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79224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

《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岩复习纲要.docx

沉积岩复习纲要

沉积岩复习纲要

复习纲要

1.沉积岩、沉积岩石学的概念

(1)沉积岩(重点):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岩石学:

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来源

3.风化作用的概念与类型

(1)风化作用:

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2)物理风化作用:

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3)化学风化作用:

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4)生物风化作用:

常常伴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4.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强弱及其主要原因(重点)

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强弱及其原因:

石英、长石、云母(白云母、黑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各种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各种碳酸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各种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硫化矿物(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重矿物。

主要原因:

(1)与它们的结晶温度有关

􀁺在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中,橄榄石结晶温度最高,其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被风化破坏掉。

􀁺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依次降低,而它们的风化稳定性却依次增高。

􀁺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的结晶温度也依次降低,它们的风化稳定性也依次增高。

􀁺石英的结晶温度最低,故其抗风化能力最强。

(2)与其化学成分的化学活泼性(主要是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关

(3)与其晶体构造特征及化学键强度有关

例题1:

以下各种造岩矿物抗风化能力强弱排列正确的是(C)。

A.钾长石>石英>黑云母B.方解石>斜长石>黑云母

C.石英>微斜长石>方解石D.白云石>中性斜长石>方解石

5.常见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强弱及其主要原因

中性和碱性侵入岩的风化情况大体与花岗质岩石相似

基性和超基性侵入岩主要由较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组成,远比花岗质岩石易风化

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由于含有相当多的甚至大量的玻璃质或火山灰,故其风化速度相当快

各类沉积岩抗风化能力强弱(重点):

沉积岩的风化情况比较简单,其中以蒸发岩最易溶解、最易风化,碳酸盐岩次之,粘土岩、石英砂岩、硅岩等最难风化。

6.风化过程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顺序(重点)

最易转移元素:

CI,Br,I,S

易转移元素:

Ca,Mg,Na,K

可转移元素:

Mn,Si(硅酸盐),P,Cu

略可转移元素:

Fe,Al,Ti,

基本不转移元素:

Si(石英)

例题2:

在化学风化过程中,造岩元素或化合物的抗风化能力强弱排列正确的是(D)。

P>K>FeB.Al>SiO2(石英)>CaC.Cl>K>SiO2(石英)D.Al>Mg>S

例题3:

在化学风化过程中,造岩元素或化合物的抗风化能力强弱排列正确的是(B)。

A.P>K>FeB.SiO2(石英)>Al>MgC.Cl>K>SiO2(石英)D.Al>Br>Ca

7.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

(1)破碎阶段(碎屑阶段)

(2)饱和硅铝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4)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

8.母岩风化产物的主要类型:

(重点)(填空题)

(1)碎屑残留物质

(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

9.风化壳的概念

风化壳:

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10.雷诺数与弗洛德数的含义(重点)

(1)一个判别层流与紊流的准则,称为雷诺数(考试给re值)

Re=1时,流动呈层流

Re=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

Re>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涡流)

(2)根据佛罗德数数,明渠水流可分为急流、缓流和临界流三种状态。

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

Fr=1,临界流

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流缓

11.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方式

牵引流搬运方式:

溶解载荷、悬移载荷、推移载荷(床沙载荷)

搬运方式

(1)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

悬浮搬运(悬移搬运)

12.尤尔斯特龙图解与Walker(1975)图解的含义(重点)

(1)0~0.05mm细粉砂+粘土难搬运难沉积;

(2)0.05~2mm砂易搬运易沉积;

(3)>2mm砾难搬运易沉积;

13.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中的变化

(1)成分:

不稳定组分逐渐减少,稳定组分则相应增加,同时其组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碎屑颗粒度逐渐变小。

(3)碎屑颗粒的圆度逐渐变好。

碎屑颗粒的球度也有所增高。

14.浪基面(浪底)的概念(常考)

波基面(浪底)——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15.碎屑物质在波浪和潮汐作用下的变化(重点)

在波浪、潮汐的作用下,碎屑物质长时间往复运动(海水对颗粒间的溶蚀、颗粒与海底间的碰撞与磨蚀、颗粒间的碰撞和磨蚀),其成熟度(成分、粒度、圆度等)比陆相环境中的碎屑物质高得多,沉积分异也进行得较为彻底

