0

无锚固女儿墙(非出人口处)的最大高度

0.5

0.5

0.5

0.0

注:

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纵向窗间墙宽度不应小于1.50m。

1.圈梁

圈梁的作用是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圈梁设在房屋四周外墙及部分内墙中,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上表面与楼板面平,像箍一样把墙箍住。

圈梁有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砖圈梁两种。

钢筋混凝土圈梁整体刚度好,应用广泛,又分整体式和装配整体式两种施工方法。

圈梁宽度同墙厚,高度一般为l80mm、240mm。

钢筋砖圈梁用不低于M5砂浆砌筑,高度不小于五皮砖,在圈梁中设置4Φ6的通长钢筋,分上下两层布置,其做法与钢筋砖过梁相同,见表2-3所示。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原则表2-3

圈梁设置及配筋

抗震设防烈度

6、7度

8度

9度

圈梁设置

外墙及内纵墙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

内横墙

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

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

同上;各层所有横墙

配筋

4Φ10,Φ6@250

4Φ12,Φ6@200

4Φ14,Φ6@150

圈梁与门窗过梁统一考虑,可用圈梁代替门窗过梁。

砌块墙中圈梁通常与窗过梁合并,可现浇,也可预制成圈梁砌块。

圈梁应闭合,若遇标高不同的洞口,应上下搭接。

钢筋混凝土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部位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两倍,并不小于1m。

2.构造柱

构造柱的作用是与圈梁一起形成封闭的骨架,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构造柱一般设在外墙转角、内外墙交界处及楼梯间的内墙处,详见表2-4所示。

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表2-4

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

6度

7度

8度

9度

四、五

三、四

二、三

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

隔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六、七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六、七

五、六

三、四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9度设防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构造柱的最小断面为240mmX180mm,竖向钢筋一般用付12,箍筋Φ6@250mm。

随烈度加大和层数增加,房屋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构造柱的构造要点:

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图2-5)。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六)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它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温度变化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能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楼地面变形缝作法如图2-7、图2-8所示。

1.伸缩缝

也称为温度缝,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分成若干段。

由于基础埋在地下,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不考虑其伸缩变形。

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见表2-5所示,伸缩缝的宽度为20mm~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

 

砖石墙体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表2-5

砌体类别

屋顶或楼板类别

间距(m)

各种砌体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顶、楼板层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顶

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顶、楼板层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顶

50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顶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顶

60

2.沉降缝

沉降缝的作用是防止建筑物的不均匀下沉,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沉降。

沉降缝的宽度见表2-6所示。

沉降缝的宽度表2-6

地基性质

房屋高度H

缝宽B(mm)

一般地基

<5m

5~10m

10~15m

30

50

70

软弱地基

2~3层

4~5层

5层以上

50~80

80~120

>120

湿陷性黄土地基

≥30~70

沉降缝的设置原则是: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防震缝

多层砌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

(1)房屋立面高度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最小缝隙尺寸为50mm—100mm。

缝的两侧应有墙,缝隙应从基础顶面开始,贯穿建筑物的全高。

高层建筑防震缝的宽度按建筑总高度的1/250考虑(8度区时)。

墙体变形缝构造如图2-6所示,地面变形缝如图2-7所示,楼面变形缝如图2-8所示。

四、隔墙

建筑中不承重,只起分隔室内空间作用的墙体叫隔墙或隔断。

通常人们把到顶板下皮的叫隔墙,不到顶,只有半截的叫隔断。

(一)隔墙的作用和特点

(1)隔墙应越薄越轻越好,目的是减轻加给楼板的荷载,增大使用面积。

(2)隔墙必须保证稳定性,特别要注意与承重墙的拉结。

(3)隔墙要满足隔声、防水、耐火的要求。

(4)便于拆卸,能随使用要求的改变而变化。

(二)隔墙的类型很多,按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

1.块材隔墙

(1)120mm厚隔墙

墙是用普通教土砖的顺砖砌筑而成。

它一般可以满足隔声、防水、耐火的要求。

由于较薄,因而必须注意稳定性的要求。

满足砖砌隔墙的稳定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隔墙与外墙的连接处应加拉筋,拉筋应不少于两根,直径为6mm,伸入隔墙长度内外墙之间不应留直楼。

当墙高大于3m、长度大于5.1m时,应每隔8—10皮砖砌入一根6钢筋。

隔墙上部与楼板相接处,用立砖斜砌,使墙和楼板挤紧。

隔墙上有门时,要用预埋铁件或用带有木屑的混凝土预制块,将砖墙与门框拉结牢固。

(2)砌块隔墙

为了减少隔墙的重量,可采用质轻大块的各种砌块,目前最常用的是加气混凝土块、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水泥炉渣空心砖等砌筑的隔墙。

隔墙厚度由砌块尺寸而定,一般为90mm-120mm。

砌块大多具有质轻、孔隙率大、隔热性能好等优点,但吸水性强。

因此,砌筑时应在墙下先砌3-5皮吸水率小的砖。

2.轻骨架隔墙

轻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由于是先立墙筋(骨架)后再做面层,因而又称为立筋式隔墙。

常用的骨架有木骨架和型钢骨架及采用工业废料和地方材料及轻金属制成的骨架,常用的面层为人造板材面层,常用的有木质板材、石膏板、硅酸钙板等几类。

隔墙的名称以面层材料而定,如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

人造板与骨架的关系有两种:

一种是在骨架的两面或一面,用压条压缝或不用压条压缝即贴面式;另一种是将板材置于骨架中间,四周用压条压住,称为镶板式,可在两层板材中间填入石棉等材料,提高隔墙的隔声、防火等性能。

五、墙体主要构造节点

第二节饰面装修

一栋建筑在结构主体完成之后,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还需要对结构表面如内、外墙面,楼、地面,顶棚等有关部位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即进行装修。

一、饰面装修的基层

(一)基层处理原则

(1)为了保证饰面不至于开裂、起壳、脱落,要求基层须具有足够强度。

(2)基层表面必须平整。

为此,对饰面主要部位的基层如内外墙体、楼地板、吊顶骨架等在砌筑、安装时必须平整。

(3)饰面层附着于基层表面应牢固可靠。

所以应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饰面材料采用不同材料的基层和相应的构造连接措施,如粘、钉、抹、涂、贴、挂等使其饰面层附着牢固。

(二)基层类型

1.实体基层

实体基层是指用砖、石等材料组砌或用混凝土现浇或预制的墙体,以及预制或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为保证实体基层的饰面层平整均匀,附着牢固,施工时还应对各种材料的基层作如下处理:

砖、石基层:

主要用于墙体。

因砖、石表面粗糙,加之凹进墙面的缝隙较多,故粘结力强。

做饰面前必须清理基层,除去浮灰,必要时用水冲净。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基层:

主要指预制或现浇墙体或楼板。

由于这些构件是由混凝土浇筑成型,为脱模方便,其表面均加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