16.湖泊中主要水动力与海洋主要水动力的差别

与海洋相比,湖泊面积小,缺乏潮汐作用,因此,波浪和湖流是湖泊中搬运和沉积碎屑物质的主要营力。

17.与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相比,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特点

(1)搬运能力远比水小,同样的速度下,风的搬运能力约为流水的1/300,因此,风一般只能搬运较细粒的碎屑物质。

(2)风的搬运能力有限,选择性较强,因此风成沉积的粒度分选性较好。

空气密度小,颗粒碰撞磨蚀导致其圆度较好,常具霜状表面

18.冰碛物的特征

结构疏松,大小混杂,分选极差;

冰碛物中砾石磨圆极差;

一般缺乏层理构造。

19.胶体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机理。

(1)引起胶体质点搬运的主要因素是同种电荷的胶体质点之间的相互排斥力。

(2)不同名电解质的加入,可使胶体质点的电荷中和,从而使胶体质点发生凝聚而下沉。

不同名胶体的相互作用,也可使它们的电荷中和,也可使胶体发生沉淀。

(3)其它因素(如水介质中的腐植酸、生物作用、蒸发作用、Eh值和pH值等)也影响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0.真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

溶液物质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们的溶解度:

(1)溶解度越大,越易搬运,越难沉积。

溶解度越小,越易沉积,越难搬运。

2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重点)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粒度、密度、形状和成分等特征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的现象。

2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地质意义(重点)

(1)关系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晚

(2)意义

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

分异作用进行越彻底,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上和结构上的成熟度就越高,从而越易形成各种沉积矿产。

23.事件沉积作用与正常沉积作用的概念

(1)正常沉积作用:

正常情况或条件下发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这一作用过程是缓慢的、均变的。

(2)事件沉积作用:

指事件性的、阵发性的或灾变性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这类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瞬间的、短暂的,但其作用过程是快速的。

24.沉积后作用、成岩作用与后生作用的概念

沉积后作用:

泛指沉积物形成之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

亦称为广义的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

沉积物转变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后生作用:

沉积岩形成以后到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以前的变化。

25.沉积岩的分类

26.各种波痕(流水波痕、浪成波痕与风成波痕)的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重点)

(1)流水波痕(重点)

成因:

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

特点:

波峰波谷均圆滑;不对称状,不对称指数RSI>2(2.5),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波痕指数RI>5(8~15);波谷比波峰粗。

波痕要素

波长(L)—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差

波痕指数(RI)=L/H,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

不对称指数(RSI)=L1/L2,表示波痕的不对称程度

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

一般来说,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由简单变复杂,由连续变断续。

例题4:

下列流水波痕的波脊形态中,代表水动力最强的是(D)。

A.直线形B.波曲形C.链形D.新月形

(2)浪成波痕(重点)

成因:

由产生波浪的动荡水流形成,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特点:

对称波痕波峰尖锐,波谷圆滑,波脊多平直,部分分叉,波痕指数RI=4~13(多为6~7);不对称波痕与流水波痕类似,峰谷均圆滑,不对称指数RSI=1.1~3.8,波痕指数RI=5~16(多为6~8)

(3)风成波痕(重点)

成因:

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海、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特点:

波峰波谷圆滑(?

)、开阔,峰窄谷宽,呈不对称状,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波痕指数RI=10~70,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波峰粒度比波谷粗。

27.槽痕与槽模的关系、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重点)

槽痕:

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为槽痕。

槽模:

槽痕被砂充填,成为砂岩层底面上的槽铸型。

见于浊流环境,为浊积岩的重要标志。

槽模浑圆端突起端迎着水流方向(常考)

28.各种层理(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与脉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与槽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爬升波纹交错层理,浪成波纹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风成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的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均为重点)

层理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首先,按照层内组分和结构性质把层理划分为四种类型(?

):

(1)非均质层理、

(2)均质层理、(3)递变层理、(4)韵律层理。

其次,在非均质层理中,再按照几何形态进一步分为水平、平行、波状、交错、压扁、透镜状层理。

(1)水平层理(重点)

特点:

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

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

成因与环境:

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静水)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先后沉淀而成。

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如深湖、泻湖、深海等环境。

(2)平行层理(重点)

特点:

纹层平行而又几乎水平,主要产于砂岩中。

成因与环境:

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形成水平纹层。

一般出现在急流或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

(3)波状层理(重点)

特点:

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成因:

水流活动期与水流停滞期交替;

波浪振荡造就对称的波状起伏界面为主,单向水流的前进运动造就不对称的波状起伏面为次;

一般要有大量悬浮物质沉积,当沉积速率>流水的侵蚀速率时,可保存连续的波状层理。

在水介质稍浅的地区,如海、湖浅水地带和河漫滩、潮坪等地区较常见。

按层系厚度,交错层理可分为:

小型交错层理(<3cm)

中型交错层理(3~10cm)

大型交错层理(10~200cm)

特大型交错层理(>200cm)

根据层系与上下界面的形状和性质,通常可以将交错层理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板状、楔状、槽状交错层理。

(3)板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

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

特点:

层系顶界为直脊水流波痕,底界有冲刷面;垂直水流方向为平行砂纹,倾向与水流方向一致;纹层内常呈下粗上细变化,有的纹层在顺水流方向上向下收敛。

(4)楔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为平面,且互相不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平行于流动方向上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纹层与层系界面大致平行或斜交,纹层倾向和倾角变化不定。

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及三)角洲地区。

(5)槽状交错层理

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顶部被切割。

在横切面上,层系界面是槽状,纹层与之一致也是槽状;在纵切面上,层系底界面呈弧状,纹层向下倾方向收敛并与之斜交;顶视为重叠的瓣状。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多见于河流环境中。

(6)波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上下界面可平行,也可不平行或相交,但总的延伸方向与层面平行。

平行水流方向上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垂直水流方向上纹层与层系界面大致平行或斜交。

在波浪影响下水流波痕的迁移形成波状交错层理。

(7)爬升波纹交错层理

亦称上叠波纹交错层理,也是沙波迁移的产物。

(8)羽状交错层理

一种特殊类型的交错层理。

其特点是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进彼此呈锐角相交,呈羽毛状。

(9)浪成波纹交错层理

由浪成沙波迁移形成的,不同于水流沙波迁移所形成的层理

(10)冲洗交错层理

也称低角度交错层理。

其特点是层系界面和纹层平直,层系呈楔状以低角度相交,一般2~10°,多向海倾斜。

主要出现于前滨环境中。

(11)侧积交错层理

侧积交错层理是水道侧向迁移加积作用的产物

侧积交错层层系厚度较大,多在0.5m以上,有时可达数米。

层系多呈板状,亦见楔状和透镜状,底部均发育冲刷构造,冲刷面上往往分布砾石或粗砂。

单一层系从底到顶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细,多从砾石级(以细砾为主)到中砂,局部达细砂级。

(12)丘状交错层理

由一些大型的宽缓波状层系组成,外形上象隆起的圆丘状,向四周缓倾斜。

(13)洼状交错层理

是彼此以低角度交切的浅洼坑,其中充填的细层与浅洼坑底界面平行,而向上变成很缓的波状并近于平行的层理。

(14)风成交错层理

风的吹扬作用可以形成风砂流,风砂流的流动造成床沙形体迁移,从而形成风成交错层理。

层系厚度较大(巨大),几十厘米~几米。

前积纹层多高角度倾斜,25°~34°。

(15)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这是在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

它是由压扁层理(又称脉状层理)、波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组合而成。

这种复合层理的形成,说明环境有砂、泥供应,而且水流活动期与水流停滞期交替出现。

主要发育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的地层中。

主要形成于潮下带、潮间带及深水砂泥沉积环境中。

例题5:

以下各种水动力条件形成什么类型的层理?

双向水流:

波浪振荡:

波浪振荡+单向水流:

间歇性波浪振荡+大量悬浮物沉积(悬浮载荷>>底载荷)

间歇性单向水流+大量悬浮物沉积(悬浮载荷>>底载荷)

间歇性单向水流+大量悬浮物沉积(悬浮载荷=底载荷):

例题6:

如何区分以下层理?

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冲洗交错层理

浪成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

(16)递变层理

又称粒序层理(gradedbedding),是具有粒变递变的一种特殊层理,分正粒序、逆粒序和双向粒序(正逆粒序呈渐变性衔接)。

其特点由底部向顶部颗粒逐渐由粗变细或由细变粗,除了粒度变化外,没有任何内部纹层。

主要由浊流形成。

(17)韵律层理(rhythmicbedding)

由成分、结构和颜色不同的薄层作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组成的。

为潮汐周期变化、季节周期变化所致,或由浊流沉积形成的复理石韵律。

(18)均质层理

通常称块状层理(massivebedding),是一种呈现大致均质外貌,不具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

其特点内部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都无分异现象。

成因:

(1)悬浮物质快速沉积,

(2)浊流,(3)生物扰动。

29.各种准同生变形构造(重荷模、包卷层理、滑塌变形构造、碟状构造、柱状构造、砂球砂枕构造)的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重点)

准同生变形构造:

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固结成岩之前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变形所形成的各种构造。

(1)重荷模:

指覆盖在泥质岩之上的砂层底面上的瘤状突起。

它是由于下伏的含水塑性软泥承受了不均匀的负载,使上覆砂质物陷入下伏泥质物中而产生的。

重荷模多在浊积岩中保存良好。

(2)包卷层理:

是指在一个岩层内所发生的纹层盘回和扭曲现象。

它常被限于一个层内连续分布,并显示出小型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的复杂现象。

主要见于较薄层粗粉砂层或细粉砂层中,可以是硅质的或碳酸盐质的。

(3)滑塌变形构造:

是指斜坡上未固结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而形成的变形构造。

一般伴随快速沉积而产生,它是水下滑坡的良好标志。

多出现在三角洲前缘、礁前、大陆斜坡及海底峡谷前缘。

(4)碟状构造和柱状构造:

快速堆积的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向上泄出,引起颗粒的位移和重新排列,形成泄水构造,如碟状构造、柱状构造。

主要见于浊流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及河流边滩沉积。

(5)砂球和砂枕构造:

是指砂岩层断开并陷入泥岩中形成的许多紧密或稀疏排列的椭球状或枕状块体。

在浅水与深水环境中均有,代表沉积环境具有快速沉积甚至震积作用。

30.各种暴露成因构造(晶体印痕与假晶、鸟眼构造、泥裂、示顶底构造、雨痕、冰雹痕、泡沫痕)的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重点)

(1)晶体印痕与假晶:

在适宜条件下,在松软沉积物表面上形成的盐类和冰等物质的结晶体后来由于溶融、溶解作用等而消失,而在层面上留下特殊的晶体印痕或充填形成假晶。

(2)鸟眼:

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微晶白云岩、球粒灰岩、粉屑灰岩、砂屑灰岩中的原生小孔洞,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主要出现在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物中。

成因:

气泡成因、收缩成因、生物成因等。

例题7:

石盐晶体的形成环境:

盐湖、盐沼、潮坪石盐假晶的出现说明:

石盐晶体生长时水体盐度增高,埋藏后孔隙水的盐度降低。

晶体印痕一般在泥质沉积物中容易保存。

常见的有石盐晶体印痕(石盐假晶)、石膏晶体印痕(石膏假晶)、冰晶印痕等。

泥裂:

它是沉积物露出水面时因曝晒干涸所产生的收缩裂缝。

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原生孔洞中,有两种不同的充填物,在孔洞的底部或下部,为泥屑、粉屑等内碎屑充填,色较暗;孔洞的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色较浅,两者之间界面平直,能表示岩层的顶和底。

雨痕、冰雹痕:

是雨滴或冰雹降落在泥质沉积物的表面,撞击成的小坑,坑的边缘略微凸起。

偶尔的阵雨形成的雨痕才比较容易保存,反映了干燥与半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大陆沉积。

冰雹痕比雨痕大、深,且不规则。

沉积物露出水面(或在水面附近),处于大气中,表面逐渐干涸收缩,或者受到撞击而形成的层面构造,如干裂、雨痕、泡沫痕等。

这些沉积构造具有指示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的意义

流痕:

流痕是在水位降低,沉积物即将露出水面时,薄水层汇集在沉积物表面上流动时形成的侵蚀痕。

一般呈齿状、梳状、穗状、树枝状、蛇曲状等

泡沫痕:

是沉积物近于出露水面时,水泡沫在沉积物表面暂停留所留下的半球形小坑,坑壁光滑,边缘无凸起,很象小的痘疤,常成群出现,大小悬殊。

31.缝合线构造的地质意义

缝合线是一种裂缝构造。

常见于碳酸盐岩中,但也出现在石英砂岩、硅质岩及蒸发岩中。

32结核的主要类型

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

这种矿物集合体表现为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不规则团块。

结核成因分类:

(1)同生结核:

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如现代海底的Fe、Mn结核,结核不切穿层理,而是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2)成岩结核:

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

它既可以切穿层理,又可见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3)后生结核:

形成于沉积物固结成岩以后,外来溶液常沿裂隙和层面进入岩石内沉淀或交代,故它切穿层理而无层理弯曲现象。

33.塞拉克(Seilacher,1964)所划分的遗迹化石的主要组合

生物遗迹构造痕迹化石的组合:

停息痕迹

(2)爬行痕迹(3)觅食痕迹(4)摄食痕迹(5)穴居痕迹

34.叠层石构造的形成原理、主要类型与形成环境

叠层石的形态与水动力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层状叠层石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环境中,多属于潮间带上部的产物;柱状叠层石形成于水动力较强的环境中,多属于潮间带下部及朝下带的产物。

35.沉积岩颜色的分类

引起沉积岩颜色的原因

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岩石的成分,即决定于岩石中所含的染色物质——色素,或者说沉积岩的颜色多半是由含铁质化合物或含游离碳等染色物质(色素)造成的。

(1)继承色主要决定于碎屑颗粒的颜色

(2)自生色决定于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及其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如海绿石。

(3)次生色在后生作用阶段或风化过程中,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矿物所造成的颜色。

例题7.在野外看到纯石英砂岩为白色,根据沉积岩颜色的成因,这种白色属于(A)。

A.继承色B.自生色C.次生色D.弱还原色

36.三大类自生色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1)灰色和黑色

有机质(炭质、沥青质)或分散状硫化铁(黄铁矿、白铁矿)。

还原~强还原环境

(2)红、棕、黄色

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赤铁矿、褐铁矿)等。

氧化~强氧化环境

(3)绿色

多数是由于含低铁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等。

少数是由于含铜的化合物,如孔雀石。

(以上均反映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有时是由于含有绿色的碎屑矿物,如角闪石,阳起石等。

例题8大量黄铁矿常形成于(B)环境地层中。

强氧化B.强还原C.弱氧化D.弱还原

37.碎屑岩的成分组成

(1)按照成因,碎屑岩的组成部分包括:

陆源碎屑物质、化学沉淀物质。

按照按产出形式,碎屑岩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碎屑颗粒(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填隙物(杂基和胶结物)、孔隙。

碎屑:

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岩屑)

(一)矿物碎屑

沉积岩中已发现的碎屑矿物约有160种,最常见的约有20种。

在一种碎屑岩石中,其主要的碎屑矿物通常不过3~5种。

按照相对密度,碎屑矿物可分为:

轻矿物:

<2.86,石英、长石等

重矿物:

>2.86,榍石、锆石等

1.石英

石英抗风化能力强,既抗磨又难分解,同时在大部分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石英含量又高。

所以石英是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碎屑矿物。

石英主要出现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平均含量66.8%),在砾岩中含量较少,在粘土岩中则更少。

石英具有油脂光泽,但只在新鲜断口上表现得明显。

在结晶岩中,深成中酸性岩浆岩、石英一长石质片麻岩及片岩含有大量石英,这是碎屑石英的主要来源。

不同来源的石英具有不同的特点。

通过石英中所含包裹体及波状消光现象,结合颗粒大小及形状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石英的来源。

􀁮来自深成岩浆岩的石英:

来自中酸性深成岩的石英,常含有细小的液体、气体包裹体,或含锆石、磷灰石、电气石、独居石等岩浆岩副矿物包裹体。

矿物包裹体颗粒细小,自形程度高,排列无一定方位。

尘状气、液包裹体使石英颗粒呈云雾状。

过去认为岩浆岩中的石英很少见到波状消光,但更多观察表明:

较老的岩浆岩中的石英常常也表现有明显的波状消光。

􀁯来自变质岩的石英:

片麻岩和片岩风化崩解后,会产生大量的单晶及多晶石英。

变质石英表面常见裂纹,不含气液包裹体。

大多数的石英晶粒都具有波状消光。

􀁰来自喷出岩及热液岩石的石英:

火山喷出岩中的石英为高温石英,多为单晶,不具波状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